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9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江下游河流底栖动物群落健康评价
1
作者 肖许沐 马卓荦 +1 位作者 蒋任飞 王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2020年12月在西北江下游河流设置11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B-IBI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照点位的B-IBI值在0.59~4.00之间,处于中等—优状态;受损点位的B-IBI值在... 2020年12月在西北江下游河流设置11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B-IBI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照点位的B-IBI值在0.59~4.00之间,处于中等—优状态;受损点位的B-IBI值在0~0.82之间,处于很差—良好状态,其中较差和很差状态占比为87.5%。氨氮浓度与B-IBI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降低水污染负荷是促进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健康的有效途径。在水质已经实现好转的基础上,可通过营造河底卵石生境来促进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同时也应加强河岸带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河流健康评价 西北江下游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华亮 冯尔辉 +4 位作者 李诗川 钟才荣 祝阁 王文卿 王瑁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探究红树林区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生存的影响,在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区选取以海莲和角果木为优势种的两个调查区域,并分别对以海莲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圈养地、圈养地外围、弃养2 a、弃养5 a和未圈养地的... 为探究红树林区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生存的影响,在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区选取以海莲和角果木为优势种的两个调查区域,并分别对以海莲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圈养地、圈养地外围、弃养2 a、弃养5 a和未圈养地的海莲幼苗存活率、呼吸根密度、成年植株生长状况和底栖动物以及以角果木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离圈养地不同距离处角果木成年植株死亡率、幼苗存活率、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集约化海鸭养殖阻碍了红树植物幼苗和呼吸根的更新,严重干扰了红树植物的生存,圈养地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林地。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林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集约化海鸭养殖 底栖动物
下载PDF
台风“梅花”对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李晶晶 史本伟 +2 位作者 彭忠 张文祥 彭彪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0,共12页
台风会对潮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影响显著。台风期间现场资料匮乏,导致人们对台风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为此,本研究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光滩断面于2022年9月台风“梅花”前、... 台风会对潮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影响显著。台风期间现场资料匮乏,导致人们对台风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为此,本研究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光滩断面于2022年9月台风“梅花”前、中、后进行水动力观测和大型底栖动物同步采样。研究发现:(1)台风“梅花”期间,盐沼中有效波高是正常天气下的2~4倍,浪流联合剪切应力是正常天气下的10倍;(2)台风“梅花”过后1周内,盐沼中底栖动物的物种数、丰度、生物量分别是台风前的1.9倍、3.8倍、3.0倍,优势种种类(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拟沼螺(Assiminea sp.)、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比台风过境前(拟沼螺、谭氏泥蟹、河蚬)增加了一种(堇拟沼螺),第一优势种由拟沼螺变为谭氏泥蟹;(3)台风“梅花”过后1周内,盐沼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增加,而盐沼前缘光滩上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降低,原因是盐沼前缘光滩上的底栖动物(谭氏泥蟹、拟沼螺、河蚬)在台风导致的强水动力胁迫下,迅速迁移至水动力相对弱的盐沼中;(4)台风“梅花”过后2周,盐沼中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盐沼植被不仅具有消浪缓流、保滩护岸等生态服务功能,还可在台风期间为底栖动物提供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水动力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崇明东滩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与综合生物指数的水生态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琦 黎明杰 +7 位作者 麻林 唐哲 朱熠 刘阳圆 蔡永久 燕文明 张又 李宽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6-1486,共11页
针对不同流域部分生物指数评价标准并不统一的问题,利用熵权法构建综合生物指数(CBI)统一模糊评价标准,同时计算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进行评价结果验证.以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东洞庭湖10个监测点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25个候选参数逐步筛... 针对不同流域部分生物指数评价标准并不统一的问题,利用熵权法构建综合生物指数(CBI)统一模糊评价标准,同时计算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进行评价结果验证.以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东洞庭湖10个监测点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25个候选参数逐步筛选,选出M3(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M9(耐污类群相对丰度)、M13(BI指数)和M22(Shannon-Wiener指数)4个秋季核心参数以及M6(摇蚊个体相对丰度)、M13、M16(BPI指数)和M24(Margalef指数)4个春季核心参数,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后累加计算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再对BPI、FBI、Shannon-Wiener、BMWP指数客观定权后计算CBI指数划分出5个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IBI指数和CBI指数均得出靠近出湖河道点位较为健康,湖体点位多为一般和较差,整体秋季健康状况略好于春季,六门闸附近为极差状态,可能是因为该区域是东洞庭湖的闸口之一,常年关闭导致水体流动性较差,开闸放水后沉积物中的淤泥会释放污染物使得湖区总氮超标,进而影响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完整性.CBI指数与B-IBI指数以及COD_(Mn)、TLI(∑)指数等相关分析结果良好,表明利用综合生物指数和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结合能为东洞庭湖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熵权法 水生态健康 东洞庭湖
下载PDF
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陶艳茹 董稳静 +3 位作者 罗明科 李则婵 庞燕 许秋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3,共12页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面对经济发展,其富营养化威胁到水生态健康.为摸清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3年枯水期(2月)、平水期(5月)、丰水期(8月),在太湖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中部湖区的16个采样点进行...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面对经济发展,其富营养化威胁到水生态健康.为摸清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3年枯水期(2月)、平水期(5月)、丰水期(8月),在太湖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中部湖区的16个采样点进行水样、底泥及底栖动物的分析鉴定.太湖共采集到1116个底栖动物,包含3门7纲15目18科38种.结果表明:太湖东部湖区底栖动物多样性较好,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4.86)和丰富度指数平均值(6.82)明显高于其他湖区,软体动物最多,节肢动物最少;北部湖区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teri)、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以及摇蚊科等耐污物种个数显著高于其他湖区,摇蚊类的数量受水期变化的波动较大.太湖丰水期常见种最多,摇蚊类种类和数量明显降低,生物多样性较低.在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体系过程中,选出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腹足纲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百分比、生物指数(BI)和粘附者相对丰度6个核心指标,采用三分法对太湖水生态健康结果进行评估.B-IBI值显示,太湖北部湖区的水生态状况相对较差(B-IBI平均值为18),东部湖区水生态较健康(B-IBI平均值为25);平水期的生态状况最好,枯水期次之,丰水期最差,三个时期健康点位占比分别为43.75%、62.50%和25.00%.冗余分析显示,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磷以及Chl-a是影响B-IBI值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太湖底栖动物群落和水生态健康状况在东部湖区明显优于其他湖区,西部湖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明显下降,对特定湖区在特定水期加强保护对太湖湖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底栖动物 时空分布 B-IBI 健康评价
下载PDF
东莞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晴 张梦悦 +4 位作者 于明乔 李小璇 常明 陈立斌 丁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了解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影响是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为探究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和2022年5-6月对东莞市内东江、东引运河、石马河3条城市河流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监... 了解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影响是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为探究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和2022年5-6月对东莞市内东江、东引运河、石马河3条城市河流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监测。结果显示,东莞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上节肢动物占优势地位,其次是软体动物。科级分类水平上,枯水期常见科级分类单元包括齿吻沙蚕科、田螺科、摇蚊科、长臂虾科等,丰水期常见科级分类单元为田螺科、颤蚓科等。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宽身舌蛭Glossiphonialat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 sinensis、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和湖沼股蛤Limnoper lacustris是造成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关键物种。物种丰富度和现存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石马河高于东江和东引运河。基于统计学的估计值表明,整体上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46-52种,枯水期约38-42种,丰水期约28-31种,石马河物种数最高(约35-38种)而东江最低(约23-27种)。β多样性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东引运河最高而石马河最低。CCA分析发现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溶解性固体和底质重金属(铜、汞、锌、砷)是枯水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溶解氧和总溶解性固体是丰水期的主要影响因子。该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水质污染、增加河道生境多样性是东莞城市河流未来生态修复的管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特征 环境影响要素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深圳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
7
作者 唐以杰 谢志鹏 +5 位作者 柯锦涵 何荣燊 李怡 陈烨芸 李佳豫 朱钦威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1-6,23,共7页
为了解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分类多样性,从而有效地对该区域的底栖动物资源进行保护,于2023年1月、4月、7月和11月对该湿地园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周年调查,依据调查数据,分别对深圳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型底栖... 为了解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分类多样性,从而有效地对该区域的底栖动物资源进行保护,于2023年1月、4月、7月和11月对该湿地园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周年调查,依据调查数据,分别对深圳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型底栖动物的分类多样性和传统多样性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这两类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深圳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型底栖动物在4个不同季节的分类多样性指数(Δ),其范围在42.041~45.086,平均值为43.427。分类差异指数(Δ^(*))的范围在56.493~60.172,平均值为59.192。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的范围是57.813~61.674,均值为59.861;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的范围是421.989~535.144,均值为483.162。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与传统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分类差异指数(Δ^(*))和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均与传统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可以结合两类指数来更全面地评估和理解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多样性指数 大型底栖动物 银叶树湿地园
下载PDF
烟台长岛秋季海洋牧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衣帆 王娇 +5 位作者 刘航 陈静 陈琳琳 李晓静 李学鹏 李宝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共11页
为明确烟台长岛海洋牧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特征,评估海洋牧场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2022年10月在该海域牧场内外设置采样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本航次共采集和鉴定了88种大型底栖动物... 为明确烟台长岛海洋牧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特征,评估海洋牧场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2022年10月在该海域牧场内外设置采样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本航次共采集和鉴定了88种大型底栖动物,牧场内和对照区物种数量相近,但优势类群不同。在牧场内共鉴定出了70种,以软体动物为优势类群,对照区有69种,以环节动物为优势类群。共发现8种优势种,其中牧场内3种软体动物,对照区有6种,包括软体动物2种、棘皮动物1种和环节动物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牧场内均显著高于对照区,但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牧场内外相差较小。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NMDS)结果表明,海洋牧场内外各站位相似性程度较低。AMBI和m-AMBI分析显示,研究海域总体受污染扰动较小,表明底栖生态健康较好。结合历史资料发现,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度和生物量均有较大增加,表明海洋牧场的发展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长岛 海洋牧场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黄河流域下游山区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茜 潘福霞 +2 位作者 李斌 臧小苗 丁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35,共13页
河流生物群落组成由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形成,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环境DNA技术,选择黄河流域下游4条山区河流(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和三川汇合后河流)的10个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监测。结果发现:不同溪段水质状况有所差... 河流生物群落组成由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形成,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环境DNA技术,选择黄河流域下游4条山区河流(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和三川汇合后河流)的10个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监测。结果发现:不同溪段水质状况有所差异,锦云川盐化程度(以电导率EC表征)和营养盐浓度较高,锦阳川抗生素浓度较高,锦绣川水质较好。山区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明显,锦绣川以水生昆虫为主,软体动物占比较低。其中,昆虫纲的大蚊(Tipula abdominalis)、天角蜉(Uracanthella punctisetae)和寡毛纲的顠体虫(Aeolosoma sp.)是造成锦绣川与其他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关键物种。冗余分析和变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盐化、营养盐和抗生素均会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产生影响。其中,EC的解释率为22.86%,营养盐中的TP、NH_(3)-N和TN的解释率分别为20.12%、13.25%和7.81%;此外,盐化可与营养盐和抗生素通过耦合效应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产生影响,贡献率分别为21.60%和16.20%;抗生素与营养盐的贡献率为19.60%。逐步判别回归模型结果显示,Margalef指数(d)受盐化(EC)和营养盐(NH_(3)-N和NO_(3)^(-)-N)的共同影响;随着河流中EC浓度升高,d与NH_(3)-N之间的正响应关系及其与NO_(3)^(-)-N之间的负响应关系显著增强。因此,多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关注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多环境因子 耦合效应 大型底栖动物 山区河流 黄河流域下游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丰搏 胡鹏 +3 位作者 闫龙 唐家璇 闫肖瑶 王玉莲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为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2年7月(汛期)和11月(非汛期)开展监测采样工作。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作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参数,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 为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2年7月(汛期)和11月(非汛期)开展监测采样工作。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作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参数,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水源区的结构,并对其进行多元排序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45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5纲10目32科44属,其中优势种8种,所有优势物种出现频率均大于50%,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一致性较高;水源区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4.01、1.68、0.61;多数采样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ABC曲线呈纠缠态势,其丰度和生物量累积百分比的差值面积在0附近波动,群落以小个头物种为主;优势种以耐污值低的敏感种类为主,说明河流几乎不受污染,水体清洁;pH值是影响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指数 ABC曲线 环境驱动因子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不同水土流失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湘然 潘保柱 +3 位作者 侯易明 胡恩 贺瑶 冯治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285,I0026-I0037,共24页
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波动性。于2021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无定河流域上、中、下游及其6条支流和流域内的3个淤地坝开展水生态系统调查,旨在厘清无定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特... 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波动性。于2021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无定河流域上、中、下游及其6条支流和流域内的3个淤地坝开展水生态系统调查,旨在厘清无定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并开展健康评价。无定河流域春季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05种,平均密度为18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0.760 g/m^(2),秋季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7种,平均密度为94 ind./m^(2),平均生物量为0.454 g/m^(2)。通过对两季度研究区域内底栖动物27个生物参数开展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构建无定河流域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对全流域40个样点(6个参照点和34个受损点)进行B-IBI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无定河流域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较好,40个样点中春季有19个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秋季有23个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其中无定河上、中游干支流大都以健康和亚健康为主,无定河下游干支流以及3个淤地坝水体健康状况较差。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生物完整性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无定河流域河流健康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流域 水土流失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大型无脊椎动物 健康评价
下载PDF
莲花洲港不同涵养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短期变化研究
12
作者 叶丽娟 王珂 +3 位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郑永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了解生态涵养区不同区域底栖动物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2019年10月、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东流水道莲花洲港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水平上底栖动物种类逐年增加;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 为了解生态涵养区不同区域底栖动物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2019年10月、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东流水道莲花洲港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水平上底栖动物种类逐年增加;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不同区域来看,透水框架区底栖动物物种类数增加,鱼巢排区物种种类数先降低后稳定,其他区域物种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鱼巢排区密度、透水框架区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其他区域生物量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鱼巢排区、其他区域底栖动物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透水框架区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丰富度指数(D)相对于2020年略微下降,但远大于2019年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涵养区营造的水体环境促进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繁殖,且随着年份的增加,底栖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多样性变化指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洲港 生态涵养区 底栖动物结构变化
下载PDF
秦皇岛昌黎邻近海域青岛文昌鱼资源调查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杜小媛 赵升 +6 位作者 鲍萌萌 徐东会 李笑语 沙婧婧 周瑞佳 齐衍萍 刘欣禹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邻近海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tsingdauense)的资源现状,科学评价该海域底栖环境生态健康状况,于2021年春、夏两季在昌黎邻近海域设置24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及环境要素的调查监测,并使用香农威...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邻近海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tsingdauense)的资源现状,科学评价该海域底栖环境生态健康状况,于2021年春、夏两季在昌黎邻近海域设置24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及环境要素的调查监测,并使用香农威纳(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及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多变量AZTI海洋生物指数(M AMBI)对昌黎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2021年夏季昌黎邻近海域青岛文昌鱼平均生物密度为5 ind./m^(2),处于近年调查的最低水平。春、夏两季昌黎邻近海域青岛文昌鱼均以Ⅲ龄鱼为主,种群年龄结构出现异常现象。春、夏两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9种,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物种更替率较高。两季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密度为138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0.95 g/m^(2),平均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1。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及AMBI、M AMBI指数等生态健康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相近,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相较于春季,夏季受人为扰动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黎邻近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青岛文昌鱼 群落结构 海洋生态健康
下载PDF
山区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
14
作者 赵茜 潘福霞 +2 位作者 李斌 贾晓波 丁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844-7858,共15页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是河流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探究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8月,基于环境DNA技术对黄河流域济南段山区河流进行生物监测。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将该山区河流分...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是河流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探究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8月,基于环境DNA技术对黄河流域济南段山区河流进行生物监测。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将该山区河流分为低干扰区、中干扰区和高干扰区,分析不同干扰区环境因子、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分布特征,并识别其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因子中电导率(EC)、总氮(TN)和硝态氮(NO_(3)^(-)-N)均值呈现出高干扰区>中干扰区>低干扰区的趋势。(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群落稳定性指数(ICV)和凝聚力指数(|负凝聚力|/正凝聚力)均在中干扰区最高。(3)氨氮(NH3-N)和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分别与d(r=0.67,P<0.05)和物种丰度S(r=0.52,P<0.05)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EC、NH3-N和NO_(3)^(-)-N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环境因子;S和d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生物因子。其中,EC、NH3-N和d有利于群落趋于稳定;高浓度的NO_(3)^(-)-N和较低的S虽然不利于群落稳定,但会促进群落的种间竞争关系。研究揭示了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底栖动物 驱动因子 山区河流
下载PDF
乌梁素海底栖动物群落组成、β多样性及驱动因素
15
作者 杜彩丽 崔江龙 +2 位作者 李国文 赵琛 张列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13-6321,共9页
本文对干旱区湖泊乌梁素海底栖动物群落结构、β多样性及其组成开展了相关调查,并通过Mantel检验了环境因子/空间因素对底栖动物β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差异分析也表明底栖动物生物... 本文对干旱区湖泊乌梁素海底栖动物群落结构、β多样性及其组成开展了相关调查,并通过Mantel检验了环境因子/空间因素对底栖动物β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差异分析也表明底栖动物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P<0.05);乌梁素海底栖动物群落β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以周转组分占主导,占比达80%以上;Mantel检验表明,空间地理距离对底栖动物群落β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相反水体环境因子(主要是总氮)与底栖动物β多样性及其周转组分呈现正相关,这表明环境因素是影响乌梁素海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底栖动物 beta多样性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人工鱼礁建设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以黄、渤海4处人工鱼礁为例
16
作者 李建都 赵祺 +2 位作者 袁舜洁 张沛东 郭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61,共11页
为探究黄、渤海不同人工鱼礁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差异及评估人工鱼礁对生物资源的养护效果,于2021年秋季对黄、渤海海域4处人工鱼礁区的大型底栖动物开展了同期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61种,其中环节动物种类占比最多(47.54%... 为探究黄、渤海不同人工鱼礁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差异及评估人工鱼礁对生物资源的养护效果,于2021年秋季对黄、渤海海域4处人工鱼礁区的大型底栖动物开展了同期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61种,其中环节动物种类占比最多(47.54%)。各礁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均高于各自对照区,其中长礁龄礁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养护效果最好,其平均生物量为对照区的4.19倍;各礁区的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也高于各自对照区,并表现出长礁龄礁区高于短礁龄礁区;ABC曲线表明,长礁龄礁区的生物群落稳定性优于短礁龄的礁区。各人工鱼礁区的优势种存在不同,多毛类为各礁区普遍存在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及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均大致将礁区调查站位分为3组,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表明各礁区之间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0.651,p<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结果表明各礁区间的平均相异性百分比均在7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生境对大型底栖动物起到一定程度的养护作用,不同礁区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存在差异,本研究可为人工鱼礁建设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人工鱼礁 群落结构 黄、渤海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的适宜水文条件
17
作者 王玉莲 闫龙 +3 位作者 曾庆慧 唐家璇 张丰搏 胡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7-565,共9页
为探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适宜的水文条件,于2022年7月(汛期)及11月(非汛期)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开展了2次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50个分类单元。结果表明:西线水源区底栖动物群落... 为探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适宜的水文条件,于2022年7月(汛期)及11月(非汛期)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开展了2次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50个分类单元。结果表明:西线水源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节肢动物昆虫纲(Insecta)为绝对优势,占总分类单元数的90.20%。其中,汛期以扁蜉(Heptageniidae sp.,优势度Y=19.9%)为第一优势种,非汛期以襀(Perlidae sp.,优势度Y=13.8%)为第一优势种。时间上,汛期生物密度更高,但非汛期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均匀度更高;空间上,西线工程上线方案调水河段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密度明显高于下线方案。在0~1.0 m/s的流速范围内,不同流速区间的物种数及Margalef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差异;且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流速在0.5~1.0 m/s的底栖动物物种数及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最高水平。在0~0.6 m的水深范围内,不同水深区间的生物量在汛期或非汛期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底栖动物密度整体在0~0.2 m区间内的平均值最高。针对水源区8个优势物种,利用栖境使用模拟法,得到西线工程水源区河流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物种的适宜水文条件为水深0.2~0.4 m、流速0.3~0.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适宜水文条件
下载PDF
汉阳地区不同富营养化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18
作者 罗进勇 胡乐 +3 位作者 王东 翟东东 刘红艳 熊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6,共14页
为了解不同富营养化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讨湖泊底栖动物对富营养化的响应,于2021年6、9、12月和2022年3月对汉阳地区不同富营养化状态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后官湖为轻度富营... 为了解不同富营养化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讨湖泊底栖动物对富营养化的响应,于2021年6、9、12月和2022年3月对汉阳地区不同富营养化状态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后官湖为轻度富营养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为中度富营养化、墨水湖和龙阳湖为重度富营养化。在5个湖泊共采集底栖动物20种,隶属于3门5纲7目10科18属,皆属于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物种,其中后官湖有18种,三角湖有13种,南太子湖有13种,墨水湖有7种,龙阳湖有7种。5个湖泊共有优势种为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后官湖独有优势种为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3月和6月各湖泊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9月和12月差异较小。5个湖泊底栖动物平均密度范围为594~1041 ind./m^(2),湖泊间差异不显著,平均生物量为1.8~298.9 g/m^(2),后官湖平均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4个湖泊。5个湖泊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44~0.98、0.45~1.03、0.36~0.66。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与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C)显著负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透明度(SD)、沉积物全磷(TP-S)是影响汉阳地区5个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多样性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城市人工浅水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莫竞瑜 池仕运 +6 位作者 王竹 王瑞 魏秘 喻霈雯 曾小康 潘静怡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6,共9页
探讨梅溪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后的运营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20-2021年在梅溪湖设置14个采样站位(敞水区7个,滨岸带7个),按季节开展底栖动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梅溪湖底栖动物种类达75种,... 探讨梅溪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后的运营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20-2021年在梅溪湖设置14个采样站位(敞水区7个,滨岸带7个),按季节开展底栖动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梅溪湖底栖动物种类达75种,滨岸带种类数高于敞水区。整个湖区全年优势种为米虾(Caridina sp.)、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大脐圆扁螺(Hippeutis umbilicali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沼虾(Macrobrachium sp.)。敞水区和滨岸带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除霍甫水丝蚓外,全年优势种是导致2个区域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分类单元。梅溪湖底栖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但敞水区和滨岸带之间差异显著,滨岸带远高于敞水区,表明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有利于底栖动物种群的壮大和多样性的提高。CCA结果表明,氨氮(AN)和营养水平(TLI)对敞水区和滨岸带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有较大影响。CoIA分析结果显示,米虾、大脐圆扁螺、铜锈环棱螺、沼虾、椭圆萝卜螺等物种与环境因子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物种可以作为梅溪湖水环境条件变化的指示种。合理控制梅溪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维持较高的多样性水平,可有效促进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带 敞水区 水生植物 底栖动物 富营养化 影响因子 城市湖泊
下载PDF
澜沧江下游补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鲍思敏 张凯 +2 位作者 丁城志 陶捐 王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547,共12页
自然流淌的支流在维持建坝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补远江是澜沧江下游的重要一级支流,保持了较为天然的河流状态,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是流域土著鱼类保护区和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在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的背景下,掌握补远... 自然流淌的支流在维持建坝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补远江是澜沧江下游的重要一级支流,保持了较为天然的河流状态,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是流域土著鱼类保护区和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在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的背景下,掌握补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澜沧江乃至西南河流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于2019年4月(旱季)和2019年10月(雨季)对补远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详细调查,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50个分类单元,隶属于5门7纲68科,其中水生昆虫121种,软体动物20种,蛭类3种,寡毛类2种,甲壳类2种,涡虫、线虫各1种。毛翅目和蜉蝣目为全流域优势类群。补远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旱季和雨季均表现为上游大于中下游,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雨季显著高于旱季。功能摄食类群中,滤食者(41.09%)和收集者(31.81%)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11.00%)、捕食者(11.21%),撕食者(4.89%)较少。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河宽(RW)、硝态氮(NO_(3)^(-)-N)、化学需氧量(COD Mn)是影响补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功能摄食类群所受到的环境影响因素不同。生物指数(BI)和生物监测工作组记分(BMWP)系统评价显示,补远江大部分样点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少数样点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总体水生态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远江 澜沧江湄公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功能摄食类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