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流域废弃矿区开发:开采性治理的应用与探索
1
作者 何嘉 《价值工程》 2025年第1期93-95,共3页
滇池流域作为云南的重要生态区域,废弃矿区的存在对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探讨了废弃矿区的现状及其对滇池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废弃矿区改造的成功案例,研究并指出对于即将开发成为建设用地且位于城市... 滇池流域作为云南的重要生态区域,废弃矿区的存在对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探讨了废弃矿区的现状及其对滇池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废弃矿区改造的成功案例,研究并指出对于即将开发成为建设用地且位于城市重要节点的矿区废弃地,采用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高强度开发的开采性治理理念不仅可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景观效益,还能为周边区域提供建设用地,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旨在实现废弃矿区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为滇池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废弃矿区 开采性治理 场地开发
下载PDF
废弃矿区周边受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技术
2
作者 王亚宇 李敏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废弃矿区中受污染的水体可能会渗入地下水或河流,导致附近的水源污染。为此,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废弃矿区周边受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展开研究。分析了矿区周边环境以及相关气候信息,确定该矿区周边污染水体污染物分布特征,根据分布结果... 废弃矿区中受污染的水体可能会渗入地下水或河流,导致附近的水源污染。为此,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废弃矿区周边受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展开研究。分析了矿区周边环境以及相关气候信息,确定该矿区周边污染水体污染物分布特征,根据分布结果布设样本测试点;利用生物膜法在样本测试点中进行污染水体的修复,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实施培养、驯化,进一步增加微生物降解污水的活性;将驯化好的污泥转置进IC厌氧反应器中,产生氧化生物膜,投入测试点水域中,通过污泥吸附作用产生氧化生物膜,实现污染水体生物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生物膜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总石油烃、多环芳烃等污染物质,并中和水体酸碱度,使水体完成修复后达到可排放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周边受污染水体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膜法
下载PDF
不同施肥配方对废弃矿区油用牡丹果实质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王晗 王改萍 +2 位作者 刘嘉俊 轩辕欣彤 王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3-1243,共11页
【目的】目前,我国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植面积逐步增大,但施肥不合理显著制约油用牡丹果实产量、品质的提高,且乱施肥会造成地力下降。探究不同施肥配比对油用牡丹果实质量、土壤性状的影响,为在废弃矿山地区合理种... 【目的】目前,我国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植面积逐步增大,但施肥不合理显著制约油用牡丹果实产量、品质的提高,且乱施肥会造成地力下降。探究不同施肥配比对油用牡丹果实质量、土壤性状的影响,为在废弃矿山地区合理种植油用牡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414”配方施肥法,将10年生油用牡丹按14个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进行施肥,分析14种不同处理下油用牡丹的果实质量、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质量、土壤性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配比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油用牡丹籽实的产量、品质。在N_(3)P_(2)K_(2)处理下大部分指标皆为最优,尤其是在油用牡丹籽实品质中,除种形指数外,其他指标皆为该处理最优,单株果荚数、果荚直径、种子百粒质量,较CK(N0P0K0)分别提高了106%、31%、45%;土壤全氮、碱解氮以N_(3)P_(2)K_(2)处理最优,其中全氮较CK提高了62%;土壤物理性状不同处理之间有所差距,但结果差别较小;土壤脲酶、磷酸酶以N_(3)P_(2)K_(2)处理最优,较CK分别提高了33%、20%,且对照组处理结果皆低于其他施肥处理。【结论】不同施肥处理能显著影响油用牡丹果实的品质以及土壤的性状,施肥效果最好的为N_(3)P_(2)K_(2)处理,推荐施肥量为N:42.2 kg/hm^(2)、P2O5:63.1 kg/hm^(2)、K2O:42.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产量 品质 土壤性状 废弃矿区
下载PDF
废弃矿区氨氮污染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研究
4
作者 曲志超 曹耕硕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0期189-191,共3页
为了对废弃矿区的氨氮污染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江西省一座废弃的稀土矿作为研究区域,并进行土壤和水采样点的设置。研究对样品中的氨氮含量进行了测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氨氮污染进行评价,并对该污染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为了对废弃矿区的氨氮污染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江西省一座废弃的稀土矿作为研究区域,并进行土壤和水采样点的设置。研究对样品中的氨氮含量进行了测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氨氮污染进行评价,并对该污染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样品氨氮含量最大值为492.8134 mg·kg^(-1),最小值为0.9595 mg·kg^(-1)。水样品氨氮含量的最大值71.54 mg·L^(-1),最小值为0.32 mg·L^(-1)。研究区域积液地及其附近地区地表水氨氮污染和土壤氨氮污染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氨氮污染 空分布 地表水 土壤
下载PDF
废弃矿区“再生”与乡村振兴——以宽甸满族自治县某废弃矿区为例
5
作者 郑存德 孟荣朵 庞天琪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是生态环境优化和乡村振兴基础。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我国仍然存在大量废弃矿山需要治理,论文从实践中总结探索新的土地再利用方式、景观打造、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在时间上、空间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与布...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是生态环境优化和乡村振兴基础。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我国仍然存在大量废弃矿山需要治理,论文从实践中总结探索新的土地再利用方式、景观打造、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在时间上、空间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与布局,实现矿山生态恢复,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宽甸县 乡村振兴 再生
下载PDF
广西废弃矿区土壤中Cd、Pb、As污染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6
作者 黄春霞 黄立幸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1期168-173,共6页
文中对广西某废弃稀土矿区9个采样点0~20 cm(表层)和20~60 cm(深层)以及2个土壤剖面共38个土壤样品进行取样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评价了Cd、Pb、As三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相关性分析了... 文中对广西某废弃稀土矿区9个采样点0~20 cm(表层)和20~60 cm(深层)以及2个土壤剖面共38个土壤样品进行取样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评价了Cd、Pb、As三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相关性分析了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1)表层和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Pb存在明显的重金属超标现象,尤其是Cd含量超标情况严重,在表层和深层土壤中,Cd的超标率均达到了100%,Pb的超标率分别达到了33.3%和22.2%,As含量正常处于未污染状态。(2)表层和深层土壤3种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d和Pb的相关性不明显,As元素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3)污染评价显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d处于偏中度污染水平,Pb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深层土壤中Cd、Pb均处于偏中度污染水平,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元素均显示无污染。(4)As元素在矿区和非矿区0~100 cm剖面I_(geo)值均小于-1属于无污染等级。非矿区剖面土壤重金属Cd、Pb的污染程度整体上小于矿区Cd、Pb污染。在矿区范围内,Cd、Pb含量均表现出随着土壤深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深度为40 cm处达到最高值,非矿区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重金属 污染状况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废弃矿区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7
作者 于辉胜 张东东 +2 位作者 杨清升 曾蔚 罗忠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由于废弃矿区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提出了一种废弃矿区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植物修复机制,明确植被对矿区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修复作用;并结合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电吸附、专性吸附重金属离子在细胞表面富集,使... 由于废弃矿区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提出了一种废弃矿区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植物修复机制,明确植被对矿区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修复作用;并结合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电吸附、专性吸附重金属离子在细胞表面富集,使变价金属离子的价态发生变化,改变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和分布以及重金属对植物根系的污染,提高植物生命周期,进而改善废弃矿区环境污染,实现环境修复。通过实验证明,所提技术能够修补废弃矿区环境,降低重金属污染浓度,提高土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环境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 植物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土地复垦技术及其在废弃矿区的应用
8
作者 樊薇郑雪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8期0189-0192,共4页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法规的完善,废弃矿区的土地复垦已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土地复垦是解决废弃矿区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实际提升地区的经济价值和社区的生活质量。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如今的废弃矿区土...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法规的完善,废弃矿区的土地复垦已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土地复垦是解决废弃矿区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实际提升地区的经济价值和社区的生活质量。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如今的废弃矿区土地复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前期勘测不足、修复方案缺乏系统性设计、修复技术单一、欠缺修复后期监管的问题,对废弃矿区土地利用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应当结合废弃矿区土地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土地复垦技术开展区域生态的综合治理,从而恢复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技术 废弃矿区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在典型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开发中的应用
9
作者 韦欣怡 黄春霞 +3 位作者 黄晓丽 沈艳 李星云 钟卫琼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文章对崇左市某废弃矿区的9个土壤样品进行取样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状况等内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Cu(铜)、Cr(铬)平均含量低于广西土壤背景值;Cd(镉)、Zn(锌)、Pb... 文章对崇左市某废弃矿区的9个土壤样品进行取样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状况等内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Cu(铜)、Cr(铬)平均含量低于广西土壤背景值;Cd(镉)、Zn(锌)、Pb(铅)平均含量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平均含量最高;表层土壤5种元素变异系数均在10%~30%范围内,属中等变异;地积累指数显示,Cd和Pb的污染程度分别为偏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其余3种元素均为无污染;5种重金属污染物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但矿区总体属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基于此,文章认为矿山生态修复和二次开发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土壤特征,合理确定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目标,以有序推进资源枯竭型矿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双龙沟废弃矿区修复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蔡卓良 张富 +4 位作者 王理德 张裕凯 赵赫然 赵学成 张恒平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目的】探讨天祝藏族自治县双龙沟矿区废弃矿区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特性。【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双龙沟不同修复年限(2 a、5 a、10 a)和未修复(CK)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含水... 【目的】探讨天祝藏族自治县双龙沟矿区废弃矿区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特性。【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双龙沟不同修复年限(2 a、5 a、10 a)和未修复(CK)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含水量、机械组成)和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碳、氮、磷及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随着修复年限的延长,表层土壤容重呈减少趋势,并在修复10 a时达到最小,为0.921 g/cm3;土壤含水率随修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并在修复10 a时为对照样地的2.4倍;土壤粒径随修复年限的增加整体向细化的方向发展;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修复年限的延长均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细菌占微生物总数量的96.74%,而放线菌和真菌仅占0.29%和0.003%,并且放线菌和真菌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磷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分别在修复2 a和5 a时超过对照样地,最大值分别达到385.562、24.414 mg/kg,而微生物量氮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变化范围为14.295~132.388 mg/kg。【结论】在双龙沟矿区废弃地修复使土壤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加速了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龙沟 矿区废弃 修复年限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生态艺术公园——我国废弃矿区治理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禾裕 赵艳玲 +1 位作者 王煜琴 肖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废弃矿区治理的历史,在借鉴了发达国家艺术园区和景观公园的优秀案例后,提出了在我国条件适宜的废弃矿区上建立生态艺术公园的设想,建议在公园内嵌入"大地艺术+工矿区游览+景观公园+艺术园区"的主题模式;并...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废弃矿区治理的历史,在借鉴了发达国家艺术园区和景观公园的优秀案例后,提出了在我国条件适宜的废弃矿区上建立生态艺术公园的设想,建议在公园内嵌入"大地艺术+工矿区游览+景观公园+艺术园区"的主题模式;并以京西某废弃矿区为实例,形象地展示了生态艺术公园的建设理念。生态艺术公园模式旨在通过生态设计和视觉设计.更新废弃矿区工业设施的功能和应用,使矿业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生态艺术公园 矿区游览
下载PDF
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林业复垦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孙翠玲 顾万春 郭玉文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8-71,共4页
通过大量信息调研及我国部分矿区绿化总结,简述国内外矿区复垦现状;阐明废弃矿区林业复垦的重要性,提出林业复垦技术,其中包括矿区分类,复垦区立地分类及土地、土壤评价,树种筛选、绿化模式与选择,良种壮苗培育及合理造林方法。
关键词 废弃矿区 生态环境恢复 林业复垦技术
下载PDF
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石德 李建民 +5 位作者 曾建新 林捷 尤龙辉 丁珌 苏亨荣 张锦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92,共4页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C0模式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56.28%,且随着矿区植被恢复历史的延长,〈0.25 mm水稳性团聚体逐渐降低;2)C0...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C0模式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56.28%,且随着矿区植被恢复历史的延长,〈0.25 mm水稳性团聚体逐渐降低;2)C0模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为1.092 mm,且随着矿区植被恢复历史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废弃矿区不同恢复阶段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5mm和2~5mm的较大径级的团聚体中,随着径级的减少,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4)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与0.5~1 mm和0.25~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不同恢复阶段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平均重量直径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贾汪废弃矿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钱斌 冯启言 +1 位作者 李庭 高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3,共4页
徐州贾汪矿区开采历史超过100年,目前大部分矿井已经关闭,废弃矿井地下水位回弹,对周边地下水产生潜在的污染。对矿区及周边23个水井进行了取样测试,分别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了评价。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贾汪矿区地下... 徐州贾汪矿区开采历史超过100年,目前大部分矿井已经关闭,废弃矿井地下水位回弹,对周边地下水产生潜在的污染。对矿区及周边23个水井进行了取样测试,分别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了评价。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贾汪矿区地下水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地下水中主要超标指标主要为总硬度、硫酸盐和可溶性固体。以铁、硫酸盐、氟化物、总硬度以及可溶性固体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贾汪矿区地下水环境整体较好,部分靠近关闭矿井的地区水质已经受到污染,主要超标组分为铁、硫酸盐和可溶性固体。因此,随着其他矿井的关闭,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将增大,应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法 单因子指数法 废弃矿区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废弃矿区不同比例柏木混交林修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贵 陈瑞 +5 位作者 刘振华 吴敏 童琪 刘森 谢沛源 童方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3,共9页
为研究废弃矿区不同混交比例对柏木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修复效应的影响,探索最佳柏木混交修复模式,在湖南冷水江市废弃矿区选择5个不同树种组成的植被修复模式:2柏木5楸树3女贞(B2Q5L3)、6柏木4冬青(B6D4)、7柏木3南酸枣(B7N3)、8柏木... 为研究废弃矿区不同混交比例对柏木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修复效应的影响,探索最佳柏木混交修复模式,在湖南冷水江市废弃矿区选择5个不同树种组成的植被修复模式:2柏木5楸树3女贞(B2Q5L3)、6柏木4冬青(B6D4)、7柏木3南酸枣(B7N3)、8柏木2梓树(B8Z2)、柏木纯林(B10),以柏木纯林模式作为对照,对各模式林地土壤质量指标及柏木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5个模式间柏木生长具有显著差异,除B2Q5L3模式外,其它3种混交模式的柏木平均胸径均显著大于B10模式;4个混交模式的柏木平均树高均显著大于B10模式。(2)5个模式的柏木其根、枝、叶的As、Cd、Sb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柏木器官内As、Sb含量分布规律为叶>枝>根;B10、B8Z2模式除外,其它模式Cd含量分布规律为枝>叶>根。各模式的柏木其根、枝、叶Pb含量高低没有明显的规律。(3)柏木纯林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小于其它4个混交模式,4个混交模式的土壤酶活性大于柏木纯林。(4)5个植物修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B8Z2>B6D4>B7N3>B2Q5L3>B10。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柏木纯林,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有利于柏木的生长;柏木与阔叶树混交后,林地土壤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土壤有效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对矿区土壤的改良及修复效应均优于柏木纯林,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矿区柏木生态修复造林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柏木 混交林 林分生长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研究评述与框架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秋菊 彭苏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50-2160,共11页
加强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研究,对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研究的规范化与系统化,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相关成果;针... 加强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研究,对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研究的规范化与系统化,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相关成果;针对目前研究缺乏“人地关系”视角和忽视游憩化利用的动态性等问题,阐释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人地”关系内涵,揭示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动态演进规律,构建了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研究认为,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实质是以“人”的需求为起点,通过游憩功能重构,来协调废弃矿区再利用中涉及的“人”与自然环境中“地”关系,实现人地关系的优化。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矛盾阶段、调和阶段和协调阶段。在“人”需求推动下,废弃矿区通过资源化、资本化、产业化和区域化,逐步演化成为“人地”关系和谐的新型休闲游憩功能空间。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未来研究应遵循“人”-“地”-“人地关系”的研究框架,研究“人”的动机目标、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剖析“地”的休闲游憩资源的构成及废弃矿区转换成为休闲游憩空间的条件;探讨“人地关系”和谐下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模式、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提出废弃矿区游憩化利用的政策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游憩化利用 研究框架 人地关系理论
下载PDF
废弃矿区改造与政府政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凯 《矿业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54-56,共3页
矿业城市都要面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废弃矿区改造等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借鉴国外成功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改造措施,做好废弃矿区改造工作。
关键词 废弃矿区 废弃矿区改造 政策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生态价值观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之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汗青 廖启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本文在解析废弃矿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废弃矿区再生设计的生态价值观,并从场所精神的挖掘、工业遗产再利用、受损地表再生设计三个方面剖析了生态价值观视野下的环境再生设计思路,探寻了科艺结合、协同创新的废弃矿区综合治理方法。
关键词 生态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废弃矿区 环境再生设计
下载PDF
大地艺术手段应用于废弃矿区环境的再生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启鹏 陈汗青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的再生设计是废弃矿区获得新生的重要手段。大地艺术能够塑造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提高自然景观的生命力,增强废弃矿区环境的亲和力,也是再生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大地艺术形式多样。废弃矿区的再生设计应该摒弃大地艺术中... 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的再生设计是废弃矿区获得新生的重要手段。大地艺术能够塑造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提高自然景观的生命力,增强废弃矿区环境的亲和力,也是再生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大地艺术形式多样。废弃矿区的再生设计应该摒弃大地艺术中不符合生态规律的内容,充分发挥"自然式"和"人工式"两种形式的优点,以实现绿色设计的最大目标。废弃矿区环境再生所应用的大地艺术设计方法主要有挖掘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运用原始的简单的形式、采用自然材料、最小的场地干扰、将时间和空间因素融入艺术创作以及凸显暗喻的思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大地艺术 环境再生设计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GIS方法的废弃矿区景观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廖启鹏 陈茹 黄士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1-250,共10页
废弃矿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领域之一。当前,治理废弃矿区已逐渐从初级的复绿、复垦转向“多元共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其中景观评价在提升资源价值、挖掘矿区景观潜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为设计介入矿区全生命周期和矿区综合治理与... 废弃矿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领域之一。当前,治理废弃矿区已逐渐从初级的复绿、复垦转向“多元共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其中景观评价在提升资源价值、挖掘矿区景观潜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为设计介入矿区全生命周期和矿区综合治理与开发等奠定基础。由于VRM、VSM等传统景观评价方法运用于矿区治理存在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和评价过程主观化等问题,为此,以大冶铜绿山矿区为例,运用GIS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并借鉴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同时兼顾矿区的隐形文化内涵,构建由景观视觉敏感度、景色质量、景观生态、景观格局、文化价值5小类共17项指标组成的废弃矿区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并以大冶铜绿山矿区为例,通过层次分析获得景观视觉美学、景观生态以及景观人文3方面的评价结果,以期破解传统矿区治理综合效益低、环境治理与社会重构割裂等困境,为废弃矿区的规划设计发展和管理提出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景观评价 指标筛选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