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6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能连接度的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研究
1
作者 张浪 余浩然 +2 位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青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廊道 廊道宽度 功能连接度 电路理论 形态学格局分析(MSPA)
下载PDF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时空廊道特征与价值
2
作者 刘晖 曹子旭 +1 位作者 吴佳华 石荣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4,共7页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自然地理的区位、气候与空间特征在人类活动千年的历史沉积中,造就了具有独特时空观的廊道特质,具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中国性风景属性。不同学科对廊道与线路的研究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关...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自然地理的区位、气候与空间特征在人类活动千年的历史沉积中,造就了具有独特时空观的廊道特质,具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中国性风景属性。不同学科对廊道与线路的研究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关系依赖线性空间发展而具有文化意义。西北地区高山大川的延绵、沙漠绿洲镶嵌分布所形成的自然通道代表着人类从生存、生命、信仰到家国精神的宏大时空认知。长安-天山廊道(中国段)在3000年的时间里,从山岳形胜到持续营建的城邑、道路、军事工程、石窟寺庙,伴随着信仰传播、军事防御、贸易交流、行游赋文等线路活动,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以知觉的时空性分析方法来解释长安-天山廊道的自然、文化属性,试图回归人类认知自然产生的人本思想。人工营建与自然廊道浑然一体,逐渐演变成风景的符号和历久弥新的社会价值,成为今天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地景文化空间圈层 自然文化廊道 长安-天山廊道 知觉时空性 风景价值
下载PDF
基于“源地-阻力-廊道”的三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峰 朱梦娜 +7 位作者 张欣蓉 马嘉豪 周继涛 程通 郑媛元 涂又 尧文洁 马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09-4623,共15页
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筑牢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耦合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等方法识别不同等... 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筑牢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耦合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等方法识别不同等级生态源地,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并综合生态敏感性与地形位指数构建生态阻力面,基于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不同类别生态廊道,构建三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生态源地约52371.30km2,占研究区总面积13.70%,多为大尺度不规则斑块,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一级生态源地面积约为48290.06km2,占生态源地总面积的92.21%,集中分布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较高的中部与东南部地区。(2)识别生态廊道共328条,廊道分布呈现中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蜘蛛网状空间格局,整体呈东西向波状延伸态势。(3)识别生态夹点1796km2、生态障碍点2490km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的杂多县;提取生态断裂点61处,集中分布于治多县东南部。(4)构建“三区三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维育发展区、中部修复关键区、西部生态保护区为“三区”,以绿水青山维护带、生物保护关键带、河源安全建设带为“三带”,识别核心修复点为“多点”,考虑不同小区域内的生态状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研究结果可以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地优化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Linkage Mapper(LM)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三江源区
下载PDF
基于多元资源整合的区域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格局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
4
作者 王晞月 郑菲 +1 位作者 徐昉 王向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共7页
以多元资源整合的视角构建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能够帮助有效地识别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及关键矛盾。基于MCR模型量化阻止物种迁徙与扩张的难易程度,有效预测和评估区域内生态风险的同时,依据电路理论提取成渝地区重要生态廊道;以... 以多元资源整合的视角构建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能够帮助有效地识别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及关键矛盾。基于MCR模型量化阻止物种迁徙与扩张的难易程度,有效预测和评估区域内生态风险的同时,依据电路理论提取成渝地区重要生态廊道;以各时期历史文献和现行国家级文保单位名录为依据,通过点位与线路筛选、主干和密度分析识别重要文化廊道;通过廊道叠合和廊道密度分析形成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格局以及双因子廊道密度等级的空间分布,明确了成渝地区生态与文化资源的整体线性分布特征与各地区发展潜力,为促进成渝地区资源整合、流动与高效利用,支撑生态和文化资产的全面协同保护以及区域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廊道 文化廊道 MCR模型 区域复合网络
下载PDF
基于MCR和HY模型的莆田市生态廊道构建与优化
5
作者 金博闻 谢祯 +2 位作者 柯山 耿建伟 潘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以莆田市主城区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方法(MSPA)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筛选重要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重力模型方法,提取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同时结合水文分析模型(HY)识别研究区辐射廊道和生态节点,最终构建并优化莆田... 以莆田市主城区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方法(MSPA)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筛选重要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重力模型方法,提取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同时结合水文分析模型(HY)识别研究区辐射廊道和生态节点,最终构建并优化莆田市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基于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共识别出14个核心源地;采用MCR与重力模型,共识别出29条廊道,一级廊道7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12条;结合水文分析法共识别出205条辐射廊道和53个生态功能节点,包括一级节点5个,二级节点17个,三级节点31个,确定各类型生态修复的关键区域,提取生态节点建设策略。本研究可为莆田市生态廊道构建及生态节点保护时序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水文分析 辐射廊道
下载PDF
基于风热环境评估的平顶山城市通风廊道构建
6
作者 潘攀 李凤秀 +2 位作者 朱业玉 许蓬蓬 梁鑫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42,共14页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市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市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并结合城市规划,采用数理统计、地表温度反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分析平顶山城市风环境、城市热岛及绿源的分布并评估地表通风潜力,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平顶山市城市通风廊道。结果表明:(1)受地形与季风气候共同作用,平顶山市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东北风和南风为主,且存在季节差异;(2)平顶山市的城市热岛空间上呈多中心分布,热岛强度由中心城区向周围递减;城市绿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可为主城区引入新鲜空气;(3)基于城市地表粗糙度、天空开阔度等因子综合评估城市通风潜力,初步构建平顶山市“六主十次”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廊道 风环境 热环境 通风潜力
下载PDF
川西藏东交通廊道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7
作者 杨志华 郭长宝 +3 位作者 吴瑞安 张永双 李彩虹 邵慰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0-1662,共13页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是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川西藏东交通廊道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穿越世界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响应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地质安全需求,以川西藏东交通廊道重大线性工程...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是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川西藏东交通廊道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穿越世界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响应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地质安全需求,以川西藏东交通廊道重大线性工程沿线为研究区,在分析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选取9个地质环境因子指标,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完成了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条件好、较好、中等和差4个等级。结果显示,活动断裂是最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因素,其次是地形起伏度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好的地区远离活动断裂带和深切峡谷,呈块状、条带状分布于活动断裂带及深切峡谷之间。工程地质条件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活动断裂带和高山峡谷区,突出表现为距活动断裂较近,尤其是多条断裂相交或近于相交的地区。研究结果能够为川西藏东交通廊道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川西藏东交通廊道 层次分析法 重大工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北地区湿地水鸟生态廊道的识别研究
8
作者 张萍 全佑铭 +4 位作者 胡越然 许青 刘得辉 田少艺 陈念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1,共12页
生态廊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有关水鸟的生态廊道研究相对很少。以构建湿地水鸟的生态廊道为研究目的,东北地区为研究区,丹顶鹤、灰鹤、大天鹅和中华秋沙鸭四种湿地水鸟... 生态廊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有关水鸟的生态廊道研究相对很少。以构建湿地水鸟的生态廊道为研究目的,东北地区为研究区,丹顶鹤、灰鹤、大天鹅和中华秋沙鸭四种湿地水鸟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阻力模型和电流理论相结合的混合模型方法,构建四种湿地水鸟的生态廊道。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水鸟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四种水鸟生态廊道的最低成本路线都是将各邻近核心生境斑块连接起来的路线,但是它们的数量、分布和最大宽度有所不同。基于电流理论的水鸟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四种水鸟生态廊道的电流密度、夹点区域数目有所不同。研究采用四种水鸟的实际观测数据来进行生态廊道模拟结果验证。验证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水鸟出现点距水鸟最低成本路线不远,说明部分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生成的最低成本路线是最有可能成为水鸟生态廊道的地方。大部分的水鸟出现点与水鸟的夹点区域重合,说明基于电流理论生成的夹点区域是最有可能成为水鸟生态廊道的地方。研究采用的方法和结果是对区域尺度水鸟生态廊道构建的一种尝试,对其他国家区域尺度上的多物种水鸟生态廊道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湿地水鸟 最小阻力模型 电流理论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以苏州市S228、广济北路沿线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梦茜 刘海潮 《现代园艺》 2024年第4期88-90,共3页
以苏州市S228、广济北路沿线为例,探讨了“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分析场地的现状交通、绿化环境、水文特点、景观与配套设施、建筑情况,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现代农业为根本、以生态游憩为补充、以多元融合... 以苏州市S228、广济北路沿线为例,探讨了“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分析场地的现状交通、绿化环境、水文特点、景观与配套设施、建筑情况,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现代农业为根本、以生态游憩为补充、以多元融合为途径,提出“一园、三区、二十四景”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从修复场地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连接田园与自然的对话,重建漕湖水畔的生态绿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以期为今后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生态廊道 景观规划设计
下载PDF
北运河(廊坊段)遗产廊道蓝绿空间的传承与重塑设计
10
作者 王剑 施菁菁 +1 位作者 刘华 马浩然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北运河(廊坊段)联系京津两地运河、承上启下,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河流蓝绿空间为主线的遗产廊道,其涉及了水利、生态、文化、水运、旅游等多种构成要素。面向复杂空间的统筹、整合与重塑,针对河流蓝绿空间的生态修复、运... 北运河(廊坊段)联系京津两地运河、承上启下,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河流蓝绿空间为主线的遗产廊道,其涉及了水利、生态、文化、水运、旅游等多种构成要素。面向复杂空间的统筹、整合与重塑,针对河流蓝绿空间的生态修复、运河文化魅力的保护传承、城乡文旅休闲的特色发展,文章分别从生态保护与风景重塑、文化传承与场所重塑、游览休闲与功能重塑3个方面提出北运河遗产廊道蓝绿空间重塑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以促进运河遗产廊道生态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游憩价值的综合提升与复兴。最后,从治理、设计、管理的维度对运河遗产廊道传承与重塑的模式提出思考,即保护为主、适当利用的弹性治理,风景统筹、专业协同的设计集成,规划支撑、运营带动的持续发展,为运河遗产廊道蓝绿空间的传承与复兴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遗产廊道 空间重塑 价值复兴
下载PDF
省水船闸闸底水平分流式连通廊道布置形式优化
11
作者 陈明 张萌 +3 位作者 杨岚彬 黄海津 张忠原 ASIF Muhammad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79-85,共7页
省水船闸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通常采用闸底水平分流式连通廊道布置形式,以减少工程开挖量,分流均匀性是此类船闸输水过程的核心难题。针对该问题,依托我国某省水船闸工程,采用三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连通廊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研... 省水船闸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通常采用闸底水平分流式连通廊道布置形式,以减少工程开挖量,分流均匀性是此类船闸输水过程的核心难题。针对该问题,依托我国某省水船闸工程,采用三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连通廊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连通廊道与闸墙长廊道的接口面积,可有效改善两侧支廊道流量震荡问题。连通廊道水平分流口两侧宽度与分流墩两侧半径间的比值K表征分流口两侧分流的均匀性,当K=1.064时,两侧支廊道分流均匀性、闸室支孔出流均匀性及水流条件较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省水船闸连通廊道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水平分流 连通廊道 流量分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遗产廊道视角下成渝铁路的文化资源构成与空间分布特征
12
作者 戴秋思 吴任清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西南地区辐射全国的交通干线,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但缺乏遗产视角下的系统研究成果。文章立足于遗产廊道理论,从形态学和类型学切入,按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空间形态要素对成渝... 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西南地区辐射全国的交通干线,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但缺乏遗产视角下的系统研究成果。文章立足于遗产廊道理论,从形态学和类型学切入,按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空间形态要素对成渝铁路两侧10千米范围内与铁路在功能、历史、空间上存在相关的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统计;最后分别得出“双峰型”“冷却塔型”和“三峰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铁路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沿线城市空间更新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成渝铁路 文化资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PM_(2.5)时空分布的城市通风廊道构建
13
作者 李静薇 胡佳和 +3 位作者 雷武强 吴春金 张曦兮 刘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6期83-86,共4页
治理寒地城市冬季产生的PM_(2.5)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大庆市西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M_(2.5)时空分布构建通风廊道。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PM_(2.5)具有季节周期性,通常在秋季上升,冬季达到最高,春季之后下降;(2) PM_(2.5)浓度空间分布呈... 治理寒地城市冬季产生的PM_(2.5)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大庆市西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M_(2.5)时空分布构建通风廊道。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PM_(2.5)具有季节周期性,通常在秋季上升,冬季达到最高,春季之后下降;(2) PM_(2.5)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3)对比通风廊道构建前后的风环境模拟结果,构建后西城区低风速区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通风廊道 GIS
下载PDF
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廊道建设研究
14
作者 陈明霞 马婷婷 苑煜思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137-142,共6页
以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为研究对象,识别构建生态廊道的要素,构建生态廊道类型,定量分析生态廊道宽度,构建景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对推进研究区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涉及30个自然保护地和10条主要河流,草地... 以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为研究对象,识别构建生态廊道的要素,构建生态廊道类型,定量分析生态廊道宽度,构建景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对推进研究区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涉及30个自然保护地和10条主要河流,草地、农田、林地、湿地、城镇占比分别为39.73%、34.6%、1.3%、0.57%、2.71%。研究区生态廊道分为河流、交通绿色、山脉绿带及生态绿网4种类型,在空间布局上呈“一廊、四带、多网”的生态网络体系。河流生态廊道建议宽度位于20 m~125 m。交通绿色生态廊道根据道路等级确定,大于等于5 m,城市道路大于等于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 生态廊道 要素识别 生态廊道宽度 生态网络体系
下载PDF
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堤外生态过渡带建设的优化路径
15
作者 程倩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1期39-41,共3页
目前,郑州沿黄生态廊道的落地项目主要针对堤内重点区域、区段和节点,而关于堤外生态过渡带建设的专项研究则较少。该文在对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堤外生态过渡带的特点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定位与目标的基础上,从“三区四带”宏观层面... 目前,郑州沿黄生态廊道的落地项目主要针对堤内重点区域、区段和节点,而关于堤外生态过渡带建设的专项研究则较少。该文在对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堤外生态过渡带的特点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定位与目标的基础上,从“三区四带”宏观层面、“多园多点”中观层面、配套设施建设层面、生态景观林营建层面探索了堤外生态过渡带建设的优化路径,并结合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黄河 生态廊道 生态过渡带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基于旅游行为的湖湘文旅综合廊道构建研究
16
作者 王宽 叶华清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旅游行为对文旅廊道构建具有显著的塑造和驱动作用,合理利用好旅游行为对旅游市场拓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具有引导作用。文化遗产资源地如何有效组织及导引游客于境内的旅游路线,达到增加旅游机会、获取经济效益及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 旅游行为对文旅廊道构建具有显著的塑造和驱动作用,合理利用好旅游行为对旅游市场拓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具有引导作用。文化遗产资源地如何有效组织及导引游客于境内的旅游路线,达到增加旅游机会、获取经济效益及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目标,是当前业内讨论的热点问题。而很大一部分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具有耦合性及邻近性,为寻求“文旅”协同发展,以湖南省11个5A级景区、161个4A级景区(含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它们的空间关联性、旅游概率以及宏观文旅廊道构建。结果显示:湖南省5A、4A级景区空间分布数量差异大,两极分化严重,主要集中在长沙市、怀化市、永州市,数量最少的为娄底市和邵阳市,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景区平均通行时间在166~341 min之间,高铁站平均通行时间在53~141 min之间,两者平均通行时间整体呈现“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旅游时间成本最低的城市为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娄底市乘坐高铁平均通行时间为53~70 min;在宏观上建议构建红色、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主题路线;最后,根据湖南省“文旅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为优化湖南省旅游发展在政府、景区的层面上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空间分布特征 文旅 廊道
下载PDF
国内遗产廊道的研究综述——内涵特征、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晓刚 田洪瑞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2期48-54,共7页
遗产廊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遗产廊道进行系统性综述研究,对于完善其理论体系、优化其保护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整理与遗产廊道相关的政策文件、文献资料,结合学术研究,总结遗产廊道的内涵特征、发展历程... 遗产廊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对遗产廊道进行系统性综述研究,对于完善其理论体系、优化其保护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整理与遗产廊道相关的政策文件、文献资料,结合学术研究,总结遗产廊道的内涵特征、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作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遗产廊道强调历史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区域性发展,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概念引入到实践探索,再到理论构建的显著进展。未来可从明确法律地位、重点关注未研究区域、加强学科合作完善系统思维、响应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等方面进行遗产廊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遗产廊道 内涵特征 发展历程 遗产保护
下载PDF
黄河生态廊道景观空间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开封段为例
18
作者 刘阳 贺英纯 《天工》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从游览者需求方面入手,对开封市现有黄河生态廊道的景观空间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以此区域的景观空间优化提升为例,多维度探讨了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力求提升开封黄河景观空间品质,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充分发挥黄河滨水... 从游览者需求方面入手,对开封市现有黄河生态廊道的景观空间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以此区域的景观空间优化提升为例,多维度探讨了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力求提升开封黄河景观空间品质,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充分发挥黄河滨水带的综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段黄河 生态廊道设计 景观 环境设计
下载PDF
TB水电站大坝廊道层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吴都督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TB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58 m,大坝在高程1586、1640、1695 m布置了低中高3层廊道。大坝廊道层廊道模板安装后,大仓面被分隔为多个独立仓面,加上底层廊道与固结灌浆的干扰,廊道层碾压混凝土施工是大坝施工难度最大、直线... TB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58 m,大坝在高程1586、1640、1695 m布置了低中高3层廊道。大坝廊道层廊道模板安装后,大仓面被分隔为多个独立仓面,加上底层廊道与固结灌浆的干扰,廊道层碾压混凝土施工是大坝施工难度最大、直线工期最长的一个升层。TB水电站通过在固结灌浆、廊道备仓、“穿”廊道等工艺工序技术创新,有效加快了廊道层施工速度,仅20d完成大坝中部廊道层碾压混凝土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TB水电站 廊道 固结灌浆 预留缺口
下载PDF
生态廊道设计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实现路径探索
20
作者 王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251-254,共4页
本研究探讨生态廊道于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设计与实现路径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环境质量,分析某市滨水生态廊道项目发现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可提升生物多样性、优化景观结构,多样化植被配置能增强水质净化与空气质量改善效果,项目实... 本研究探讨生态廊道于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设计与实现路径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环境质量,分析某市滨水生态廊道项目发现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可提升生物多样性、优化景观结构,多样化植被配置能增强水质净化与空气质量改善效果,项目实施后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与水质改善且居民生活满意度提升,生态廊道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巨大潜力,为未来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其设计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优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滨水景观 生物多样性 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