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异养小球藻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确定最佳诱变条件,在最佳诱变条件下筛选突变株,并开展突变株的摇瓶培养再验证试验、遗传稳定性试验、50 L发酵罐试验。结果表明,异养小球藻的最...对异养小球藻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确定最佳诱变条件,在最佳诱变条件下筛选突变株,并开展突变株的摇瓶培养再验证试验、遗传稳定性试验、50 L发酵罐试验。结果表明,异养小球藻的最佳致死时间为50 s;得到6株突变株,且其细胞数多于出发菌株、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突变性能可以稳定遗传,突变株可提前24 h到达发酵终点,发酵液中油脂产量高于出发菌株。展开更多
为了充分利用异养小球藻发酵及油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藻渣,本文以p H、NH_4^+、COD(化学需氧量)、总含碳量、VFA(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产气量为指标,将异养小球藻发酵及油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藻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沼气发酵。结果表明:使用...为了充分利用异养小球藻发酵及油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藻渣,本文以p H、NH_4^+、COD(化学需氧量)、总含碳量、VFA(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产气量为指标,将异养小球藻发酵及油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藻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沼气发酵。结果表明:使用酸热法提油后藻渣为原料的发酵体系在50℃的发酵温度下,1000 m L发酵液56 d的产气量最高,为7700 m L。在发酵过程中,其pH一直下降,酸化过程良好,NH_4^+、COD、VFA含量、总碳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原料利用率相对较高、发酵过程比较稳定。本研究为异养小球藻提油工艺选择及油脂生产过程中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对异养小球藻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确定最佳诱变条件,在最佳诱变条件下筛选突变株,并开展突变株的摇瓶培养再验证试验、遗传稳定性试验、50 L发酵罐试验。结果表明,异养小球藻的最佳致死时间为50 s;得到6株突变株,且其细胞数多于出发菌株、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突变性能可以稳定遗传,突变株可提前24 h到达发酵终点,发酵液中油脂产量高于出发菌株。
文摘为了充分利用异养小球藻发酵及油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藻渣,本文以p H、NH_4^+、COD(化学需氧量)、总含碳量、VFA(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产气量为指标,将异养小球藻发酵及油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藻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沼气发酵。结果表明:使用酸热法提油后藻渣为原料的发酵体系在50℃的发酵温度下,1000 m L发酵液56 d的产气量最高,为7700 m L。在发酵过程中,其pH一直下降,酸化过程良好,NH_4^+、COD、VFA含量、总碳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原料利用率相对较高、发酵过程比较稳定。本研究为异养小球藻提油工艺选择及油脂生产过程中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