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山世界遗产地森林植被垂直分异分析
1
作者 韩芳 李传荣 +4 位作者 申卫星 李坤 姚起 王哲 王志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0-1870,共11页
泰山是自然和文化双项世界遗产地。当前泰山的森林植被主要为20世纪50—60年代人工种植,因此其是否符合垂直地带性存在争议。为全面分析泰山植被的垂直分异规律,本文利用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Ⅱ,0.5 m)遥感影像,参考泰山森林资源管理... 泰山是自然和文化双项世界遗产地。当前泰山的森林植被主要为20世纪50—60年代人工种植,因此其是否符合垂直地带性存在争议。为全面分析泰山植被的垂直分异规律,本文利用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Ⅱ,0.5 m)遥感影像,参考泰山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小班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森林植被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泰山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地形谱及垂直带地形谱。主要结论如下:泰山森林植被垂直分异显著,属于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扰动带谱”。海拔200~600 m,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杂乱混合;海拔500~1 000 m的阳坡和半阳坡,落叶阔叶林集中分布,阴坡和半阴坡为温性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海拔1 000~1 500m,温性针叶林集中分布。本研究全面定量分析了泰山的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异情况,对进一步精确分析泰山植被景观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及泰山世界遗产地生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植被垂直 世界遗产地 泰山
下载PDF
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与时空分异分析
2
作者 陈启明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文章首先基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五个角度界定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单位,对201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进行测度,综合评价... 文章首先基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五个角度界定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单位,对201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进行测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2011—2021年期间,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呈逐步改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皖南、皖中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优于皖北地区,皖中地区整体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升较快。最后对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出建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环境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人居环境理论的发展为农村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霍华德等学者的人居环境理论推动了对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深入探讨,并逐渐形成了以居民为主体的研究视角。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参与积极性以及环境治理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2001年,吴良镛出版专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初步建立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在此之后,国内的研究开始聚焦于村庄聚集建设、环境治理途径、空心村人居环境演变、乡村聚落空间、农村基层治理以及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质量 环境治理 时空 实践路径 居住条件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
3
作者 张正勇 姜敏勤 +2 位作者 姚安阳 石小晶 杨钰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6期12-17,共6页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为探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化特征,基于2012—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业发展统计数据,从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农村发展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具体指标的农业绿...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为探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化特征,基于2012—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业发展统计数据,从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农村发展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具体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自然断点法对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异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探讨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2012—2020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供给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所在,而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是制约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从空间维度上看,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态势,南京等发达地区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不过也存在两极化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空间 区域差
下载PDF
福州城市扩张对地表温度影响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梦迪 张友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基于福州城区两时相Landsat影像,根据城市发展程度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Zone 1、Zone 2、Zone 3三个环形区域,在反演地表温度和获取不透水面覆盖度信息的基础上,计算各区域各级不透水面覆盖度的热分布指数和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分析2004—2... 基于福州城区两时相Landsat影像,根据城市发展程度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Zone 1、Zone 2、Zone 3三个环形区域,在反演地表温度和获取不透水面覆盖度信息的基础上,计算各区域各级不透水面覆盖度的热分布指数和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分析2004—2021年福州市不同发展程度区不透水面覆盖度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植被覆盖度、不透水面覆盖度和海拔高度对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21年,Zone 1不透水面扩张较少,Zone 2和Zone 3不透水面扩张明显,增加最明显的为Zone 3内不透水面覆盖度大于60%的区域;不透水面覆盖度大于60%的区域对城市高温面积贡献最大,不透水面覆盖度为80%~100%时热效应贡献度最大;2004年影响地表温度的主导因子为植被覆盖度,2021年Zone 1中不透水面覆盖度为影响地表温度的主导因子,其余区域中海拔高度为影响地表温度的主导因子;福州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异受多因子共同影响且两因子交互q值均高于单因子q值。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不透水面覆盖度 地理探测器 热效应贡献 混合像元 空间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划分与垂直分异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闫卫坡 王青 +2 位作者 郭亚琳 石敏球 蒋勇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的划分方法,并对其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山脚、山沟、图像纹理和色差等因素对边界划分具有指示意义,是界定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范围的关键因子;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面积介于2.27~528.67 hm2之间,且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在<1 600 m海拔段,聚落生态位的增速较小,当海拔高度超过1 600 m时,聚落生态位的增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地域边界 垂直 山区聚落 岷江上游
下载PDF
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俊霞 刘淑英 王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为了对凉州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参考,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基于1996-2006年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运用Spass相关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凉州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结果:1)在这1... 为了对凉州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参考,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基于1996-2006年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运用Spass相关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凉州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结果:1)在这10年间,林地面积变化最大,也最活跃;2)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2002-2003年最大,为0.379%/a,而1996-1997年和2004-2005年最小,为0.02%/a;表明,2002-2003年凉州区土地利用总体上最活跃,而1996-1997年和2004-2005年土地利用最不活跃;3)对1996-2006年凉州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与单一动态度相关性分析则表明:林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与综合动态度呈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耕地、未利用土地动态度分别与综合动态度呈负相关,耕地达到极显著水平,未利用土地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度 时间 凉州区
下载PDF
基于社会属性的北京市居民通勤满意度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孟斌 湛东升 郝丽荣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0-417,共8页
制度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背景下,中国城市居住和就业空间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职住关系变化产生的职住分离及其引发的交通、环境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基于2005年、2010年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和空间探索分析方法对北京市... 制度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背景下,中国城市居住和就业空间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职住关系变化产生的职住分离及其引发的交通、环境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基于2005年、2010年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和空间探索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城市居民通勤满意度的社会属性差异和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2010年北京市居民通勤满意度总体较为满意,但与2005年相比,通勤满意度有所下降。②不同人群的通勤满意度差别明显。其中,一般平民和年轻打工族的通勤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年轻打工族对通勤不清楚或不关注的比例相对略高;而高收入阶层和年轻白领的通勤满意度相对较低。③通勤满意度的空间差异显著。通勤满意度较高的"热点区"主要集聚在内城、南城区域的个别街道,满意度较低的"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远郊边缘街道;但在不同区域也零星存在通勤满意度得分的异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满意度 职住 空间格局 居住 北京
下载PDF
基于“湖泊效应”模型的辽宁省海岸带陆地范围测度及其时空分异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才志 孙冰 +3 位作者 郭建科 王泽宇 李博 刘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5-813,共9页
目前国内外对海岸带的界定尚不存在统一说法,虽然海岸带向海范围的界定相对一致,但海岸带向陆范围差异较大。而海岸带向陆范围的界定是海岸带空间合理规划、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准确评估的重要保证,对海岸带的相关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海岸带的界定尚不存在统一说法,虽然海岸带向海范围的界定相对一致,但海岸带向陆范围差异较大。而海岸带向陆范围的界定是海岸带空间合理规划、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准确评估的重要保证,对海岸带的相关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传统的海岸带界定方法均没有考虑海岸带的动态性及空间差异性,因此,基于Bass扩散模型原理,构建了"湖泊效应"模型,提出了等辐射力曲线的概念,设计了可行的海岸带陆地范围量化方法。以辽宁省为例,结合2001~2012年人口与经济的面板数据,通过GIS与1st Opt软件平台,测度了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的海岸带陆地范围,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运用Gompertz模型,预测了辽宁省2013~2020年的海岸带范围,分析了其空间差异趋势。结果表明:1海洋的辐射带动力持续增长,辽宁省海岸带范围随着时间在稳步向内陆扩张;2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海岸带范围也较广;3大连市和营口市是辽宁省海岸带的增长极;4辽宁省未来8 a海岸带范围将继续向内陆扩张而空间差异将逐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效应 BASS模型 海岸带陆地范围 时空
下载PDF
基于MOD17A3的南岭山地森林区植被NPP时空分异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恒凯 欧彬 刘雨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7-202,共6页
作为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面临生态功能退化问题。以2001-2013年MOD17A3的年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和降水、气温资料为基础,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对南岭山地森林区植被NPP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定... 作为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面临生态功能退化问题。以2001-2013年MOD17A3的年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和降水、气温资料为基础,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对南岭山地森林区植被NPP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3年南岭山地森林区年均植被NPP变化范围为578.45~727.37gC·m^(-2)·a^(-1),平均值为640.39gC·m^(-2)·a^(-1),年均植被NPP在南岭分布东部高,中部和西部较低;南岭植被生长状况总体东部较好,中部和西部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植被NPP波动剧烈的地区和矿山开采等人为活动关系密切;南岭东部地区受气温影响较大,中部受降水影响较大,西部同时受降水和气温的影响,而植被NPP波动剧烈的地区受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大,可能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山地森林区 植被NPP 时空 系数
下载PDF
夏尔希里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钟巧 王勇辉 焦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0-365,共6页
以夏尔希里地区为研究区,对土壤样品中Co,Cr,Cu,Mn,Ni共5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和内罗梅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土... 以夏尔希里地区为研究区,对土壤样品中Co,Cr,Cu,Mn,Ni共5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和内罗梅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土壤重金属含量为:Mn>Cr>Cu>Ni>Co,5种重金属和有机质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与Cu,Mn呈现显著相关;Cr与Cu,Ni有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Cr,Mn,Cu,Ni均呈现正相关;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异特征整体表现为绿洲区>荒漠区>山地森林区;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Co和Mn属于轻污染,Cr和Ni处于警戒线,属于尚清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希里地区 土壤重金属 相关 污染评价 空间
下载PDF
基于GIS的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模型比较及空间分异分析——以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皓 何腾兵 +2 位作者 池永宽 林昌虎 李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7-70,F0003,共5页
探究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规律,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工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以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为材料,利用ArcGIS1O.0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克里格法,分析望谟县乐元... 探究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规律,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工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以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为材料,利用ArcGIS1O.0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克里格法,分析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对比选择最优的克里格插值模型.结果显示: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拟合的最优理论模型是二次有理式模型,搜索方向为8 Sectors,搜索点数为2~12是较好的选择,R2为0.926; C0/sill值为0.76,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空间相关性减弱,并逐渐趋于均一化;通过绘制有机质的克里格插值分布预测图,为研究区有机肥的施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耕地 有机质 空间
下载PDF
夏尔希里地区土壤重金属特征及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勇辉 钟巧 焦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3-1050,共8页
以夏尔西里地区为研究区,对土壤中As、Zn、Hg、Pb等4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罗梅综合污染指数法、克里格插值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重... 以夏尔西里地区为研究区,对土壤中As、Zn、Hg、Pb等4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罗梅综合污染指数法、克里格插值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重金属含量为:Zn〉As〉Pb〉Hg,Hg属于强变异性,其它3种重金属和有机质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Zn和Pb呈现显著的正相关,As与Hg、Pb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有机质和Pb、As、Zn、Hg呈现出弱相关性;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异特征整体表现为绿洲区〉荒漠区〉山地区;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Pb和Zn污染指数介于1~2之间,属于轻污染,Hg和As污染指数介于2~3之间,属于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希里地区 土壤重金属 相关 污染评价 空间
下载PDF
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遥感监测及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常变蓉 李仁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为分析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基于1990,2000,2005和2010年获取的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建设用地信息;采用城市扩张速度(expansion speed index,ESI)、扩张强度(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EII)及综合扩张程度... 为分析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基于1990,2000,2005和2010年获取的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建设用地信息;采用城市扩张速度(expansion speed index,ESI)、扩张强度(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EII)及综合扩张程度指数(expansion degree index,EDI)和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该市1990―2010年建设用地扩张时序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建设用地呈扩张趋势,20 a间扩张了749.9 km^2,前期10 a、中期5 a和后期5 a间扩张面积分别占扩张总面积的19.06%,33.33%和47.61%;3个时段的ESI和EII均呈增大趋势,后期扩张程度尤为剧烈。SDE分析表明,20 a来武汉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呈离散趋势,前期局部扩张,中期趋于均衡扩张,这2个时段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格局;后期全局均衡扩张,空间分布不存在方向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武汉市建设用地的理性扩张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建设用地扩张 遥感 标准差椭圆(SDE) 空间
下载PDF
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分析——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依依 成升魁 +2 位作者 王仰麟 彭建 张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23,共7页
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等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全县2001年生态持续性状态及其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持续性在总体上处于可持续性强的状态,说明旅游地社会经济发... 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等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全县2001年生态持续性状态及其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持续性在总体上处于可持续性强的状态,说明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受社会经济、旅游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状态的空间异质性影响,丽江县生态持续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丽江县生态持续性的空间分异分析表明,游客的空间集聚导致生态需求的空间集中,丽江县主要景区周边区域的生态持续性状态相对其他区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生态持续性 空间 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间分异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倩 刘学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8-2640,共3页
基于1997-2007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甘肃省从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在这10年间,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其中耕地面积由于退耕还林还草而减少,林地面积变化最大,园地变化最活跃,居民... 基于1997-2007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甘肃省从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在这10年间,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其中耕地面积由于退耕还林还草而减少,林地面积变化最大,园地变化最活跃,居民点及交通用地也有较快增长,而未利用地也出现了增长;(2)从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来看,2002-2003年土地利用最为活跃,2006-2007年最不活跃;(3)1997-2007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与单一动态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园地、林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与综合动态度呈正相关,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耕地、牧草地与综合动态度呈负相关,耕地达到极显著水平,牧草地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度 土地利用 时间
下载PDF
1990~2008年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国松 刘成武 +1 位作者 罗倩 金三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134-13135,13174,共3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1990~2008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耕地集约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8年间湖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关联性,表现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特征分...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1990~2008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耕地集约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8年间湖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关联性,表现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特征分异;因此,加大对湖北省耕地各要素的投入强度,以"高"促"低",制定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高耕地集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空间自相关 空间 湖北省
下载PDF
香格里拉土地利用垂直分异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如彪 程峰 +2 位作者 易邦进 付磊 蒋莲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0-75,共6页
垂直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的客观规律。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垂直分异研究,有助于揭示垂直分异规律,还能为当地农业发展、林业保护利用以及水土保持等提供一定服务。在GI... 垂直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的客观规律。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垂直分异研究,有助于揭示垂直分异规律,还能为当地农业发展、林业保护利用以及水土保持等提供一定服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高程分级数据定量分析了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规律,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十分明显,形成了耕地—城镇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林地—耕地—草地、林地—草地—耕地的牧—林、林地—灌丛—草地等多种利用模式;(2)同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垂直变化,如城镇建设用地随着海拔的增高在每级所占的面积比例逐渐减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从海拔最低处到最高处的变化大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等。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地形垂直高差大引起气候垂直分异和民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垂直变化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 土地利用 垂直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产业融合能力:理论解构、评价方法及时空分异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程广斌 杨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7,共7页
在梳理分析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需求拉力、供给推力及环境支撑力角度,对产业融合能力进行理论解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融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2005-2016年的产业融合能力,并采用... 在梳理分析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需求拉力、供给推力及环境支撑力角度,对产业融合能力进行理论解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融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2005-2016年的产业融合能力,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融合能力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区域产业融合的供给推力、需求拉力和环境支撑力与产业融合能力的关联度依次下降;从时间维度看,2005-2016年我国各地区产业融合能力综合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地区产业融合能力逐渐增强;从空间维度看,我国产业融合能力地区差异明显,且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我国整体产业融合能力综合指数较低,产业融合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能力 理论解构 评价方法 时空
下载PDF
环鄱阳湖区城市化格局的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耀彬 杨文文 刘玲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建立了城市化格局的单指标和复合指标测度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鄱阳湖区人口、经济、生活、基础设施和综合城市化格局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人口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率呈现环湖边缘区最大,核心区其次,外围区最小的倒U形... 建立了城市化格局的单指标和复合指标测度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鄱阳湖区人口、经济、生活、基础设施和综合城市化格局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人口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率呈现环湖边缘区最大,核心区其次,外围区最小的倒U形式的规律;经济城市化率则呈现边缘区最高,外围区次之,核心区最低的规律;而生活城市化水平呈现核心区最高,边缘区其次,外围区最低的格局。2)随着距鄱阳湖体距离的增加,城市化复合水平呈现依次下降的规律。该结果表明鄱阳湖作为一个特殊地理事物,它的存在对该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格局 空间 环鄱阳湖区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事件演变特征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丽莉 孔锋 王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4,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qu...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而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空间格局相比前者差异较大;②在变化趋势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在冬季增加趋势最明显,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在波动特征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波动特征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③不同季节降雨雨量和雨日的差异表明季风边缘区是中国四季降雨的重要分界线。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差异特征与前者相比差异较大。创新点在于采用降雨绝对量和降雨贡献率诊断中国降雨空间分异特征,降雨贡献率有助于深化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降雨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贡献率 降雨特征 季节差 空间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