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贤亮《绿化树》的英译与接受研究 |
李倩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张贤亮:作者与男主人公——我读《感情的历程》 |
夏志清
李凤亮(译)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3
|
张贤亮的阅读史 |
张欣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4
|
张贤亮的直觉艺术 |
郑万鹏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3
|
|
5
|
论张贤亮笔下的四个回族人物形象 |
白草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3
|
|
6
|
张贤亮小说评论历程的新阐释 |
冯英华
孙纪文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5 |
1
|
|
7
|
作为牺牲者的女性魅力——再论张贤亮的创作 |
石世明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8
|
从忏悔到辩护 从超越到堕落——张贤亮的知识分子形象追踪 |
杨迎平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9 |
3
|
|
9
|
多元参照的文化视觉——论张贤亮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
郑阿平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0
|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情结 |
王涘海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1
|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研究述评 |
施维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
2011 |
1
|
|
12
|
张贤亮小说《浪漫的黑炮》的象征艺术分析 |
罗长青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2 |
1
|
|
13
|
荒诞背后的真实社会剖析——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六》的世象解剖和人性雕刻 |
王海珺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4
|
(未)归来的“伤痕”——张艺谋/严歌苓,还是谢晋/张贤亮? |
唐宏峰
|
《电影评介》
|
2014 |
2
|
|
15
|
八十年代以来张贤亮小说研究述评 |
马英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6
|
张贤亮右派小说的同情叙事模式及其政治隐喻——兼论20世纪80年代右派小说的叙事向度与可能 |
郭剑敏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7
|
“归来者”之声:张贤亮文学改编电影的乡土叙事探赜 |
李晓蕾
毕彦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8
|
失落的天空——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与性 |
刘永昶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3 |
1
|
|
19
|
感官文学的生成和意义——以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中心 |
王德领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20
|
张贤亮小说的精神心理分析 |
张立群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