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盾构管片受力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宇杰 何平 秦东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拼装块与连接螺栓的非连续性和拼装块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以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对盾构管片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与惯用法模型和修正惯用法模型... 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拼装块与连接螺栓的非连续性和拼装块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以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对盾构管片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与惯用法模型和修正惯用法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盾构管片内拱顶K拼装块部分区域的损伤因子超过了损伤临界值,这些部位将产生明显可见的裂缝;盾构管片拱顶与拱底内侧的受拉区域均产生了塑性变形,拱顶K拼装块的塑性区深度达到截面宽度的55%;盾构管片最大内力组合在两侧拱腰管片的接头处;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可以更好地反应管片接头对内力的影响和管片混凝土材料的受力及变形特性;模型中盾构管片接头处接触单元的设置消除了其他模型中接头刚度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盾构管片抗压刚度及抗弯刚度均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管片 管片受力 混凝土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 惯用法计算模型
下载PDF
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建立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军祥 姜谙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7-1158,共12页
在实际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开挖引起地下岩体应力重分布使得围岩的微裂纹扩展损伤,并伴随有塑性流动变形。在地下水环境中对于孔隙和微裂隙围岩介质受到应力作用时,在内部将产生高孔隙水压力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改变了围岩的破坏模式... 在实际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开挖引起地下岩体应力重分布使得围岩的微裂纹扩展损伤,并伴随有塑性流动变形。在地下水环境中对于孔隙和微裂隙围岩介质受到应力作用时,在内部将产生高孔隙水压力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改变了围岩的破坏模式。为了研究损伤引起的刚度退化和塑性导致的流动两种破坏机制的耦合作用,从弹塑性力学和损伤理论的角度出发,同时引入修正有效应力原理来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建立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针对该本构模型推导了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积分算法-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分别对预测应力返回到屈服面的光滑圆锥面或尖点奇异处两种可能的情况给出了详细的描述,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大多数弹塑性损伤模型中涉及参数多且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反分析方法获得损伤参数,解决了损伤参数不易确定的难题;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使用C++语言编制了弹塑性损伤本构求解程序,并对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和所编程序进行了试验和数值两个方面的验证;最后将其在吉林抚松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模拟了塑性区和损伤区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的力学性能、塑性和损伤变化趋势,所编程序能够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模拟,对现场施工给予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压力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修正有效应力原理 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 隐式返回映射算法 反分析方法
下载PDF
岩石摩尔-库仑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主应力隐式返回映射算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扬 杨刚 +1 位作者 王军祥 姜谙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18-428,共11页
在弹塑性损伤理论框架内考虑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和刚度退化,建立基于Mohr-Coulomb(M-C)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内变量即等效塑性应变表征岩石损伤变量的演化。由于M-C屈服准则在应力空间为一个六棱锥,在数值实施过程中六棱锥角... 在弹塑性损伤理论框架内考虑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和刚度退化,建立基于Mohr-Coulomb(M-C)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内变量即等效塑性应变表征岩石损伤变量的演化。由于M-C屈服准则在应力空间为一个六棱锥,在数值实施过程中六棱锥角点和棱线上的应力更新存在"奇异性"问题,角点光滑化方法可以处理该问题,但其不可避免的导致近似的计算结果。在M-C本构数值积分算法的基础上,推导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主应力空间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包括弹性预测、塑性修正和损伤修正3个主要计算步骤。在塑性修正过程中,针对流动向量返回到主平面、左右棱线和尖点3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从主应力空间的角度出发解决"奇异性"问题。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使用C++语言开发弹塑性损伤本构求解程序(RDM-C),并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地基和洞室算例对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材料主要的力学和变形特性、塑性区和损伤区变化趋势。基于主应力空间的隐式积分算法所开发的程序可以进行岩土工程问题的数值分析,对现场施工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材料 隐式返回映射算法 主应力空间 MOHR-COULOMB屈服准则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动力扩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329,共6页
在静力弹塑性损伤实用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损伤能量释放率阀值粘滞化,建议能考虑应变加载速率影响的实用本构模型.并将阻尼应力引入到本构模型中,使得建议的模型能直接在材料层次考虑刚度阻尼耗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受拉塑性应变... 在静力弹塑性损伤实用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损伤能量释放率阀值粘滞化,建议能考虑应变加载速率影响的实用本构模型.并将阻尼应力引入到本构模型中,使得建议的模型能直接在材料层次考虑刚度阻尼耗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受拉塑性应变,延缓受拉损伤的发展,提高模型的稳定性.推导了该模型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详细数值算法,将建立的本构模型在ABAQUS中二次开发,通过对Koyna重力坝动力隐式分析表明:刚度阻尼的能量耗散作用能显著增强动力隐式分析的稳定性,引入受拉塑性应变后能增强模型数值稳定性,提高模型计算效率,同时应变率效应对结构的位移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且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阻尼 应变率效应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水饱和混凝土单轴压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5
作者 张铁军 《交通世界》 2013年第19期180-181,共2页
在混凝土当中存在很多孔隙,其中包括在混凝土成型的时候残留的气泡.凝胶孔和毛细管孔腔,以及集料接触处的孔穴等。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有一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是在水环境中工作的,比如海岸结构物、桥墩以及大坝等等.在水压力作用之下... 在混凝土当中存在很多孔隙,其中包括在混凝土成型的时候残留的气泡.凝胶孔和毛细管孔腔,以及集料接触处的孔穴等。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有一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是在水环境中工作的,比如海岸结构物、桥墩以及大坝等等.在水压力作用之下.水会渗透到混凝土的孔中.直至饱和:另外.处于常态下的混凝土材料.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混凝土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水环境 单轴压缩 混凝土成型 混凝土结 混凝土材料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两类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谢平 孔祥振 +1 位作者 陈祖煜 方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5,共11页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包含流体弹塑性模型和帽盖弹塑性模型。就本构理论而言,这两类模型在偏应力模型、压力-体应变关系和损伤模型三个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了解不...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包含流体弹塑性模型和帽盖弹塑性模型。就本构理论而言,这两类模型在偏应力模型、压力-体应变关系和损伤模型三个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了解不同本构模型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是获得合理预测结果的先决条件。文章探讨了这两类弹塑性模型的本构理论区别并给出两类模型的适用条件。选取弹体低速侵彻混凝土薄板和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厚板两个算例对两类弹塑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弹体低速侵彻下,两类模型预测结果接近并且均与试验结果吻合;弹体高速侵彻下,流体弹塑性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而帽盖弹塑性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别很大。这一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流体弹塑性模型可适用于低压力到高压力的不同情况,而帽盖弹塑性模型只适用于较低压力(约1GPa),不适用于高压力如弹体高速侵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流体弹塑性模型 帽盖弹塑性模型 混凝土材料 冲击和爆炸荷载
下载PDF
基于Mogi-Coulomb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数值实现 被引量:17
7
作者 蒋邦友 谭云亮 +2 位作者 王连国 顾士坦 戴华宾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4-792,共9页
Mogi-Coulomb准则能够较好的描述真三轴条件下岩石的破坏强度特征,基于Mogi-Coulomb准则,同时考虑岩石材料的塑性及损伤共同作用,建立了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塑性增量理论,构建了模型的本构关系,实现了模型在FLAC3D软件中的二... Mogi-Coulomb准则能够较好的描述真三轴条件下岩石的破坏强度特征,基于Mogi-Coulomb准则,同时考虑岩石材料的塑性及损伤共同作用,建立了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塑性增量理论,构建了模型的本构关系,实现了模型在FLAC3D软件中的二次开发.对比分析不同岩性试样在真三轴压缩路径下室内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误差较小,对大理岩、红砂岩和水泥砂浆3种试样极限八面体剪应力和应力极限点ε1的最大计算误差仅为1.60%和3.56%,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与Mohr-Coulomb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能更准确的描述岩石材料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及变形特征,更适合深部三维应力状态下地下工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Mogi-Coulomb准则 真三轴试验 FLAC3D 二次开发
原文传递
岩石类材料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翟越 赵均海 +1 位作者 李寻昌 任建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820-3824,共5页
针对岩石类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损伤演化和元件模型理论,将岩石类材料视为由具有损伤特性、弹性特性、塑性特性及黏滞特性的非均质点组成,建立考虑损伤的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本构方程的微分表达式。将下山单纯形法嵌入自... 针对岩石类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损伤演化和元件模型理论,将岩石类材料视为由具有损伤特性、弹性特性、塑性特性及黏滞特性的非均质点组成,建立考虑损伤的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本构方程的微分表达式。将下山单纯形法嵌入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中,编制反演分析程序,在岩石冲击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出损伤动态本构方程的待定特征参数。利用确定出来的动态本构方程得到的再生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可验证该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方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类材料 损伤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 元件模型理论 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
下载PDF
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研究(Ⅰ):模型建立及其数值求解程序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军祥 姜谙男 宋战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626-637,644,共13页
在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的耦合作用下更易造成隧道围岩坍塌或涌水等灾害。首先,将围岩材料视作各向同性连续介质,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建立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完全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实现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数值求... 在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的耦合作用下更易造成隧道围岩坍塌或涌水等灾害。首先,将围岩材料视作各向同性连续介质,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建立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完全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实现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数值求解。其次,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根据岩石处于弹塑性状态时渗透系数动态演化公式,建立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并给出三场耦合情况下的数值求解迭代方法。针对耦合模型中涉及参数较多且不易测定的问题,基于差异进化算法原理建立智能反分析方法,对耦合模型中的损伤参数进行反演。最后,利用C++语言编制相应的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程序和参数反演程序,利用所编程序进行以下计算:(1)对智能反分析程序的性能、正确性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差异策略、交叉因子、变异因子的反演精度和收敛速度。(2)分别采用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损伤模型进行隧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的计算。(3)不考虑力学作用的情况下进行孔隙水压力、渗流量的计算。(4)采用所建耦合模型计算得到隧道围岩应力场、渗流场以及损伤场的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差异进化算法的智能反分析程序能够较好地解决耦合模型中损伤参数不易确定的难题,为实际工程中获得不易测定的计算参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所建立的耦合模型通过应力、渗流和损伤的相互作用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岩石材料的宏观破坏现象,所编计算程序能够模拟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之间的耦合特性,为受地下水影响严重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方法,研究结论为后期对实际隧道工程进行耦合计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渗透系数 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 损伤参数反演
下载PDF
饱和和非饱和介质的弹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松岩 俞茂宏 范寿昌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8-206,共9页
针对饱和和非饱和工程材料变形和强度特点,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该本构方程可以描述材料性质的劣化过程(即损伤和软化)以及饱和程度对材料变形强度特性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该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有限元实施方法... 针对饱和和非饱和工程材料变形和强度特点,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该本构方程可以描述材料性质的劣化过程(即损伤和软化)以及饱和程度对材料变形强度特性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该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有限元实施方法,编制了专用的有限元程序.对常规三轴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损伤 软件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木材弹塑性损伤本构的古建木结构残损梁柱构件损伤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利朋 谢启芳 +1 位作者 吴亚杰 刘伊津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06,共9页
局部糟朽、虫蛀在古建筑梁柱构件中普遍存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受力性能意义重大。在连续介质力学和损伤力学框架内,建立木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ABAQUS的用户材料开发接口UMAT进行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通过模拟已有文献中... 局部糟朽、虫蛀在古建筑梁柱构件中普遍存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受力性能意义重大。在连续介质力学和损伤力学框架内,建立木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ABAQUS的用户材料开发接口UMAT进行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通过模拟已有文献中的三点受弯木梁试验,对本构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通过人工预制局部开槽的方式模拟实际古建筑木结构中梁柱构件的局部糟朽和局部虫蛀,基于所开发的本构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已有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所建木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木梁、木柱的有限元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残损梁柱构件在受力过程中的非线性受力和损伤演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 残损梁柱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损伤模型的盾构隧道极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成华 王祖贤 +3 位作者 刘建文 雷明锋 彭立敏 彭铸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10-4325,共16页
提出一种基于损伤的盾构隧道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引入一种基于能量的应力分解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以描述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劣化行为,而后基于三维非连续接触模型构建盾构隧道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与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对比... 提出一种基于损伤的盾构隧道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引入一种基于能量的应力分解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以描述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劣化行为,而后基于三维非连续接触模型构建盾构隧道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与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荷载-收敛变形曲线和结构损伤开裂模式与试验结果较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加载过程中的结构变形、内力的传递、损伤演化过程、失效模式以及应力重分布等;隧道结构的失效破坏过程可分为线弹性阶段、屈服-损伤阶段和失效破坏阶段,在试验加载制度下,模拟出的阶段Ⅰ和Ⅱ的荷载限值分别为227.62 kN和418.12 kN,收敛变形限值分别为0.17%Dt和1.34%Dt(Dt为隧道直径);当隧道收敛变形达到规范规定限值0.60%Dt时,拱顶、拱底和两侧拱腰出现多条纵向离散裂纹,拱顶接头螺栓进入屈服状态,接头塑性铰已具雏形;盾构隧道结构的失效模式表现为拱顶和拱腰接头螺栓屈服、混凝土开裂最终形成多个接头塑性铰而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极限承载力 三维非连续接触模型
下载PDF
多孔介质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纪生 陶夏新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3-78,共6页
对于多孔介质损伤本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介绍了多孔介质损伤本构关系与细观结构连接的原则和方法 ,提出了一个多孔介质非线性弹性损伤本构模型 .其次 ,在 Gurson理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 ,推出了一个规则多孔介质基体服从Drucker- Prage... 对于多孔介质损伤本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介绍了多孔介质损伤本构关系与细观结构连接的原则和方法 ,提出了一个多孔介质非线性弹性损伤本构模型 .其次 ,在 Gurson理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 ,推出了一个规则多孔介质基体服从Drucker- Prager屈服准则的近似屈服面方程 ,进而得到了相关联的弹塑本构模型 .最后 ,以裂纹密度为细观损伤变量 ,修正裂纹密度细观损伤对屈服面中偏平面上 J2 的影响 ,推出了地基土弹塑性细观损伤本构模型 .图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损伤力学 非线性弹性损伤本模型 弹塑性细观损伤本模型 裂纹 地基土
下载PDF
一种基于Willam-Warnke模型的钢纤维混凝土单轴损伤本构模型
14
作者 吴礼程 陈湘生 雷江松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32-1539,共8页
通过选取Willam-Warnke五参数模型作为屈服函数,基于等效应变假定和损伤准则,并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与屈服函数、损伤准则相联系,建立了增量型式单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根据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拉伸与压缩试验结果,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验... 通过选取Willam-Warnke五参数模型作为屈服函数,基于等效应变假定和损伤准则,并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与屈服函数、损伤准则相联系,建立了增量型式单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根据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拉伸与压缩试验结果,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钢纤维掺量对峰后曲线的影响。同时,应用该模型对在单轴下的拉伸循环、压缩循环以及、拉压循环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计算单轴复杂加载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Willam-Warnke五参数模型 等效应变假定 钢纤维含量特征值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大断面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损伤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娟 龙浩风 +1 位作者 周世杰 施成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动力损伤特性,建立了其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强震区某大断面隧道工程,分析了不同地震波入射方向、地震波强度和围岩条件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动力损伤规律,探讨了大断面隧道结构的地震损伤特性和破坏机...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动力损伤特性,建立了其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强震区某大断面隧道工程,分析了不同地震波入射方向、地震波强度和围岩条件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动力损伤规律,探讨了大断面隧道结构的地震损伤特性和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垂直、水平两种入射条件下两者衬砌的压主应力、加速度响应形态相似,但水平入射条件下衬砌结构的应力、加速度响应相较于垂直入射条件更加剧烈;水平入射时衬砌的动力损伤远大于垂直入射时的动力损伤,且动力损伤主要集中于拱腰与墙脚处;围岩条件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拉主应力响应以及动力损伤有显著影响,V级围岩条件下衬砌结构的最大拉应力是IV级围岩下的5.7倍;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动力损伤特性也受地震波强度的影响,随着地震波强度增大,应力、加速度响应峰值以及最大动力损伤量均呈现非线性增大趋势,动力损伤随之加剧且由拱腰和墙脚处逐渐向外扩展;在强震区软岩隧道抗震设计以及运营期间震后加固修复应着重注意动力损伤集中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衬砌结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地震响应 动力损伤特性
下载PDF
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的随机损伤演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杨 李杰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基本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和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本文针对一类新型双连梁短肢剪力墙开展了随机损失演化模拟研究。基于广义概率密度方程分别研究了结构荷载与受拉、受剪损伤随机过程,分析了三者在结构受力全过程中均值、方差以及变... 基本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和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本文针对一类新型双连梁短肢剪力墙开展了随机损失演化模拟研究。基于广义概率密度方程分别研究了结构荷载与受拉、受剪损伤随机过程,分析了三者在结构受力全过程中均值、方差以及变异系数的变化特征;通过不同随机参数组合计算结果与结构均值反应的对比,发现宏观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和细观受拉、受剪损伤随位移变化过程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分析研究典型位移水平下结构荷载与受拉、受剪损伤的概率密度曲线以及其极限状态下各自所对应的等概率线分布,不仅阐释了随机损伤演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而且为从本质上认识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双连梁短肢剪力墙 损伤演化过程
下载PDF
EPS混凝土试验、本构模型及节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嫄春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3期45-46,共2页
发泡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简称EPS)混凝土是一种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由于利用废弃的塑料泡沫作为主要骨料代替混凝土中的部分沙石,所以具有轻质、保温、节能、利废、环保的特性,EPS混凝土的材料研发与工程应用在建筑领域... 发泡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简称EPS)混凝土是一种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由于利用废弃的塑料泡沫作为主要骨料代替混凝土中的部分沙石,所以具有轻质、保温、节能、利废、环保的特性,EPS混凝土的材料研发与工程应用在建筑领域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国内外EPS混凝土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建筑高能耗问题,从宏观、粗观、细观、微观4个层次对 EPS混凝土的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备一种适用于东北地区的 EPS混凝土材料,进行 EPS混凝土的配比及各项性能试验,并建立了该 EPS混凝土的损伤本构模型,为 EPS混凝土在东北地区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构建了适用于东北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为对东北地区的建筑节能做出更加科学的评价提供了有利工具,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和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在东北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的研究对实现国家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混凝土 强度模型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细观数值模拟 节能评价指标
下载PDF
已有裂缝病害的地铁区间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宇杰 王梦恕 +2 位作者 徐会杰 张元 王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9,共6页
以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在衬砌结构已经出现裂缝病害的情况下,依据隧道衬砌结构的断面收敛变形值,通过模拟计算研究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损伤和承载力状态。结果表明:在实际收敛变形状态下,隧道... 以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在衬砌结构已经出现裂缝病害的情况下,依据隧道衬砌结构的断面收敛变形值,通过模拟计算研究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损伤和承载力状态。结果表明:在实际收敛变形状态下,隧道衬砌结构的最大拉应力为1.1MPa,最大压应力为9.1MPa,拱顶和拱底主要承受拉应力,拱腰主要承受压应力;拱顶附近格栅钢筋的最大拉应力已经超出HRB335钢筋的标准设计值;拱顶初衬、二衬及拱腰衬砌结构的损伤因子均超过了混凝土的损伤临界值,拱顶的裂缝病害主要由衬砌结构受拉所引起;隧道拱顶、拱腰处的内侧主筋、外侧主筋及斜筋的安全系数均较小,应对病害及时采取一定的补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铁路 衬砌结 裂缝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承载力 钢筋
下载PDF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
19
作者 郑宏 顾强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U.L.格式的壳体大挠度双重非 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四边简支板件进行面内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结合 GBJ17-88塑性设计中对箱型截面翼缘宽厚比限值的规定,提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 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模型 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板件滞回性能 钢结 拉压循环荷载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完整底板导水通道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浩 白海波 +5 位作者 武建军 赵慧明 孟庆彬 马凯 黄卫星 郑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47-454,共8页
采动影响下完整底板防治水的重点是研究岩层由隔水层到导水通道的演化过程。煤层开采引起底板岩体承受压–拉–压循环荷载,并导致弹性模量变化。以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采用双标量型D-P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根据成庄矿条件建立数值模型,... 采动影响下完整底板防治水的重点是研究岩层由隔水层到导水通道的演化过程。煤层开采引起底板岩体承受压–拉–压循环荷载,并导致弹性模量变化。以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采用双标量型D-P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根据成庄矿条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采动底板导水通道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上一计算步煤壁处底板压缩破坏深度随顶板悬露面积增大而再次加深,工作面煤壁位置处底板压缩损伤深度的增长速率在充填体影响下迅速减小(顶板初次垮落),并最终达到稳定(顶板周期垮落);(2)采动底板中同时存在压、拉损伤破裂带,二者相互连通,决定了导水通道的位置;(3)充填体的弹性模量对底板破坏深度有很大影响,其值过低会导致破坏深度持续快速增加。由注水试验所得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成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导水通道 滞后煤壁 二次加深 注水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