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概念”的来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细胞,自主概念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概念,主要是指由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共同体提出的具有原初界定权、解释权的原创性概念。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前提是构建起自主的新... 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细胞,自主概念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概念,主要是指由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共同体提出的具有原初界定权、解释权的原创性概念。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前提是构建起自主的新闻学概念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概念(体系)有自身的来源渠道:在知识生产主体上,它主要是由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体提出的;在客观对象上,它主要是对当代中国新闻实践方式、实践观念的反映和呈现。除此之外,自主概念也来源于对世界各种类型新闻学概念的反思批判、吸收借鉴与改造转化,来源于对其他学科概念的迁移、转换与运用。这些来源渠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源源不断、与时俱进的自主概念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也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与更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学 自主概念(体系) 概念来源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使用研究——以《汉法翻译教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云虹 曹丹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始终是翻译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教材建设。“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定位明确、理念新颖、设计科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如何科学使...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始终是翻译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教材建设。“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定位明确、理念新颖、设计科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如何科学使用该系列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无疑是当下翻译人才培养中应着力探究的问题。本文以《汉法翻译教程》为例,从注重价值引领、把握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及注重翻译能力提升、实施分析—探究—互动三位一体式教学等方面对“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的使用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人才培养 教材使用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汉法翻译教程
下载PDF
从行业史迈向整体史:重新思考当代中国史中的烟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楠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里,哥伦布把烟草这种高度成瘾的植物从美洲带到欧洲,并经由欧亚航路传至中国。从晚明开始,吸烟习惯迅速遍及全国各地,发展出旱烟、水烟、鼻烟等主要消费方式,烟草种植和加工逐渐本土化。19世纪末,中国人的吸烟习惯... 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里,哥伦布把烟草这种高度成瘾的植物从美洲带到欧洲,并经由欧亚航路传至中国。从晚明开始,吸烟习惯迅速遍及全国各地,发展出旱烟、水烟、鼻烟等主要消费方式,烟草种植和加工逐渐本土化。19世纪末,中国人的吸烟习惯发生了一次变化。纸卷烟丝的卷烟稍早在欧洲兴起,随着机器制造的工业化大生产而风靡全球,其中也包括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中国,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就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烟草消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消费 吸烟习惯 大航海时代 机器制造 当代中国 工业化大生产 整体史 16世纪
下载PDF
空间生产与文化症候:当代中国电影的城中村图绘 被引量:1
4
作者 叶航 李新纪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新世纪以来,城中村空间日渐成为中国电影一种重要的图绘对象,《奇迹·笨小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路过未来》等影片聚力于展呈与城市“似近实远”的城中村空间,细描城中村人具体而微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人与空间的“互塑”... 新世纪以来,城中村空间日渐成为中国电影一种重要的图绘对象,《奇迹·笨小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路过未来》等影片聚力于展呈与城市“似近实远”的城中村空间,细描城中村人具体而微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人与空间的“互塑”关系、阶层流动的空间向度、空间认同与身份认同--这些电影文本是对城中村的空间再生产,表征着某种社会文化症候。一定程度上,这些经影像叙事建构/重构的城中村空间可被视为勘察当代中国历史变迁、社会情状与文化症候的重要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当代中国电影 空间生产 文化表征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理解当代中国”类课程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鹿钦佞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本文将“理解当代中国”类课程定位为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塑造、语言训练诸目标于一体的综合性国情课程。国际中文教师理应担负起“理解当代中国”类课程的建设任务。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是“理解当代中国... 本文将“理解当代中国”类课程定位为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塑造、语言训练诸目标于一体的综合性国情课程。国际中文教师理应担负起“理解当代中国”类课程的建设任务。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是“理解当代中国”类课程的天然范本,各高校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组织各类教学资源。课程需适应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评价手段来提高趣味性和教学效率。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三阶段五环节”课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理解当代中国 国情课程 课程设计
下载PDF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元素挖掘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洁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8-61,共4页
专业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经济学专业课程自带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多元思政特性决定了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文章聚焦“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以课程特征为研究起... 专业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经济学专业课程自带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多元思政特性决定了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文章聚焦“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以课程特征为研究起点,在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及思政目标基础上,从经济理论、思想与现实等多个维度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与典型案例,并据此提出“问题导向、双向贯通、三链融合、多维推进、团队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 思政理念 思政元素 价值塑造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审美语料库建设
7
作者 刘佳 尤西林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当代中国人审美感知方式,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语料库的当代审美经验构成古今中外美学理论研究的阐释学视野与问题背景,对原初的一阶审美经验的梳理,不仅是艺术社会学与审美心理学的爬梳,而且刺激审美形态与范畴理论的生长与发展。这是一项关乎美学全局的全新工程,它召唤美学界同仁的关注与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语料库 当代中国审美感知 人工智能 审美心理学 艺术社会学
下载PDF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三进”教学促成环节设计研究——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为例
8
作者 董博宇 王琳 纪卫宁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7期175-181,共7页
本研究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理念为指导,以促成环节的设计为重点,尝试解决“三进”教学与英语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基于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的产出目标,应对学生产出困难中理论贯通能力差,实践导向能力弱的问... 本研究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理念为指导,以促成环节的设计为重点,尝试解决“三进”教学与英语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基于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的产出目标,应对学生产出困难中理论贯通能力差,实践导向能力弱的问题,基于“中国理论(Chinese Principles)–中国实践(Chinese Practices)”(CP to CP)的双轮促成教学模型,设计贴近真实交际场景的产出任务,锚定促成的精准性目标从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设计教学活动。研究证明了“产出导向法”同样适用于以“三进”为学习内容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成活动 产出导向法 《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献检索教育的发展过程与历史经验(1956—1984)
9
作者 黄令贺 宋莉 孙晓萍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5,共9页
梳理与总结当代中国文献检索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兼具历史与现实意义。以文献检索课被全面推广的1984年为基准时间点,采用历史倒推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历史文本的考镜源流,将1984年及之前的当代中国文献检索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 梳理与总结当代中国文献检索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兼具历史与现实意义。以文献检索课被全面推广的1984年为基准时间点,采用历史倒推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历史文本的考镜源流,将1984年及之前的当代中国文献检索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摸索阶段(1956—1965)、停滞阶段(1966—1970)、恢复阶段(1971—1976)和开拓阶段(1977—1984),并结合现实背景,总结每一阶段的特点及其整体发展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当代中国文献检索教育是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并且从图书馆史视阈看,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规律,其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图情工作者不断努力回应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也是先行探索者与专家组织统一协作的结果。最终基于研究结果,总结了可能有助于当下信息素养教育更好发展的3条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献检索教育 发展过程 历史经验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三大体系”呈现方式
10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23,共8页
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一个知识生产、知识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呈现、传播、传承的过程。在“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之间,知识体系是总体性的存在,“三大体系”则是知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方... 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一个知识生产、知识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呈现、传播、传承的过程。在“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之间,知识体系是总体性的存在,“三大体系”则是知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方式。就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新闻学“三大体系”之间的基本关系而言,“三大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总体性呈现方式。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分支结构化的呈现方式;学术体系是知识体系主导性的理论化呈现方式;话语体系是知识体系系统的表达性呈现方式。因而,构建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与构建新闻学“三大体系”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三大体系 呈现方式
下载PDF
当代中国阐释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回顾与前瞻——张江教授访谈录
11
作者 张江 韦昊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靠的中国根基。因此,当代中国阐释学研究应当在吸收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同时,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蕴藏的丰富阐释学思想资源,使之融入新时代中国学术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中,并结合时代精神和生活实践对其加以提炼和升华,实现现代转化,推动形成更加科学、更可持续、更具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阐释学理论,从而成为我们把握当代生活、凝练时代主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 强制阐释 公共阐释 艺术阐释学 当代中国阐释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
12
作者 杨保军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3,共9页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指向,决定了自主知识体系必然要呈现在实践领域。文章认为,实践呈现方式是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且具有终极呈现的意义。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指向,决定了自主知识体系必然要呈现在实践领域。文章认为,实践呈现方式是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且具有终极呈现的意义。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呈现或体现于国家层面的新闻路线、方针、政策中;呈现或实现于国家层面的新闻制度规范中;呈现或体现于所有新闻实践主体的新闻实践观念中;呈现或实现于所有新闻活动主体直接感性的新闻实践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学 自主知识体系 实践呈现方式
下载PDF
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叙述伦理研究
13
作者 付用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在当代中国小说中,以残疾人的故事伦理为叙述中心的残疾书写具有独特的叙述伦理内涵。其中尤以史铁生、毕飞宇、阎连科以及莫言等人的残疾书写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他们叙述残疾故事的文本中,叙述伦理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有意强化... 在当代中国小说中,以残疾人的故事伦理为叙述中心的残疾书写具有独特的叙述伦理内涵。其中尤以史铁生、毕飞宇、阎连科以及莫言等人的残疾书写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他们叙述残疾故事的文本中,叙述伦理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有意强化的重复性叙述、多重性格的残疾人物、以伦理取舍为标准的材料选用以及多元化的叙述语言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小说 残疾书写 叙述伦理
下载PDF
朱谦之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启示
14
作者 梁永峰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朱谦之的“唯情论”“宇宙美育”思想为当代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深邃而有启发性的思想体系。本文以朱谦之的“唯情论”和“宇宙美育”思想为理论核心,讨论了“真情之流”蕴含的“真情”与“直觉”、“宇宙即我,我即宇宙”蕴含的“人和于天... 朱谦之的“唯情论”“宇宙美育”思想为当代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深邃而有启发性的思想体系。本文以朱谦之的“唯情论”和“宇宙美育”思想为理论核心,讨论了“真情之流”蕴含的“真情”与“直觉”、“宇宙即我,我即宇宙”蕴含的“人和于天”与“以美为本体”的自我修养,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思想的借鉴启示。结论提出,当代中国油画家们应以朱谦之美学思想为鉴,通过对创作的深入思考和对审美观念的深入研究,建立起明晰的审美认知体系,开启自己的创作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谦之 美学 当代中国 油画创作
下载PDF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高级中文读写教程》研究
15
作者 雷莉 陈雯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本文立足多模态隐喻视角,聚焦“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高级中文读写教程》,从语境情境、主题内容、表征形式和应用实践四个层面构建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深入研究教材的文字、图像、图表符号及空间关系等模态的隐喻意义,阐释其承载... 本文立足多模态隐喻视角,聚焦“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高级中文读写教程》,从语境情境、主题内容、表征形式和应用实践四个层面构建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深入研究教材的文字、图像、图表符号及空间关系等模态的隐喻意义,阐释其承载的信息传递、对话沟通、深化认知等功能,在多模态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该教材的使用建议。研究发现: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建构和识读有助于充分挖掘国际中文教材所蕴含的多要素融合的编写理念、多种模态搭配的叙事方式以及“中文·国情”融合的编写路径,实现教材语篇意义、表达与结构的三维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国际中文教材 “理解当代中国 意义建构
下载PDF
不忘本源,面向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评《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高等教育研究》
16
作者 文雯 王嵩迪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产出了丰富的知识成果,特别是1983年高等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成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开启了高等教育研究新的篇章。从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看,我国都堪称高等教育研究...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产出了丰富的知识成果,特别是1983年高等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成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开启了高等教育研究新的篇章。从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看,我国都堪称高等教育研究的大国,而这汗牛充栋的研究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与挑战,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开展学术史研究来寻求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专业目录 学术史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 二级学科 高等教育学 当代中国教育 问题与挑战
下载PDF
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融会“理解当代中国”目标的有益尝试 被引量:1
17
作者 舒翼 曹力前 曹贤文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将中文学习与当代中国国情教育相结合,引领来华留学生读懂中国理论、了解中国实践、表达世界观点,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加深文化理解,让来华留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向世界阐释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 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将中文学习与当代中国国情教育相结合,引领来华留学生读懂中国理论、了解中国实践、表达世界观点,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加深文化理解,让来华留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向世界阐释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南京大学以高级汉语水平的语言进修生和本科学历生为主要授课对象,积极探索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在语言文化课堂、国情教育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中的使用方法,打破课程壁垒,发挥三类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打开各国学生读懂当代中国的“思想之窗”,从而推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体系建设,提升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当代中国 来华留学生 国情教育 高级中文教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下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18
作者 冯游游 黄旭东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世界文明新秩序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出场逻辑与时代语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全新交往范式。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不仅是对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积极回应,更是为破解当代世界文明格局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回应“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所提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明观 全球文明倡议 世界文明多样性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卓红 牟修新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284,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新时代阐释,是倡导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未来人类社会理想图式的中国智慧,是以世界各国人民为主体,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点,以“立己达人”为实现径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目标,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大格局中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目标奋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胸怀天下 世界观和方法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方案
下载PDF
“理解当代中国”主题下俄语演讲策略的探究
20
作者 梁俊鹏 孟雪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3-75,共3页
演讲稿、演讲者、听众构成演讲的三要素,是演讲成功的关键,外语演讲特有的译稿及理解当代中国主题的融入更加增大了演讲的难度。基于外研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本文将从演讲稿的撰写、翻译及当众演讲实操入手,归纳“理解当代中国... 演讲稿、演讲者、听众构成演讲的三要素,是演讲成功的关键,外语演讲特有的译稿及理解当代中国主题的融入更加增大了演讲的难度。基于外研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本文将从演讲稿的撰写、翻译及当众演讲实操入手,归纳“理解当代中国”主题下俄语演讲的显著特征,从而更好地探究俄语演讲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演讲 当代中国 翻译策略 演讲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