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4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化的现实表征与自我透视——“本期特稿”主持人语
1
作者 孙正国 《歌海》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新时代全面展开的国家文化事业,基于国际国内文化现实:就国际而言,以美欧为中心的文化优势论与西方话语霸权,片面建构了西方文化的现代贡献及其价值观的普世地位,忽略非西方文化的独特价值,损害了文化多样性生态系统,本土文化健康与国... 新时代全面展开的国家文化事业,基于国际国内文化现实:就国际而言,以美欧为中心的文化优势论与西方话语霸权,片面建构了西方文化的现代贡献及其价值观的普世地位,忽略非西方文化的独特价值,损害了文化多样性生态系统,本土文化健康与国家文化安全面临危机;就国内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认识与足够重视,中华文化延续力、创造力与影响力遭遇困境,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未得到充分激发,原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认同感 文化多样性 主持人 原生性 西方话语霸权
下载PDF
当代文化转型视野下王小波的科学主义话语
2
作者 孙晓燕 房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王小波的文学世界固定了一个科学理性话语内核,无论杂文,抑或小说,都尝试以科学反思权力关系、以戏谑反讽道德伦理。王小波坚持启蒙理性的、非工具理性的科学话语,以实证的社会考察反驳单一科学逻辑推演,讲求... 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王小波的文学世界固定了一个科学理性话语内核,无论杂文,抑或小说,都尝试以科学反思权力关系、以戏谑反讽道德伦理。王小波坚持启蒙理性的、非工具理性的科学话语,以实证的社会考察反驳单一科学逻辑推演,讲求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的科学话语,而不作冷冰冰的分析工具。王小波以“减熵”的勇气和科学主义话语强势介入公共话语空间,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有益的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科学话语 当代文化
下载PDF
传统文化对当代文化自信的影响与启示
3
作者 粟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0032-0035,共4页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自信的源泉和精神支撑,为此需要保持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尊,注重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以及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才能更...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自信的源泉和精神支撑,为此需要保持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尊,注重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以及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塑造和发展属于自己的当代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当代文化自信的影响与启示出发,对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人员提供一定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当代文化自信 影响与启示?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化场域与网络文学的三重想象
4
作者 汪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7,共10页
数字媒介引入了网络、资本、大众等要素,带来了中国当代文化场域的格局变化,在这种场域中,网络文学成为独特的想象物,不同的行动者从自己的立场赋予其想象方式。作家协会与学院派批评主张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现实题材写作,试图完成主流... 数字媒介引入了网络、资本、大众等要素,带来了中国当代文化场域的格局变化,在这种场域中,网络文学成为独特的想象物,不同的行动者从自己的立场赋予其想象方式。作家协会与学院派批评主张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现实题材写作,试图完成主流文学在数字时代的重建。先锋派则将网络文学想象成主流文学秩序之外的存在。通俗文学研究者认为网络文学是传统通俗文学在数字时代的延续。这些想象揭示了网络文学的某些侧面,但并非网络文学本身。对网络文学的理解需摆脱二元对立思维,它是作品与活动的统一,文学体制内外的结合,是以虚构性呈现现实性,以通俗性呈现先锋性的居间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当代文化场域 网络文学
下载PDF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作业评价设计
5
作者 吴蓓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75,共4页
在进行“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评价时,应注重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还原体验和探究活动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研究方法意识。目前“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设计存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单一、未提供支架和详细的成果要求、未... 在进行“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评价时,应注重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还原体验和探究活动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研究方法意识。目前“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设计存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单一、未提供支架和详细的成果要求、未设计差异化的分层作业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 作业评价 支架 多元化 差异化
下载PDF
文化传播视角下国际中文教材中当代文化语料选择策略探析
6
作者 熊菁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7期45-47,共3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对传播中国文化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际中文教育不仅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传播中...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对传播中国文化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际中文教育不仅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传播中国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中国当代文化的内涵是不断发展与丰富的,因此国际中文教材中的文化语料也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即使选用公认的经典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与调整。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和实际案例,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对国际中文教材中的当代文化语料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存在以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国际中文教材中的当代文化语料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文化内容需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传统教学内容已无法完全满足中国当代文化传播的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文章总结出国际中文教材中当代文化语料的选择策略:在立足当代的前提下兼顾古今;以普适性为原则;以代表性内容为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国际中文教育 文化语料 中国当代文化 选择策略
下载PDF
当代文化视域下舞蹈创作的美学维度和结构形式研究
7
作者 杨燕妮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1期73-75,共3页
本文聚焦当代文化视域下的舞蹈创作,深度挖掘在主体精神、思想深度和现象本质等方面存在实质性问题,在新时代文化语境的指导下,对当代舞剧或剧场舞蹈等形式的作品在美学维度和创作形态上提出精神价值的建构要求,对既往舞蹈艺术在创作与... 本文聚焦当代文化视域下的舞蹈创作,深度挖掘在主体精神、思想深度和现象本质等方面存在实质性问题,在新时代文化语境的指导下,对当代舞剧或剧场舞蹈等形式的作品在美学维度和创作形态上提出精神价值的建构要求,对既往舞蹈艺术在创作与实践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美学前置价值进行梳理,从结构创新、形式创新和语言创新等多方面提出新想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化 当代舞蹈 美学维度 结构形式 创作策略
下载PDF
高中语文“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8
作者 刘恒君 《文教资料》 2024年第4期154-157,共4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这一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形成独特见解,增强文化自信,但在具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这一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形成独特见解,增强文化自信,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提出合宜的实施策略,为在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当代文化参与 学习任务群 实施策略
下载PDF
基于“交融性”的“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策略
9
作者 鲁翻平 左万军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2期209-211,共3页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到当代文化生活中去,本任务群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点,但也有与其他任务群之间的交融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其他任务群进行交融,在学习其他任务群的基础上挖掘...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到当代文化生活中去,本任务群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点,但也有与其他任务群之间的交融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其他任务群进行交融,在学习其他任务群的基础上挖掘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交汇点,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发现当代文化的内容,从而从课本内走向课本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融性 当代文化参与” 多任务群
下载PDF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例
10
作者 程凯敏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年第20期134-137,共4页
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践了课例《让文物活起来———我为家乡博物馆布展提建议》,旨在探讨“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对该项目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 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践了课例《让文物活起来———我为家乡博物馆布展提建议》,旨在探讨“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对该项目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了家乡的文化遗产,还能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剖析文化现象,积极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且本文详细阐述了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当代文化参与 家乡文化生活
下载PDF
基于赣南红色文化的“当代文化参与”专题学习策略研究
11
作者 温丽梅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2期0111-0114,共4页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赣南地区教师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积极结合赣南红色文化,创新教学模式,探寻教学路径。但是仍然存在理论认知缺乏深刻性、学习共同体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教学困境,提出以“专题学习”作为教...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赣南地区教师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积极结合赣南红色文化,创新教学模式,探寻教学路径。但是仍然存在理论认知缺乏深刻性、学习共同体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教学困境,提出以“专题学习”作为教学路径,从专题准备、专题实施、专题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策略,为“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当代文化参与” 专题学习 赣南红色文化
下载PDF
高中语文“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策略初探
12
作者 左万军 鲁翻平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对“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全面构建研究和分析,但是通过对当前教学实际情况的勘测,发现该任务群在落实过程之中情况不容乐观,集中体现为难上手和难落实,对此应该加强对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的...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对“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全面构建研究和分析,但是通过对当前教学实际情况的勘测,发现该任务群在落实过程之中情况不容乐观,集中体现为难上手和难落实,对此应该加强对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要以任务驱动为线索,帮助学生营造特定的文化情景,进而提出多样活动议题,以探索“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落实的相关方式和方法,老师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让其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各种问题。这一任务群是当前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真正融入当前社会去分析和关注社会的实际变化,并积极主动地为文化交流、文化传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目前“当代文化参与”相关课程以及任务群的创设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成了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当代文化参与” 学习任务群
下载PDF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作业评价研究
13
作者 于淑雯 《中学课程资源》 2024年第9期30-32,共3页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作业评价对于传播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作业评价时,应注重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还原活动体验和探究过程,强化研究的方法和意识。目前,“当代文化参与”...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作业评价对于传播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作业评价时,应注重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还原活动体验和探究过程,强化研究的方法和意识。目前,“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作业评价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未提供支架和详细的成果要求、未设计差异化分层作业等问题,教师应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丰富评价主体,提供支架和详细的成果要求,设计和布置差异化分层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 作业评价
下载PDF
学习任务群下“当代文化参与”的阅读教学研究
14
作者 陶媛娴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6期47-48,共2页
“当代文化参与”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评价当代各种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和交流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要优化活动环节,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更好地传承、发展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化。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极传播 阅读教学 优化活动 学习任务群 增强文化自信 锻炼
下载PDF
大众传播的消极因素对中国当代文化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蕾 胡晴 张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
中国当代文化塑造的过程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文化的发展催生了大众传播事业,而大众传播的理论完善和实践积累也同样影响了文化的塑造和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中传播内容庞杂、传播方式僵化、传播技术制约、传播把关薄弱、传播功... 中国当代文化塑造的过程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文化的发展催生了大众传播事业,而大众传播的理论完善和实践积累也同样影响了文化的塑造和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中传播内容庞杂、传播方式僵化、传播技术制约、传播把关薄弱、传播功能异化等消极因素使得大众传播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文章归纳了大众传播与文化塑造的关系,分析了大众传播消极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总结出大众传播的消极因素在文化塑造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推动大众传播在自身的不断完善中对中国当代文化塑造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消极因素 当代文化 塑造
下载PDF
在岭南山水之间建造——以南海会馆为例探索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振辉 何炽立 陈玮璐 《南方建筑》 2014年第6期121-125,共5页
文章从设计的角度梳理和提炼出岭南传统建筑的若干特征,然后通过"文化愿景"、"山水装置"、"现代转译"和"工法探索"四个关键词叙述了南海会馆项目的设计思考,指出一种从愿景意象贯通到达细部构... 文章从设计的角度梳理和提炼出岭南传统建筑的若干特征,然后通过"文化愿景"、"山水装置"、"现代转译"和"工法探索"四个关键词叙述了南海会馆项目的设计思考,指出一种从愿景意象贯通到达细部构造,通过塑造经典建筑带动丰盛事件活动的设计思路可以丰富和拓展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南海会馆 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 地域性策略
下载PDF
当代文化产业的复制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智彪 李丹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2-128,共7页
当代文化产业,复制为其典型特征。学界以艺术必须坚持创造为立足点,认为复制的机械性颠覆了一切创造的可能,由此对复制文化展开批判。事实上,复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具有一种"再生式"的创造性,没有复制就无所谓创新,复... 当代文化产业,复制为其典型特征。学界以艺术必须坚持创造为立足点,认为复制的机械性颠覆了一切创造的可能,由此对复制文化展开批判。事实上,复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具有一种"再生式"的创造性,没有复制就无所谓创新,复制正是创新的起点。真正的复制在于能够超越原作本身,使复制的文本增值,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复制作为当代文化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继承之中有创新,创新之本是继承,才能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健康、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化产业 复制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当代文化的一种走向:地域性的消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立旭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文章认为 ,在城市化、市场化以及现代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反映“地域性所产生的共同关心”的地域文化 ,正在逐渐地失去“本地生活在场的有效性” ,也即失去原先的作为一定地域居民适应特定环境生活手段的功能 ,开始解除与特定地... 文章认为 ,在城市化、市场化以及现代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反映“地域性所产生的共同关心”的地域文化 ,正在逐渐地失去“本地生活在场的有效性” ,也即失去原先的作为一定地域居民适应特定环境生活手段的功能 ,开始解除与特定地域共同体的固有的联结 ,并从中游离出来成为不具有“在场有效性”的其他主体的文化消费品 ,文化的“流动空间”正在取代从前的文化“区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化 城市文化 城市化 市场化 传播媒介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机遇与风险: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二重境遇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7-39,共3页
在文化环境繁荣与危机并存的发展进程中,运行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因缺乏应然的价值关怀和人文观照而遭遇“人学空场”的怀疑和质询,又在当代文化环境所勾勒的全球化、现代性、科学技术等相互交织的时代图景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现代... 在文化环境繁荣与危机并存的发展进程中,运行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因缺乏应然的价值关怀和人文观照而遭遇“人学空场”的怀疑和质询,又在当代文化环境所勾勒的全球化、现代性、科学技术等相互交织的时代图景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现代要素,这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二重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文化环境 机遇与风险
下载PDF
新意识形态与中国当代文化——王晓明教授在汕头大学的演讲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晓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9-22,共4页
新意识形态是在旧的官方意识形态逐渐退出当代的中国社会生活之下应运而生的。它认为人是首先需要满足眼前物质利益的生物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需要通过市场经济来实现 ,通过平等竞争来进行。新意识形态分散在无数的形... 新意识形态是在旧的官方意识形态逐渐退出当代的中国社会生活之下应运而生的。它认为人是首先需要满足眼前物质利益的生物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需要通过市场经济来实现 ,通过平等竞争来进行。新意识形态分散在无数的形象、文字、图片当中 ,充斥在所有的媒体之内 ,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标榜着它的异端性 ,这就是新意识形态的双重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意识形态 双重性 中国 当代文化 王晓明 汕头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