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一统的都城规划——再论隋大兴的空间形制建构及其历史意义
1
作者 栾滨 孙晖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10,共12页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域、都城形态三个层面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与全国一统进程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空间政治实践,呼应了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需求,丰富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在都城规划中的表达,提高了都城在国家秩序建构和国家认同形成方面的作用,推动了隋唐“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大兴 大一统 都城形制 疆域建构 国家秩序
下载PDF
海派家具中腿的形制分析及再设计
2
作者 王艳 宋玲 邹伟华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自上海开埠以来,在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海派家具创新性地融入西洋家具的功能、风格和装饰。相比于明式家具,海派家具的腿部造型吸纳了欧洲洛可可、巴洛克的装饰风格,引进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具有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文章首先对明式家... 自上海开埠以来,在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海派家具创新性地融入西洋家具的功能、风格和装饰。相比于明式家具,海派家具的腿部造型吸纳了欧洲洛可可、巴洛克的装饰风格,引进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具有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文章首先对明式家具与海派家具的腿部造型进行比较分析,从符号学的视角对海派家具腿部造型进行解读;其次从材料、技术、文化3个维度对影响海派家具的腿部造型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运用黄金比例设计法则探索点、线、面的造型表达,对海派家具的腿形进行再设计,以期能对现代家具的腿部造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家具 形制 腿形 再设计
下载PDF
外销绸缎样本的版本形制及编撰特征考略(1957—1985年)
3
作者 龚建培 严宜舒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外销绸缎样本是丝绸设计文化、丝绸贸易的主要传播载体之一,也是研究现代丝绸设计史的重要档案文献。文章以中国丝绸公司1957—1985年编纂发行的系列外销绸缎样本为例,运用现代版本学、档案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从“版本学”的角度对... 外销绸缎样本是丝绸设计文化、丝绸贸易的主要传播载体之一,也是研究现代丝绸设计史的重要档案文献。文章以中国丝绸公司1957—1985年编纂发行的系列外销绸缎样本为例,运用现代版本学、档案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从“版本学”的角度对其编撰主体、版本形制、各时期的编撰特征等进行考证和阐述,解决了现代绸缎设计史研究中,面对众多无时间标注单页绸缎样本难以判断具体年代的困惑与问题,为甄别不同时期、不同主体编撰的单页绸缎样本提供了翔实、准确的文献考证和图文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绸缎样本 版本形制 编撰主体 编撰特征 价值特征 考略
下载PDF
传统套鞋的形制功能考析及造物思想释读
4
作者 魏莉 刘纬桢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套鞋”是中国传统鞋履中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功能性样式,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共生共存。本文以收藏家钟漫天先生提供的典型“套鞋”标本为主要研究模本,同时结合史料,针对性地对中国传统套鞋结构形制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对... “套鞋”是中国传统鞋履中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功能性样式,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共生共存。本文以收藏家钟漫天先生提供的典型“套鞋”标本为主要研究模本,同时结合史料,针对性地对中国传统套鞋结构形制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对传统套鞋的造物思想进行探讨;强调考物与文献相结合而重考物的方法,对实物标本一手资料进行系统的信息采集,通过文献考证和实物结构的比较研究,力求展现中国传统套鞋的文化力量和个性风韵,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特质提供一个生动的鞋履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套鞋 鞋履形制 功能鞋 制鞋工艺 造物思想 标本研究
下载PDF
何以赏冬?——南京瞻园西假山明代暖亭形制研究
5
作者 郭华瑜 吴佳艳 胡占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37,共7页
南京瞻园西假山为明代遗构,据传假山山洞内有一供暖火房,与西假山顶原有铜亭配套。但查诸历代史籍图册,均无暖亭图像资料与之印证。现存西假山顶部扇亭为20世纪50—60年代刘敦桢先生主持瞻园修缮时重建,位置与原山顶亭址相当。笔者借主... 南京瞻园西假山为明代遗构,据传假山山洞内有一供暖火房,与西假山顶原有铜亭配套。但查诸历代史籍图册,均无暖亭图像资料与之印证。现存西假山顶部扇亭为20世纪50—60年代刘敦桢先生主持瞻园修缮时重建,位置与原山顶亭址相当。笔者借主持瞻园西假山修缮之机,对几近塌毁的建筑遗址开展充分探查与测绘研究,发现并判断现瞻园西假山内坍塌淤塞的砖构设施应是明万历时期所建之供暖火房,以烟道供暖、地面辐射、铜柱散热方式为山顶暖亭提供热源。这一供暖方式体现了明代江南王公园林受北方取暖文化影响,在重要观景建筑营造上采取极其奢华建造方式的园林建筑案例,并且也因靡费过度在清初即被弃用。暖亭体系虽未能成为江南地区之后园林建筑的一种范式,但其性质的特殊性及其小冰河时期在明初江南的出现仍给人们带来诸多启发与思考。以现状勘察为基础,结合历史图像、文献资料,对瞻园西假山暖亭一组建筑形制进行复原研究,以期充分揭示这组独特的园林建筑遗产特色,并对其修缮保护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京瞻园 西假山 供暖火房 暖亭 形制研究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形制束与规范变——基于《考工记》后17个古代都城的实证
6
作者 刘迪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9,共16页
针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的两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考工记》在后世实践中鲜有完全匹配其形制的案例?(2)为什么本出同源的明清都城与秦汉都城在空间形制上差异如此之大?从社会思潮的视角,提出自然形制、人文形制、功能... 针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的两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考工记》在后世实践中鲜有完全匹配其形制的案例?(2)为什么本出同源的明清都城与秦汉都城在空间形制上差异如此之大?从社会思潮的视角,提出自然形制、人文形制、功能形制以形制束的方式平行作用于都城,且其规范经多次历史变迁的总论点。剖析了各形制内容,阐述了规范变迁的社会动因与演变过程。实证以西周至清代17个都城城址为依据,通过对历代城址图的连续性切片解构,构建出以“形制-规范”为横轴、历代都城时序为纵轴的形制束解析框架和规范变迁表,并辅以“史料-图解-数据”的文-图-数实证支撑体系,验证上述论点。为古代都城规划摆脱孤立个案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考工记 传统哲学思想 传统规划理念 人居环境 都城形制 格局演化
下载PDF
历史流变中的古代琴桌形制与审美特征考析
7
作者 杨玮娣 王佳宁 +1 位作者 杜娟 黎雪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9,共6页
琴桌作为专门放置古琴的家具,是弹奏者演绎美妙乐音不可或缺之物。自古,琴桌为琴而生,因琴而美,古琴的意韵也因为琴桌而变得更加完整优美,谈及琴桌本身,不仅形制俊秀雅致,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但是,与古琴的研究相比,琴桌的研究则非... 琴桌作为专门放置古琴的家具,是弹奏者演绎美妙乐音不可或缺之物。自古,琴桌为琴而生,因琴而美,古琴的意韵也因为琴桌而变得更加完整优美,谈及琴桌本身,不仅形制俊秀雅致,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但是,与古琴的研究相比,琴桌的研究则非常少。以此为因,在文献、古画和实物中搜寻与挖掘在历史流变中古代琴桌文化的踪迹,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法、图像分析法、实物比对法,以及综合调研法等,对古琴及琴桌的溯源、历史流变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出中国古代琴桌的形制变化和审美内涵。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究与分析,能给中国古代琴桌文化的研究提供更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流变 形制特征 审美意识 古代琴桌
下载PDF
形式追随功能:敌楼核心功能与建筑形制的关联探析
8
作者 李哲 江润华 +1 位作者 张玉坤 李严 《世界建筑》 2024年第9期36-41,共6页
作为明长城的标志性建筑,敌楼功能与形制间的关系尚未厘清,导致类型多样化的成因和设计原则存疑、长城遗产价值揭示受阻。以明代火器为视角,史料与实物互证,分析历史上“敌楼”改名“铳楼”的原因,探索西洋火器佛郎机对敌楼核心功能的影... 作为明长城的标志性建筑,敌楼功能与形制间的关系尚未厘清,导致类型多样化的成因和设计原则存疑、长城遗产价值揭示受阻。以明代火器为视角,史料与实物互证,分析历史上“敌楼”改名“铳楼”的原因,探索西洋火器佛郎机对敌楼核心功能的影响,通过敌楼的断代研究和“明长城全线图像与三维数据库”抽样调查,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比较敌楼的结构与平面、箭窗与吐水嘴的位置、“悬眼”有无等形制特点,验证佛郎机与敌楼的共生关系,得出围绕核心功能的敌楼形制设计原则,拓展建筑遗产与可移动文物多元互证的研究方法,为相关遗产的价值揭示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敌楼 功能与形制 佛郎机 共生规律
下载PDF
中国古代铜镜的形制变迁研究
9
作者 张明月 冯瑾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铜镜是我国使用超过四千年最古老的照面用具,它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祭祀礼器、生活用具、辟邪法器、爱情信物、馈赠礼品、装饰用品等社会功能。古代铜镜的形制,包括铜镜的大小、厚薄、形状、纹饰、铭文、镜钮等。不... 铜镜是我国使用超过四千年最古老的照面用具,它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祭祀礼器、生活用具、辟邪法器、爱情信物、馈赠礼品、装饰用品等社会功能。古代铜镜的形制,包括铜镜的大小、厚薄、形状、纹饰、铭文、镜钮等。不同时期的古代铜镜,其形制特征都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古代铜镜形制的设计变迁映射了冶炼技术的进步及社会风向的转变,透露出时代的气息。通过对古代铜镜的出土文物与相关典籍进行深入调研,比较分析其在各个时期形制的特征差异,进而归纳其形制演变的规律,并总结得出其形制变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 形制 社会功能 变迁
下载PDF
马面裙形制演变对当代服饰设计的启示
10
作者 侯玉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7期141-144,共4页
马面裙形制演变对当代服饰设计的启示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对马面裙的形制来源进行探究,分析其形式要素的特征,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明清时期马面裙形制演变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马面裙的形制起源及变化主要受到生活需求、礼制... 马面裙形制演变对当代服饰设计的启示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对马面裙的形制来源进行探究,分析其形式要素的特征,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明清时期马面裙形制演变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马面裙的形制起源及变化主要受到生活需求、礼制规范和审美倾向三个方面的影响。探寻马面裙形制起源和变化的内在驱动力,为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而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复兴与应用必须充分考虑文化氛围、价值取向、审美倾向和使用需求,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裙 形制 演变过程 当代服饰设计
下载PDF
重门若掩:两宋建筑画中格门的形制考释
11
作者 李畅 薛艺彤 钱达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24-28,共5页
两宋时期的格门是伦常日用的器物美学典范之一,但少有实物遗存。该文通过对两宋建筑画中格门的形制考释,描述了两宋时期建筑格门的基本构造和开阖类型,归纳了其檐下位置经营的时空演进规律,以及因循时令的气候适应性机制及构型,最后总... 两宋时期的格门是伦常日用的器物美学典范之一,但少有实物遗存。该文通过对两宋建筑画中格门的形制考释,描述了两宋时期建筑格门的基本构造和开阖类型,归纳了其檐下位置经营的时空演进规律,以及因循时令的气候适应性机制及构型,最后总结了格门的装饰特征和内蕴,指出其实用美学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格门 建筑画 形制 释义
下载PDF
16世纪末蒙古土默特地区藏传佛寺主供佛殿建筑形制源流研究
12
作者 莫日根 崔志成 邢妍 《世界建筑》 2024年第9期10-15,共6页
内蒙古土默特地区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由早期主供佛殿扩建而来,针对目前对其源流研究尚不深入现状,本文通过对土默特地区遗存样本测绘数据及史料分析,结合甘青地区汉式佛殿研究成果,阐释了16世纪末土默特地区汉藏结合式殿堂早期主供佛殿... 内蒙古土默特地区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由早期主供佛殿扩建而来,针对目前对其源流研究尚不深入现状,本文通过对土默特地区遗存样本测绘数据及史料分析,结合甘青地区汉式佛殿研究成果,阐释了16世纪末土默特地区汉藏结合式殿堂早期主供佛殿形制源流问题,以期对地域性建筑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世纪末 蒙古土默特 主供佛殿 形制源流
下载PDF
清代风帽形制结构研究
13
作者 庄立新 《辽宁丝绸》 2024年第4期66-66,69,共2页
对风帽形制的起源、演变和衍生以及造型款式与制成结构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东方服饰艺术造型和创新现代国潮时尚提供参考和实践路径,并丰富和充实了现代服装设计理论。
关键词 风帽形制 造型差异 结构形式 惜物造器
下载PDF
百器惟新: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来源研究
14
作者 黄慧 席曼玥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
文房瓷器是书斋中瓷质类的文房器物。本文以设计学与图像学的方法探讨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来源。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既来源于日常器物的形制,也有因统治者推行文化复兴运动下器物形制的摹古;还有在形制上互效不同材质的工艺品;此外,文房... 文房瓷器是书斋中瓷质类的文房器物。本文以设计学与图像学的方法探讨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来源。宋代文房瓷器的形制既来源于日常器物的形制,也有因统治者推行文化复兴运动下器物形制的摹古;还有在形制上互效不同材质的工艺品;此外,文房瓷器不同窑口间同工互效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各窑口之间互效并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在各自窑口的基础上模仿、创新。最终形成了宋代文房瓷器百器惟新的设计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器惟新 宋代文房瓷器形制 摹古礼制 形制互效
下载PDF
“现代汉服”形制特征及分类研究
15
作者 吴晶 刘文庆 郑好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汉服形制即汉服的类别和样式,是汉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汉服形制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现代汉服”形制的特征,并结合“现代汉服”形态差异及特点,将“现代汉服”形制划分为五类,包括衫、袄、袍、裳、... 汉服形制即汉服的类别和样式,是汉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汉服形制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现代汉服”形制的特征,并结合“现代汉服”形态差异及特点,将“现代汉服”形制划分为五类,包括衫、袄、袍、裳、裤,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最后总结“现代汉服”表现特性,为汉服形制研究提供新的分类方法,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服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 现代汉服 现代汉服形制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形制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丹丹 王亚蓉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4-103,117,共11页
对明代吴氏墓出土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形制进行研究推考,探讨明代命妇褶裙形制特征。运用实验考古学、文献图像查阅、个案分析与多元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裙的出土背景、面料、形制、裙片拼缝方式、褶裥制式及数量、裙与上衣组配... 对明代吴氏墓出土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形制进行研究推考,探讨明代命妇褶裙形制特征。运用实验考古学、文献图像查阅、个案分析与多元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裙的出土背景、面料、形制、裙片拼缝方式、褶裥制式及数量、裙与上衣组配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为两片一腰样式的侧褶裙,裙片共用七幅料拼缝,裙两侧捏“四对四”抱合对褶,为明代较为典型的褶裙制式,具有明显的传承性;该裙与墓中出土短上衣组配,体现了弘治年间江南地区命妇着装的礼仪性与时尚性,代表了明中期命妇典型的生活着装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藩王 宁靖王夫人 吴氏墓 褶裙 形制
下载PDF
西方学位服形制演变历程及对中国学位服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琬婷 荣雪晨 王永进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8,共7页
西方学位服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发展过程中受到世俗服装和学位制度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制式与体系,并影响中国及其他国家学位服形制。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将西方学位服形制的演变历程分为中世纪、近世纪、近代和现代4个阶段,并... 西方学位服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发展过程中受到世俗服装和学位制度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制式与体系,并影响中国及其他国家学位服形制。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将西方学位服形制的演变历程分为中世纪、近世纪、近代和现代4个阶段,并归纳、分析与对比其各阶段的特征及对中国学位服的影响。研究认为,当下中国学位服在规范化、体系化、地域化和国际化上还有待完善,可以从品类构成、民族特色、功能需求和高校特色等方面建立中国学位服形制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学位服 宗教服装 形制演变 学位服体系
下载PDF
汉晋时期郊祀祭坛的形制演变
18
作者 倪润安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81-97,共17页
汉晋时期是郊祀制度形成、确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聚焦于汉晋郊祀祭坛的形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深入讨论其细节和特点,从长时段的角度观察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代至西汉元帝时期,天、地祭坛的形制和礼... 汉晋时期是郊祀制度形成、确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聚焦于汉晋郊祀祭坛的形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深入讨论其细节和特点,从长时段的角度观察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代至西汉元帝时期,天、地祭坛的形制和礼仪得到持续完善,郊祀制度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了,但郊坛的地点不在都城近郊。第二阶段是西汉成帝至新莽时期,原来远在外地的天、地祭坛终于完成迁建长安城郊的过程,从而定型和命名为南、北郊。长安城南、北郊坛的形制比较繁复,都分为核心和外围两部分。第三阶段是东汉时期,天、地祭坛的成熟性表现在制度有增有减,突出了中心坛的地位和祭祀礼仪的标准化。第四阶段是魏晋时期,由于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不同,天、地祭坛经历了从曹魏郊丘分立到西晋郊丘合并的反复过程,仍回到东汉制度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郊祀祭坛 南郊 北郊 圜丘 方丘 形制演变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古筝形制的演变与演奏技法革新
19
作者 赵美娜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66-68,共3页
古筝,是中国汉族传统乐器中极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音色浑厚明亮、音域宽广、表现力强、流派众多,深受国内外民乐爱好者和专业演奏者的青睐。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古筝的形制和演奏形式加以精进与丰富。本文通过对近... 古筝,是中国汉族传统乐器中极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音色浑厚明亮、音域宽广、表现力强、流派众多,深受国内外民乐爱好者和专业演奏者的青睐。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古筝的形制和演奏形式加以精进与丰富。本文通过对近代筝乐的发展进行梳理,来探索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古筝形制的演变与演奏技法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演奏 中国传统 乐器形制
下载PDF
涵化视角下清代坤秋帽形制要素探析
20
作者 李华文 刘瑞璞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5期145-151,共7页
坤秋帽称谓表明它是清代满族妇女服饰的标志之一,作为便服系统的首服,从结构、形制到工艺、技术独具民族特色,呈现出清代服饰纷繁竞彩的时代特征和多元面貌。然而,根据便服不入典的清律,少有可靠的官方文献记载,学术界对其研究多集中风... 坤秋帽称谓表明它是清代满族妇女服饰的标志之一,作为便服系统的首服,从结构、形制到工艺、技术独具民族特色,呈现出清代服饰纷繁竞彩的时代特征和多元面貌。然而,根据便服不入典的清律,少有可靠的官方文献记载,学术界对其研究多集中风物学的探讨。事实上,坤秋帽承载了多民族共同体中一体多元特质的物化现象。通过二重证据和比较研究方法,对坤秋帽的历史溯源及其部件元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坤秋帽的帽檐、顶饰是满蒙文化交流的物化结果,纹饰系统是满汉文化交流的有利实证,其最早雏形可追溯至辽金时期的女真花珠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秋帽 形制要素 民族交融 涵化 晚清满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