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地区水口塔的形制特征与文化内涵初探
1
作者 曹罗誉 赵春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20-223,共4页
巴蜀地区传统聚落多因水而建,因水而兴,且水口处常见古塔矗立。尽管其形制、名称各有不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地聚落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物。在广泛挖掘和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实地踏勘调研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口塔,分析概... 巴蜀地区传统聚落多因水而建,因水而兴,且水口处常见古塔矗立。尽管其形制、名称各有不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地聚落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物。在广泛挖掘和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实地踏勘调研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口塔,分析概括了主要的形制特征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揭示出水口塔作为重要地域性景观建筑在当代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文化景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地区 水口塔 形制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廖仲恺何香凝墓建筑设计解析——兼论民国时期国葬墓建筑布局与形制特征研究
2
作者 朱阁珲 郭华瑜 胡占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76-80,共5页
廖仲恺何香凝墓(以下简称“廖墓”)建设于1925—1937年,其间经历近代两部《国葬法》的兴替,陵墓两任建筑师均以西方留学背景应对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中国古典复兴形式主义要求,集中展现了变革年代中社会与建筑环境特点。文章从廖墓建设... 廖仲恺何香凝墓(以下简称“廖墓”)建设于1925—1937年,其间经历近代两部《国葬法》的兴替,陵墓两任建筑师均以西方留学背景应对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中国古典复兴形式主义要求,集中展现了变革年代中社会与建筑环境特点。文章从廖墓建设的历史研究和工程图档解读两方面出发,对影响廖墓设计的各方面进行考察,通过与同时代国葬墓比较,探索国葬机制对廖墓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师面对山地基址和中国式风格要求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仲恺何香凝墓 近代国葬墓 建筑布局 形制特征
下载PDF
武当山古建彩画形制特征与保护传承研究
3
作者 梁家年 陈正凯 朱孟武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武当山古建筑群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复真观是武当山古建群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中作为古建装饰的彩画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该文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调研,分析复真观古建彩画构图、纹饰、工艺、色彩等官式彩画及其道教文化内涵与... 武当山古建筑群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复真观是武当山古建群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中作为古建装饰的彩画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该文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调研,分析复真观古建彩画构图、纹饰、工艺、色彩等官式彩画及其道教文化内涵与荆楚地域性等形制特征及形成原因;结合彩画遗存中空鼓、起甲脱落、褪色变色等病害现状,提出科技考古、数字记录、原真修复等措施,以切实保护武当山古建彩画,传承中国道教建筑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画艺术 形制特征 修复 保护 武当山古建筑
下载PDF
重庆涪陵坪上地区客家土楼形制特征浅析
4
作者 孙慧 《重庆建筑》 2024年第7期40-45,共6页
重庆涪陵坪上地区是重庆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地处复杂的山区环境,在晚清至民国多年社会动荡环境下,生成了数量众多的强防御性生土楼宇建筑,其中有相当部分保留至今,这一地区也成为今天重庆碉楼民居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该文对这一区域客家... 重庆涪陵坪上地区是重庆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地处复杂的山区环境,在晚清至民国多年社会动荡环境下,生成了数量众多的强防御性生土楼宇建筑,其中有相当部分保留至今,这一地区也成为今天重庆碉楼民居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该文对这一区域客家土楼的类型进行细分,并结合多个实例分析、总结其平面和立面等建筑学上的特征,以彰显其地域特色,这些特征揭示了当地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而且显示了碉楼与民居形制上分野越来越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坪上地区 客家土楼 形制特征
下载PDF
清中期扬州私家园林建筑内檐用罩的形制特征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华亦雄 周浩明 +1 位作者 卫常青 丁慧慧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129,共6页
扬州传统建筑内檐装修的总体特征是“南北杂糅、徽苏并举”,通过对扬州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建筑内檐用罩形制的定量及定性分析,进一步钩沉这一特征形成的具体影响要素,从盐商审美趣味、政治事件及手工艺生产模式分析了南北文化交融对扬... 扬州传统建筑内檐装修的总体特征是“南北杂糅、徽苏并举”,通过对扬州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建筑内檐用罩形制的定量及定性分析,进一步钩沉这一特征形成的具体影响要素,从盐商审美趣味、政治事件及手工艺生产模式分析了南北文化交融对扬州私家园林内檐用罩形制特征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私家园林 内檐用罩 南北对比 形制特征
下载PDF
晋西传统民居院落形制特征研究——以高阳古村为例
6
作者 李志宇 韩卫成 《中外建筑》 2023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孝义市高阳古村是晋西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其传统民居院落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院落形制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晋西传统民居院落的形制特征开展分析,通过调查测绘、统计分析、类比归纳、构建虚拟模型等方法,从院落平面特征、院落... 孝义市高阳古村是晋西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其传统民居院落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院落形制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晋西传统民居院落的形制特征开展分析,通过调查测绘、统计分析、类比归纳、构建虚拟模型等方法,从院落平面特征、院落立面构成、院落空间序列三方面,总结出高阳古村“天人合一”、窑院式、特定发展模式的院落形制特征。为晋西传统古村院落的保护发展提供新依据,同时也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发展拓展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 传统民居 院落形制特征 保护与发展 历史遗产
下载PDF
祭祀与礼仪——北京先农坛太岁殿焚帛炉形制特征研究
7
作者 马亚 马全宝 《建筑》 2023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焚帛炉,又称燎炉,是祭祀中用来焚烧祝板、祝帛、金银箔等祭品的炉子或建筑物,常用于坛庙、皇家陵寝和宗教建筑。一直以来,焚帛炉在祭祀礼仪中的作用经常被忽视,作为祭祀组群中的配置建筑物,在其建设之初便是作为整体规划而存在。作为北... 焚帛炉,又称燎炉,是祭祀中用来焚烧祝板、祝帛、金银箔等祭品的炉子或建筑物,常用于坛庙、皇家陵寝和宗教建筑。一直以来,焚帛炉在祭祀礼仪中的作用经常被忽视,作为祭祀组群中的配置建筑物,在其建设之初便是作为整体规划而存在。作为北京九坛八庙之一的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太岁、山川、天地神祇等神灵的主要场所。先农坛位于北京永定门内大街西侧,与天坛隔街相对,主要有太岁殿、庆成宫、神仓、神厨和具服殿五组建筑。先农坛内现存的焚帛炉有两座,一座位于太岁殿建筑群的东南侧,一座在天神坛遗址东南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农坛 形制特征 神厨 宗教建筑 太岁 整体规划 祭祀礼仪 永定门
下载PDF
北宋童装形制特征的迁与变——以苏汉臣婴戏题材画作为例
8
作者 孙晓旭 《西部皮革》 2023年第6期60-62,共3页
苏汉臣在北宋宣和年间被任命为画院待诏,他擅长绘制婴戏图,是北宋风俗画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婴戏图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题材之一,其写实性较强,因此成为研究宋代儿童服饰的重要参考资料。以往研究多聚焦在审美技法和文化内涵上,文章... 苏汉臣在北宋宣和年间被任命为画院待诏,他擅长绘制婴戏图,是北宋风俗画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婴戏图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题材之一,其写实性较强,因此成为研究宋代儿童服饰的重要参考资料。以往研究多聚焦在审美技法和文化内涵上,文章尝试从苏汉臣婴戏题材画作入手,针对宋代儿童服饰分类以及功能分析其日常着装特点,进一步探讨北宋末期童装形制特征的变化,这些儿童服饰作为一个时代的小小缩影,不仅展现了其实用价值,也反映了宋代审美特征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对抗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服饰 儿童服饰 形制特征
下载PDF
鸟鸣秋畅——论瓷质鸟食罐的形制特征与功能性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乐君 王新荣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3,共5页
鸟食罐是我国陶瓷器皿发展中一个较特殊门类,不同时代的烧造技术和时代风尚都在鸟食罐器物上有所反映。从汉代至今,每个朝代的鸟食罐都有着自身的艺术特征与历史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养鸟文化,鸟食罐也成为当时... 鸟食罐是我国陶瓷器皿发展中一个较特殊门类,不同时代的烧造技术和时代风尚都在鸟食罐器物上有所反映。从汉代至今,每个朝代的鸟食罐都有着自身的艺术特征与历史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养鸟文化,鸟食罐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鸟语花香皆良友,诗情画意最可人",中国人自古爱鸟养鸟,从文人士大夫到市井百姓,养鸟成了茶余饭后、劳作之余的一种雅趣。养鸟与琴棋书画、虫鸣花香一样,成为人们欣赏自然、享受生活和陶冶性情的不可或缺的乐事。本文着重探讨人们的赏鸟、养鸟情节与鸟食罐器皿产生的必然联系,以及瓷质鸟食罐不同形制特征与功能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食罐 形制特征 功能性
下载PDF
明代翼善冠形制特征、演变及其传播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文广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152,共8页
为研究明代翼善冠,文章通过对卷轴图像、出土文物及古籍文献的梳理,以相互印证的方法,对明代翼善冠的造型、材质及形制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明代翼善冠来源于唐太宗时期的常服着装制度,但是其形制与唐代有区别;明代翼善冠由前屋、后... 为研究明代翼善冠,文章通过对卷轴图像、出土文物及古籍文献的梳理,以相互印证的方法,对明代翼善冠的造型、材质及形制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明代翼善冠来源于唐太宗时期的常服着装制度,但是其形制与唐代有区别;明代翼善冠由前屋、后山及折角三部分组成,其基本形制从明初一直沿用到明末;明代翼善冠经历了由模仿到创新、装饰由简至繁、标识功能越发突显的演变。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明代翼善冠被当时附属国承袭及传播,并发展出新的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善冠 帝王服饰 明代首服 形制特征 服饰文化 传播
下载PDF
长安地区北魏佛教造像的形制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64,共10页
长安北魏佛教造像有铜、石两类材质。石质造像可分为单体圆雕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塔、造像碑、造像龛、三面造像石、单面造像石等七类。造像塔、背屏式造像和造像碑是长安北魏流行的造像形式,至迟到北魏晚期尚未出现成熟的石质圆雕... 长安北魏佛教造像有铜、石两类材质。石质造像可分为单体圆雕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塔、造像碑、造像龛、三面造像石、单面造像石等七类。造像塔、背屏式造像和造像碑是长安北魏流行的造像形式,至迟到北魏晚期尚未出现成熟的石质圆雕佛像。至迟在北魏末期,长安已出现成熟的佛像铸造失蜡法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北魏 佛教造像 形制特征
下载PDF
陶瓷砚的兴衰及其形制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志明 徐章俊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09年第4期38-40,共3页
中国古砚历史久远,为文房四宝之首。她材质繁多,类型各异。其中,陶瓷砚可谓是一朵奇葩,它既演绎着陶瓷业发展史,也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文章首先把陶瓷砚的发展粗略划分为四个阶段,然后分别探讨了各个阶段的历史背景、砚台形制与特征。
关键词 陶瓷砚 历史阶段 形制特征
下载PDF
明清瓷砚的装饰及其形制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志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09年第3期30-31,共2页
中国古砚历史久远,为文房四宝之首。她材质繁多,类型各异。其中,瓷砚可谓是一朵奇葩。而文章以陶瓷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明清两个朝代为背景,着重介绍了这两个时期瓷砚在形制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 瓷砚 明清 装饰及形制特征
下载PDF
兰州五泉山千佛阁建筑形制特征研究
14
作者 陈华 张萍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7期222-223,共2页
位于兰州市五泉山古建筑群东麓的千佛阁是兰州地区现存不多的悬楼木构古建筑,历经550余年,多次修建,反映出地区发展的曲折历史脉络和地方特色的建造工艺。文章通过实地测绘调研及文献研究,分析千佛阁历史沿革、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和装... 位于兰州市五泉山古建筑群东麓的千佛阁是兰州地区现存不多的悬楼木构古建筑,历经550余年,多次修建,反映出地区发展的曲折历史脉络和地方特色的建造工艺。文章通过实地测绘调研及文献研究,分析千佛阁历史沿革、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和装修做法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千佛阁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泉山古建筑群 千佛阁 形制特征 价值特色
下载PDF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过山榜”的形制特征
15
作者 何红一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00-107,共8页
"过山榜"是瑶族民间广泛流传的过山文书之总称,多保存于不同地域的瑶人手中,被视为瑶族"族谱"和传家之宝,一般秘不示人。其内容亦真亦幻,涉及瑶族的起源、图腾崇拜、姓氏由来、祖先迁徙、瑶汉关系以及有关民族权益... "过山榜"是瑶族民间广泛流传的过山文书之总称,多保存于不同地域的瑶人手中,被视为瑶族"族谱"和传家之宝,一般秘不示人。其内容亦真亦幻,涉及瑶族的起源、图腾崇拜、姓氏由来、祖先迁徙、瑶汉关系以及有关民族权益的内容,是信奉盘王为始祖的瑶族人民世代流传和珍藏的记载本民族历史记忆的重要文献。从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四件"过山榜"的款识与书写方式、材质与装帧、绘画、印鉴、署名等形制特征看,它们属于卷轴类正本(古本)型版本,原件应出自广西临桂、龙胜一带瑶人所藏古代样本,随瑶族向南迁徙的足迹,被带到云南金平一带,并由此流向境外的老挝与泰国。在云南、老挝边境地带,它们又被定居在那里的人们或手工作坊抄绘、复制,卖给需要的瑶人使用,或为迁徙到东南亚的瑶人中能认读汉字老人的后裔,"依古誊抄",流传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会图书馆 瑶族 “过山榜” 形制特征
下载PDF
陶瓷砚滴的发展及其形制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瀚文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76,共3页
砚滴,历史悠远,居文房用具第七位。其材质繁多,形制各异。其中,陶瓷砚滴极其工巧,它既诠释着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史,也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本文首先把陶瓷砚滴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然后分别探讨其历史背景、形制与特征。
关键词 陶瓷砚滴 历史发展 形制特征
下载PDF
移民背景下内蒙古晋语大包片传统民居形制特征与分异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卓彦 程思宁 王宗强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晋语方言大包片呼和浩特地区是清初晋北移民的核心区,在文化传播中因人地关系的差异和文化叠加的复杂性,使其传统民居表现出丰富的形制特征。文章运用类型学方法和arcgis平台,对形成文化地景最核心的建筑类型、空间布局、结构体系三个... 晋语方言大包片呼和浩特地区是清初晋北移民的核心区,在文化传播中因人地关系的差异和文化叠加的复杂性,使其传统民居表现出丰富的形制特征。文章运用类型学方法和arcgis平台,对形成文化地景最核心的建筑类型、空间布局、结构体系三个要素进行解析,发现呼和浩特地区民居由南向北呈现出从窑洞到平房的转变趋势,空间布局也从一明两暗为主发展为单元联排组合,平房结构体系从五檩双坡到四檩(三檩、二檩)承重墙单坡,直至承重墙单坡的变化。单开间与双开间单元相连或穿套的平面组合布局与单坡屋顶是呼和浩特传统民居的核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背景 晋语方言大包片 呼和浩特地区 风土民居 形制特征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关中传统民居形制特征及其保护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晨 《居业》 2021年第10期94-95,98,共3页
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形制特点的梳理,展现出关中民居独特的形制特征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旨在加强人们对关中民居的保护意识,并提出从对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进行保护及对原住民保护意识加以提升两方面并进,让独具特色的关中传统民居保留... 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形制特点的梳理,展现出关中民居独特的形制特征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旨在加强人们对关中民居的保护意识,并提出从对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进行保护及对原住民保护意识加以提升两方面并进,让独具特色的关中传统民居保留更多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民居 形制特征 保护
下载PDF
“汉服”的形制特征与审美意蕴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晓菲 林夕梦 《求知导刊》 2015年第14期158-158,共1页
汉服是我国独立性较强的民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其他民族服饰相比,汉服具有质的不同,因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服饰体系,对汉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从汉服的形制特征... 汉服是我国独立性较强的民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其他民族服饰相比,汉服具有质的不同,因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服饰体系,对汉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从汉服的形制特征和审美意蕴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展现我国华夏文明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 形制特征 审美意蕴
下载PDF
《中国古代瓦当艺术》小议——兼论西周瓦的形制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戴彤心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36-39,共4页
杨力民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瓦当艺术》一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12开本,177页。书首有何正璜先生为序。该书著录的瓦当分两类:一是图像瓦当,二是文字瓦当。其中图像瓦当206面;文字瓦当172面。两类瓦当总计378面。这些瓦... 杨力民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瓦当艺术》一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12开本,177页。书首有何正璜先生为序。该书著录的瓦当分两类:一是图像瓦当,二是文字瓦当。其中图像瓦当206面;文字瓦当172面。两类瓦当总计378面。这些瓦当材料中,有不少是陕西省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 形制特征 中国古代 西周中期 西周早期 西周晚期 建筑材料 文化遗物 绳纹 烧成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