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6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济金融化与企业影子银行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蓓 金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2,共16页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影子银行的影响是否一成不变?考虑到2008年后快速发展的经济金融化,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经济过度金融化形成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影子银行的影响是否一成不变?考虑到2008年后快速发展的经济金融化,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经济过度金融化形成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制企业影子银行;经济过度金融化形成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促进企业影子银行。这种阶段性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经济过度金融化造成了企业影子银行与实体经营活动之间关系的转变,并主要通过运营资产传导。第二,经济金融化程度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影子银行的差异性影响。第三,经济过度金融化形成后,具备融资优势或处于经营弱势的企业更易从事影子银行活动,且两者对于企业影子银行的扩张效应具有叠加影响。本文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影子银行风险问题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经济过度金融化 企业影子银行 融资优势 经营弱势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经营风险的调节效应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达潭枫 王文静 《华北金融》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观测数据,本文使用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研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SB)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经营风险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时序区间内,非金... 基于2011-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观测数据,本文使用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研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SB)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经营风险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时序区间内,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整体上看,通过降低非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显著减弱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因企业所有者性质、所属行业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国有性质的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会略强于非国有企业,对制造业的抑制作用强于非制造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经营风险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解构华融舞弊:影子银行与会计计量的双轮驱动
3
作者 韩洪灵 纠展羽 +1 位作者 龚启辉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6,共7页
资产管理公司(AMC)的良好运行关乎国家的金融稳定性,华融舞弊事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本文以华融舞弊为研究对象,解构其舞弊成因。研究表明,AMC独特的商业模式具有两大天然属性:易异化为影子银行以及不良资产会计计量的低可靠性。影... 资产管理公司(AMC)的良好运行关乎国家的金融稳定性,华融舞弊事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本文以华融舞弊为研究对象,解构其舞弊成因。研究表明,AMC独特的商业模式具有两大天然属性:易异化为影子银行以及不良资产会计计量的低可靠性。影子银行与会计计量双轮驱动华融舞弊。华融影子银行的大量存在导致了“双向”和“双道”复合式利益输送;而华融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虚假繁荣则主要由不良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摊余成本计量所驱动。华融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主要在于第三层次输入值所带来的舞弊风险,而其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的摊余成本计量问题主要在于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所带来的舞弊风险。上述结论对AMC的监管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融舞弊 影子银行 公允价值 摊余成本
下载PDF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4
作者 孙志红 王心怡 琚望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5,共15页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借款人和银行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起到显著的“抑制缓释”作用;影子银行规模是“累积加剧”和“抑制缓释”效应的渠道,流动性分层则是“累积加剧”效应的渠道。结合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论对于“防风险”目标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银行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CoVaR方法
下载PDF
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5
作者 徐璋勇 胡浩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59-71,共13页
影子银行因其规模的日益扩大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受到政府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金融稳定相关数据,运用CRITIC指数构建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 影子银行因其规模的日益扩大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受到政府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金融稳定相关数据,运用CRITIC指数构建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与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提高了经济金融化程度,进而增加金融脆弱性而影响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更多受到东部、中部地区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相较于规模较小与盈利能力较弱上市公司,规模较大上市公司与盈利能力较强上市公司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影子银行发展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理解,对强化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脱实向虚 金融化
下载PDF
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非金融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
6
作者 王家华 孙辰 赖才林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0-35,74,共7页
本文选取非金融上市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上市子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对非金融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在进一步分析中,异质性分析证明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同效应在应... 本文选取非金融上市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上市子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对非金融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在进一步分析中,异质性分析证明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同效应在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高、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的样本中,对非金融国有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途径加强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同、改善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水平,以及提高非金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社会审计 非金融国有企业 影子银行
下载PDF
政府审计、管理层特征与国有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7
作者 张月玲 石珂钰 王守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78,共15页
以2010—2018年国有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府审计监管下,国有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和晋升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非金融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显著负相关,高管晋升特征与企... 以2010—2018年国有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府审计监管下,国有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和晋升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非金融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显著负相关,高管晋升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显著正相关;政府审计对上述关系起到不同程度的监管和威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显性金融资产受缚会使影子银行业务增加。这对于防止国有企业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和研究政府审计影响国企高管决策的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国家审计机关应对存在晋升预期的高管所在国企,增加审计力度和审计资源供给;同时,国有企业方面应当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降低金融资产错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管理层特征 政府审计 国有企业
下载PDF
资管新规抑制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政策效应
8
作者 王家华 季杰尧 张振超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期82-96,共15页
抑制影子银行扩张和金融“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选取2013-2022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资管新规出台产生的政策效应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 抑制影子银行扩张和金融“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选取2013-2022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资管新规出台产生的政策效应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而抑制其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就商业银行类型而言,资管新规产生的政策效应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对商业银行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业务得监管以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影子银行 资管新规 政策效应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基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
9
作者 马彧菲 梁智豪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期45-64,共20页
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 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提高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水平,从而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为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深化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强化非金融企业主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脱实向虚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10
作者 刘雅荣 温滟琳 《山西财税》 2024年第4期40-42,共3页
随着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结构性失衡,我国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脱实向虚”,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现象日趋严重。而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本文通过研究非金融... 随着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结构性失衡,我国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脱实向虚”,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现象日趋严重。而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本文通过研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从资金供给层面和研发动机层面揭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探索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规范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影子银行 企业创新能力 结构性失衡 脱实向虚 研发动机 科技创新水平 第一动力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
11
作者 韩铭辉 肖崎 韩永辉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2,共14页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为追逐高收益,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民间借贷和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非金融企业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为追逐高收益,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民间借贷和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非金融企业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明显。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动性加强。针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高维特征,本文引入最小绝对值压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高维VAR模型中,利用滚动回归方法构建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关联网络,并从总体、行业门类与行业大类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探究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跨部门传染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总体风险关联水平呈阶段性变化,且在风险集聚时期会出现显著上升;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间都存在一定的聚集效应,房地产业是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的主要路径之一;银行业系统中的重要性银行一般都是风险净溢入单位,证券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出单位,保险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入单位;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会挤出实体投资,并通过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联动性,提高其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净溢出效应,从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从顶层设计有效的监管制度。具体而言,一是关注非金融行业的风险溢出情况,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二是加强对非金融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影子银行 系统性金融风险 高维风险关联网络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信贷资源配置的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佳琦 《海南金融》 2024年第7期33-50,共18页
本文选取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参考已有研究将生产部门分为两类企业,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财务数据以及宏观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研究发现,随着数... 本文选取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参考已有研究将生产部门分为两类企业,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财务数据以及宏观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研究发现,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升,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投资行为将受到抑制。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金融错配进而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并且银行竞争水平提升强化了数字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规模较大的企业、非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数字金融显著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影子银行 金融错配 银行竞争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影子银行消弭与系统性风险防范
13
作者 田野 胡文涛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6,共10页
数字金融发展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是金融学界和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使用双重固定效应下的面板数据方法,采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1—2021年相关数据,对数字金融发展促进金融利率市场化、抑制影子银行发展、稳定金融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 数字金融发展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是金融学界和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使用双重固定效应下的面板数据方法,采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1—2021年相关数据,对数字金融发展促进金融利率市场化、抑制影子银行发展、稳定金融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信托产品收益率作为影子银行强弱衡量指标,并以影子银行发展强弱作为机制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使得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平均降低了0.242。机制分析表明,系统性风险降低的原因来源于商业银行战略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利率市场化,进而引发影子银行的消弭,金融系统得以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影子银行 系统性金融风险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14
作者 王澎涵 杨有振 《金融理论探索》 2024年第3期14-29,共16页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是影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市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关系...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是影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市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随着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金融市场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即影子银行规模在适度区间内可以促进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超过适度区间后则会降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缓释了影子银行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倒U形关系,上述倒U形关系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允许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适度规模的存在,加强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资金来源的监管,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影子银行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
下载PDF
资管新规下影子银行的风险识别和监管工具 被引量:1
15
作者 宗天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我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风险、高信用风险和潜在系统性风险特征。从学理定义和业务特点的角度分析影子银行的成因和风险来源,明晰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系。在分析全球影子银行治理态势,借鉴FSB治理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以证监会监管为中... 我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风险、高信用风险和潜在系统性风险特征。从学理定义和业务特点的角度分析影子银行的成因和风险来源,明晰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系。在分析全球影子银行治理态势,借鉴FSB治理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以证监会监管为中心,开发影子银行监管新工具的学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银行 监管
下载PDF
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外部冲击的视角
16
作者 林婕琪 徐少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03-512,共10页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持续涉足影子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影子银行领域的融资主体。为了进一步探究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与风险承担的关系,文章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外部冲击事件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持续涉足影子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影子银行领域的融资主体。为了进一步探究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与风险承担的关系,文章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外部冲击事件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虑产权性质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会抑制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对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外部冲击的影响对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该研究不仅拓展了有关影子银行业务与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而且对政府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业务 风险承担 产权性质 外部冲击 非金融企业
下载PDF
“影子银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基于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
17
作者 谷美佳 马辉 《现代营销(下)》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商业银行内部脱媒扭曲激化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文选取2011—2021年我国81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创新性测算“影子银行”规模。为消除变量个体效应的影响,采用系统GMM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结果显示,股... 商业银行内部脱媒扭曲激化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文选取2011—2021年我国81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创新性测算“影子银行”规模。为消除变量个体效应的影响,采用系统GMM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结果显示,股份制商行及农商行的流动性风险,受到“影子银行”规模扩张而加剧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提供特色的“影子银行”业务,避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日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GMM模型 影子银行”规模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下载PDF
银行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郭娜 胡丽宁 刘彦迪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60,共14页
以2010—2022年商业银行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企业逐笔贷款建立银企之间信息链接,研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机制检验显示:一方面,... 以2010—2022年商业银行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企业逐笔贷款建立银企之间信息链接,研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机制检验显示:一方面,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扩充银行信贷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预防性动机;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应用能够加强银行对借款企业的监督效力,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抑制套利性动机。进一步分析表明:相对于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银行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参与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活动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对非国有企业、非制造业、外部监督程度较弱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文章拓展了金融科技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相关研究,对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促进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企业影子银行 预防性动机 套利性动机 实体经济
下载PDF
影子银行发展与企业短贷长投:促进还是抑制?
19
作者 邓永亮 张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0,共11页
企业是经济的承载体,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短贷长投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埋下风险隐患。本文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国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 企业是经济的承载体,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短贷长投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埋下风险隐患。本文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国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发展抑制了企业短贷长投行为;机制检验发现,影子银行发展通过在企业内部减少企业短期负债、改善企业短贷长投和减少被用作短贷长投的短期资金这三条路径抑制了企业短贷长投,在企业外部通过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增强银行对企业发放长期贷款的动力这一路径抑制了企业短贷长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发展 短贷长投 统筹发展与安全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抑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吗?——兼论政府审计的调节效应
20
作者 曾舒珩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3,共5页
实体企业不仅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传统金融资产投资中,更会利用超募资金和多元化融资渠道开展影子银行业务,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化规模居高不下,对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严重负向影响。文章以2010—2021年沪深A股... 实体企业不仅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传统金融资产投资中,更会利用超募资金和多元化融资渠道开展影子银行业务,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化规模居高不下,对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严重负向影响。文章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大数据税收征管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间关系。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能显著抑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政府审计能显著抑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政府审计显著增强大数据税收征管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间的负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税收征管 影子银行 政府审计 实体企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