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汉学彼得堡学派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佳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5期78-83,157,158,共8页
彼得堡学派是俄罗斯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圣彼得堡为中心形成的彼得堡学派在整个俄罗斯汉学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俄罗斯汉学的引领者,为俄罗斯汉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彼得堡学派与欧洲汉学有着密切联系,虽研... 彼得堡学派是俄罗斯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圣彼得堡为中心形成的彼得堡学派在整个俄罗斯汉学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俄罗斯汉学的引领者,为俄罗斯汉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彼得堡学派与欧洲汉学有着密切联系,虽研究侧重领域存在一定差异,但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代彼得堡学派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显著,从共时层面研究其发展现状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我国世界汉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汉学 彼得堡学派 欧洲汉学
下载PDF
格林卡声乐套曲《告别彼得堡》之调性布局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诺 《艺术评鉴》 2023年第2期61-65,共5页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1857)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为俄罗斯浪漫曲创作开辟了新道路,从他的作品可窥见和声语言发展演进的步伐,由18世纪大小调式和声规范,到不同调式相互交替融汇。本文就声乐套曲《告别彼...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1857)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为俄罗斯浪漫曲创作开辟了新道路,从他的作品可窥见和声语言发展演进的步伐,由18世纪大小调式和声规范,到不同调式相互交替融汇。本文就声乐套曲《告别彼得堡》12首浪漫曲的调性布局关系进行探讨,以套曲作品内部调性布局为研究对象,探寻其中包含的内在逻辑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卡 调性布局 《告别彼得堡 关系
下载PDF
果戈理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思想--从乌克兰小说和“彼得堡故事”谈起
3
作者 孔朝晖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3年第3期58-68,共11页
果戈理的乌克兰小说虽属早期创作,但其中对民族和祖国的认同思想值得当代学术界的关注。《狄康卡近乡夜话》和《密尔格罗得》等小说集回应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民族统一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知识界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通过表现以乌克兰族群... 果戈理的乌克兰小说虽属早期创作,但其中对民族和祖国的认同思想值得当代学术界的关注。《狄康卡近乡夜话》和《密尔格罗得》等小说集回应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民族统一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知识界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通过表现以乌克兰族群为代表的罗斯民族与异族斗争的悲壮历史和勇敢乐观的民族精神,作家建构了乌克兰人对罗斯的民族共同体想象。同时,作家将“彼得堡主题”与“乌克兰主题”并行,将对现代国民精神困境的批判与对前现代民族精神史的歌颂交错展开,形成了多层次、对位式的认同危机表达。生命后期的果戈理确认,回归基督教信仰和东正教会才是民族复兴的终极方案。这种以宗教认同整合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正是从其乌克兰小说发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民族(国家)认同 乌克兰小说 彼得堡故事”
下载PDF
论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中“鼻子”的隐喻——以果戈理的《鼻子》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傅星寰 郑佳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彼得堡诞生的蓄意性和目的性已经借一系列怪诞形象融入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的隐喻范畴之中。在彼得堡文本中,人被分裂成"我"与"他我"、"我"与"鼻子"等镜相。大凡非本质的"存在"在... 彼得堡诞生的蓄意性和目的性已经借一系列怪诞形象融入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的隐喻范畴之中。在彼得堡文本中,人被分裂成"我"与"他我"、"我"与"鼻子"等镜相。大凡非本质的"存在"在这里都获得了存在的主体性。彼得堡文本中的"鼻子"意味深长。果戈理以怪诞的艺术形式在其小说《鼻子》中表现了俄国现代社会人与自我的分裂,通过八等文官柯瓦廖夫"丢失鼻子——找寻鼻子——鼻子重现"的奇异经历,揭示出彼得堡的真实。作家希冀以这种魔幻的情节强调彼得堡的"异化"本质和幽灵性,凸显八等文官柯瓦廖夫所从属的那个社会阶层在精神上的缺陷,以及以理发师伊凡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威权的恐怖和厌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堡文本 果戈理 《鼻子》 隐喻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彼得堡—莫斯科”题材及诗学范式刍议 被引量:3
5
作者 傅星寰 车威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5-71,共7页
俄罗斯文学"彼得堡—莫斯科"题材是俄罗斯思想有关"现代性"思索的重要载体,是审美把握这两座城市文化编码的重要途径。它以鲜明的"俄罗斯化"特征,艺术地折射了300年来俄罗斯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民族... 俄罗斯文学"彼得堡—莫斯科"题材是俄罗斯思想有关"现代性"思索的重要载体,是审美把握这两座城市文化编码的重要途径。它以鲜明的"俄罗斯化"特征,艺术地折射了300年来俄罗斯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民族性与现代性、信仰与理性、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徘徊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彼得堡-莫斯科”题材 现代性 诗学范式
下载PDF
梅列日科夫斯基创作中的彼得堡现代神话意蕴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137,共5页
彼得堡神话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稳定而典型的诗学传统,它的人文底蕴为一代代作家所拓展和充实。同时,对彼得堡神话的诠释也体现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体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历史小说文本充分发展了彼得堡神话主题,以自己的宗教... 彼得堡神话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稳定而典型的诗学传统,它的人文底蕴为一代代作家所拓展和充实。同时,对彼得堡神话的诠释也体现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体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历史小说文本充分发展了彼得堡神话主题,以自己的宗教精神探索和神秘直觉赋予彼得堡现代神话以本体的地位,充分发掘了彼得堡形象的象征意义和启示性内涵,体现了作者神秘主义的世界观和对俄罗斯未来精神之路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堡 现代神话 梅列日科夫斯基
下载PDF
19世纪到20世纪初俄国城市化问题的再认识——以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农民打工者个案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广翔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第1期149-156,共8页
19世纪到20世纪初,俄国城市人口的增长无外乎以下三种形式: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城乡行政区划的变更。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民成为补充城市人口数量的最重要来源,其占城市人... 19世纪到20世纪初,俄国城市人口的增长无外乎以下三种形式: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城乡行政区划的变更。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民成为补充城市人口数量的最重要来源,其占城市人口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以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农民数量、来自何方、以何为生、农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相互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俄国城市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农民 莫斯科 彼得堡 城市化
下载PDF
意识之域 心灵之旅——论别雷的《彼得堡》 被引量:1
8
作者 管海莹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俄国象征主义大家别雷视象征主义为“世界观”,认为象征主义是“实现人类理想的真正唯一的手段”,并试图以此探索国家、民族发展之路。本文从时空、人物、人物关系以及场景、事件等几个方面考察别雷在《彼得堡》中创造的一个意识的世界... 俄国象征主义大家别雷视象征主义为“世界观”,认为象征主义是“实现人类理想的真正唯一的手段”,并试图以此探索国家、民族发展之路。本文从时空、人物、人物关系以及场景、事件等几个方面考察别雷在《彼得堡》中创造的一个意识的世界。别雷在这一意识世界中反思了俄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轨迹,实践着自己的美学追求和哲学理想,展现了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雷 彼得堡 意识
下载PDF
论普希金笔下的彼得堡城市空间 被引量:1
9
作者 傅星寰 骆建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9-74,共6页
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认为,城市空间不是单纯的几何学或地理学概念,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社会矛盾的测量仪。任何城市空间都具有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三重属性。普希金笔下的彼得堡城市空间——皇村、涅瓦大街、涅瓦河、瓦西里耶夫岛... 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认为,城市空间不是单纯的几何学或地理学概念,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社会矛盾的测量仪。任何城市空间都具有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三重属性。普希金笔下的彼得堡城市空间——皇村、涅瓦大街、涅瓦河、瓦西里耶夫岛,分别以俄国现代化的"异托邦"、魔幻的"自由空间"、隐喻性的"中介"和"离心"之地的空间隐喻与彼得堡的"浪漫之城""影子之城""罪恶之都"的城市意象一道,共同构筑了彼得堡光耀与幽暗的双重本质。这些城市空间全面记录了普希金对俄国现代性感受,由文艺复兴式的豪迈信念到现代主义式的悲观质疑,成为作家的心理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希金 彼得堡 城市空间 隐喻 现代性
下载PDF
东欧现代神话作品艺术表现研究——《彼得堡》的四维神话空间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芷莲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彼得堡》是俄罗斯象征主义作家安德烈.别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囊括了东欧区域现代神话思想的精髓,以彼得堡神秘的四维空间为主要特征,彰显了东欧现代神话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小说中,作家创作的城市形象具有明显的现代神话特征:既有作... 《彼得堡》是俄罗斯象征主义作家安德烈.别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囊括了东欧区域现代神话思想的精髓,以彼得堡神秘的四维空间为主要特征,彰显了东欧现代神话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小说中,作家创作的城市形象具有明显的现代神话特征:既有作家重新创造的特点,又有作家综合性运用神话的技巧。结合当时社会所处的状况和作家的思想观念,我们可以断定,他创作的彼得堡这座城市形象带有末世论的特点,具体来说,更多展示的是城市陨落的迹象和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空间 彼得堡 神话诗学
下载PDF
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莫斯科与彼得堡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海英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如果说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莫斯科与彼得堡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价值、民族道路之争,那么20世纪两者的内涵变得复杂、难言:对于离开故土的人,它们同样成为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归属之地;对于留下来的人,它们既是整个人类都市文明的怪兽,也是新... 如果说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莫斯科与彼得堡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价值、民族道路之争,那么20世纪两者的内涵变得复杂、难言:对于离开故土的人,它们同样成为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归属之地;对于留下来的人,它们既是整个人类都市文明的怪兽,也是新意识形态力量的载体,代表着一种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俄罗斯文学 莫斯科 彼得堡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城市空间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星寰 张一莹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1期2-8,共7页
彼得堡,不仅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绝大部分小说中的时空背景,而且它自身也拥有着独特的精神品格和内在灵魂。法国当代城市空间理论家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含着某种意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彼得... 彼得堡,不仅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绝大部分小说中的时空背景,而且它自身也拥有着独特的精神品格和内在灵魂。法国当代城市空间理论家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含着某种意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彼得堡文本"中,干草市场、陋室与阁楼、"地下室"、小酒馆、瓦西里耶夫岛、涅瓦河及涅瓦大街等城市空间展现着归属于各自空间的人间万象,为作家破解"人之谜"提供场域。在那里,"人间"依托于"空间"生存,而"空间"又反作用"人间"。彼得堡之城与彼得堡的城中之人相互映衬,互为镜像。特定的城市空间是存在于这一空间中的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彼得堡 城市空间 空间理论
下载PDF
安德列·别雷的启示录精神与《彼得堡》
13
作者 吴倩 郑芷莲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通过分析俄罗斯象征主义作家安德列.别雷的代表作《彼得堡》,可以审视其历史观。作家阐述问题的视域极其广阔,他否定自彼得一世以来所走的西方模式,又否定东方的模式,而对东西方结合的折中模式也持否定态度。提出走民族自我拯救之路即... 通过分析俄罗斯象征主义作家安德列.别雷的代表作《彼得堡》,可以审视其历史观。作家阐述问题的视域极其广阔,他否定自彼得一世以来所走的西方模式,又否定东方的模式,而对东西方结合的折中模式也持否定态度。提出走民族自我拯救之路即人精神的重生,这也是作家启示录精神的内涵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示录精神 历史观 彼得堡
下载PDF
从“彼得堡”与“罗马”的双城之争看果戈理的理想世界
14
作者 侯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3-167,共5页
彼得堡和罗马是果戈理人生道路和作家生涯中的两个重要城市。彼得堡是果戈理少年时代的理想之城,也是他文学生涯的起点。罗马则是果戈理的"精神故乡",是他恋恋不舍的"地上天堂"。彼得堡与罗马,这两个地理位置并无... 彼得堡和罗马是果戈理人生道路和作家生涯中的两个重要城市。彼得堡是果戈理少年时代的理想之城,也是他文学生涯的起点。罗马则是果戈理的"精神故乡",是他恋恋不舍的"地上天堂"。彼得堡与罗马,这两个地理位置并无关联、气候环境大相径庭、社会环境迥然而异的城市,在果戈理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中邂逅,形成了双峰对峙的局面。两个城市的对立也折射出了作家本人对俄罗斯社会现实的失望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果戈理 《罗马》 彼得堡故事》 理想世界
下载PDF
《彼得堡的大师》中的忏悔与反思——基于库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互文性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蔡圣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库切的小说《彼得堡的大师》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在许多方面都形成了互文关系,这一点在许多前人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作为白人知识分子和当代文学巨匠的库切,其书写特征极具流散性,小说多体现为对殖民史的忏悔和反思。库切... 库切的小说《彼得堡的大师》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在许多方面都形成了互文关系,这一点在许多前人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作为白人知识分子和当代文学巨匠的库切,其书写特征极具流散性,小说多体现为对殖民史的忏悔和反思。库切通过模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从小说的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小说的历史语境与话语挑战、针对历史事实的质疑,以及话语权人的忏悔与反思等四个方面,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替话语权者做进一步的忏悔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陀思妥耶夫斯基 《群魔》 彼得堡的大师》 互文研究 忏悔
下载PDF
1901—1903年彼得堡宗教哲学聚会及其影响
16
作者 郑伟红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1901—1903年彼得堡宗教哲学聚会是东正教教会和知识分子思想的一次碰撞。这次聚会不仅是俄罗斯知识分子和教会的第一次精神交流,而且使文学界的宗教主题得以延续。此次聚会是俄罗斯宗教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俄罗斯宗教哲学和神学的... 1901—1903年彼得堡宗教哲学聚会是东正教教会和知识分子思想的一次碰撞。这次聚会不仅是俄罗斯知识分子和教会的第一次精神交流,而且使文学界的宗教主题得以延续。此次聚会是俄罗斯宗教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俄罗斯宗教哲学和神学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俄罗斯知识分子和教会的关系进行专题性研究,并且从俄罗斯文化话语权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把知识分子和教会作为决定俄罗斯命运的主体来审视,可以为国内俄罗斯宗教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诠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堡宗教哲学聚会 梅列日科夫斯基 知识分子 东正教教会
下载PDF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彼得堡文本意象特征探析
17
作者 孙梅子 孟繁红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5-117,共3页
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自身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其彼得堡文化符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超文本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取代一种历史文化客观事实,且更加准确阐述作为艺术整体的彼得堡的文化文学性。通过维克多·佩列文的小说《水晶世界... 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自身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其彼得堡文化符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超文本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取代一种历史文化客观事实,且更加准确阐述作为艺术整体的彼得堡的文化文学性。通过维克多·佩列文的小说《水晶世界》、塔季扬娜·托尔斯塔娅的小说《奥克尔维利河》和米哈伊尔·韦列尔小说《涅瓦大街的传说》的文本分析,来对新彼得堡文本意象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堡 文本 意象特征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城市意象
18
作者 傅星寰 张一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25-830,共6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城市意象——阴郁之花、神幻之城、罪恶之都、呼求悔改的"尼尼微",传达和推进了他的"彼得堡文本"的主题——"人之谜"的情感哲思、对俄罗斯现代性地批判、给予俄罗斯以及俄罗...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城市意象——阴郁之花、神幻之城、罪恶之都、呼求悔改的"尼尼微",传达和推进了他的"彼得堡文本"的主题——"人之谜"的情感哲思、对俄罗斯现代性地批判、给予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未来道路选择的箴言,统摄着他的"彼得堡文本"的氛围和基调,形成了他富有特殊魅力的艺术表现。这些融入作家感怀的城市意象,源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之上,饱含了作家的文化批判及预言性质的深刻洞见。这些意象最终指向彼得堡的救赎之路,陀氏看到了传统观念终将经受洪水而倾覆的彼得堡有在信仰中被赎救的可能,从而藉着他的"彼得堡文本",给予彼得堡传统末日神话一个新的出路,盼望彼得堡成为响应呼召悔改后"新生"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彼得堡 城市意象 现代性
下载PDF
历史中的现实——论《彼得堡的大师》的表现主义特征
19
作者 周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91-94,共4页
结合表现主义理论,分析库切著作《彼得堡的大师》中情节、人物和叙事的特征,展现库切通过重塑历史人物和事件,描述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遭遇和心理状态,目的是揭示现实世界中南非种族隔离猖獗继而解体这个过程中人的状态和作者本身的... 结合表现主义理论,分析库切著作《彼得堡的大师》中情节、人物和叙事的特征,展现库切通过重塑历史人物和事件,描述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遭遇和心理状态,目的是揭示现实世界中南非种族隔离猖獗继而解体这个过程中人的状态和作者本身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主义 彼得堡的大师》 情节 人物 叙事
下载PDF
孙传尧当选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
20
作者 张立诚 《有色金属》 CSCD 1992年第4期74-75,共2页
本刊编委、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孙传尧院长于1991年12月13日当选为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1992年7月22日上午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举行了“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授证仪式”。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费多托夫院长和捷尼索... 本刊编委、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孙传尧院长于1991年12月13日当选为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1992年7月22日上午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举行了“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授证仪式”。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费多托夫院长和捷尼索夫院士专程来京向孙传尧颁发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院院士 北京矿冶 彼得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