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6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方回的律诗理念及《瀛奎律髓》的丰富涵容
1
作者 张兆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
方回的《瀛奎律髓》作为一本问世于中华民族非常时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选,有丰富明确的选诗理念。方回认为到了隋唐时代律诗的成熟,标志着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成熟。由此,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不菲的价值。杜甫(老杜)所以被推... 方回的《瀛奎律髓》作为一本问世于中华民族非常时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选,有丰富明确的选诗理念。方回认为到了隋唐时代律诗的成熟,标志着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成熟。由此,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不菲的价值。杜甫(老杜)所以被推为诗圣,在于他以丰富的理性内含成功地掌握律诗。唐宋各家律诗的浮沉在于它们各以自己的特征体现着与杜诗的相依相异。“一祖三宗”说是以此理念推进的诗歌主张。所谓黄山谷、陈后山、陈与义三宗在于他们各以自己的创作回应着时代。《瀛奎律髓》的价值在于以自己的系统理念成功地回应着南宋几大诗话、词话,使江西诗派的诗学精神以选诗的方式传承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瀛奎律髓》 律诗 正法眼藏 杜甫(老杜) “一祖三宗”
下载PDF
罕见明末四色评本《杜工部律诗选评》初考
2
作者 李有林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2期33-48,共16页
《杜工部律诗选评》是一部从未被著录的杜律选抄本,共选录杜律173首,书中用四种颜色过录何景明、崔龙蟠、冯琦、钟惺四家评语,除钟惺外的三家评语均属于首次发现。此书只选杜甫律诗体现了明人治杜风尚,书中没有沾染清代杜诗学的任何气息... 《杜工部律诗选评》是一部从未被著录的杜律选抄本,共选录杜律173首,书中用四种颜色过录何景明、崔龙蟠、冯琦、钟惺四家评语,除钟惺外的三家评语均属于首次发现。此书只选杜甫律诗体现了明人治杜风尚,书中没有沾染清代杜诗学的任何气息,未发现清代研杜名家的只言片语,选录钟惺评语说明它完成于竟陵派风靡天下、尚未被口诛笔伐而声名狼藉时期。综合考量,此书完成时间上限应是《唐诗归》初次刊行的万历四十五年(1617),下限当是钱谦益《读杜小笺》《读杜二笺》刊行的崇祯十六年(1643)。书中138条何景明评语,与相传为郑善夫、王慎中所作的杜诗评语大部分相同,正本清源后,或将改写杜诗学史的相关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工部律诗选评》 何景明 崔龙蟠 冯琦 钟惺 杜诗未刊评语
下载PDF
论林景熙七言律诗的诗歌艺术——就数字入诗研究
3
作者 徐乐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4-38,共5页
数字入诗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在林景熙存世的85首七言律诗中,包含数字的诗歌数量高达76首,可见其数字运用之多。林诗不但数字运用甚多,且手法纯熟。其入诗的数字不仅有如“一”“二”等自然数字,还大量存在如“千”“几”“独”等包... 数字入诗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在林景熙存世的85首七言律诗中,包含数字的诗歌数量高达76首,可见其数字运用之多。林诗不但数字运用甚多,且手法纯熟。其入诗的数字不仅有如“一”“二”等自然数字,还大量存在如“千”“几”“独”等包含数字意义的特殊数字。林景熙七律中的数字运用除了频率高这一特点外,还具有组合多样性、位置丰富性等典型性特征。诗中数字的存在对于诗歌事物的描写、场面的描绘及情感的抒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景熙 七言律诗 诗歌艺术 数字
下载PDF
以象言说与律诗诗法之关系
4
作者 韩黛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以象言说为律诗重要的言说方式。这一言说方式给律诗诗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深远影响,体现在律诗诗法的各个层面。由于以象言说追求以象尽意,因而其句法不再追求表述的完整,而转向以言尽象,这使得律诗句法颠倒、以核心词连缀成句、... 以象言说为律诗重要的言说方式。这一言说方式给律诗诗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深远影响,体现在律诗诗法的各个层面。由于以象言说追求以象尽意,因而其句法不再追求表述的完整,而转向以言尽象,这使得律诗句法颠倒、以核心词连缀成句、语义跳跃成为律诗重要的句法特征。由于以言尽象、以象尽意成为律诗的追求,律诗的章法自然会以意为枢纽,而关涉起承转合,以言意为基础,以诗意为旨归。律诗的尚意追求,又使得诗歌整体上追求味外之味的意境混成,神完气足的境界的巧妙营构。正是以象言说方式对律诗诗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才造就了律诗尤其是唐人律诗兴寄高远、气象浑然、惟在妙悟的独特风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象言说 以言明象 以象尽意 律诗 诗法
下载PDF
“晚节渐于诗律细”与“老去诗篇浑漫与”——论杜甫晚年律诗和绝句创作的两种倾向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景春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3期1-10,26,共11页
在杜甫晚年对律诗和绝句的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一种是“晚节渐于诗律细”,另一种是“老去诗篇浑漫与”。前一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他的五律、七律和五言长律上。他绝大部分律诗作品,都是格律严谨的正体的律诗,为唐代的律诗... 在杜甫晚年对律诗和绝句的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一种是“晚节渐于诗律细”,另一种是“老去诗篇浑漫与”。前一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他的五律、七律和五言长律上。他绝大部分律诗作品,都是格律严谨的正体的律诗,为唐代的律诗创作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准;而其少部分的拗体律诗尤其是在其拗体七律上,做了一些格律和声律上的松动和变格,其“吴体”诗有去声律化的倾向;而其五绝有对仗律诗化的现象、其七绝则受民歌的影响,出现了不少拗体或古体七绝,显示了杜甫晚年的律诗和绝句创作既守正又革新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律诗绝句 诗律细 浑漫与 守正与革新
下载PDF
论明清正变诗学观对王维、杜甫五七言律诗接受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元文广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在唐代二百八十余年中,唐人将律诗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在众多创作五七言律诗的唐人中,明清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杜甫高于众家,位列第一。然而从明清开始,有一批学者提出五七言律诗应以王维为第一,由此引发明清时期王维与杜甫五七言律诗高... 在唐代二百八十余年中,唐人将律诗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在众多创作五七言律诗的唐人中,明清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杜甫高于众家,位列第一。然而从明清开始,有一批学者提出五七言律诗应以王维为第一,由此引发明清时期王维与杜甫五七言律诗高下的激烈争论。这一争论的出现,与明清正变诗学观的影响有关。正变诗学观最早出自《毛诗序》,之后内涵不断地发生变化,到明清时期演变为“伸正拙变”与“正变皆正”的激烈交锋。正是在这种诗学观的影响下,持“伸正拙变”者主张王维五七言律诗胜于杜甫,而持“正变皆正”者则主张杜甫五七言律诗高于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王维 杜甫 明清 争论
下载PDF
“粘对”“折腰”“参错”与四声--以李宗文《律诗四辨》为分析文本
7
作者 郑永辉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2期75-83,共9页
律诗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句、联、篇产生了各种变格,甚至破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仅如宋代惠洪提出的诗人“意接”的需要及清代黄生所认为的诗人使用成语的客观限制。清代李宗文所撰《律诗四辨》中的《辨粘》《辨调》篇,列举了唐代... 律诗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句、联、篇产生了各种变格,甚至破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仅如宋代惠洪提出的诗人“意接”的需要及清代黄生所认为的诗人使用成语的客观限制。清代李宗文所撰《律诗四辨》中的《辨粘》《辨调》篇,列举了唐代韦、孟、王、杜、李、韩、温七家诗的各种不合正格的律句句式,并附以例诗。通过分析李宗文所举的例子,可以发现律句中仄字分布范围、数量、上去入声的选择,会影响整句的语气、节奏、音长,从而使诗的风格产生变化。所以律句变格的出现,带有诗人的主观审美因素。其次,在律诗的联、篇层次上,折腰体的出现,及通过分析《辨调》归纳出的“折腰变体”一种和“参错体”三种,诸种律诗破格法的运用,均是诗人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律诗面貌的同时,通过破除粘对规则,起到强调某处关键内容及获得古体诗特有的声调风貌的作用,是诗人主动寻求格律之上的自然音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四声 折腰体 参错体 律诗四辨》
下载PDF
律诗创作项目化学习活动: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8
作者 范芸蓉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语文部编版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均为律诗,可以以此为契机,设计律诗创作项目化学习活动,在学生的心中播撒诗意的种子。本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知新,总结规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律诗四美规律;第二阶段,乱序重... 语文部编版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均为律诗,可以以此为契机,设计律诗创作项目化学习活动,在学生的心中播撒诗意的种子。本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知新,总结规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律诗四美规律;第二阶段,乱序重排,加深认知,对打乱顺序的课外律诗进行重新排序并说明理由;第三阶段,律诗创作,学以致用,创设情境进行律诗创写及修改,最终形成成果展示。通过律诗创作项目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律诗的认知、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四美 乱序重排 律诗创作 评价标准
下载PDF
科举与日常:清代的试律诗创作与苏轼诗歌接受
9
作者 孟国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27-35,共9页
清代是苏轼诗歌接受史上的高峰,清代前期的几位帝王,特别是乾隆对苏轼的书法和诗歌都极为推崇,贯彻乾隆论诗宗旨所编定的《御选唐宋诗醇》中苏诗也占了较大比重。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在科举考试中重新加入试律诗,《御选唐宋诗醇》日益成... 清代是苏轼诗歌接受史上的高峰,清代前期的几位帝王,特别是乾隆对苏轼的书法和诗歌都极为推崇,贯彻乾隆论诗宗旨所编定的《御选唐宋诗醇》中苏诗也占了较大比重。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在科举考试中重新加入试律诗,《御选唐宋诗醇》日益成为科考命题和士子备考的重要来源,苏轼诗歌也屡屡成为科举考试命题的依据。士子们不仅在考场上创作了大量以苏诗为得句的试律诗,他们为应付科考更是将模拟、敷演苏诗内化为日常的创作行为,这对于苏轼诗歌的接受与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 科举 律诗 日常
下载PDF
为人赋诗做舟楫——评王新霞教授《历代律诗选评》
10
作者 胡小林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86-88,共3页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便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一种格律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在初唐得以定型,在盛唐臻于成熟。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其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近体诗包括排律...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便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一种格律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在初唐得以定型,在盛唐臻于成熟。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其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近体诗包括排律、律诗、绝句三大类,其中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又分为主要指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律诗三种。排律主要由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二者构成,且有长律、大律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选评 历代 教授 王新 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下载PDF
如何掌握格律诗“平仄谱”
11
作者 田维舟 《广西教育》 2002年第1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律诗 五言律诗 古典文学 诗词格律 七言律诗 四种格式 新编语文教材 《登鹳雀楼》 一三五不论 《摩罗诗力说》
下载PDF
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
12
作者 喻英贤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第10期33-35,共3页
七言律诗的创作,对很多诗词学习者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一个话题,也是学习古典诗歌创作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七言律诗在古典诗歌中占比非常大,诗词学习者应在创作思路上花精力去钻研,从了解格律、确定诗歌主旨,到掌握布局与章法,最终付诸文字... 七言律诗的创作,对很多诗词学习者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一个话题,也是学习古典诗歌创作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七言律诗在古典诗歌中占比非常大,诗词学习者应在创作思路上花精力去钻研,从了解格律、确定诗歌主旨,到掌握布局与章法,最终付诸文字,这个过程基本就可以完成一首七言律诗。文章试图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帮助初学者形成一个简单、明晰的创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律诗 格律 诗词创作 布局与章法
下载PDF
律诗及其对仗的认知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炼强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1-20,共10页
律诗及其对仗,历来为旧体诗研究者所关注。不过,从认知角度来研究的,似不曾见到。文章作一个尝试。基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我们看到律诗及其对仗,都是以整齐对称和错落参差以及"起点—路经—终点"认知图式为认知底蕴的。而这... 律诗及其对仗,历来为旧体诗研究者所关注。不过,从认知角度来研究的,似不曾见到。文章作一个尝试。基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我们看到律诗及其对仗,都是以整齐对称和错落参差以及"起点—路经—终点"认知图式为认知底蕴的。而这些认知底蕴可以从律诗及其对仗的语言的意义内容与语言的形式两个方面看到。这是文章探究的出发点,也是文章探究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律诗对仗 认知 认知底蕴
下载PDF
论格律诗是汉诗定型诗体及唐代的诗体格局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珂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16,共8页
汉诗由不定型到准定型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唐代才建立起定型诗体和格律诗。格律诗确立了汉诗的音乐美形式特征,构成了严格的齐言体,形成了书面文学的建筑美,为汉语诗歌(古代汉诗和现代汉诗)重视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将音乐形式... 汉诗由不定型到准定型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唐代才建立起定型诗体和格律诗。格律诗确立了汉诗的音乐美形式特征,构成了严格的齐言体,形成了书面文学的建筑美,为汉语诗歌(古代汉诗和现代汉诗)重视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将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作为主要的两大外形式特征打下了基础。唐代形成以格律诗为代表的垄断诗体后,汉诗诗体的齐言体格律形态完全形成,形式的变化日趋缓慢。唐代仍然是一个以格律诗为主导、其他诗体为辅助的多元诗体并存的时代,出现了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高雅诗体与低俗诗体共存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 唐代 律诗 律诗 汉语诗歌 音乐美 齐言体
下载PDF
杜甫格律诗的求正与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景春 《唐代文学研究》 2018年第1期399-415,共17页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他在律诗方面的建树,一直是中国格律诗的典型和楷范.他的格律诗(包括五律、七律、五排、七排、律体的五绝、七绝),绝大部分都是严守格律的作品.但也有一些突破格律束缚的作品.我们把他的格律诗可分作“...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他在律诗方面的建树,一直是中国格律诗的典型和楷范.他的格律诗(包括五律、七律、五排、七排、律体的五绝、七绝),绝大部分都是严守格律的作品.但也有一些突破格律束缚的作品.我们把他的格律诗可分作“正体”和“拗体”(或叫变体)两部分.“正体”律诗,即通篇符合格律、中间有两联对仗的五、七言律诗;“拗体”(变体)律诗,即诗中或有拗句、失粘、大部分会合声律(通篇不合声律的“吴体诗”①除外),而其诗中有两联对仗的五、七言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律诗 律诗 唐代诗歌 拗体 拗句 杜甫 对仗 失粘
下载PDF
从“约句准篇”看“四律”在律诗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6
作者 黄崇浩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6-55,共10页
考察"约句准篇"的历史进程,可以肯定,这一过程是始于《诗三百篇》的,并最先实现于齐梁"四言诗"。因此,在"约句准篇"方面不应归美于沈宋及其五、七言律诗。比照五、七言律诗在体制、韵律、对仗、声律等方... 考察"约句准篇"的历史进程,可以肯定,这一过程是始于《诗三百篇》的,并最先实现于齐梁"四言诗"。因此,在"约句准篇"方面不应归美于沈宋及其五、七言律诗。比照五、七言律诗在体制、韵律、对仗、声律等方面的要求,还可以发现,古代诗人在诗歌格律方面的探索性实践,首先是在四言诗领域进行的,而且在齐梁时代已取得了基本的成功。因此,可以认为,在五、七言律诗形成之前,是存在过"四言律诗"这一诗歌体制的。唐前诗人在"四言律诗"形式上的探索,为五七言律诗的成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承认"四言律诗"的客观存在及其历史地位,没有"四律"的律诗体系和诗律学体系,是不科学不完整的体系。此外,因偏爱沈宋而忽视南朝徐陵在五言律诗形成过程上的重要地位,也不是客观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句准篇 《诗三百篇》 齐梁 四言律诗 客观存在 历史地位 沈宋 律诗体系
下载PDF
周作人试律诗藏书及试律诗观探论
17
作者 陈圣争 《中国文化论衡》 2021年第1期148-168,共21页
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周作人,在1936年前后,可能出于个人研究、少时记忆、打发萧斋生活或保护国粹等文化心理原因,专门收集了清代以来的百余种试律诗文献,并撰有《关于试帖》《再谈试帖》二文。周作人思考了试律诗与八股文之间存在... 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周作人,在1936年前后,可能出于个人研究、少时记忆、打发萧斋生活或保护国粹等文化心理原因,专门收集了清代以来的百余种试律诗文献,并撰有《关于试帖》《再谈试帖》二文。周作人思考了试律诗与八股文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认为其与中国戏剧、诗钟、对联等韵语文学也有较强的关联,而对于试律诗的具体艺术风格,也比较同意清代以来较为流行的试律诗诗法,如讲究尊题之类,且认为试律诗也有着一些通常各体诗的情味,所以较之八股文更有生命力。周作人的这种观念,显得与新文学的主张不太一致,他的这种反常行为值得深入探究,而他所收藏的试律诗文献,对于保护稀有文献和文化传统也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藏书 律诗 律诗
下载PDF
论自律诗
18
作者 金道行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5-20,共6页
该文是诗体研究。作者把新诗划分为自由诗、新体格律诗和自律诗。文章论述自律诗是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诗 ,对自律诗的由来和规律进行了重点探讨 ,认为自律诗是新诗的主流 ,是中国特色的新诗 。
关键词 新诗 诗体研究 律诗 自由诗 律诗
下载PDF
基于主题模型和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的中文格律诗自动生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蒋锐滢 崔磊 +2 位作者 何晶 周明 潘志庚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26-2436,共11页
文中针对格律诗自动生成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创作者提交的若干关键词,利用主题模型进行扩展得到更多的主题相关词,然后通过语言模型自动生成首句.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机器翻译的方法生成后续句.在生成过程中,利用主题模型进行诗词的意境... 文中针对格律诗自动生成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创作者提交的若干关键词,利用主题模型进行扩展得到更多的主题相关词,然后通过语言模型自动生成首句.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机器翻译的方法生成后续句.在生成过程中,利用主题模型进行诗词的意境扩展,从而得到更加丰富的句子候选.该研究的主要特点和贡献是:首先提出以统计机器翻译为理论基础,将格律诗的上下句关系映射为统计翻译模型中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关系,设计了融入诗词领域知识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其次主题模型用来在生成过程中进行词汇集扩展,从而加强了诗词的主题及意境.另外文中还论述了基于BLEU的诗句生成的自动评测方法,并配合所设计的人工评价标准,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诗词评价体系.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生成 主题模型 统计机器翻译 自动评测
下载PDF
《唐人试律说》:纪昀的试律诗学建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彭国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7,共12页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提升试律体格;他每以感性生命实体为比喻,以毛发、血脉、筋骨、精神为核心范畴,视试律诗为一完备的有机生命体,从而构成其灌注生命精神的试律诗整体观:先全体后工拙;先立意后语句;追求血脉贯通,浑然无迹;在唐代试律的评点中,纪昀建立了各种"法"、"诗法",并从反面提出"非法"、"非诗法"、"非格",进而总结出诸多诗病,但他又能超越具体之法,对那些变化自如、用法于无迹的试律诗歌极口称赞,崇尚"活法"、无法、自然超妙、神似与神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唐人试律说》 律诗 诗体定位 诗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