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甲骨文字典》兼论甲骨文工具书之编纂——为纪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而作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炜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8-58,共1页
本文从甲骨学史的角度评述了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认为此书是迄今所见最切实用、适应面最广的甲骨文工具书,是本世纪末叶甲骨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但并非十全十美,尚有进一步修订之余地。文末还就今后编纂甲骨文工具书提... 本文从甲骨学史的角度评述了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认为此书是迄今所见最切实用、适应面最广的甲骨文工具书,是本世纪末叶甲骨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但并非十全十美,尚有进一步修订之余地。文末还就今后编纂甲骨文工具书提出若干建议,并认为编纂甲骨文(及其他古文字)字典之类工具书,仍应按《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甲骨文 字典 编纂 解字 释义 合文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的新史学之路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亮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2,共8页
中国新史学从上世纪初开始出现,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新史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学者在其中成长起来;而他们的成长又为新史学的进一步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生力量。徐中舒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受赐于新史学又贡献于新史学... 中国新史学从上世纪初开始出现,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新史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学者在其中成长起来;而他们的成长又为新史学的进一步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生力量。徐中舒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受赐于新史学又贡献于新史学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新史学 学术源流 学人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谢维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的特点。而这与当前古史界在传说时期历史问题上的讨论很有关系,值得我们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先秦史论稿》 传说时期 中国古代史
下载PDF
“求同”与“辨异”——以郭沫若、徐中舒中国奴隶社会形态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书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4,160,共9页
郭沫若、徐中舒两位史学大家均充分肯定中国奴隶社会的存在,在"求同"与"辨异"两种不同理论思维方式主导下,分别对中国奴隶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构建。新时期中国社会形态特殊性的研究明显呈现出"求同"与&qu... 郭沫若、徐中舒两位史学大家均充分肯定中国奴隶社会的存在,在"求同"与"辨异"两种不同理论思维方式主导下,分别对中国奴隶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构建。新时期中国社会形态特殊性的研究明显呈现出"求同"与"辨异"两种不同理论思维方式极端化倾向,在批判继承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形态特殊性研究如何打破相持不下的局面,重新回归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来,则是当前史学界更应继续深入思考的重大理论性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徐中舒 奴隶社会 求同 辨异
下载PDF
论徐中舒的“澄滤”说与古史建设理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书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徐中舒先生的史学,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方法,并受到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他运用"澄滤"说和"素地"论对于上古时期文献记载和古史传说的发生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更具科学... 徐中舒先生的史学,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方法,并受到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他运用"澄滤"说和"素地"论对于上古时期文献记载和古史传说的发生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更具科学和理性。"古史三重证"的方法论为"澄滤"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疑古辨伪 澄滤说 素地论 古史三重证 古史重建
下载PDF
徐中舒学术思想渊源及流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书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自20世纪初,在长达七十余年的学术实践中,徐中舒直接继承晚清桐城学派"博求慎取""穷原竟委"的学术风尚、"唯是之求"的治学原则及王国维、梁启超的新史学观念和治学门径,并自觉借鉴傅斯年、李济、陈寅恪... 自20世纪初,在长达七十余年的学术实践中,徐中舒直接继承晚清桐城学派"博求慎取""穷原竟委"的学术风尚、"唯是之求"的治学原则及王国维、梁启超的新史学观念和治学门径,并自觉借鉴傅斯年、李济、陈寅恪等学者的新汉学理论与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建立起圆融通博而又富于鲜明个性特征的学术思想。晚清桐城学派的学术风尚和治学原则与王国维、梁启超的新史学观念和治学门径分别构成徐中舒学术思想的两个重要的源头。相对于以上两个重要的源头,傅斯年、李济、陈寅恪的新汉学理论与方法,则是徐氏学术思想的重要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晚清桐城学派 清华国学院 新史学 史语所 新汉学
下载PDF
徐中舒与古史辨的学术互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书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100,共10页
受陈寅恪蒙古史构成理论的影响,徐中舒建立了"中国古史乃由并行的传说,演为直系的系统"、"商周以前的古史实即一部古代民族史"的古史构成理论。徐氏所建构的古史构成理论与顾氏早年提出的"层累"说,学术... 受陈寅恪蒙古史构成理论的影响,徐中舒建立了"中国古史乃由并行的传说,演为直系的系统"、"商周以前的古史实即一部古代民族史"的古史构成理论。徐氏所建构的古史构成理论与顾氏早年提出的"层累"说,学术理路早出曾比较清晰地分为两途。徐氏对早期《古史辨》采取了赞同和批评的二重态度。徐氏在王国维"素地"论基础上,运用"澄滤"说揭发古史传说中的史料价值,并结合考而后信的文献资料及古文字学材料、田野考古资料、古器物上的古代史资料,并以民族史、民族志中保存下来的民族学材料相互参证,建立了广泛的史料观与更为科学的古史多重证法。徐氏对于古史的建设与罗王之学对中国文化史的"整理"和早期古史辨"偏于伪古史的破坏",旨趣明显不同。新史学日益进步的进程中,古史辨不断受到新史学家的影响,其学术思想正在逐步突破"破坏伪古史"的学术局限,并自觉运用与徐氏类似的古史三重证法,逐渐向着古史建设的道路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古史构成 建设 层累说 互动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巴蜀古民族史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复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6,86,共5页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徐中舒先生开始关注包括巴蜀民族在内的南方古代民族问题,是最早研究"四川古代文化"的学者之一,最早提出古代四川文化"萌茁于本土"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先生对巴蜀古代民族的研...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徐中舒先生开始关注包括巴蜀民族在内的南方古代民族问题,是最早研究"四川古代文化"的学者之一,最早提出古代四川文化"萌茁于本土"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的观点。先生对巴蜀古代民族的研究,往往放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极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巴蜀 古代民族 四川古代文化
下载PDF
古史多重证据法与综合研究法——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昭曦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0,共7页
近百年来,不少先哲前贤着力探求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古史二重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提出,也是近代以来学界实行的重要历史研究方法之一。徐中舒先生在继承这种研究方法的同时,对这一研究方法做出了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古吏... 近百年来,不少先哲前贤着力探求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古史二重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提出,也是近代以来学界实行的重要历史研究方法之一。徐中舒先生在继承这种研究方法的同时,对这一研究方法做出了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古吏三重证”的观点,并使用多学科、多途径知识和资料进行研究,实是一种综合研究法的实践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多重证据法 综合研究法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蜀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继和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2,159,160,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中,徐先生论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系,梳理了巴蜀民族、部族之间杂居迁徙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轨迹,进而得出中华各族"原来就是一家","中国"是因文化而立国的结论。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同期蒙文通、缪钺、冯汉骥、任乃强、邓少琴等先生关于巴蜀文化的研究争鸣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巴蜀文化 古史研究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裕商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3期47-50,共4页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早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史和汉语古文字学。王、梁等人为一代学界钜子,学贯古今,涉猎甚广。先生承其学风,学路宽广,在先秦史、汉语古文字学、...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早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史和汉语古文字学。王、梁等人为一代学界钜子,学贯古今,涉猎甚广。先生承其学风,学路宽广,在先秦史、汉语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四川地方史等方面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形 古文字学 徐中舒 古文字研究 古史研究 《说文》 三十年代 周原甲骨文 学术界 “命”
下载PDF
徐中舒与明清档案——纪念徐中舒教授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彦昌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5,共2页
徐中舒教授(1898—1991)名裕朝,后改名道威,后来以字行,称为中舒,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1925年报考了北京清华学校创办的国学研究院,以第五名被录取,师从王国维、梁肩超等著名学者。曾在《立达》第一期上发表了《古诗十九首... 徐中舒教授(1898—1991)名裕朝,后改名道威,后来以字行,称为中舒,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1925年报考了北京清华学校创办的国学研究院,以第五名被录取,师从王国维、梁肩超等著名学者。曾在《立达》第一期上发表了《古诗十九首考》。文章发表后不久,又经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周刊转载,引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刘大白的注意,1928年即被聘为该系教授。不久又被聘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110周年 徐中舒 明清档案 纪念 国学研究院 古诗十九首 语言研究所 清华学校
下载PDF
徐中舒古诗考订方法综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书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6,共7页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徐中舒先生借鉴前人古书年代考证方法和理论,穷原究委,综贯会通,高度重视古诗著录、拟作、称引、诗体、文字、特别名称的同时,积极寻绎历史、地理、习俗、思想、天文、历法等多方面的证据,建立起以文史互证和多学...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徐中舒先生借鉴前人古书年代考证方法和理论,穷原究委,综贯会通,高度重视古诗著录、拟作、称引、诗体、文字、特别名称的同时,积极寻绎历史、地理、习俗、思想、天文、历法等多方面的证据,建立起以文史互证和多学科知识相互配合印证为特色的新的研究范式。徐氏古诗考订方法论迄今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值得中国古典文献学界和史学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古诗 文史互证 多重证据法
下载PDF
徐中舒的学术思想及实践——世纪之交中国古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侧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书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8-94,共7页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清末桐城学派及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顾颉刚等一代学术大师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 ,在漫长的学术探索和实践过程中 ,兼收并蓄 ,建立起了独到而完善的学术思想体系 ,并由此奠定了他在 2 0...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清末桐城学派及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顾颉刚等一代学术大师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 ,在漫长的学术探索和实践过程中 ,兼收并蓄 ,建立起了独到而完善的学术思想体系 ,并由此奠定了他在 2 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深入研究徐中舒的学术思想对回顾和总结 2 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古史研究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 ,展望未来古史研究的发展大势 ,颇有启发和参考价值。 2 0世纪中国的古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然目前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批判态度 ,治史方法过于单一 ,研究领域过于狭窄等。2 1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将会呈现出如是发展大势 :微观研究将受到普遍重视 ;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学术渊源 思想体系 学术实践 古史研究 学术成就
下载PDF
探殷契与育桃李——读徐中舒致胡厚宣信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振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6-207,共2页
在胡厚宣的收藏中,有一封徐中舒来信,信中言道:厚宣老友:前得十月二十八日惠书,以有关子需的资料见示,帮助我完成了一篇"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厚惠至为感谢!此文将在川大学报上发表,约四五千字,如能有打字校样,当可先行请正!原拟写一... 在胡厚宣的收藏中,有一封徐中舒来信,信中言道:厚宣老友:前得十月二十八日惠书,以有关子需的资料见示,帮助我完成了一篇"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厚惠至为感谢!此文将在川大学报上发表,约四五千字,如能有打字校样,当可先行请正!原拟写一篇"孔丘以前的儒家",因为有关宗法的问题太复杂,只有留待以后再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胡厚宣 甲骨文合集 殷虚 心斋 殷契 大学报 甲骨学 孔丘 甲骨断代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指导史学毕业论文(1938-1949)评语辑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晏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7-80,共4页
徐中舒先生指导史学毕业论文(1938-1949)评语辑录黄晏妤关键词:四川大学,徐中舒,毕业论文,评语,教育史我校图书馆藏有1932-1949年四川大学文科各系(以及原华西协合大学文科部分系科)本科毕业论文数千册,这... 徐中舒先生指导史学毕业论文(1938-1949)评语辑录黄晏妤关键词:四川大学,徐中舒,毕业论文,评语,教育史我校图书馆藏有1932-1949年四川大学文科各系(以及原华西协合大学文科部分系科)本科毕业论文数千册,这些论文记录了文科各系学生在校学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 徐中舒 毕业论文 评语 教育史
下载PDF
徐中舒与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庾向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徐中舒是近代著名史学家,在考古学、文字学等方面多有创见。他也是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者与研究者,为抢救、整理、研究内阁档案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直接领导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内阁档案整理工作,是最早对内阁档案进行专门... 徐中舒是近代著名史学家,在考古学、文字学等方面多有创见。他也是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者与研究者,为抢救、整理、研究内阁档案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直接领导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内阁档案整理工作,是最早对内阁档案进行专门研究的史学家,撰写了内阁档案研究的开山之作,并为史语所整理档案工作留下珍贵记录。同时,徐中舒的档案史料思想,在中国近代档案史上也颇具意义。无论从近代史学史还是档案学史的角度,徐中舒对整理、研究内阁大库档案的贡献都值得重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史语所 清代内阁大库档案
下载PDF
论徐中舒的中国封建社会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书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6,共9页
在长期的学术实践过程中,徐中舒先生在自觉借鉴经典作家理论,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对西周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自成一系的西周封建论论点体系,从田制和税制两方面考察了从西周末年到唐末封建领主制向... 在长期的学术实践过程中,徐中舒先生在自觉借鉴经典作家理论,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对西周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自成一系的西周封建论论点体系,从田制和税制两方面考察了从西周末年到唐末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化的过程,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较为深入系统地考察了封建专制主义逐步加强和封建统治逐步削弱的原因。徐氏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研究,推进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古史体系的建构,在长期的学术论争过程中,其学术史价值亦日益得到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西周封建论 领主制 地主制 封建社会长期延续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与先秦史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世烈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3期38-41,共4页
今年是中舒先生诞辰百年,为缅怀这位史学界、教育界成就卓著的学者、良师,谨从学习先秦史的点滴体会,作一些介绍。管窥蠡测,错漏难免,欢迎批评指正。先生学术兴趣广泛,知识渊博,造诣精深,尤其在先秦史领域的突出贡献,更为史学... 今年是中舒先生诞辰百年,为缅怀这位史学界、教育界成就卓著的学者、良师,谨从学习先秦史的点滴体会,作一些介绍。管窥蠡测,错漏难免,欢迎批评指正。先生学术兴趣广泛,知识渊博,造诣精深,尤其在先秦史领域的突出贡献,更为史学界特别推重。1962年,中央召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 徐中舒 整体观念 “二重证据法” 文化人类学 社会性质 王国维 史料价值 殷周之际 古代社会
下载PDF
徐中舒与暨南大学——由其佚著《尚书讲义》的新发现说起
20
作者 赵灿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暨南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家徐中舒先生早年任教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徐先生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是校长郑洪年最为倚重的人物之一,在校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论文根据近年新发现徐先生佚著《尚书讲义》,以及相关校史资... 暨南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家徐中舒先生早年任教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为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徐先生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是校长郑洪年最为倚重的人物之一,在校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论文根据近年新发现徐先生佚著《尚书讲义》,以及相关校史资料,对徐先生与暨南大学校史的重要关系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暨南大学 方壮猷 《尚书讲义》 王国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