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循环特征推理的大间距缺失地震数据重建方法
1
作者 李紫娟 常光耀 贾永娜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183,共8页
【目的】由于急流、裂谷、高山等自然环境的限制,采集的地震数据会出现大间距缺失的现象,影响后续的地震数据处理和地质分析工作,需要对缺失数据进行插值重建。【方法】为解决大间距地震数据缺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特征推理的重建方... 【目的】由于急流、裂谷、高山等自然环境的限制,采集的地震数据会出现大间距缺失的现象,影响后续的地震数据处理和地质分析工作,需要对缺失数据进行插值重建。【方法】为解决大间距地震数据缺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特征推理的重建方法。首先缺失的地震数据经过部分卷积运算,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感受野内有效特征图数据的占比,自适应地调整卷积运算结果的权重,避免在连续缺失的地震道上执行无效的卷积操作。然后采用循环特征推理的方式,逐步对缺失部分进行渐进式重建。部分卷积运算和循环特征推理交替进行,直至所有缺失数据重建完成。最后特征融合每次迭代产生的重建特征,以保证推理的准确性。为增强模型对大间距缺失区域纹理细节的学习能力,结合纹理损失和均方误差函数作为复合损失函数,进一步提高重建精度。【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1)基于循环特征推理的方法可以有效重建大间距缺失的地震数据,信噪比在原缺失数据的14.89 dB的基础上提升至28.15 dB。(2)连续缺失30道至80道的多次重建实验中,本方法的重建结果信噪比、结构相似性、均方误差等评价指标均优于U-Net方法。采用6种不同公开数据集测试了本方法的重建效果,进一步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3)对比实验探究部分卷积核大小对重建结果的影响表明,当部分卷积核大小为3×3时重建结果信噪比更高并且迭代时间更短。研究成果为大间距缺失地震数据的重建方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重建 部分卷积 循环特征推理 复合损失函数
下载PDF
基于循环特征融合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算法
2
作者 鲁维佳 刘泽帅 +3 位作者 潘玉恒 李国燕 李慧洁 丛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30,共6页
针对道路转弯处曲率过大导致弯道识别的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特征融合Resa-CC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车道线的形状先验性,捕获图像像素中行与列的空间关系,融合信息生成特征图;以残差网络为主体框架,加... 针对道路转弯处曲率过大导致弯道识别的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特征融合Resa-CC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车道线的形状先验性,捕获图像像素中行与列的空间关系,融合信息生成特征图;以残差网络为主体框架,加入编码器、解码器和注意力机制模块,在损失函数中引入弯道结构约束来提高车道线弯道的识别精度。加入循环特征融合模块和自注意力机制模块后准确率分别提升3.41%和1.1%,证明了两模块的有效性;Resa-CC算法准确率可达96.83%,FPS为35.68,误检率FP和漏检率FN分别为0.0315和0.0282,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在车辆行驶弯道路段中能更准确地推断出车道线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道线检测 循环特征聚合 深度学习 自动驾驶 ResNet
下载PDF
基于多循环特征的储能电池SOH估计模型
3
作者 张宣梁 何霆 +4 位作者 朱文龙 王屾 曾建华 徐泉 牛迎春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88-3498,共11页
准确估计电化学储能电池的SOH(state of health)对于确保电池的安全可靠工作至关重要。数据驱动方法在SOH估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方法忽略了电池循环过程中多个连续循环之间的时序健康信息和特征挖掘,以及这些特征与SOH值之间的关... 准确估计电化学储能电池的SOH(state of health)对于确保电池的安全可靠工作至关重要。数据驱动方法在SOH估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方法忽略了电池循环过程中多个连续循环之间的时序健康信息和特征挖掘,以及这些特征与SOH值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MCNet(multi-cycle net)的新型SOH估计模型。该模型不需要手动提取健康特征,只需输入电池充电阶段的电流和电压,即可自动挖掘单次循环中与SOH估计相关的特征,并提取多个连续循环之间的相关特征,进而融合上述特征进行SOH估计。首先,为了构造模型的多循环张量输入数据并提升模型的收敛速度,将每个循环内充电阶段长度不同的采样数据进行长度对齐、最大-最小归一化以及拼接多个连续历史循环数据的预处理;其次,将上述预处理后的张量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建立MCNet模型对公开电池数据集进行预测,平均绝对误差都在1%以内、均方根误差都在1.5%以内;最后,将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与其他常用的序列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并与仅使用单次循环下的电流、电压数据作为输入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SOH估计精度,并且使用多个循环的电流、电压数据作为输入可以提升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电池 健康状态 循环特征 TRANSFORMER 门控循环单元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结构与N、P分布格局及其循环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杜有新 潘根兴 +2 位作者 李恋卿 胡忠良 王新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338-6347,共10页
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系统生态功能逐渐丧失与稳定性不断下降,这些退化特征皆与系统生物量结构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密切相关。采用实地调查和典型取样方法,探讨了贵州省普定县3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喀斯特生态系统... 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系统生态功能逐渐丧失与稳定性不断下降,这些退化特征皆与系统生物量结构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密切相关。采用实地调查和典型取样方法,探讨了贵州省普定县3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生物量结构与养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生态系统不断退化,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效态养含量呈下降趋势,植物营养物质通过凋落物返还土壤的比例也呈类似的趋势,而细根和草本植物等活性生物组分的生物量却呈现上升趋势。(2)对应于生物量结构的变化,各组分主要养分储量也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乔木林枯落物层养分(N和P)累积量显著高于草本层和细根部分,而灌木林和灌草丛系统草本层和细根部分的养分储量超过或接近枯落物层。(3)随着生态系统不断退化,N和P的生物吸收率、生物返还率、生物迁移率和生物分解率出现明显变化,生物吸收率和生物分解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生物迁移率和生物返还率却表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植被退化 生物量结构 养分 循环特征
下载PDF
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永兴 刘长娥 杨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K含量大大高于TN和TP含量,排序为:TK>TN>TP。各沙洲速效性养分含量排序为:速效K>速效N>速效P。土壤速效性养分与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剖面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差异比较明显,速效性养分土壤剖面垂直分异比全量养分显著。各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沙洲同一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各沙洲不同深度土壤TN含量的差异明显大于TP和TK含量差异。植物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以K最高,N其次,P最低。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归还量远大于存留量。吸收系数排序为:N>P>K。不同沙洲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上沙P元素、中沙与下沙K元素利用系数最大,上沙K元素、中沙P元素与下沙N元素循环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互花米草 N P K 循环特征
下载PDF
云南阳宗海沉积物-水界面铁、锰、硫的循环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罗莎莎 万国江 黄荣贵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5-77,共3页
阳宗海是一季节性含氧湖泊,是云南宜良的水源地。对阳宗海沉积物中铁、锰、硫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阳宗海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铁、锰的循环受到氧化还原边界层和沉积物-水界面的双重控制。湖泊中铁、锰围绕着沉积物-水界面形成循... 阳宗海是一季节性含氧湖泊,是云南宜良的水源地。对阳宗海沉积物中铁、锰、硫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阳宗海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铁、锰的循环受到氧化还原边界层和沉积物-水界面的双重控制。湖泊中铁、锰围绕着沉积物-水界面形成循环。有机质降解是这一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在水体含氧性较好时,铁、锰循环导致沉积物表层铁、锰的富集;在水体含氧性较差时,铁、锰由沉积物大量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中,从而导致水体浓度增大。锰的氧化还原循环比铁激烈,铁的循环还受到硫酸盐还原的制约。锰指标不能指示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而输入沉积物中的铁绝大部分都保存于沉积物中,所以铁指标可以很好地来指示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具有良好的示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阳宗海 沉积物-水界面 循环特征
下载PDF
祁连山与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的大气水循环特征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张强 俞亚勋 张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7-913,共7页
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区为西风带、青藏高原季风、东南季风三个大气环流系统的耦合区,其内陆河流域的大气水循环特征受大气环流影响比较显著.根据已公布文献提供的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年平均降水与海拔和大气环流影响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 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区为西风带、青藏高原季风、东南季风三个大气环流系统的耦合区,其内陆河流域的大气水循环特征受大气环流影响比较显著.根据已公布文献提供的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年平均降水与海拔和大气环流影响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祁连山发育的内陆河流域的绿洲水平空间尺度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海拔和绿洲植被密集度对绿洲地表蒸发力的影响,揭示了绿洲单位面积耗水量与绿洲灌溉率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内陆河流域绿洲的特点以及开发和保护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系统耦合区 大气水循环特征 绿洲分布与耗水 祁连山与河西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贡嘎山天然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罗辑 程根伟 +1 位作者 李伟 何祖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对贡嘎山东坡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冷杉林营养元素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N、P、K总积累量依次为 172 0 0 76、2 10 3 2 90、174 8 2 2 9kg hm2 ;N、P、K的归还量依次为 6 6 5... 对贡嘎山东坡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冷杉林营养元素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N、P、K总积累量依次为 172 0 0 76、2 10 3 2 90、174 8 2 2 9kg hm2 ;N、P、K的归还量依次为 6 6 5 77、34 85 0、33 917kg (hm2 ·a) ;存留量依次为 73 75 9、95 387、81 6 0 3kg (hm2 ·a) .冷杉林保持N、P、K能力强 ,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 循环特征 落叶阔叶混交林 天然林 营养元素分布 生物循环 循环速率 冷杉林 常绿 中龄林 成熟林 积累量 归还量 759 存留量
下载PDF
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的碳氮效应及其循环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国春 刘欣 +2 位作者 王强盛 甄若宏 郑建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93-396,共4页
稻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氮吸收转化对全球碳氮循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由于鸭在稻田营养和时空生态位的添加,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更趋于复杂化、稳定性和可控性。在概述稻鸭种养生态系统... 稻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氮吸收转化对全球碳氮循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由于鸭在稻田营养和时空生态位的添加,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更趋于复杂化、稳定性和可控性。在概述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特征的基础上,阐明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和氮素利用效率,对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的碳氮代谢及高效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碳氮循环特征 氮素利用 生态系统 固碳效益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养分循环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彬 魏天兴 刘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1,共7页
通过样地调查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对位于山西吉县的2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13种元素的循环特征进行研究。测算得到研究区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在各器官的空间分布,结合林木各器官养分含量,得出养分元素在空间变异上的积... 通过样地调查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对位于山西吉县的2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13种元素的循环特征进行研究。测算得到研究区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在各器官的空间分布,结合林木各器官养分含量,得出养分元素在空间变异上的积累与分布;测算四大分室(林木、土壤、枯落物和大气)中其余分室的养分含量和养分积累与分布,得到养分循环过程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养分年归还量134.719kg/(hm^2·a),年存留量53.409kg/(hm^2·a)和年吸收量188.129kg/(hm2·a);最后综合上述的各分室养分循环状况,得出反映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生物循环特征的参数和指标。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N,P,K的循环系数均值(0.68),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循环速率较快;利用系数偏小,储存效率慢,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较高;养分元素通过林冠后均明显增加(林冠截留量142.1mm),并且对降水量(587.8mm)要求一般。较高的富集系数使其适应瘠薄自然环境,养分消耗量低。总体来看,华北落叶松是很有潜力的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特征 生物量 养分含量 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梯田谷子养分循环特征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剑英 张兴昌 +1 位作者 吴瑞俊 翟连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新修梯田7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谷子各部位生物量、养分携出量、养分平衡以及耕层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与N、P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谷子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养分携出量的大小顺序为籽粒>叶&... 以新修梯田7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谷子各部位生物量、养分携出量、养分平衡以及耕层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与N、P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谷子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养分携出量的大小顺序为籽粒>叶>糠秕>茎,为同类地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邱陵区 梯田 谷子 养分循环特征 生产力 生物量 养分携出量 施肥
下载PDF
二进制代码级的密码算法循环特征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继中 蒋烈辉 舒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28-2632,共5页
针对密码算法二进制实现代码,在研究循环特征产生机理和循环结构体现形式的基础上,为解决传统控制流图循环检测方法中控制结点识别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基于回向边遍历和DFS路径发现的反汇编结果控制结构循环识别算法。针对指令序列循环,... 针对密码算法二进制实现代码,在研究循环特征产生机理和循环结构体现形式的基础上,为解决传统控制流图循环检测方法中控制结点识别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基于回向边遍历和DFS路径发现的反汇编结果控制结构循环识别算法。针对指令序列循环,通过引入循环体标识集合,对嵌套循环结构进行符号化定义,设计从内至外循环体归约的指令序列循环识别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运用上述算法能够很好地识别出二进制代码中的控制结构循环和指令序列循环,为密码函数准确定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算法 循环特征 控制结构 循环归约 指令序列
下载PDF
中国西南岩溶关键带结构与物质循环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曹建华 杨慧 +3 位作者 张春来 吴夏 白冰 黄芬 《中国地质调查》 2018年第5期1-12,共12页
岩溶关键带调查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岩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演化机制,旨在为经济社会提供资源环境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对策,指出在合理的人为活动下增强岩溶关键带韧性的办法及修复受损部位的有效途径。碳酸盐岩作为可溶岩,赋予了岩溶关键... 岩溶关键带调查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岩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演化机制,旨在为经济社会提供资源环境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对策,指出在合理的人为活动下增强岩溶关键带韧性的办法及修复受损部位的有效途径。碳酸盐岩作为可溶岩,赋予了岩溶关键带在结构上及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若干特殊性。该文以中国西南岩溶区为例,总结了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从桂林岩溶区到重庆武隆岩溶区,岩溶关键带发育厚度由几米逐渐增厚至1 000 m的区域差异;岩溶关键带的垂向物质循环过程以土壤-表层岩溶带为中心环节,而在横向上则呈现"岛屿状"镶嵌分布特征,地表生态具脆弱性;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包括岩溶碳循环和生态碳循环两部分,碳汇则由植物碳汇、土壤碳汇和岩溶碳汇组成,初步估算其碳汇通量为64. 36 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酸盐岩 碳汇通量 白云岩 岩溶槽谷 断陷盆地 西南岩溶 地球科学 表层岩溶带 岩溶区 循环特征 岩溶碳汇 地下河系统 地质调查局 背斜带
下载PDF
浅析循环特征γ的取值范围
14
作者 朱华满 《中国大学教学》 1992年第5期40-41,共2页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r是反映交变应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关于r的取值范围,我国有些教材[1]~[6]认为-1≤r≤+1。文献[1]第430页: r=σmin/σmax (a) r=σmax/σmin (b)
关键词 循环特征 交变应力 持久极限 不对称循环 压应力 极限曲线 安全性评定 应力循环 线对称 强度曲线
下载PDF
表面强化钢的循环特征与微观机制
15
作者 章桥新 毛天怡 黄孝友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6年第4期25-27,共3页
研究了45钢氮-碳共渗处理前后的对称拉压低周循环行为及微观组织变化,并从位错组态及其变化情况对不同应变幅下的循环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另外,表面强化材料的应变疲劳寿命下降与其塑、韧性的下降一致,是因强化层使整体材料的塑性降... 研究了45钢氮-碳共渗处理前后的对称拉压低周循环行为及微观组织变化,并从位错组态及其变化情况对不同应变幅下的循环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另外,表面强化材料的应变疲劳寿命下降与其塑、韧性的下降一致,是因强化层使整体材料的塑性降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碳共渗 循环特征 位错组态 疲劳寿命 钢材
下载PDF
任意循环特征稳定交变应力下的疲劳极限
16
作者 徐大伟 《现代机械》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6-38,47,共4页
本文以疲劳强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对传统的疲劳极限计算公式进行深化研究,推导及归纳出一组较为简便的机械零件材料疲劳极限通用计算公式。该组公式以简单的解析形式清晰地描述了机械零件材料疲劳极限随循环特征参数r及应力循环作用次数... 本文以疲劳强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对传统的疲劳极限计算公式进行深化研究,推导及归纳出一组较为简便的机械零件材料疲劳极限通用计算公式。该组公式以简单的解析形式清晰地描述了机械零件材料疲劳极限随循环特征参数r及应力循环作用次数N变化而改变的特定规律。根据所提供材料的机械性质,工程技术人员很易利用本文导出的公式及推荐的表格直接确定机械零件材料在任意循环特征稳定交变应力条件下承受任意次应力循环作用的疲劳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零件 疲劳极限 循环特征参数
下载PDF
论机械材料在任意循环特征稳定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极限
17
作者 徐大伟 《机电设备》 1994年第3期11-14,共4页
旨在以疲劳强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对传统的疲劳极限计算公式进行一系列深化研究,推导及归纳出一组简便的船舶机械材料疲劳极限通用计算公式。该组公式以简单的解析形式清晰地描述了机械材料疲劳极随循环特征参数r及应力循环作用次数N变... 旨在以疲劳强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对传统的疲劳极限计算公式进行一系列深化研究,推导及归纳出一组简便的船舶机械材料疲劳极限通用计算公式。该组公式以简单的解析形式清晰地描述了机械材料疲劳极随循环特征参数r及应力循环作用次数N变化而改变的特定规律。根据所提供材料的机械性质,工程技术人员很易利用导出的公式及推荐的表格确定船舶机械材料在任意循环特征稳定交变应力条件下承受任意次应力循环作用的疲劳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材料 疲劳极限 循环特征参数
下载PDF
扩径过程应力循环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克坚 曹东 逄锦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6,共5页
根据机械扩径机工作特点,分析拉杆应力循环特征,在求得拉杆疲劳极限的情况下,估算了拉杆抗疲劳安全系数,对高材质、厚壁直缝埋弧焊管扩径生产工艺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扩径机 循环特征 疲劳极限
下载PDF
济南泉域边界条件、水循环特征及水环境问题 被引量:46
19
作者 孙斌 彭玉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72-279,共8页
济南泉域是市区泉水的汇流及蓄水范围,在其北部城区中心地带出露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和珍珠泉四大泉群。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济南泉域内岩溶地下水,文章对济南泉域的边界条件、岩溶主径流通道、地下水循环特征及水质变化几个敏感问... 济南泉域是市区泉水的汇流及蓄水范围,在其北部城区中心地带出露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和珍珠泉四大泉群。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济南泉域内岩溶地下水,文章对济南泉域的边界条件、岩溶主径流通道、地下水循环特征及水质变化几个敏感问题进行探讨。利用泉群流量相关分析、流场特征分析、回灌补源分析及自备井调查等手段,重新界定了济南泉域的东边界,将其北部透水段向东扩展至原边界以东约4 km。通过对钻孔岩溶分层统计及缓冲区分析,在山前地带沿党家庄-十六里河-千佛山断裂泉城公园方向地下埋深100-150 m 发现一条补给四大泉群的岩溶地下水集中径流带。研究发现,五龙潭和珍珠泉以深循环为主,补给主要来自岩溶地下水,而趵突泉和黑虎泉同时受深循环和浅循环影响较大,趵突泉主要补给来自西部和南部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除此以外黑虎泉在东南方向上还有一定量的岩溶地下水补给。目前岩溶水水质变差,南部岩溶裸露区,尤其水库河道周边地带,生态环境亟待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通道 循环特征 水质 济南泉域边界
下载PDF
松嫩平原地下水系统循环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珊 崔世平 张敏 《吉林地质》 201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松嫩平原是松辽地下水系统区的一部分,是一个多层叠置的地下水盆地,西部以大兴安岭山地为界,西南部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东南部以长白山山地为界,北部、东部以吉黑省界为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一级地下水系统。本文主要叙述潜水地下水系统的... 松嫩平原是松辽地下水系统区的一部分,是一个多层叠置的地下水盆地,西部以大兴安岭山地为界,西南部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东南部以长白山山地为界,北部、东部以吉黑省界为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一级地下水系统。本文主要叙述潜水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地下水系统 循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