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大鼠体内验证的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马四清 时宇静 +5 位作者 李园白 杨阳 李萌 杜昱 李逸豪 刘方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1-1791,共11页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的核心靶点、关键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收集红景天化学成分,利用反向药效团匹配预测红景天的潜在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的核心靶点、关键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收集红景天化学成分,利用反向药效团匹配预测红景天的潜在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并与红景天靶点映射,构建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获取核心靶点;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疾病”调控网络并获取关键成分;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网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进一步证实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从红景天中筛选出76个活性成分和285个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1074个,交集靶点97个,核心靶点6个,关键成分6个。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3个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性大于核心靶点蛋白与其原始配体结合性。RT-qPCR结果显示红景天能下调核心靶点CASP3、AKT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藏药红景天能降低CASP3、AKT1蛋白表达(P<0.05)。结论藏药红景天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该研究为临床应用藏药红景天治疗脑微循环障碍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 藏药 红景天 网络药理学 反向药效团匹配 分子对接 RT-QPCR Western blot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活血化瘀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阶 董艳 +4 位作者 熊兴江 刘咏梅 胡骏 陈聪 程嘉雯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6,共10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广泛存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中,与左室重构、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本病病机演变以血瘀为核心,活血化瘀法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及微循环阻力指数,对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机制方面,活血化瘀诸...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广泛存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中,与左室重构、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本病病机演变以血瘀为核心,活血化瘀法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及微循环阻力指数,对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机制方面,活血化瘀诸法可调节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诸多关键病理生理环节:如,活血化瘀可有效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及血栓形成;活血化痰可保护血管内皮;益气活血能改善能量代谢;补肾活血促进血管新生、建立冠脉侧支循环。应用现代科学深入挖掘活血化瘀诸法治疗本病的机制,或为解决本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活血化瘀 血瘀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络以辛为泄”理论探讨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术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3
作者 姚兴璋 董春璇 +5 位作者 蒋振兴 李兴勇 姚辉 李建亮 张继伟 安杰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60-62,共3页
从皮瓣坏死与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络以辛为泄”与皮瓣微循环障碍、消肿止痛合剂对与皮瓣微循环障碍类的靶向治疗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络以辛为泄”理论的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术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提出消肿止痛合剂能够促进皮瓣血... 从皮瓣坏死与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络以辛为泄”与皮瓣微循环障碍、消肿止痛合剂对与皮瓣微循环障碍类的靶向治疗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络以辛为泄”理论的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术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提出消肿止痛合剂能够促进皮瓣血管再生,改善皮瓣微循环障碍,提高皮瓣成活率,方中药物以活血药为主,大多以“辛”味药为主,并从“络以辛为泄”理论出发揭示了消肿止痛合剂在改善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机制,运用络病理论研究皮瓣微循环障碍是一个新的切入点,是皮瓣微循环障碍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络病学 微循环障碍 消肿止痛合剂
下载PDF
氢溴酸山莨菪碱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初步观察
4
作者 洪思白 尤德源 +2 位作者 何玲玲 施恩明 何鲤穗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氢溴酸山莨菪碱(654-1)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症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液体复苏、升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654-1(10mg, iv, q6h),... 目的:初步观察氢溴酸山莨菪碱(654-1)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症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液体复苏、升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654-1(10mg, iv, q6h),疗程均为72h。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h、6h、24h、48h、72h的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血乳酸(LAC)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5天下肢坏死情况。手指按压法观察指/趾甲CRT;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LAC;彩色多普勒检测肢端坏死发生率。统计分析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CRT治疗后24h、48h、72h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LAC治疗后48h、72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时间点两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3天两组未发现肢端坏死病例,及至治疗后5天对照组发生2例肢端坏死,观察组0例,组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654-1能明显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山莨菪碱 脓毒症休克 微循环障碍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血乳酸 肢端坏死发生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SP-1、Cat S、Visfatin与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
5
作者 宋宝珠 张迪华 +2 位作者 常小铁 齐娜娜 张超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2626-263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组织蛋白酶s(Cat S)、内脂素(Visfatin)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进行PCI治疗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组织蛋白酶s(Cat S)、内脂素(Visfatin)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进行PCI治疗的AMI患者90例,按照心肌微循环状态分为微循环障碍组(62例)和正常组(28例),按照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和预后不良组(40例)。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SP-1、Cat S、Visfatin的预测价值。结果微循环障碍组血清TSP-1、Cat S、Visfatin水平高于正常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P-1、Cat S、Visfatin水平升高是AMI行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TSP-1、Cat S、Visfatin水平联合预测AMI行PCI术后患者预后状况的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联合-TSP-1=2.245,P=0.025;Z_(联合-Cat) S=2.101,P=0.036;Z_(联合-Visfatin)=2.252,P=0.024)。结论AMI行PCI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患者血清TSP-1、Cat S、Visfatin水平显著上升,且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反应蛋白-1 组织蛋白酶S 内脂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障碍 预后
下载PDF
莨菪烷类药物应用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万峰 彭芙 +2 位作者 熊城 成云芳 彭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3-80,共8页
山莨菪、洋金花等含莨菪烷类小分子的中药在我国应用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莨菪烷类药物属M胆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可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临床常用治疗性药物。本文综述了莨菪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毒理及临床应用于微循环障碍的... 山莨菪、洋金花等含莨菪烷类小分子的中药在我国应用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莨菪烷类药物属M胆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可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临床常用治疗性药物。本文综述了莨菪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毒理及临床应用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解析莨菪烷类药物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关系以及莨菪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莨菪烷类生物碱 微循环障碍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 毒理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澳龙 卫靖靖 +3 位作者 于瑞 彭广操 李兴渊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密切相关。目前已提出很多诊疗策略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但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疗效。概述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李容 叶兴伟 +2 位作者 陈佳 肖骅 陆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142例...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片5 mg,每日3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储备,运动负荷心电图变化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5个维度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储备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AS、AF、TS、D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L、AS、D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T段最大压低幅度较治疗前降低,ST段压低最大幅度时间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T段压低最大幅度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在尼可地尔治疗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微循环障碍 麝香保心丸 冠状动脉 血流储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春临 高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9,共7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和代谢综合征(MetS)因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CMD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潜在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et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CMD和MetS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了解两种疾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二者的发展历程、MetS各组分与CMD之间的关系、疾病诊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代谢综合征 综述 述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早期临床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莉 吴春苑 +3 位作者 匡龙 宋佳贤 任骋 徐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44,50,共7页
目的 探讨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失访10例,图... 目的 探讨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失访10例,图像质量差筛除4例),最终纳入76例。术后48 h,患者接受左室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检测。将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分为非CMD组(n=53)及CMD组(n=23)。分析比较2组临床数据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D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76例患者中,发生CMD 23例(30.26%)。CMD组的LVGLS、GRACE评分高于非C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GLS、GRACE评分是急诊PCI术后AMI患者发生CMD的独立预测因子。LVGLS预测CM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69~0.948)。LVGLS联合GRACE评分预测CM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15~0.967)。结论 LVGLS是早期评估急诊PCI术后AMI患者CM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协同GRACE评分可以提高预测CMD发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心肌声学造影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机器学习法识别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微循环障碍的影像学相关危险因素
11
作者 王浩然 张上鸿 +5 位作者 刘洁良 黄明亮 杨峻青 李光 胡天宇 董豪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6-495,共10页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的影像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至2022年期间STEMI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管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诊断CMD,依据纳入的影像学指标,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计算最佳聚类数,通过Logistic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影像学指标对CMD的贡献度大小。结果共纳入1045例患者,880例男性,占84.2%;年龄为(60.9±12.6)岁,其中506例患者(48.4%)发生了微循环障碍。基于冠状动脉影像学指标的聚类分析识别了两个不同的心肌梗死患者群体,两个群体术后患CMD的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指标按贡献百分比排序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罪犯”血管闭塞、“罪犯”血管定位,均与CMD患病风险显著相关(P<0.05)。结论机器学习法发现,术前评估TIMI和MBG血流分级、“罪犯”血管闭塞有助于识别急诊PCI治疗后CMD的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机器学习法
下载PDF
基于脉络学说探讨糖尿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
12
作者 滕燊医 客蕊 +2 位作者 王贺 符佳美 刘艺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408-2413,共6页
糖尿病患者长期、慢性的高血糖状态会使机体形成代谢记忆,通过氧化应激等方式破坏微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认为糖尿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病机为:患者禀赋不足,脾胃虚弱,... 糖尿病患者长期、慢性的高血糖状态会使机体形成代谢记忆,通过氧化应激等方式破坏微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认为糖尿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病机为:患者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虚火内生导致的络气虚滞和长期情志不遂所致的络气郁滞,致使机体伏邪于内;糖脂内生,邪聚成毒,痰瘀阻于脉络,导致营卫不通,营卫失调导致脉络绌急。治疗方面,以全程治络为基础,调和营卫为重心,络气虚滞者以益气活血、调和营卫为主;络气郁滞者重在理气活血,以畅达脉络;毒损脉络者施以活血化瘀、祛痰宣痹之法;脉络绌急者辅以虫类药,以其搜风解痉之用,缓解脉络绌急痉挛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 脉络学说 营卫理论 伏邪理论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四逆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赵佩然 赵玉强 +2 位作者 李安琪 王锐 杨婧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采用蛋氨酸和胆碱缺乏(MCD)饮食建立MAFLD模型。在造模成功之后,将模型组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分别为...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采用蛋氨酸和胆碱缺乏(MCD)饮食建立MAFLD模型。在造模成功之后,将模型组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四逆散治疗组和水飞蓟素阳性药组,之后对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对四逆散治疗组和水飞蓟素阳性药组进行对应药物干预,连续灌胃4周后取材。分别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肝脏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等血清指标进行检测,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超声造影观测肝脏微血管血液流速和状态,检测肠系膜微循环指标(微血流速度、微动静脉管径测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值变化、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流变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ET-1、SOD水平显著提高,NO水平有所下降,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均有不同程度缩短(P<0.01),达峰时间(TP)提前,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表现减弱,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ET-1水平有所下降(P<0.01),NO、SOD、MDA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P<0.01),HAAT、HVAT有上升趋势(P<0.01),TP出现时间延长,PI表现增强(均P<0.0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四逆散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AFLD的微循环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CAM-1、ICAM-1和VEGF蛋白表达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血液淤滞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四逆散 微循环障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脂肪酸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血管微循环障碍
14
作者 宇文雅 王西强 +1 位作者 刘静 刘仲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脂肪酸过氧化物、脂质过氧化产物以及饱和脂肪酸是糖尿病脂肪酸代谢紊乱的特征性病理代谢产物,可通过诱导血小板聚集、引发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发炎症反应等一系列机制,导致构成微循环结构的重要细胞发生功能障碍和损伤,诱发... 脂肪酸过氧化物、脂质过氧化产物以及饱和脂肪酸是糖尿病脂肪酸代谢紊乱的特征性病理代谢产物,可通过诱导血小板聚集、引发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发炎症反应等一系列机制,导致构成微循环结构的重要细胞发生功能障碍和损伤,诱发微循环障碍。现对上述机制及相关新型治疗策略做一综述,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线索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脂肪酸代谢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与防治
15
作者 朱春临 苗丽娜 +1 位作者 魏康康 高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络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究CMD的病机与防治。从“络病”视角分析CMD发...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络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究CMD的病机与防治。从“络病”视角分析CMD发病机制可归结于气虚络瘀、痰瘀阻络和瘀毒内蕴,其中以气虚为本,瘀、痰、毒为标,瘀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上应以补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重视通补结合。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可以提供个性化和科学的诊疗方案,有望改善CMD最终的防治效果,以期为CM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络病理论 中医 病机 防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董绮 胡仕祥 +4 位作者 陈乾 赵哲 蔡锐娜 杨冰倩 姚逸阳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735-738,共4页
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微循环障碍贯穿着AP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现代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AP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单味中药大黄、丹参、芒硝,中药复方清胰汤、承气汤等,中成药制剂如丹参注射液,均可起到改善微循... 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微循环障碍贯穿着AP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现代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AP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单味中药大黄、丹参、芒硝,中药复方清胰汤、承气汤等,中成药制剂如丹参注射液,均可起到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在AP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从中医药治疗微循环障碍方面解读AP的相关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施治方义
17
作者 李慧茹 王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43-1145,共3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诸多因素致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归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据阴阳气化失司立意,“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CMD的核心病机,提出以“抚阳化气”为核心,“抑阴散凝”为重点而拓展的辨治框架,并基...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诸多因素致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归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据阴阳气化失司立意,“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CMD的核心病机,提出以“抚阳化气”为核心,“抑阴散凝”为重点而拓展的辨治框架,并基于此探讨麝香保心丸的施治方义,以期为临床多维度诊治CMD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阳化气 阴成形”理论 麝香保心丸 扶阳化气 抑阴散凝
下载PDF
冠脉微循环障碍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18
作者 蒋虎刚 刘爱(综述) 李应东(审校)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9-104,共6页
冠脉微循环障碍(CMVD)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总结高血压、冠心病和雌激素水平降低等与CMVD发病的关系,微血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血管结构异常诱导CMVD的机制,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的类型及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抗心... 冠脉微循环障碍(CMVD)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总结高血压、冠心病和雌激素水平降低等与CMVD发病的关系,微血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血管结构异常诱导CMVD的机制,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的类型及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抗炎、抗氧化等药物在CMVD防治中的应用等,对CMVD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技术以及药物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CMVD的诊断治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技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佳敏 刘晓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8期165-170,共6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冠状小动脉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综合征。存在CMD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心肌灌注成像是评价心肌...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冠状小动脉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综合征。存在CMD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心肌灌注成像是评价心肌微循环和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及不良事件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经胸多普勒超声等方法,这些方法评估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组学也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综述不同影像学技术在CMD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不同作用,并展望影像组学在CMD评估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CMD诊断策略,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肌灌注 无创诊断
下载PDF
肖长江基于心脾同治辨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20
作者 罗艺铃 杨文丽 +2 位作者 邹君芳 曹晨露 肖长江(指导)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易引发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及功能障碍,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肖长江教授以心脾同治为核心,辨治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治疗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法,将加味三参汤作为基本方,并依...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易引发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及功能障碍,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肖长江教授以心脾同治为核心,辨治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治疗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法,将加味三参汤作为基本方,并依据证型加减方药,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总结肖教授辨治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经验,并附医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同治 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加味三参汤 肖长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