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源Holdfast和Flinor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仝淑玫 蔺瑞明 +1 位作者 何月秋 徐世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43-2249,共7页
【目的】Holdfast、Flinor是国际上已经报道在生产上具有持久抗条锈性表现的小麦品种,在成株期对中国条中29、30、31号小种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的抗性水平。【方法】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方法,分别在常温(昼18℃/夜10℃... 【目的】Holdfast、Flinor是国际上已经报道在生产上具有持久抗条锈性表现的小麦品种,在成株期对中国条中29、30、31号小种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的抗性水平。【方法】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方法,分别在常温(昼18℃/夜10℃)和高温(昼24℃/夜15℃)两种温域下,对其主效和微效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品种Flinor中至少含有1显1隐2对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Holdfast中至少含有2对显性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主效基因均互补控制其抗条锈性,微效基因呈隐性,具累加效应,受高温诱导表达,控制中度抗性水平。【结论】Flinor和Holdfast均含有全生育期主效抗条锈病基因和对高温敏感的微效抗条锈基因,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利用,并提供了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的快捷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 基因 微效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小麦品种温度互作中抗条锈微效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文生 徐世昌 +1 位作者 张敬原 吴立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共3页
初步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表达机制 ,结果分析表明 :品种间、温度间及品种×温度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试验进一步证明京核 1号小麦温敏微效基因的存在。在高温潜育发病条件下有利于微效基因抗性的表达。接种前... 初步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表达机制 ,结果分析表明 :品种间、温度间及品种×温度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试验进一步证明京核 1号小麦温敏微效基因的存在。在高温潜育发病条件下有利于微效基因抗性的表达。接种前高温处理 1~ 2d ,在常温下潜育发病 ,对温敏基因抗性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 ;接种后高温处理 1~ 2d ,在常温下潜育发病 ,对温敏基因抗性的表达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接种后在常温下处理 1~ 2d ,再于高温下潜育发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温度微效基因 抗性表达 品种
下载PDF
花生抗黄曲霉侵染主微效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桂元 梁炫强 《花生学报》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采用主-微效基因混合遗传模式,分析了花生抗黄曲霉侵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花生对黄曲霉侵染的抗性是由一对主基因和一对微效基因控制。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无显性效应。主基因、微效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38和0.12。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 基因 微效基因 混合遗传 抗性遗性
下载PDF
小麦微效基因和修饰基因的选择理论与实践
4
作者 张存良 吴建军 +4 位作者 尹庆良 撒德山 方会见 陈存来 刘继学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18-20,共3页
本文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小麦多基因性状后期选择的重要性,并从遗传学理论上论述了微效基因、修饰基因后期选择的有效性、可遗传性。在实践与理论相印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育种在新品种参加生产试验时或审定时(一般世代为F11~F13代)... 本文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小麦多基因性状后期选择的重要性,并从遗传学理论上论述了微效基因、修饰基因后期选择的有效性、可遗传性。在实践与理论相印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育种在新品种参加生产试验时或审定时(一般世代为F11~F13代)进行三圃提纯选择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改善新品种品质,而且还可以起到传统的提纯复壮作用,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发挥新品种的利用价值,延长品种的使用寿命,对当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性状 微效基因 修饰基因 三圃选择 小麦
下载PDF
几个水稻品种抽穗期主效基因与微效基因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林鸿宣 钱惠荣 +2 位作者 熊振民 闵绍楷 郑康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5-213,共9页
在构建2张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分析了控制水稻抽穗期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在特三矮2号/C.B.群体中定位到2个主效基因和2个微效基因。该2个主基因分别位于第3、8染色体上,累加贡献率约达50%,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在构建2张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分析了控制水稻抽穗期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在特三矮2号/C.B.群体中定位到2个主效基因和2个微效基因。该2个主基因分别位于第3、8染色体上,累加贡献率约达50%,加性效应值分别为7天和6天,而分别位于第1、12染色体的2个微效基因的贡献率仅分别为8.3%和9.6%,加性效应值仅为3天和4天。在外引2号/C.B.群体中定位了2个连锁于第6染色体的主效基因和1个位于第8染色体的微效基因,该2个主效基因的贡献率分别为35.5%和27.4%,来自外引2号的该2个基因其效应均为明显推迟抽穗,因而可推测它们为感光性基因,微效基因的贡献率仅为8.9%,基因效应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基因 微效基因 定位
下载PDF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N.strampelli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保通 李强 +2 位作者 胡茂林 陈洁 井金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6,共7页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N.strampelli是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2个典型的持久抗病性品种,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成株抗病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全生育期抗病性。为了明确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遗传机制,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N.strampelli是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2个典型的持久抗病性品种,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成株抗病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全生育期抗病性。为了明确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遗传机制,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苗期常温(昼18℃/夜10℃)和高温(昼24℃/夜15℃)2种温域下,对其主效和微效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ibellula常温下对CYR29-mut3的抗病性由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高温下对CYR29、CYR31和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温敏微效基因累加作用控制。N.strampelli常温下对CYR31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主效基因互补控制,高温下对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温敏微效基因互补控制。Libellula和N.strampelli既含有全生育期主效抗条锈基因,又含有温敏微效基因,建议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基因 微效基因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水稻微效恢复基因与不育系选育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游年顺 黄利兴 +2 位作者 雷上平 潘玉卿 雷捷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87-492,共6页
以 1 2 2 8个品种与V41A测交F1的花粉育性为依据 ,划分品种恢保类型及系谱分析 ;验证生产上应用的和成型不育系的育性动态变化 ;确定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效应 ;用 4个配组模式选育保持系转育新不育系 ,探讨淘汰技术方法 ,实践总结认为 :... 以 1 2 2 8个品种与V41A测交F1的花粉育性为依据 ,划分品种恢保类型及系谱分析 ;验证生产上应用的和成型不育系的育性动态变化 ;确定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效应 ;用 4个配组模式选育保持系转育新不育系 ,探讨淘汰技术方法 ,实践总结认为 :( 1 )我国南方矮仔占衍生的大量籼稻品种含有r基因 ,与不育系测交F1出现黑染花粉率在 0 .1 %~ 1 0 %之间 ,但这些品种遗传基础丰富 ,是选育不育系的重要种质资源 ;( 2 )r基因干扰育性遗传 ,表现在不育系出现花粉嵌合现象 ,不育系出现嵌合花粉囊越多说明保持系细胞核中含r基因数量越多 ;( 3 )要选育遗传性稳定的不育系 ,首先要选育好的保持系 ;( 4 )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的淘汰关键世代是在保持系F2 ~F5,不育系的B1F1~B4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基因 不育系 选育 育性 动态变化 保持系
下载PDF
水稻微效恢复基因排除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雷捷成 游年顺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恢复基因 育种
下载PDF
欧亚种葡萄白粉病微效抗病基因原取代积累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华 张振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对6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和4个白粉菌自然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寄主品种之间存在着抗病性的显著差异,但寄主——病原间的特异性互作效应不显著。对寄主不同组合的自交和杂交后代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无论亲本的感病... 对6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和4个白粉菌自然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寄主品种之间存在着抗病性的显著差异,但寄主——病原间的特异性互作效应不显著。对寄主不同组合的自交和杂交后代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无论亲本的感病性水平如何,其后代群体中都会出现一定量的抗病类型,而且其比例与亲本的抗病性正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证明我们在研究葡萄——霜霉菌病理系统时提出的基因取代积累学说同样适合葡萄——白粉菌病理系统。)(表1)。但由于果实田间自然发病率受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很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所表现的抗病水平不稳定(表2)。因此,只取室内叶圆片接种鉴定结果对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进行比较。供试的6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的抗病性(感病性)变化范围很大,其平均严重度为2.74一9.05,即叶片感病面积变化范围为2.6%一97.5%,品种间差异极显著(F=23.7329 ̄)。利用奈尔(Nair)水平分组法,可将供试品种分为三种类型。1组:抗病(低感)品种,其严重度范围为2.74一3.94,共13个品种,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9.40%;2组:中抗(中感)品种,其严重度范围为4.07一6.86,共42个品种,占供试品种总数的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种 葡萄 白粉病 抗性基因 取代积累
下载PDF
“三系”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表现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富昊伟 李友发 +1 位作者 马兴华 舒庆尧 《作物研究》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对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个育性指标:套袋自交结实率、黑染花粉率、嵌合颖花率,在4个不同育性水平的不育系的多个转育世代中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个指标均是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表现型,但嵌合颖花率因为易于考查、数据绝对值大、表... 对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个育性指标:套袋自交结实率、黑染花粉率、嵌合颖花率,在4个不同育性水平的不育系的多个转育世代中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个指标均是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表现型,但嵌合颖花率因为易于考查、数据绝对值大、表现稳定性好而最适合作为微效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的量化指标。该结论的重要意义在于量化的表现型是微效恢复基因遗传规律及进一步分子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遗传育种 恢复基因
下载PDF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微效多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从成 高晨 +1 位作者 郭昌春 王广银 《中国奶牛》 2006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饲养奶牛 产奶性能 基因研究 数量性状基因 基因 基因控制 经济性状 产乳性状 生活水平 经济条件
下载PDF
GA_3对水稻含微效恢复基因“三系”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12
作者 富昊伟 李友发 马兴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15-15,共1页
从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一个施用GA3的含微效恢复基因的不育系嘉浙A的可育性进行考查,结合该不育系在4年制种中的纯度分析,表明GA3对微效恢复基因的表达起促进作用,可增加该类不育系的可育性。
关键词 水稻 GA3 恢复基因 不育系 纯度 育性
下载PDF
微效恢复基因非数量性状的一个实例
13
作者 富昊伟 李友发 马兴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40-41,共2页
利用两份特定的材料嘉浙A及紫兴05A,对微效恢复基因的两种表现型(花粉育性及嵌合颖花率)进行比较,认为嵌合颖花率作为一种观察简便的表现型,更适宜作为遗传规律研究的表现型指标。利用一个含微效恢复基因(嘉浙B)与不含微效恢复基因(紫兴... 利用两份特定的材料嘉浙A及紫兴05A,对微效恢复基因的两种表现型(花粉育性及嵌合颖花率)进行比较,认为嵌合颖花率作为一种观察简便的表现型,更适宜作为遗传规律研究的表现型指标。利用一个含微效恢复基因(嘉浙B)与不含微效恢复基因(紫兴05B)杂交组合45个F2单株,获得了2个完全剔除微效恢复基因的纯保持系的实例,推测微效恢复基因应不是数量性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基因 表现型 嵌合颖花 数量性状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基因等位性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磊 徐芳森 +3 位作者 刘峰 孟金陵 赵建伟 王运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甘蓝型油菜 8Z0 5和青油 10号为硼高效品种 ;Bakow 为硼低效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度 ,硼高效品种 8Z0 5×青油 10号F2 代 5 88个单株种植在缺硼土壤上。花期调查缺硼症状 ,表现硼高效的单株数与硼低效的单株数之比为 5 74∶1... 甘蓝型油菜 8Z0 5和青油 10号为硼高效品种 ;Bakow 为硼低效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度 ,硼高效品种 8Z0 5×青油 10号F2 代 5 88个单株种植在缺硼土壤上。花期调查缺硼症状 ,表现硼高效的单株数与硼低效的单株数之比为 5 74∶14 ;结实期分离规律与花期相似。这说明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 8Z0 5和青油 10号硼营养高效主效基因是等位的 ,同时可能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但微效基因的QTL可能不完全相同。 2个年度的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硼高基因 等位性 基因 微效基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因多态和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许玲 王德全 +4 位作者 马玉燕 程梅 王洁贞 任健民 南海蓉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多态和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检测102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1/D多态基因型。结果DN组(n=36)和无DN组(n=49)相比,D型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频率升高(分别为5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多态和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检测102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1/D多态基因型。结果DN组(n=36)和无DN组(n=49)相比,D型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频率升高(分别为59.7%vs38.8%,X2=7.30;33.3%vs12.2%,X2=5.53),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5年合并DN组(n=11)与病程>5年无DN组(n=20)相比,DD基因型频率增高(45.5%vs20.0%,X2=4.27,P<0.05)。标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年龄、果糖胺和病程,而基因型未进入方程。结论ACE基因I/D多态和DN有相关性,和某些患者早期发展为DN有关,但在DN的发生发展中是微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ACE基因 微效基因 糖尿病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慧锋 王珠美 王维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863-1864,共2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Ⅲ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Ⅲ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为骨质疏松分子病因学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号。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对BMD有遗传决定因素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相关基因 VDR基因多态性 基因遗传病 维生素D受体 分子病因学 环境因素 微效基因
下载PDF
神经网络模型在分析复杂性疾病多基因交互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娟 胡永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3,332,共4页
关键词 基因交互作用 复杂性疾病 神经网络模型 应用 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 微效基因 发生过程
下载PDF
“矮败小麦”株高的回交遗传效应
18
作者 张少华 杨赞林 甘斌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3期122-122,共1页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和矮秆基因 Rht10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育株接受任一非矮秆父本的花粉,后代总是分离出一半矮秆不育一半高秆可育。这在遗传育种中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和矮秆基因 Rht10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育株接受任一非矮秆父本的花粉,后代总是分离出一半矮秆不育一半高秆可育。这在遗传育种中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利用好这个宝贵材料,我们用矮败小麦不育株为母本,4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矮秆基因 普通小麦品种 紧密连锁 显性核不育 半矮秆 高秆 太谷 微效基因 回归截距
下载PDF
植物营养性状有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定位 被引量:7
19
作者 明凤 米国华 +2 位作者 张福锁 郑先武 朱立煌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9年第6期16-21,15,共7页
养分逆境是世界范围内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困素之一,如酸性土壤的低有效磷、铝毒,石灰性土壤铁锌的缺乏等等。耕作制度和增加化肥投入是生产上最主要的矫正措施。对于经济落后、资源缺乏国家而言,经济有效的战略措施之一是发展低投入... 养分逆境是世界范围内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困素之一,如酸性土壤的低有效磷、铝毒,石灰性土壤铁锌的缺乏等等。耕作制度和增加化肥投入是生产上最主要的矫正措施。对于经济落后、资源缺乏国家而言,经济有效的战略措施之一是发展低投入农业生产途径,依靠选育优良品种,使之具有适应土壤环境逆境及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特性。大量研究表明,作物对各种元素胁迫的反应程度存在基因型差异[1],这为筛选和培育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作物良种提供了遗传潜力。筛选遗传资源、定向培育良种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作物营养效率多为数量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来控制的[2,3],给早期筛选和选育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作物中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营养性状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基因
下载PDF
动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混合模型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丹丹 赵敬丽 +1 位作者 王丽娟 杨润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09,共3页
在动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线性混合模型通过校正群体分层、个体间亲缘关系和微效多基因对标记关联检验的影响有效地控制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检测的假阳性率。文章... 在动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线性混合模型通过校正群体分层、个体间亲缘关系和微效多基因对标记关联检验的影响有效地控制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检测的假阳性率。文章综述了混合模型之于GWAS基因定位的求解策略和方法,包括逐个标记的GWAS方法和联合多标记的GWAS方法。评论了这些方法在计算效率、QTL检测效率和模型拟合度方面的优缺点。指出了完善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不仅能够高效率地检测QTL,还能够最优地拟合性状表型值和预测基因组育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线性混合模型 基因 基因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技术(BLUP) 多位点混合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