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蹄疫病毒O型全自动磁微粒CLIA抗体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包艳芳 蒋韬 +8 位作者 何莉 吕律 李涛善 李昕 孙燕燕 杨光 魏婷 潘晓乐 林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背景】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预防临床口蹄疫的有效措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则是评估疫苗免疫效果、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是免疫工作和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 【背景】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预防临床口蹄疫的有效措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则是评估疫苗免疫效果、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是免疫工作和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高效、快速、全自动的抗体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磁微粒(micromagnetic particles,MP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建立一种新型、全自动、可定量的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检测方法,为口蹄疫免疫监测和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使用纳米材料磁微粒为固相载体和分离载体包被捕获抗体,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标记检测抗体,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磁微粒CLIA检测方法(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MP-CLIA)。本方法首先加入磁微粒-兔抗偶联物(magnetic particle-polyclonal antibodies,MPs-p Abs)、待测样本、口蹄疫病毒O型抗原,37℃孵育;再加入适量酶标抗体(ALP-p Abs),37℃孵育;最后加入化学发光底物AMPPD,检测相对发光强度(relative light unit,RLU)。研究通过检测标准品拟合标准曲线,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检测方法的判定标准;利用质控样本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检测田间样本,并和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比对,验证临床检测效果。【结果】优化后最佳反应条件为磁微粒浓度0.25 mg·m L^(-1)、口蹄疫病毒O型抗原1﹕1000稀释、酶标抗体1﹕2000稀释、加样量20μL。整个检测过程均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完成,反应时间20 min,在抗体含量0—1280 U(效价0—1﹕2048)范围内标准曲线R2>0.99,可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敏感性为94.66%;特异性为97.10%,检测口蹄疫A型、Asia I型血清型特异性为97.14%,与塞内卡病毒(SV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牛流行热病毒(BE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羊痘病毒(QRF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重复检测变异系数CV值<10%;田间样本检测结果与LPB-ELISA符合率为94.69%,定量结果相关系数R2为0.8473,P<0.0001,相关性显著。【结论】建立的MP-CLIA方法耗时短、操作简便,配套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可进行全自动化检测,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定量检测方法,本方法对应的试剂盒已经完成中试生产和临床检测试验,在全国不同区域试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口蹄疫 微粒 全自动化
下载PDF
微粒体释义及生物化学教材中相关表述修改建议
2
作者 毕潇文 黄春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8,共6页
在部分生物化学教材及科研论文中,常出现“微粒体”这个词,且认为微粒体中含有独特的酶类,发挥生物转化功能。但是,在细胞生物学教材中并未把微粒体作为正常的细胞器。为了教材的统一性和科学性,本论文查阅了国内外主要的“细胞生物学... 在部分生物化学教材及科研论文中,常出现“微粒体”这个词,且认为微粒体中含有独特的酶类,发挥生物转化功能。但是,在细胞生物学教材中并未把微粒体作为正常的细胞器。为了教材的统一性和科学性,本论文查阅了国内外主要的“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教材,“术语在线”和维基百科、Genecard网站等,对于微粒体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对生物化学教材相关章节中有关微粒体的表述提出了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 术语在线 生物化学教材 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
下载PDF
靶向性CPI-444载药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对T细胞活性和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陈明水 李洁羽 +2 位作者 王玲 周智锋 张麟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7-785,共9页
目的:制备并表征包载CPI-444并偶联CD8抗体的纳米微粒(CNP/αCD8),探讨其对CD8^(+)T细胞活化、增殖和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和EDC/NHS法制备包载腺苷受体A2A(A2AR)特异性拮抗剂CPI-444(C)或香豆素6(C6)荧光素的纳... 目的:制备并表征包载CPI-444并偶联CD8抗体的纳米微粒(CNP/αCD8),探讨其对CD8^(+)T细胞活化、增殖和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和EDC/NHS法制备包载腺苷受体A2A(A2AR)特异性拮抗剂CPI-444(C)或香豆素6(C6)荧光素的纳米微粒并分别在其表面偶联CD8抗体,制得CNP/αCD8和C6NP/αCD8。扫描电镜和NanoPlus粒度测定仪表征纳米微粒形态和粒径,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和离心法测定纳米微粒的载药量和药物释放情况,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内化C6NP/αCD8的情况,流式细胞仪、ELISA和LDH法检测CNP/αCD8对CD8^(+)T细胞增殖、活化、细胞毒活性和杀瘤能力的影响。结果:CNP/αCD8纳米微粒为圆形、粒径约150 nm,能有效包载CPI-444和偶联CD8抗体,药物包封率和CD8抗体偶联效率分别约为60%和53.4%;CNP/αCD8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稳定性,能被CD8+T细胞内化,抑制A2AR分子表达。生物学功能实验显示,CNP/αCD8增强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T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及产生颗粒酶B和穿孔素,并增强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CNP/αCD8纳米微粒能显著增强CD8^(+)T细胞免疫效应功能,其增强CD8^(+)T细胞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A2AR分子的表达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腺苷受体A2A 过继细胞疗法
下载PDF
生存进化阶段性搜索微粒群算法及其可靠性冗余分配优化应用
4
作者 姚成玉 刘晓波 +2 位作者 陈东宁 张运鹏 吕世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9-1971,共13页
为高效解决含有异质冗余的多态系统(MSS)可靠性优化问题,并弥补微粒群优化(PSO)算法易早熟收敛的不足,从作用力方式和种群拓扑结构两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改进PSO算法中单一的作用力方式,设置前后两个搜索阶段,对应两个搜索阶段分别构... 为高效解决含有异质冗余的多态系统(MSS)可靠性优化问题,并弥补微粒群优化(PSO)算法易早熟收敛的不足,从作用力方式和种群拓扑结构两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改进PSO算法中单一的作用力方式,设置前后两个搜索阶段,对应两个搜索阶段分别构造平衡引斥力方式和双层引力(个体和全局最优解引力、中间适应度微粒引力)方式,提出阶段性搜索微粒群(SPSO)算法;利用生物个体“择友而交”和优胜劣汰的生存体系构建生存进化(SE)拓扑结构,以结构演化和算法进化并行方式将该拓扑结构融入SPSO算法,提出生存进化阶段性搜索微粒群(SPSO-SE)算法,进一步提升算法的优化性能;利用Benchmark函数对所提算法与PSO的改进算法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SPSO-SE算法具有更好的寻优能力。采用SPSO-SE算法对串-并联和桥式结构的多态系统的可靠性冗余分配问题进行优化,得到的系统结构费用更低、可靠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冗余 多态系统 微粒群优化算法 作用力方式 生存进化 Benchmark函数 可靠性冗余分配问题优化
下载PDF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梁芙萌 王方芳 唐熠达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由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引起,导致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的诊疗指南,因此本文重点回顾并总结其流行病...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由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引起,导致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的诊疗指南,因此本文重点回顾并总结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 多因素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 脂蛋白脂肪酶 三酰甘油 胰腺炎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抗体制剂不溶性微粒分类识别中的应用
6
作者 郭莎 郭翔 +9 位作者 高洁 许东泽 梅玉婷 王翠 夏喜杰 李灵坤 贺鹏飞 吴宏宇 吴昊 王兰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目的:对微流成像技术收集的抗体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图片进行分类建模,以建立不溶性微粒的分类和溯源分析方法。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备并用微流成像系统获得气泡、硅油液滴、玻璃颗粒、反复冻融产生的蛋白颗粒4种不同类型颗粒的图片,并将... 目的:对微流成像技术收集的抗体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图片进行分类建模,以建立不溶性微粒的分类和溯源分析方法。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备并用微流成像系统获得气泡、硅油液滴、玻璃颗粒、反复冻融产生的蛋白颗粒4种不同类型颗粒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采用3种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即ResNet50、DenseNet201和ShuffleNetV2,对训练集中的图片进行训练和识别,建立数据集,并用于对测试集图片的识别。此外,通过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将CNN模型识别和人眼分类的准确性和速度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各模型对于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都达到96%以上,且DenseNet201模型具有更优的稳定性;与人眼识别相比,准确率没有显著差异,识别速度更快且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CNN模型能够对蛋白质制剂中不溶性微粒图片进行分类和溯源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药品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蛋白质制剂 卷积神经网络 不溶性微粒
下载PDF
微粒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7
作者 张彦骅 王惠玲 +2 位作者 刘慧民 杨萍 刘青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微粒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4年1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9例生殖道畸形(MRKH综合征和阴道闭锁)需要行阴道成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组(n=... 目的探讨微粒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4年1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9例生殖道畸形(MRKH综合征和阴道闭锁)需要行阴道成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组(n=95)、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组(n=31),及生物补片代阴道成形术组(n=23),比较手术相关指标、人工阴道相关指标、性生活指标,评价微粒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口腔黏膜组及生物补片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显著优于腹膜组(P<0.05)。在住院费用上,生物补片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口腔黏膜组花费最低(P<0.05)。术后阴道长度口腔黏膜组及生物补片组优于腹膜组(P<0.05)。阴道弹性、阴道pH值、性满意度、并发症率等指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黏膜代阴道成形术简单、微创、无痛。符合患者隐私需求,效果满意,医疗费用低,性价比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畸形 阴道成形术 微粒口腔黏膜 腹膜 生物补片
下载PDF
内皮微粒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血管炎性损伤的机制探讨
8
作者 赵颖 赵欣 +1 位作者 娄萍 罗英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 探讨内皮微粒(EMP)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KD)血管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58例KD患者和50例对照组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KD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瘤(CAA),其余为无冠状动脉瘤(NCAA)。分离各组血清样品中E... 目的 探讨内皮微粒(EMP)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KD)血管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58例KD患者和50例对照组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KD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瘤(CAA),其余为无冠状动脉瘤(NCAA)。分离各组血清样品中EMP,并进行全基因组miRNA测序。在体外试验中,将VSMC或预转染miR-204-3p模拟物(AgomiR-204-3p)、miR-204-3p抑制剂(AntagomiR-204-3p)的VSMC与各组EMP共培养。结果 通过全基因组miRNA测序以及RT-qPCR分析证实miR-204-3p在KD EMP中显著增加,并且EMP中miR-204-3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病理严重程度显著降低,顺序为NCAA>SCAA>MCAA>GCAA。与对照组EMP共培养相比,VSMC与NCAA EMP共培养48 h后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VSMC分化标志物(ACTA2和CNN1)表达显著增加(P<0.05),去分化标志物(OPN和PDGFRβ)表达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EMP中miR-204-3p在功能上靶向VSMC中的PDGFRβ。在与NCAA EMP孵育的VSMC中,使用AntagomiR-204-3p可显著降低分化标记物(ACTA2和CNN1)的表达,并增加去分化标记物(OPN和PDGFRβ)的表达。在与CAA EMP孵育的VSMC中,给予AgomiR-204-3p显著增加分化标记物的表达,并降低去分化标记物的表达。结论 EMP将miR-204-3p转移到VSMC并通过靶向PDGFRβ部分介导KD血管炎性损伤。因此,靶向miR-204-3p-PDGFRβ轴可能为KD诱导的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 miR-204-3p 川崎病 血管炎性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化学学科理解导向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为例
9
作者 刘臣 黄满霞 郭玉林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1,共7页
以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主题为例,从“理解什么”“如何理解”和“理解结果”三个维度,深刻认识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及物质性质与微粒结构之间的关系;结合实例重点探讨了... 以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主题为例,从“理解什么”“如何理解”和“理解结果”三个维度,深刻认识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及物质性质与微粒结构之间的关系;结合实例重点探讨了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共价键中原子的电负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开展教学实践,并给出了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科理解 微粒间相互作用 分子结构 共价键
下载PDF
微粒社会下青少年手机“软瘾”现象的批判性分析
10
作者 王健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科技产品在大众生活中的全面渗透,当代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以手机依赖为典型特征的“软瘾”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身处微粒社会中的青少年应对闲暇时所选择的一种拟真化生活方式,用于维持本体安... 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科技产品在大众生活中的全面渗透,当代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以手机依赖为典型特征的“软瘾”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身处微粒社会中的青少年应对闲暇时所选择的一种拟真化生活方式,用于维持本体安全感以及构建自我认同。未来可通过心理调适、技术改进以及丰富具身体验等途径,引导青少年群体向着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社会 青少年 手机“软瘾” 本体安全 自我
下载PDF
GIL内部金属微粒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曼玲 臧春艳 +1 位作者 詹振宇 辛伟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GIL作为中国能源电力互联网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新型输电设备,在许多大型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GIL应用日益增多,由金属微粒污染物造成的内部绝缘劣化问题也日渐突出,很有必要对GIL内部金属微粒运动行为与放电特性的机理开展深... GIL作为中国能源电力互联网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新型输电设备,在许多大型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GIL应用日益增多,由金属微粒污染物造成的内部绝缘劣化问题也日渐突出,很有必要对GIL内部金属微粒运动行为与放电特性的机理开展深入研究。文中从金属微粒的形状与材质、金属微粒的尺寸与数量、金属微粒的存在状态、金属微粒受电场作用的大小与类型、绝缘子类型与表面状况5大角度对国内外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给出了典型金属微粒的受力分析模型及计算公式,论述了金属粉尘群的潜在危险,对比了固定金属微粒与自由金属微粒的运动规律,以及交流、直流、冲击等典型电压下金属微粒的运动变化,并依据GIL内部不同绝缘子类型对表面电荷积聚及沿面闪络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 金属微粒 粉尘群 绝缘子 沿面闪络
下载PDF
基于压电声子晶体板波声场的微粒操控
12
作者 王俊 蔡飞燕 +5 位作者 张汝钧 李永川 周伟 李飞 邓科 郑海荣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223,共6页
声镊可以非接触、无损伤地操控微粒,在细胞分离、组织工程、材料组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期有研究利用声人工结构调控声场提升声镊性能,然而,与换能器分离的人工结构导致声镊装置复杂且操控现象不太稳定.本文基于压电声子晶体... 声镊可以非接触、无损伤地操控微粒,在细胞分离、组织工程、材料组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期有研究利用声人工结构调控声场提升声镊性能,然而,与换能器分离的人工结构导致声镊装置复杂且操控现象不太稳定.本文基于压电声子晶体板调制声场实现对微粒的灵活操控,其主要机制是由压电陶瓷片构成的压电声子晶体板可激发A0模式Lamb波模式和共振周期声场模式,板上微粒在这两个模式中分别受到平行于板面的声停驻力和垂直于板面的声捕获力或声悬浮力,从而实现排列、捕获、悬浮等多种模式的灵活操控.由于压电声子晶体板整合了换能器与声人工结构,该器件为研究高精度、低能耗、紧凑型声镊技术提供了物理基础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声子晶体 声辐射力 声镊 微粒操控
下载PDF
各国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的监管要求及在生物技术药物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月 沙先谊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目的:通过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ChP 2020)、2023年美国药典(USP-NF2023)、欧洲药典11.0版(EP 11.0)、日本药典18版(JP 18)中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测方法相关内容,分析不同药典对不溶性微粒的监管要求,供业界参考。以治疗... 目的:通过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ChP 2020)、2023年美国药典(USP-NF2023)、欧洲药典11.0版(EP 11.0)、日本药典18版(JP 18)中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测方法相关内容,分析不同药典对不溶性微粒的监管要求,供业界参考。以治疗性蛋白注射液为代表,结合目前各监管机构对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要求,指出现有要求未能对此类生物技术药物中具有免疫原性潜力的小粒径(0.1~10μm)蛋白聚集体微粒进行控制,并从三方面提出建议以加强此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比ChP 2020、USP-NF 2023、EP 11.0、JP 18中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测的章节内容,对检测方法、限定标准和系统适用性检测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收集归纳中、美、日、欧关于生物技术药物中不溶性微粒的药典要求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明确目前不同机构对于生物技术药物中不溶性微粒的监管要求。结果与结论:(1)对于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方法,不同药典收载的方法均为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但是对各方法的适用条件的限定不同。此外,USP-NF 2023、EP 11.0和JP 18中提出的检测方法一致,Chp 2020主要在25 mL以下规格的供试品检测方面与其他三部药典有较大差异;在系统适用性检测方面,USP-NF 2023更为全面,Chp 2020在此方面要求较少;在微粒计数和限定标准方面,各药典一致;(2)对于生物技术药物,除Chp 2020外,其他药典均收载了生物技术药物不溶性微粒的检测方法,但是并未对0.1~10μm小粒径微粒进行计数和控制,仍然无法控制小粒径蛋白聚集体可能带来的免疫原性的危害;也未见各机构明确对生物技术药物中有免疫原风险的小粒径不溶性微粒的监管要求和标准。为此笔者分别在方法学研究方面、数据收集方面、研发技术要求方面提出三点建议,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微粒 检测标准 药典 生物技术药物 注射液 蛋白聚集体
下载PDF
含铀微粒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睿轩 沈彦 +1 位作者 李力力 赵永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4,I0001,共13页
含铀微粒分析是核保障领域环境取样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涉铀核活动尤其是铀浓缩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含铀气溶胶,其干燥后形成的含铀微粒与自然界形成的含铀微粒在同位素组成、元素组成、杂质组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 含铀微粒分析是核保障领域环境取样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涉铀核活动尤其是铀浓缩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含铀气溶胶,其干燥后形成的含铀微粒与自然界形成的含铀微粒在同位素组成、元素组成、杂质组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所采集样品中微米或亚微米级尺寸含铀微粒的特征信息,为相应核设施、核活动的监测提供判断依据。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含铀微粒分析方法体系。本文简单介绍了包括样品采集、初步筛选、微粒回收、识别及定位和测量在内的微粒分析流程,对比了各个环节常用技术手段的优缺点。同时,分别讨论了含铀微粒同位素分析、形貌及元素化合物组成分析、年龄分析三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根据研究现状,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查发展和实施支持计划(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upport Programme for Nuclear Verification),展望了未来含铀微粒分析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微粒分析
下载PDF
冲击振动激励下GIS内自由金属微粒运动及其诱发间隙击穿特性
15
作者 胡新文 李晓昂 +3 位作者 王舒啸 李志兵 郝越峰 张乔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9-347,共9页
大量GIS故障案例表明,断路器带电操作后的一段时间内,气室中常突发由金属微粒引起的间隙击穿故障。断路器操作产生的冲击振动可以有效地激励GIS中多个潜伏性微粒的起跳,但多个微粒起跳后在运动过程中诱发间隙击穿的过程尚不明确。针对于... 大量GIS故障案例表明,断路器带电操作后的一段时间内,气室中常突发由金属微粒引起的间隙击穿故障。断路器操作产生的冲击振动可以有效地激励GIS中多个潜伏性微粒的起跳,但多个微粒起跳后在运动过程中诱发间隙击穿的过程尚不明确。针对于此,本研究在252kV真型GIS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多微粒共存时的断路器带电操作实验,以复现GIS运行过程中微粒在冲击振动激励下的运动过程,并探究多微粒被激励起跳后诱发GIS放电故障的机理。研究表明,在带电实验中未操作断路器时,耐压期间自由金属微粒存在较大的概率可运动至气室的末端,并保持静止,形成了多微粒的聚集;在带电操作断路器后,多微粒受到壳体冲击振动的激励而起跳,并在起跳后的运动过程中于气隙间形成了多微粒串联击穿现象,而且断路器带电操作时多微粒引起的击穿电压总是低于耐压期间的击穿电压。基于流注放电理论,研究认为相较于耐压期间分散性的多微粒,带电操作前已形成聚集的多微粒彼此靠近,在操作后的运动过程中对电场的畸变能力更强,因此形成多微粒的串联击穿电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金属微粒 断路器操作 冲击振动 串联击穿
下载PDF
金属微粒影响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击穿过程的仿真研究
16
作者 周鑫淼 张博雅 +1 位作者 陈立 李兴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7,共10页
气体火花开关在脉冲功率技术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由于脉冲功率技术大电流高电压的特点,气体火花开关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对电极表面造成烧蚀,烧蚀产生的金属微粒会显著影响开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针对大气压氮气环境下的三电极气... 气体火花开关在脉冲功率技术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由于脉冲功率技术大电流高电压的特点,气体火花开关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对电极表面造成烧蚀,烧蚀产生的金属微粒会显著影响开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针对大气压氮气环境下的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放电过程进行建模,对触发极边缘高场强区域的电离系数进行修正,使用场致电子发射电流模拟初始电子产生的过程,深入探究开关导通的物理机理,详细叙述开关击穿过程各阶段的放电形态.接着研究了金属微粒对于击穿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金属微粒的存在增强了触发极附近的电场,加速了初始电子云的产生,同时金属微粒与触发极之间会率先击穿,并成为后续流注发展的源头.除此之外,金属微粒对于流注的传播具有阻碍作用,使放电通道产生分支.最后本文讨论了不同形状以及尺寸的金属微粒对于放电过程的影响,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放电过程以及金属微粒诱发开关击穿的物理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注放电 气体火花开关 金属微粒 场致发射
下载PDF
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胡倩文 周同葵 +2 位作者 龚梦童 刘晓峰 赵莉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月1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泪槽畸形就医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62眼)与研究组40例(59眼)。对照组就医... 目的:分析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月1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泪槽畸形就医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62眼)与研究组40例(59眼)。对照组就医者接受标准的下睑成形术,研究组就医者在手术期间收集眶下隔脂肪,下睑成形术后经皮微粒脂肪注射入眶下沟。对比两组就医者的术后情况、美观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就医者的愈合情况以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医者瞳孔到眼睑的距离、瞳孔到泪沟的距离以及泪槽宽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泪槽沟畸形等级量表(Tear trough rating scale,TT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研究组的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两组就医者出现血肿、睑外翻、肿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睑成形术中进行微粒脂肪注射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泪槽畸形,提高颜面部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槽畸形 下睑成形术 微粒脂肪注射 美观满意度 眼睑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miR-126和线粒体成分及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18
作者 马艺萍 袁玉娟 +4 位作者 尼格热·阿力木 阿卜拉江·艾合麦提 马清玉 帕丽达·玉山江 穆叶赛·尼加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88-2896,共9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尽管目前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但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目的探究内皮细胞微粒(EMPs)内含miR-126、线粒体成分、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9月...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尽管目前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但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目的探究内皮细胞微粒(EMPs)内含miR-126、线粒体成分、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AMI患者50例(AMI组)、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50例(SCAD组)、健康者50例(Control组),AMI患者和SCAD患者均在本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健康者均经过本院体检中心的评估。收集三组外周血标本及一般资料,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粒的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EMPs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EMPs中miR-126的表达,ELISA检测EMPs中线粒体活性氧(ROS)及内含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分离的微粒膜结构完整,直径在100~400 nm。与Control组相比,AMI组血浆EMPs中miR-126表达水平下降(P<0.001),ROS表达水平升高(P<0.001),VCAM-1表达水平升高(P=0.019),ICAM-1表达水平升高(P<0.001),E-选择素表达水平升高(P=0.019),P-选择素表达水平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26表达水平降低(OR=0.026,95%CI=0.003~0.210,P=0.001)是AMI的保护因素,ROS(OR=1.009,95%CI=1.005~1.013,P<0.001)、P-选择素表达水平升高(OR=1.063,95%CI=1.022~1.105,P=0.002)是AMI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iR-126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ROS诊断AMI的AUC为0.892,P-选择素诊断AMI的AUC为0.728,miR-126、ROS、P-选择素联合诊断AMI的AUC为0.950。结论EMPs中miR-126、ROS、P-选择素以及三者联合指标均对AMI有诊断价值,并且三者联合指标诊断价值最高,这表明其可能为AMI患者的潜在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细胞 微粒 MIR-126 线粒体 黏附分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氯化钠基础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水平的研究
19
作者 郭宁子 耿颖 +2 位作者 梅玉婷 陈华 魏宁漪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9期1053-1064,共12页
目的:通过对氯化钠基础输液(36批次)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数量和形态分析,研究不同生产工艺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探讨提高进口和国产基础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水平的方法。方法:采用光阻法和微流成像技术(MFI)分析产品中2~10μm通道处的不溶... 目的:通过对氯化钠基础输液(36批次)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数量和形态分析,研究不同生产工艺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探讨提高进口和国产基础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水平的方法。方法:采用光阻法和微流成像技术(MFI)分析产品中2~10μm通道处的不溶性微粒数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10μm通道处的不溶性微粒数量百分比均大于90%。注塑拉伸吹塑成型工艺(ISBM)产品的不溶性微粒数量平均值、极差小于吹灌封一体成型工艺(BFS),但是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包装对不溶性微粒数量有显著性影响,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双阀)样品的不溶性微粒平均值最低,与其他三种包装有显著性差异。生产线对不溶性微粒有显著性影响,在相同工艺、包装条件下,生产线不同,结果存在差异。采用MFI技术分析,不溶性微粒的平均值结果与光阻法成线性相关,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可能有胶塞碎屑、塑料颗粒和纤维。结论:不同生产线输液产品不溶性微粒数量在2~10μm通道处具有显著差异,提示应重视对<10μm通道处不溶性微粒的控制,为提升国产和进口基础输液安全性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微粒 基础输液 微流成像技术 光阻法 包装 生产工艺
下载PDF
超音速微粒轰击时间对Ni-W-Co-Ta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杨苗苗 熊毅 +2 位作者 杜楠 汤金金 厉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210,共13页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对冷轧态Ni-W-Co-Ta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系统研究了恒定气体压力(1.0 MPa)条件下SFPB时间对冷轧态Ni-W-Co-Ta合金的表面完整性、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PB处理后,新型Ni-W-Co-Ta合金表...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对冷轧态Ni-W-Co-Ta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系统研究了恒定气体压力(1.0 MPa)条件下SFPB时间对冷轧态Ni-W-Co-Ta合金的表面完整性、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PB处理后,新型Ni-W-Co-Ta合金表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梯度纳米结构,随着SFPB时间的延长,合金表面晶粒尺寸可细化至9.74 nm左右,相应的形变层深度、力学性能(强度、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均呈现出增大趋势;当SFPB时间为120 s时,合金表面粗糙度最小的同时其力学性能指标达到峰值;SFPB时间继续增加至150 s后,合金表面出现数量众多的微裂纹,残余压应力松弛的同时相应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SFPB处理前、后新型Ni-W-Co-Ta合金的伸长率无明显变化,断口形貌均呈现出典型的韧-脆混合型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微粒轰击 表面纳米化 Ni-W-Co-Ta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