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硅-石灰固化黄土路基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贾亮 张玮玮 +2 位作者 凤翔 连勇 郭健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黄土固化方法一直是黄土地区路基工程中的研究热点,纳米二氧化硅是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能效应及火山灰效应的无机絮状硅化物,其在土体固化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为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石灰固化黄土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机... 黄土固化方法一直是黄土地区路基工程中的研究热点,纳米二氧化硅是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能效应及火山灰效应的无机絮状硅化物,其在土体固化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为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石灰固化黄土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机理,设计了3%石灰固化黄土、3%石灰+纳米二氧化硅综合固化黄土、8%石灰固化黄土3类试样,开展了3类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加州承载比(CBR)试验及SEM试验,研究了固化材料掺量、养护龄期对黄土路基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掺入快速提高了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和CBR值;掺入0.2%纳米二氧化硅+3%石灰与掺入8%石灰相比两类固化黄土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能;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固化黄土路基的强度逐渐提高;通过试验数据的回归拟合建立了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回弹模量、CBR值之间的关系;SEM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硅的掺入改善了土颗粒的团聚方式、填塞了土颗粒间的孔隙,从而提高了黄土路基的力学性能;综合考虑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CBR值及经济性,推荐综合固化黄土的配合比为3%石灰+0.2%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石灰固化技术为黄土路基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成本较低的固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固化黄土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土性对工程泥浆固化强度影响规律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卞夏 叶迎春 +4 位作者 刘凯 李晓昭 樊朱益 郭光泽 张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本文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液限高分子吸水树脂固化工程泥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泥浆土液限对固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了掺入高岭土对泥浆固化强度的改进程度,最后基于XRD和SEM试验揭示了液限和高岭土对固化泥浆强度影响的微观机... 本文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液限高分子吸水树脂固化工程泥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泥浆土液限对固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了掺入高岭土对泥浆固化强度的改进程度,最后基于XRD和SEM试验揭示了液限和高岭土对固化泥浆强度影响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泥浆土液限的增大,固化泥浆土强度逐渐降低,固化效率随着泥浆土液限增大显著衰减,当液限增加10%,固化泥浆土强度qu平均减少48.2%。然而高岭土的掺入则显著提升了固化泥浆土的强度,并且强度增长率随着龄期逐渐增大,对于龄期为90天时,增加40%高岭土能够提升固化泥浆土强度qu 1.17倍。微观结构试验表明泥浆土液限变化对水化产物产量的影响较小,固化泥浆土强度随泥浆土液限减小主要是由于固化泥浆土孔隙随着泥浆土液限增大而增多,使得微观结构松散从而导致强度降低。高岭土的掺入则显著提升了固化泥浆土的水化产物产量,增强了固化泥浆土胶结强度,从而提升了固化泥浆土强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调配泥浆土液限来提高固化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掺入高岭土或者一些高岭土基废弃物(如高岭土尾矿)来提高固化强度,实现“以废制废”绿色环保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吸水树脂 液限 高岭土 微观机理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金龙2井区含蜡原油结蜡微观机理及预测模型
3
作者 甘磊 林铁军 +3 位作者 李建 陈昆 杨洪 尼戈热·居拉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4-1450,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含蜡原油结蜡的微观机理,通过实例优选了结蜡预测模型,根据含水率对结蜡量的影响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并提出考虑原有结蜡厚度对后续结蜡影响的计算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蜡分子先在原油中分散,后在非晶细胞...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含蜡原油结蜡的微观机理,通过实例优选了结蜡预测模型,根据含水率对结蜡量的影响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并提出考虑原有结蜡厚度对后续结蜡影响的计算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蜡分子先在原油中分散,后在非晶细胞盒子中聚集形成蜡晶,随着温度升高径向分布函数峰值降低,蜡分子分布从紧密聚集向分散转变;修正后的结蜡预测模型计算误差仅为4%,随着含水率的增高结蜡厚度减小,随生产时间的延长结蜡厚度增加缓慢。修正后的结蜡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金龙2井区清蜡周期,可为现场清防蜡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油井 结蜡 分子动力学 微观机理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机理研究
4
作者 张炳晖 刘帅宇 +2 位作者 谢艳华 汤斌 韩伟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5,共11页
【目的】为研究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利用电动调频振动台对原状土施加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时间,制备出扰动度不同的黏土试样,对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试验,获... 【目的】为研究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利用电动调频振动台对原状土施加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时间,制备出扰动度不同的黏土试样,对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试验,获取土体的力学特征和微观损伤规律。【结果】结果显示:振动扰动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显著,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扰动土的破坏应变随振动时间和振动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且都大于原状土的破坏应变;振动频率一定时,扰动度整体随着振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振动前期扰动度增速较快,振动后期扰动度增速渐趋缓慢;当振动频率为20 Hz时,振动60 min后,延长振动时间,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无显著变化,振动频率为35 Hz和50 Hz的试样并未出现类似结果;对于不同振动频率的曲线,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曲线整体发生上移;微观参数分形维数和孔隙概率熵与扰动度的关系为正相关,面积概率分布指数与扰动度的关系为负相关,扰动后孔隙表面形态更复杂,扭曲程度更高,大面积孔隙增多,孔隙定向排列更加趋于无序。【结论】结果表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在经历振动扰动作用后,土体强度会显著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可发现强度下降的本质是土样微观结构的改变,振动扰动作用使得黏土微观结构从蜂窝—紧密絮凝组合结构变成松散的絮凝结构,黏土颗粒单元体之间的接触方式、排列规则均发生改变,土体强度折损的主要因素是黏土颗粒之间胶质联结键的断裂。研究成果能为解释土体扰动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宏观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 振动扰动 应力-应变曲线 扰动度 微观机理 力学性能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煤矸石机制砂与风积砂混合砂浆的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
5
作者 邱继生 牛高辉 +2 位作者 李蕾蕾 冯泽平 李乐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24-4433,共10页
混合砂浆是利用煤矸石机制砂与风积砂按照不同比例(等质量)混合为混合砂并全部替代河砂配制出的一种新型砂浆。为探讨混合砂浆基本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微观机理,采用毛乌素沙漠风积砂与大柳塔煤矿产煤矸石机制砂配制混合砂浆试件,探究了... 混合砂浆是利用煤矸石机制砂与风积砂按照不同比例(等质量)混合为混合砂并全部替代河砂配制出的一种新型砂浆。为探讨混合砂浆基本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微观机理,采用毛乌素沙漠风积砂与大柳塔煤矿产煤矸石机制砂配制混合砂浆试件,探究了混合砂浆抗压强度随两种砂复掺比例、混合砂浆养护龄期、混合砂细度模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强度变化规律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风积砂掺量的提高,混合砂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煤矸石机制砂与风积砂最优掺和比例为6∶4(质量比);混合砂浆抗压强度与混合砂细度模数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当混合砂细度模数为2.20时,混合砂浆力学性能最优;混合砂不同粒径颗粒间相互填隙,减小了砂浆内部孔隙,适量风积砂的掺入可使砂浆内滞留的大气泡分散成小气泡,改善砂浆结构;提出有益孔及有害孔的概念,从孔结构参数出发,解释了砂浆力学强度的变化规律,表明砂浆抗压强度变化是其内部孔隙率及孔径分布范围共同作用的结果;适量的风积砂与煤矸石机制砂混合有利于水化反应的进行,对结构有“补偿作用”,但随着风积砂掺量进一步提高,由于风积砂本身材料的缺陷,这种“补偿作用”无法弥补材料自身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砂浆 抗压强度 微观机理 孔隙结构 有害孔 补偿作用
下载PDF
改良红黏土的强度和崩解特性及其微观机理
6
作者 张炳晖 段睿 +2 位作者 谢艳华 韩伟超 刘帅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29,共7页
为探究土体强度特性与崩解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土体压实度和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高分子生物聚合物瓜尔胶(Guar Gum)掺量两种方法对红黏土进行改良。开展不同压实度与瓜尔胶掺量改良红黏土的直剪试验、崩解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分... 为探究土体强度特性与崩解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土体压实度和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高分子生物聚合物瓜尔胶(Guar Gum)掺量两种方法对红黏土进行改良。开展不同压实度与瓜尔胶掺量改良红黏土的直剪试验、崩解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分析了压实度以及瓜尔胶掺量对红黏土崩解特性及其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揭示了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增大压实度与掺入瓜尔胶可以有效提高红黏土的力学性质以及抗崩解性。随着压实度增大,试样黏聚力呈线性增长,内摩擦角有小幅度升高;掺入瓜尔胶对土体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均有较大提升。经过瓜尔胶改良后的红黏土最终崩解率明显降低,当掺量为0.25%时,试样不再发生崩解;增大压实度与掺入瓜尔胶两种方法都能提高土体黏聚力,增大内摩擦角,使土体粒间吸引力变强,从而提升土体的强度与抗崩解性能;与提高土体压实度相比,红黏土中掺入瓜尔胶对提升红黏土的水稳性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土体改良 试验研究 红黏土 强度试验 崩解试验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干湿路径下非饱和黄土渗透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宝 罗锋 +1 位作者 尚心悦 邓荣升 《路基工程》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瞬时截面法开展黄土的非饱和渗透试验,研究干、湿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的渗透特性;通过分析渗流过程中孔隙水的分布变化情况,从微观层面探讨干、湿路径下非饱和黄土的渗透机理。结果表明:在吸湿和脱湿的过程中,黄...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瞬时截面法开展黄土的非饱和渗透试验,研究干、湿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的渗透特性;通过分析渗流过程中孔隙水的分布变化情况,从微观层面探讨干、湿路径下非饱和黄土的渗透机理。结果表明:在吸湿和脱湿的过程中,黄土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非饱和渗透系数与体积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存在一定的滞回性,饱和度较高时,吸湿路径下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大于脱湿路径;在整个渗流过程中,孔隙内的水分迁移存在一定的主次关系,在吸湿阶段,水分优先填充孔径较小的孔隙,而在脱湿阶段,孔径较大的孔隙优先排水;孔隙水的分布是影响黄土非饱和渗透的重要因素,赋存在较大孔隙内的水分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赋存在较小孔隙内的水分对土样渗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核磁共振 非饱和渗透 干湿路径 微观机理
下载PDF
石灰-沸石粉改良膨胀土强度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8
作者 张玉国 赵春豪 +1 位作者 张兆彬 张自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67-4176,共10页
针对膨胀土胀缩性造成的工程病害问题及石灰改良膨胀土产生的污染问题,以河南南阳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制备素膨胀土及不同石灰和沸石粉掺量的改良土试样。对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三轴试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 针对膨胀土胀缩性造成的工程病害问题及石灰改良膨胀土产生的污染问题,以河南南阳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制备素膨胀土及不同石灰和沸石粉掺量的改良土试样。对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三轴试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研究石灰-沸石粉复合改良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及微观加固机理。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和石灰-沸石粉复合改良均能有效增强土体的强度并降低自由膨胀率,复合改良效果更好,石灰和沸石粉的最佳掺量分别为6%(质量分数)和12%(质量分数);石灰改良土和复合改良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应变软化型;石灰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膨胀土的黏聚力,随着沸石粉掺量的递增,复合改良土三轴抗剪强度不断增大,内摩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沸石粉与石灰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大量胶凝物质,填充土体孔隙并使微观结构更加密实,增强土颗粒间的摩阻力,宏观层面上土体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沸石粉 石灰 强度特性 无侧限抗压试验 三轴试验 微观机理
下载PDF
煤气化粗渣改良季节冻土区黄土填料的冻融特性及其微观机理研究
9
作者 武立波 杨嘉伟 +1 位作者 刘惠阳 陈宏信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3期930-943,共14页
由于周期性的冻融循环作用,中国西北黄土区路基工程极易发生冻融病害,常用的解决方法是用改良黄土作为路基填料。目前工业废弃物改性不良路基土已成为工程地基改良处理的新趋向,鉴于西北地区煤气化渣堆存量巨大且资源化利用率低,尝试用... 由于周期性的冻融循环作用,中国西北黄土区路基工程极易发生冻融病害,常用的解决方法是用改良黄土作为路基填料。目前工业废弃物改性不良路基土已成为工程地基改良处理的新趋向,鉴于西北地区煤气化渣堆存量巨大且资源化利用率低,尝试用煤气化粗渣改良季节冻土区黄土,以素黄土与单掺石灰改良黄土作为对比试验组,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电镜扫描、CT扫描试验来探究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煤气化粗渣改良黄土的冻融特性及其微观机理,为季节冻土区黄土路基工程稳定性及煤气化渣资源化利用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试验结果表明:(1)经历1次与2次冻融循环后,单掺15%煤气化粗渣试验组的冻胀率为0.02%与0.29%,融沉系数为0%与0.05%,素黄土、单掺4%石灰试验组的冻胀率分别为0.43%与0.63%、0.38%与0.42%,融沉系数分别为0.26%与0.22%、0%与0.13%,但在经历3次冻融循环后,单掺15%煤气化粗渣试验组的冻胀率和融沉系数开始增大,5次冻融循环周期内的平均冻胀率和融沉系数分别为0.38%与0.17%,已接近甚至大于素黄土与单掺4%石灰试验组的数值。在前两次冻融循环周期内,平均冻胀率和融沉系数较素黄土组分别减小了70.8%和89.6%。(2)单掺15%煤气化粗渣试样各位置的温度梯度最小,其次是双掺煤气化粗渣与石灰试样,并且这两组试样正负温条件下的导热系数最小。(3)经过5次冻融循环后,单掺15%煤气化粗渣试样各高度的含水率最低。(4)单掺适量的煤气化粗渣在冻融循环的初期能明显地改善黄土的冻融特性,再掺入少量的石灰能使试样在冻融循环前后的孔隙率较素黄土分别降低41.5%与47.8%。总的来说,黄土中掺入煤气化粗渣在冻融循环次数少于3次时能改善黄土路基填料的寒区服役性,但其在更多次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冻融特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区 煤气化粗渣 黄土 路基填料 冻融特性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光热协同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实验和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翔昱 吕布楚 刘启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针对太阳能光热化学甲醇重整制氢中光热耦合效应及微观机理尚不清楚的问题,采用光热化学和热化学反应对比的研究方式,与微观实验相结合,研究了光热化学甲醇重整中光和热的耦合效应,探究了光和热在微观产物转化中的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 针对太阳能光热化学甲醇重整制氢中光热耦合效应及微观机理尚不清楚的问题,采用光热化学和热化学反应对比的研究方式,与微观实验相结合,研究了光热化学甲醇重整中光和热的耦合效应,探究了光和热在微观产物转化中的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光对氢气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当其与热化学达到相同氢气产率时,光热化学反应温度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促进了水的分解、吸附态HCOO*的生成以及碳酸盐的分解,其中水在反应中的作用通过不同水醇比的实验得到了进一步验证;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辐照度下光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光对碳酸盐物质分解的促进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减弱。研究阐明了光和热的耦合效应,分析了对应的微观机理,为理解光热协同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协同 甲醇重整 制氢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地质埋存下CO_(2)在盖层中吸附扩散行为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雪 刘利 +2 位作者 赫文豪 张润青 王晓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领域中二氧化碳(CO_(2))地质埋存的关键问题,采用分子模拟手段(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对CO_(2)在SiO_(2)纳米狭缝中的吸附扩散行为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在SiO_(2)纳米狭缝中,C... 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领域中二氧化碳(CO_(2))地质埋存的关键问题,采用分子模拟手段(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对CO_(2)在SiO_(2)纳米狭缝中的吸附扩散行为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在SiO_(2)纳米狭缝中,CO_(2)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强,且亲水性的SiO_(2)纳米狭缝比亲油性SiO_(2)纳米狭缝的CO_(2)吸附量大;随着狭缝宽度的增加,CO_(2)吸附和扩散能力也逐渐增强。此外,根据吸附能、吸附高度和电荷转移量等参数分析了CO_(2)在不同润湿性SiO_(2)表面吸附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为理解不同岩石物性的SiO_(2)狭缝表面与CO_(2)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见解,这对于解释CO_(2)分子在盖层中的吸附机理以及在地层中的长期封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附扩散 温度压强 润湿性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全尾砂膏体充填早期强度提升措施及微观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安 邱贤阳 《黄金》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提升膏体充填早期强度,并探索影响充填体早期强度的微观机理,以某矿山为工程背景,分别对添加粗骨料碎石技术方案与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胶凝材料技术方案进行了配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粗骨料碎石技术方案大部分工况条件下能够满足... 为提升膏体充填早期强度,并探索影响充填体早期强度的微观机理,以某矿山为工程背景,分别对添加粗骨料碎石技术方案与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胶凝材料技术方案进行了配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粗骨料碎石技术方案大部分工况条件下能够满足矿山28 d强度≥5 MPa的要求,但若要满足3 d强度≥2.5 MPa的要求,则需要添加40%以上粗骨料碎石,且保证浓度74%以上,灰砂比1∶4以上。而采用新型胶凝材料作为胶结剂的技术方案,在浓度72%以上,基本都能够满足3 d强度≥2.5 MPa和28 d强度≥5 MPa的要求。对采用新型胶凝材料的试块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发现新型胶凝材料有利于充填体内部钙矾石晶体的发育,对提升充填体早期强度效果明显。试验结论及相关技术参数能够为该矿山未来充填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膏体充填 早期强度 新型胶凝材料 微观机理
下载PDF
氧化镁复合水泥固化硫酸盐渍土的力学、膨胀性能及微观机理
13
作者 李文涛 孙章皓 +3 位作者 庄妍 肖衡林 付志伟 周鑫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0-1848,共9页
硫酸盐(渍)土易引发溶陷、膨胀、腐蚀地基等岩土灾害,而水泥固化会导致膨胀性矿物——钙矾石的生成,造成硫酸盐土体膨胀、强度损失和耐久性降低。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采用氧化镁(MgO)部分替代水泥(即MgO复合水泥),用于固化处理硫酸盐土(... 硫酸盐(渍)土易引发溶陷、膨胀、腐蚀地基等岩土灾害,而水泥固化会导致膨胀性矿物——钙矾石的生成,造成硫酸盐土体膨胀、强度损失和耐久性降低。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采用氧化镁(MgO)部分替代水泥(即MgO复合水泥),用于固化处理硫酸盐土(即石膏土)。通过开展垂直膨胀、无侧限抗压强度(UC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核磁共振(NMR)试验,研究MgO与水泥配比对固化土膨胀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揭示MgO复合水泥(MgO-水泥)固化硫酸盐土的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gO与水泥配比增加,固化土的总膨胀率先减小后增大,而UCS总体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在微观机理方面,加入适量MgO可减少钙矾石生成;而加入过量MgO后,水化硅酸镁(MSH)的形成抑制了水化硅酸钙(CSH)形成,削弱了CSH的影响。综上,MgO∶水泥(MgO∶C)=0.5∶9.5是固化硫酸盐土较优的MgO与水泥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土 MgO-水泥 垂直膨胀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微观机理
下载PDF
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的微观机理
14
作者 孙驰 王俊 +4 位作者 史小红 吴用 王浩 张亚峰 姜卜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探究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的微观机理,对冰封期乌梁素海不同重金属(Fe、As、Cr、Cu、Zn、Mn、Cd、Hg、Pb)水样进行室内单向结冰模拟,总结重金属在冰体和冰下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根据第一性原理进行结合能计算,从结合能的... 为探究乌梁素海重金属在冰-水介质中迁移的微观机理,对冰封期乌梁素海不同重金属(Fe、As、Cr、Cu、Zn、Mn、Cd、Hg、Pb)水样进行室内单向结冰模拟,总结重金属在冰体和冰下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根据第一性原理进行结合能计算,从结合能的角度分析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各重金属与水体的结合能均大于与冰体的,表明重金属在水体中比在冰体中更稳定,驱使重金属从冰体向冰下水体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冰-水双介质 微观机理 第一性原理 结合能 乌梁素海
下载PDF
基于微观机理的5083合金高温流变本构方程
15
作者 许磊 李江宇 +3 位作者 方志杰 付向辉 汪育晶 黄文辉 《材料科学》 2024年第10期1497-1508,共12页
为明确热塑性流变过程中应变温度、速率以及应变量对5083合金高温流变应力行为影响规律,本文采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的方式,系统研究合金在不同应变温度(280˚C, 340˚C, 400˚C, 460˚C, 520˚C)和应变速率(0.01 s−1, 0.1 s−1, 1 s−1, 10 s−1... 为明确热塑性流变过程中应变温度、速率以及应变量对5083合金高温流变应力行为影响规律,本文采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的方式,系统研究合金在不同应变温度(280˚C, 340˚C, 400˚C, 460˚C, 520˚C)和应变速率(0.01 s−1, 0.1 s−1, 1 s−1, 10 s−1)下材料的应力应变演变规律,并基于应力–位错关系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以临界应变为区分点,建立了合金的高温流变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合金流变抗力与应变速率成正比,而与应变温度成反比。微观组织分析显示,高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合金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行为,且高应变温度与高应变速率能够获得更为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所构建的本构方程能够准确预测5083合金的高温流变应力。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train temperature, rate, and amount on the high-temperature flow stress behavior of 5083 alloy during thermoplastic rheology, Gleeble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various strain temperatures (280˚C, 340˚C, 400˚C, 460˚C, 520˚C) and strain rates (0.01 s−1, 0.1 s−1, 1 s−1, 10 s−1) to systermatically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ain and stress. By analyzing the stress-dislocation relationship 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a high-temperature rheological constitutive equation for the alloy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critical strain as a reference poi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heological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increases with the strain rate and decreases with the strain temperature.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lloy exhibits significant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strain rates, while finer recrystallized grains are obtained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strain rates. The developed constitutive equation proves to be effective in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high-temperature flow stress of 5083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基于微观机理 本构方程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单原子Cu催化剂还原燃煤烟气中NO的微观机理研究
16
作者 李响 安治全 +1 位作者 朱亚明 王焕然 《煤质技术》 2024年第5期11-17,共7页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高原子利用率与高催化活性并已广泛应用于CO氧化、CO_(2)还原等领域,对单原子Cu催化剂在催化还原NO领域的微观机理研究有助于开发还原氮氧化物的新型单原子催化剂。阐述量子化学计算参数与模型构建,剖析基于Eley-Rideal...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高原子利用率与高催化活性并已广泛应用于CO氧化、CO_(2)还原等领域,对单原子Cu催化剂在催化还原NO领域的微观机理研究有助于开发还原氮氧化物的新型单原子催化剂。阐述量子化学计算参数与模型构建,剖析基于Eley-Rideal(E-R)、Langmuir-Hinshelwood(L-H)吸附机理下的NO还原反应路径及N_(2)O还原反应路径,并对NO还原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以密度泛函理论、经典过渡态理论为依据,探究石墨烯量子点担载单原子Cu催化剂(Cu/G)催化还原燃煤烟气中NO的微观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u/G非均相还原NO包括N_(2)O的形成与N_(2)的形成2个阶段。由能垒角度分析,在E-R作用机制下,NO依次被还原生成N_(2)O和N_(2)的控速步骤能垒值为74.5 kJ/mol,小于L-H作用机制控诉步骤能垒值。由动力学角度分析,反应温度的升高提升了NO还原反应的速率。反应过程中活性氧的转移导致石墨烯量子点的消耗,随着活性氧转移速率的减弱,最终导致催化剂失活。单原子Cu催化剂催化还原NO的能垒值较金属Cu团簇能垒值有所降低,说明金属分散性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直接影响,也证明单原子催化在还原NO领域具有潜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单原子催化剂 氮氧化物 经典过渡态理论 模型结构 还原反应路径
下载PDF
EICP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的强度特性及微观机理
17
作者 马强 李蒙 +2 位作者 周鑫隆 习磊 孙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2-76,共5页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轻质回填材料可以高效吸纳废旧轮胎,推动废旧轮胎在岩土工程领域资源化利用。基于EICP技术结合轮胎颗粒,系统开展了复合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ICP技术可以提高轮胎...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轻质回填材料可以高效吸纳废旧轮胎,推动废旧轮胎在岩土工程领域资源化利用。基于EICP技术结合轮胎颗粒,系统开展了复合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ICP技术可以提高轮胎颗粒混合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当胶结液浓度为0.5 mol/L时,处理效果最好。随着胶结液浓度增大,CaCO_(3)含量逐渐增加,但转化率逐渐降低。EICP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轮胎颗粒掺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轮胎颗粒的最佳掺量为5%;微观结构分析表明EICP生成的CaCO_(3)有效增强了轮胎颗粒和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并填充了孔隙。研究结果可为EICP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填充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 轮胎颗粒 力学特性 微观机理
下载PDF
液态橡胶改性剂/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与微观机理
18
作者 李许峰 李晓娟 +1 位作者 成高立 周敦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2,共9页
为研究液态橡胶改性剂/SBS复合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制备了液态橡胶改性剂改性沥青(LRM/MA)和液态橡胶改性剂/SBS复合改性沥青(LRM/SBSMA)。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高温流变性能等宏观试验测试了改性沥青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借助FTIR... 为研究液态橡胶改性剂/SBS复合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制备了液态橡胶改性剂改性沥青(LRM/MA)和液态橡胶改性剂/SBS复合改性沥青(LRM/SBSMA)。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高温流变性能等宏观试验测试了改性沥青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借助FTIR、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微观技术研究分析其改性机理。基本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SK-90^(#)基质沥青相比,LRM/MA和LRM/SBSMA的针入度分别降低了16.9%和18.4%,软化点分别提升了21.1%和42.3%,延度性能分别提高了54.7%和153.7%,且高温稳定性显著提高。FTIR结果表明:SK-90^(#)基质沥青、液态橡胶改性剂和SBS改性剂之间通过物理共混和微弱的化学反应形成了稳定的胶凝结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SBS改性剂促进了液态橡胶改性剂在SK-90^(#)基质沥青中的吸附融合,使得LRM/SBSMA改性效果更佳。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SK-90^(#)基质沥青呈现单一均质的连续相结构,LRM/MA呈现不均匀的连续结构,LRM/SBSMA呈现微相分离的空间网状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SK-90^(#)基质沥青经液态橡胶改性剂、液态橡胶改性剂/SBS复合改性后,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吸热峰面积减小,温度敏感性降低,高温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性能评价 微观机理 高温性能 复合改性沥青 液态橡胶改性剂
下载PDF
PDA/GO/PUF聚氨酯泡沫的力学与隔热性能及其微观机理
19
作者 刘世盟 郭乃胜 +2 位作者 崔世超 褚召阳 赵近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69-277,共9页
为研究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软质聚氨酯泡沫(PDA/GO/PUF)的力学与隔热性能,采用一种新工艺制备了PDA/GO/PUF,利用压缩实验和接触角测试对PDA/GO/PUF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红外热像仪和燃烧实验对PDA/GO/PUF的隔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为研究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软质聚氨酯泡沫(PDA/GO/PUF)的力学与隔热性能,采用一种新工艺制备了PDA/GO/PUF,利用压缩实验和接触角测试对PDA/GO/PUF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红外热像仪和燃烧实验对PDA/GO/PUF的隔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热重(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微观机理解释。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PDA/GO/PUF复合材料未产生永久变形,且具有较小的能量损失系数、较大的最大应力、较平稳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表现出优异的力学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PDA/GO/PUF表面疏水性能相较于PUF有显著提升,接触角增大了13.83°;PDA/GO/PUF较PUF表现出更优异、更稳定的隔热效果,且在燃烧过程中没有出现熔滴现象;在GO/PUF泡沫表面自聚合形成的PDA纳米涂层具有优异的黏附性,能够将脱离GO/PUF的GO颗粒也吸附在PDA/GO/PUF表面;PDA/GO/PUF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了致密的炭层,有效地隔绝了热量并降低了PDA/GO/PUF的热分解速率,与PUF相比,其T_(-50%)分解温度提升了240℃,残炭量提升了21.65%,显著增强了材料的热稳定性;PDA/GO/PUF分别在1420 cm^(-1)和1714 cm^(-1)处出现了属于PDA涂层的N-H弯曲振动特征峰和GO的C=O伸缩振动特征峰,进一步证实了PDA/GO/PUF的成功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PDA/GO/PUF聚氨酯泡沫 力学性能 隔热性能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干密度对砂岩土水特征曲线影响及微观机理
20
作者 杨昕 颜梦秋 郑嘉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772-14777,共6页
中国广泛分布砂岩地层,其水力特性影响工程稳定性。干密度是土水特征曲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对砂岩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不同干密度砂岩土水特征曲线及其微观特性,采用压力板仪开展了不同干密度砂岩土水特征试验,... 中国广泛分布砂岩地层,其水力特性影响工程稳定性。干密度是土水特征曲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对砂岩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不同干密度砂岩土水特征曲线及其微观特性,采用压力板仪开展了不同干密度砂岩土水特征试验,提出了考虑干密度的砂岩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同时,基于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压汞测试分析了不同干密度砂岩微观特性,揭示了干密度对砂岩土水特征曲线影响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干密度越大,砂岩持水能力越强;干密度对砂岩进气值和残余饱和度均有影响,且砂岩进气值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增长;不同干密度砂岩孔径分布均为单峰形态,随着干密度的增大,砂岩峰值孔隙半径逐渐减小;干密度较高的砂岩,颗粒排列紧密,孔隙半径较小,主要以中等和小孔隙为主,而干密度较低的砂岩,颗粒排列松散,孔隙半径大,包括大小不等的孔隙。研究可为非饱和砂岩工程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密度 砂岩 土水特征曲线 微观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