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心下痞”浅析
1
作者 汪民民 胡子毅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6-18,共3页
后世医家对“痞”的认识与《伤寒论》中“心下痞”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整理《伤寒论》中“心下痞”相关内容,分析“心下痞”的临床特征,并与相似症状进行鉴别,总结其治疗法则。
关键词 伤寒论 心下痞 鉴别诊断 治疗法则
下载PDF
仲景治痞(心下痞)证方评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对张仲景治疗痞证(心下痞)方进行分析归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痞证的配伍规律及加减方法。泻心汤类方的配伍方法主要有配伍清热化湿药、温里祛寒药、降逆止呕药、泻火通便药、补气健脾药等;临床治疗慢性胃肠病可加理气止痛药... 对张仲景治疗痞证(心下痞)方进行分析归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痞证的配伍规律及加减方法。泻心汤类方的配伍方法主要有配伍清热化湿药、温里祛寒药、降逆止呕药、泻火通便药、补气健脾药等;临床治疗慢性胃肠病可加理气止痛药、健胃消导药、制酸药、活血化瘀药、补气养血药等。与西医药进行比较,认为中医药在治疗痞证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心下痞
下载PDF
李东垣论治心下痞之学术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永明 高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72-74,共3页
归纳整理了李东垣论治心下痞的学术思想、宝贵经验和特色方药 ,分析了心下痞的病名意义、病证归属、病因。
关键词 心下痞 李东垣 学术思想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伤寒论》“心下痞”辨治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引强 郭淑莲 欧阳兵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对《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证的认识及辨治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本病病位当在心下胃脘部,为中焦脾胃之处。病因病机主要因太阳证误治,里虚邪陷所致,但亦有不因误治,邪热内陷而成者,主要由脾胃气虚,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气机壅滞,... 对《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证的认识及辨治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本病病位当在心下胃脘部,为中焦脾胃之处。病因病机主要因太阳证误治,里虚邪陷所致,但亦有不因误治,邪热内陷而成者,主要由脾胃气虚,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气机壅滞,导致寒热并存,虚实夹杂而成。同时,对《伤寒论》心下痞不同证型的辨治规律及其类似证进行了归纳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心下痞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治规律的研究——古今医案159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宇航 《北京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1-13,共3页
一、目的与方法《伤寒论》所述心下痞,是临床上的常见证,它可以出现在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特别多见于急慢性脾胃病变中。其表现以患者自觉胃脘部堵塞胀闷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特征。半夏泻心汤所主治的寒热错杂痞,是其中最主要类型之一... 一、目的与方法《伤寒论》所述心下痞,是临床上的常见证,它可以出现在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特别多见于急慢性脾胃病变中。其表现以患者自觉胃脘部堵塞胀闷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特征。半夏泻心汤所主治的寒热错杂痞,是其中最主要类型之一,它揭示了人体客观存在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理状态。张仲景针对本证而立半夏泻心汤,组方用药独具特色,为治疗脾胃疾病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 心下痞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心下痞证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勇 刘孟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1期12-13,共2页
《伤寒论》所述心下痞,指病者自觉胃脘部痞塞满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诸病源候论》曰:“痞者,心下满也。”《伤寒条辨》曰:“痞,言气隔不通而痞塞也。”痞作为临床常见证,反映了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可见于多种外感内伤疾病之中。《伤... 《伤寒论》所述心下痞,指病者自觉胃脘部痞塞满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诸病源候论》曰:“痞者,心下满也。”《伤寒条辨》曰:“痞,言气隔不通而痞塞也。”痞作为临床常见证,反映了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可见于多种外感内伤疾病之中。《伤寒论》对心下痞证治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为后世辨证论治开辟了一条极有价值的途径。1 心下痞的病因病机 心下痞的形成原因纷繁复杂。《杂病源流犀烛》曰:“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填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结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伤寒论》所述心下痞的病因病机可简要归纳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心下痞/中医疗法 健脾和胃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心下痞”用泻心汤验案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太平 朱彦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9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心下痞”证病因、病机及证候、寒热、虚实等的性质。方法参阅经文进行辨证,用五种泻心汤分别治之。结果服药后无不良反应,一般患者服药1~2剂即效,3~5剂获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心下痞”证,辨证分治疗...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心下痞”证病因、病机及证候、寒热、虚实等的性质。方法参阅经文进行辨证,用五种泻心汤分别治之。结果服药后无不良反应,一般患者服药1~2剂即效,3~5剂获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心下痞”证,辨证分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后 心下痞”验案
下载PDF
《伤寒论》“心下痞”论治方法臆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厂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2037-2039,共3页
《伤寒论》中有关“心下痞”的论述条文,现今教材、讲稿多视其为太阳病变证,仅择部分进行讲解。尤其对于十枣汤证、五苓散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大柴胡汤证,或将其归属“其他痞证”“痞证类证”等未作详解,或置于它篇不... 《伤寒论》中有关“心下痞”的论述条文,现今教材、讲稿多视其为太阳病变证,仅择部分进行讲解。尤其对于十枣汤证、五苓散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大柴胡汤证,或将其归属“其他痞证”“痞证类证”等未作详解,或置于它篇不予统观,而临床医家亦常避而不谈。笔者认为,张仲景“心下痞”相关论述虽条文散落,然综合视之则因机证治齐全、理法方药俱备,行文完整,结构紧密,集之可独立成篇。若行筛选断取,虽摘释精当,亦不免割裂之嫌。进而提出,若解“否卦”之意而依八纲辨证之法、方剂对偶之术,以观张仲景行文法要,则《伤寒论》“心下痞”相关条文所论,理法完备,方药精当,不可仅以太阳病变证而忽视之,更不宜随意截取,失其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心下痞 否卦 八纲 对偶
下载PDF
牛学恩教授运用腹诊诊治心下痞经验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倩倩 牛学恩 +1 位作者 娄方敏 耿晓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6期68-70,共3页
腹诊是一种具有传统中医特征的诊治方法。心下痞是发生于心下部位的痞满,又可称为胃痞,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牛学恩教授运用腹诊诊治心下痞,简单实用、客观,易于掌握,且临床疗效显著,可为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一种简单直接的... 腹诊是一种具有传统中医特征的诊治方法。心下痞是发生于心下部位的痞满,又可称为胃痞,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牛学恩教授运用腹诊诊治心下痞,简单实用、客观,易于掌握,且临床疗效显著,可为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一种简单直接的临床方法和新思维。同时,继承发展腹诊也是新时代中医学者守正中医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诊 心下痞 经方 牛学恩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舒胃饮治心下痞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任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8-18,共1页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条文中“心下痞”之病证,乃指胃脘部满闷,按之柔软而不痛的证状。多由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以致邪气相结,寒热错杂。故仲景有泻心汤之设。临床所见此证甚多,但并不多由表邪误下所致,即所谓内伤杂病...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条文中“心下痞”之病证,乃指胃脘部满闷,按之柔软而不痛的证状。多由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以致邪气相结,寒热错杂。故仲景有泻心汤之设。临床所见此证甚多,但并不多由表邪误下所致,即所谓内伤杂病之心下痞也。其证有因忧郁气结而致心下痞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胃饮 心下痞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心下痞辨证分型与胃脘部皮肤及胃内温度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崔世高 喻秀兰 梅国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16-216,共1页
我们对具有心下痞证的42例胃病患者,进行了胃脘部皮肤和胃内温度测定,旨在探求心下痞证的客观指标,试析中医心下痞辨证的机理。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74例,男52例,女22例,年龄18~61岁,病程6个月~10年,74例中42例既有胃病、又表... 我们对具有心下痞证的42例胃病患者,进行了胃脘部皮肤和胃内温度测定,旨在探求心下痞证的客观指标,试析中医心下痞辨证的机理。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74例,男52例,女22例,年龄18~61岁,病程6个月~10年,74例中42例既有胃病、又表现为心下痞的患者列为研究分析对象。二、诊断及辨证依据主要根据病史、体征、脉和舌象进行诊断。依据《伤寒论》泻心汤证,参考《温病条辨·中焦篇》进行辨证分型,将其分为热郁痞(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分型 心下痞 胃脘部 辨证依据 汤证 胃病患者 热郁 肝胃不和 温度相关性 舌象
下载PDF
“心下痞硬”小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龙龙 何丹 黄雅慧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025-1027,共3页
通过分析《伤寒论》中“心下痞硬”的方药规律及其原文字词内涵,归纳出“心下痞硬”的病机为“胃中空虚,寒气上逆”,进一步探索出“心下痞”“心下痞硬”及“结胸”在病机上表现为正气渐衰、邪气渐盛的一个动态过程,指出三者的共同病机... 通过分析《伤寒论》中“心下痞硬”的方药规律及其原文字词内涵,归纳出“心下痞硬”的病机为“胃中空虚,寒气上逆”,进一步探索出“心下痞”“心下痞硬”及“结胸”在病机上表现为正气渐衰、邪气渐盛的一个动态过程,指出三者的共同病机为“胃中空虚,寒逆热陷”,从而对脾胃病的传变及治疗预后给予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痞 心下痞 结胸 伤寒论 病机
下载PDF
由《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心下痞与恶寒的联系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得慧 李丽娜 +1 位作者 强兴 陈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心下痞与恶寒的病机分别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与肌表卫气出入不利。本文从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二者共见的条文着手,结合仲景对此所施方药及《黄帝内经》中卫气理论与升降出入理论,得出表证与脾胃症状密切相关,多存在"必有表... 心下痞与恶寒的病机分别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与肌表卫气出入不利。本文从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二者共见的条文着手,结合仲景对此所施方药及《黄帝内经》中卫气理论与升降出入理论,得出表证与脾胃症状密切相关,多存在"必有表,复有里"的现象。且由于升降与出入相因,调营卫出入以利脾胃升降不失为临床上遇到棘手案例时的一种尝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痞 恶寒 表里 脾胃 升降出入
下载PDF
从“心下痞”“失眠”中医证候分析慢性胃炎的防治思路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丁科枫 邓杨春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4期576-578,582,共4页
以心下痞、失眠为切入点,从引起原因、诊断、防治、预后等多方面分析中西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找出慢性胃炎在预防、诊断、治疗中的优化策略。从病症统一的角度分析中西医慢性胃炎的优化治疗思路。心下痞且失眠症患者中患有慢性胃炎的概... 以心下痞、失眠为切入点,从引起原因、诊断、防治、预后等多方面分析中西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找出慢性胃炎在预防、诊断、治疗中的优化策略。从病症统一的角度分析中西医慢性胃炎的优化治疗思路。心下痞且失眠症患者中患有慢性胃炎的概率为99%,从心下痞及失眠的角度防治慢性胃炎有很强的实践及指导意义。诊断上,因为慢性胃炎与失眠、心下痞有高度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表现为心下痞或者失眠症状的概率为99%,所以从失眠、心下痞入手,判断慢性胃炎有很强的参考意义;治疗上,以中医失眠、心下痞症为抓手,可以将慢性胃炎分成痰湿中阻证、湿热阻胃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5个证型,可以适当地运用加减变化对应的方剂进行治疗;预防上,因慢性胃炎发病与情志、饮食、饮酒等高发因素关系密切,饮食的合理化、情志中和化、运动适当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降低慢性胃炎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痞 慢性胃炎 失眠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试析《伤寒论》“心下痞”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红 周正华 《河南中医》 2014年第4期577-578,共2页
心下痞病在胃脘部,与胃气的升降密切相关。心下痞可分为寒热错杂痞和热痞,寒热错杂痞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别治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热痞应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在治疗时心下痞时,要先辨证论治,分清寒热... 心下痞病在胃脘部,与胃气的升降密切相关。心下痞可分为寒热错杂痞和热痞,寒热错杂痞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别治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热痞应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在治疗时心下痞时,要先辨证论治,分清寒热虚实、表里有无,如此则气机顺畅,痞证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痞 寒热错杂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罗伟生治疗心下痞经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全肖 赵一娜 +1 位作者 唐梅文 罗伟生 《河南中医》 2017年第4期584-586,共3页
罗伟生教授认为心下痞的病因常来自太阳证误下以后,里虚邪陷所致;但亦有饮食不节、肝胃不和、情志抑郁、中气不足、复感外邪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心下痞证的发生。心下痞病机主要是脾胃气虚,中焦气机不利,气机壅滞,寒热失调,虚实夹杂。罗... 罗伟生教授认为心下痞的病因常来自太阳证误下以后,里虚邪陷所致;但亦有饮食不节、肝胃不和、情志抑郁、中气不足、复感外邪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心下痞证的发生。心下痞病机主要是脾胃气虚,中焦气机不利,气机壅滞,寒热失调,虚实夹杂。罗伟生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临证时同病异治,分清寒热虚实错杂之偏盛。七方胃痛散为罗伟生教授从医30余年的临床经验方,治疗心下痞具有抑制炎症介质、修复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痞 半夏泻 七方胃痛散 罗伟生
下载PDF
心下痞与胃下垂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卫东 《河南中医》 2003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心下痞 胃下垂 半夏泻
下载PDF
泻心汤治心下痞之我见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辉 《光明中医》 2006年第1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心下痞 体会
下载PDF
浅析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如平 吴自平 +1 位作者 卢晔 徐静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11期853-855,共3页
半夏泻心汤为治疗心下痞证的名方,临床应用范围已不局限在消化系统范畴,无论何病只要出现心下痞这一辨证要点遂可用之。通过探究《伤寒论》对该方理论机制的阐述,解析其方义,领会其治疗痞证的机理,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应依据寒热虚实的程... 半夏泻心汤为治疗心下痞证的名方,临床应用范围已不局限在消化系统范畴,无论何病只要出现心下痞这一辨证要点遂可用之。通过探究《伤寒论》对该方理论机制的阐述,解析其方义,领会其治疗痞证的机理,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应依据寒热虚实的程度,确定方中诸药的量效关系;诊疗疾病时应辩证与辨病结合,灵活应用,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医者有效地运用该方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 心下痞 病机 学术探讨
下载PDF
75例心下痞胃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固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9年第6期34-34,共1页
1988年5月至1989年5月,我院对75例心下痞患者进行了胃镜观察。现结合病例,对心下痞的实质作初步探讨。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75例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18岁;20岁以下2人,21~30岁25人,31~40岁22人,41~50岁15人,5... 1988年5月至1989年5月,我院对75例心下痞患者进行了胃镜观察。现结合病例,对心下痞的实质作初步探讨。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75例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18岁;20岁以下2人,21~30岁25人,31~40岁22人,41~50岁15人,51岁以上11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痞 胃炎 胃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