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心律协会(EHRA)关于虚弱综合征心律失常管理的专家共识解读
1
作者 浦介麟 周晓茜 蔡英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虚弱前期状态(prefrail state)和虚弱综合征(frailty syndrome)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如合并心律失常则其管理和治疗变得更为复杂,但目前针对这一群体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或推荐...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虚弱前期状态(prefrail state)和虚弱综合征(frailty syndrome)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如合并心律失常则其管理和治疗变得更为复杂,但目前针对这一群体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或推荐指南。2023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制定关于虚弱综合征心律失常的专家共识(Europace,2023,25:1249-1276),它不仅关注虚弱的生物学特性、常见的合并症和评估方法,还为心律失常的管理提供了基于临床证据的建议,为医疗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引。该共识由特别工作组编写,其代表来自于欧洲心脏心律协会(EHRA)、心律学会(HRS)、亚太心律学会(APHRS)、拉丁美洲心律学会(LAHRS)、南非洲心律失常学会(CASSA),获得上述学/协会认可,并由代表EHRA、HRS、APHRS、LAHRS和CASSA的编写组外的专家进行同行评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临床指导价值。为使国内相关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并应用于虚弱综合征心律失常的临床管理,编辑部特邀请本刊副总编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浦介麟教授及其团队对其进行深入译解,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弱综合征 心律失常 欧洲心律协会 专家共识 解读
下载PDF
初始不可除颤心律在机械胸外按压过程中转变为可除颤心律对成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景道远 卢莹 +4 位作者 赵俊露 唐晗琪 章炳文 孔来法 徐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在机械胸外按压过程中初始不可除颤心律转变为可除颤心律(shockable rhythm conversion,SRC)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1... 目的分析成人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在机械胸外按压过程中初始不可除颤心律转变为可除颤心律(shockable rhythm conversion,SRC)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初始不可除颤心律成人OHCA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机械胸外按压,联合使用多功能除颤电极片连接除颤仪进行监护、除颤及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是否出现SRC进行分组,比较两组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出院时神经系统恢复率、4 h及28 d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有247例OHCA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SRC组40例,Non-SRC组207例,SRC组ROSC率(47.5%vs.20.8%)、4 h生存率(22.5%vs.9.2%)及28 d生存率(17.5%vs.6.3%)均显著高于Non-SRC组(P<0.05),但两组出院时神经系统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OHCA患者在机械胸外按压过程中出现SRC,可显著提高ROSC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初始心律 不可除颤心律 可除颤心律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预后
下载PDF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3
作者 王千米 方良玉 +2 位作者 马雅敏 周莉莉 蒋平平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8期89-92,共4页
总结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联合多学科团队,入院后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重点做好安全管理;运用聚焦解决模式落实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与管理;实施个体化静脉入路评估联合三维动态模拟技术,确... 总结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联合多学科团队,入院后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重点做好安全管理;运用聚焦解决模式落实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与管理;实施个体化静脉入路评估联合三维动态模拟技术,确保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与输液港联合植入安全;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实现低血糖的早期预警与有效干预;医护患合作实施延续性护理,提升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入院后第16天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继续予以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低血糖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心律失常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心电瀑布图在快速识别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各种逸搏心律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瑞 马凌 +3 位作者 焦丕奇 曾伟华 景永明 刘津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房性、室性、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心电瀑布图特征,为快速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合并有上述三种逸搏心律的SSS病例,在常规观察其心电散点图的基础上,进一... 目的探讨房性、室性、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心电瀑布图特征,为快速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合并有上述三种逸搏心律的SSS病例,在常规观察其心电散点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心电瀑布图特征;结合心电瀑布图的逆向技术,分析和总结三种逸搏心律的心电瀑布图特征及其与相应心电图的对应关系。结果SSS患者在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的背景下出现的这三种保护性逸搏心律(房性、室性、交界性逸搏心律)的频率接近,相互竞争、反复交替,其心电散点图、RR间期直方图等常用分析工具揭示的特征不明显,但各种心律的心电瀑布图却特征各异,为快速分析此类病例提供了捷径。正常窦性心律的R峰带水平居中,宽度小于120 ms,色谱代表QRS波群的高度;P峰带、T峰带平行分居于R峰带上下,宽度与色谱分别代表P波、T波的时限和极性。窦性心律的三峰带心电瀑布图宽度、色谱若有变化,则意味着节律变换,其中房性逸搏心律的心电瀑布图特征为P峰带变色,R峰带、T峰带正常;室性逸搏心律的心电瀑布图特征为P峰带消失,R峰带变宽变色、T峰带变色;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心电瀑布图特征为P峰带消失,R峰带、T峰带正常。结论心电瀑布图可用于快速识别SSS患者中的各类逸搏心律,在心电大据分析中能弥补心电散点图及RR间期直方图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心电瀑布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性逸搏心律 室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心律
下载PDF
如何预防和治疗心律不齐?
5
作者 王娟丽 《青春期健康》 2024年第10期54-56,共3页
心律不齐,也称为心律失常,指心脏跳动频率或节律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和健康风险。本文将介绍心律不齐的治疗和预防,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心律不齐的概述1.定义与分类心律不齐是指心脏... 心律不齐,也称为心律失常,指心脏跳动频率或节律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和健康风险。本文将介绍心律不齐的治疗和预防,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心律不齐的概述1.定义与分类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根据不同的标准,心律不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心率的快慢,可以分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按照心律失常的发生部位,可以分为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不齐 房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起源部位 心脏跳动 传导速度
下载PDF
决奈达隆联合美托洛尔应用于老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胡瑶瑶 刘佳 +1 位作者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决奈达隆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160例,按照掷币法随机分为决奈达隆组57例、美托洛尔组55例和联合(决奈达隆+美... 目的 探讨决奈达隆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160例,按照掷币法随机分为决奈达隆组57例、美托洛尔组55例和联合(决奈达隆+美托洛尔)组48例。比较3组用药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症状变化等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3个月和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决奈达隆组和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联合组心房颤动(AF)发作次数[(2.31±1.78)次/48 h vs(11.56±18.68)次/48 h]、AF持续时间[(4.86±6.73)h/48 h vs(10.92±9.61)h/48 h]、心房扑动(AFL)发作次数[(2.33±1.53)次/48 h vs(4.33±1.53)次/48 h],AFL持续时间[(5.15±4.87)h/48 h vs(21.54±20.08)h/48 h]少于用药前,决奈达隆组AFL持续时间[(2.75±1.94)h/48 h vs(10.29±8.04)h/48 h]明显少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决奈达隆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还能显著减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减少AF、AFL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可有效控制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美托洛尔 决奈达龙 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心律失常心电图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建华 刘静 傅晓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以问题式教学法(PBL)联合以案例式教学法(CBL)在进修学员心律失常心电图教学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7日至2023年1月20日于解放军总医院进修的7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 目的 探讨以问题式教学法(PBL)联合以案例式教学法(CBL)在进修学员心律失常心电图教学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7日至2023年1月20日于解放军总医院进修的7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应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法(LBL),比较两组心电图理论成绩、心电图判读成绩及教学模式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理论知识成绩和心电图判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学员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利于知识掌握、利于师生互动、对教学满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两组在利于知识掌握方面差异最为显著。结论 在心律失常心电图教学中,PBL联合CBL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进修学员的理论实践成绩及教学认可度,可在教学中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心律失常 心电图教学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丽 王侠 +1 位作者 韩淑洁 罗盛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7期3100-3103,共4页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的8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病...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的8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统计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情况、PCI术手术效果、心功能、心肌灌注分级、起搏器电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再灌注损伤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介入治疗后全部病人均符合冠状动脉再通标准。80例均成功置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起搏成功率为100%。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阈值、阻抗、QT间期均小于治疗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感知、PR间期、QRS间期均大于治疗前(P<0.05);心肌组织灌注(TIMI)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TIMI分级Ⅱ级以上的比例82.50%。80例中16例发生再灌注损伤,但无因再灌注损伤发生死亡者。随访6个月18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可改善AMI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心功能、心肌灌注分级、起搏器电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冠状动脉再通率高、起搏成功率高,但可能发生再灌注损伤与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无导线起搏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与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洋 宁明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 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试验组予以MEWS式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病频率、疼痛程度(VAS评分评估),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后的心脏功能、术后第1天与干预1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病频率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试验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MEWS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对MEWS护理的服务满意度较高,该模式在护理干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脏功能 情绪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心律失常病房与非心律失常病房在心房颤动管理中的差异比较研究
10
作者 杨倩 柏庚 李广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对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优化房颤患者的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住院的1537例房颤患者资料... 目的对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优化房颤患者的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房及非心律失常病房住院的1537例房颤患者资料。根据房颤患者住院时入住心律失常病房与否,分为房颤专病管理组和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对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口服抗凝药使用情况、心率控制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房颤非专病管理组CHA_(2)DS_(2)-VASc评分分数的平均值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6±1.71)分比(3.46±1.87)分,P<0.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血管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内阵发性房颤类型及永久性房颤类型较房颤专病管理组更多(P<0.001)。房颤非专病管理组控制心室率药物使用率(56.0%比40.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50.7%比36.6%)、地高辛使用率(17.6%比5.2%)均明显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房颤专病管理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率(49.8%比22.6%)、胺碘酮使用率(26.2%比5.6%)、决奈达隆使用率(3.1%比0.4%)及普罗帕酮使用率(2.9%比0.1%)均明显高于房颤非专病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索他洛尔使用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房颤非专病管理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明显高于房颤专病管理组(43.6比25.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患者因接受不同专病病房的管理而在治疗方案上有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病房 心律失常病房 心房颤动管理差异
下载PDF
心律不齐患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触发窄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的可行性
11
作者 禹烜 李岩 +3 位作者 沈翀 祝小莲 郝俊琪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89,395,共5页
目的分析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诊的心律不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 目的分析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诊的心律不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研究组66例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情况。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一致,平均主观评分分别为4.16比4.07、3.98比4.22、4.03比4.01,但对比剂用量、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减少29%和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11、9.119,P=0.001)。结论对于心律不齐患者,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窄窗技术保证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回顾式扫描诊断准确性相当,同时能提高检查安全性,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CT血管造影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可行性
下载PDF
Ⅰ导联R/(R+S)对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鉴别价值
12
作者 秦奋 赵雨薇 +4 位作者 赵江涛 朱揆 王攀基 宋盼 陶海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索鉴别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患者65例。比较左室流出道起源组(LVOT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源组(RVOT组)室性... 目的:探索鉴别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患者65例。比较左室流出道起源组(LVOT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源组(RVOT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振幅及相关指标的差异,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所选取指标鉴别OT-VA起源部位的效能。结果:LVOT组11例,RVOT组54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指标为Ⅰ导联R波/(R+S)波振幅比[R/(R+S)],其鉴别OT-VA起源部位的AUC(95%CI)为0.949(0.894~1.000),截断值为0.50。Ⅰ导联R/(R+S)<0.50诊断胸前V3导联移行LVOT起源OT-V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09、0.944和0.938。结论:Ⅰ导联R/(R+S)<0.50可准确鉴别LVOT起源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导联 室性心律失常 胸前导联移行 左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
13
作者 张铭杰 卫靖靖 +4 位作者 包宇 张艺琳 卢健峰 王澳龙 朱明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3期2305-2311,共7页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中医用药规律及差异,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关于中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中医用药规律及差异,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关于中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使用Excel 2016软件分别建立处方数据表,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处方855首,缓慢型心律失常处方431首。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高频中药为甘草、丹参、麦冬、黄芪、酸枣仁等,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高频中药为甘草、附子、桂枝、黄芪、丹参等。功效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均较多,清热药、安神药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占比较高,解表散寒药、温里药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占比较高。性味归经中,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药以苦寒、甘温为主,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中药以甘温、辛温为主。归经均与心、肺、脾、肝、肾密切相关。药物组合模式分析得到甘草-丹参使用频率较高,甘草-麦冬在快速型心律失常中较多,甘草-附子、甘草-桂枝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较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置信度最高组合为麦冬、桂枝→甘草,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为甘草-细辛、麻黄→附子。K-means聚类分析分别得到4个核心处方。结论:快速型心律失常与缓慢型心律失常均为本虚标实之病,共同病机为“虚”“瘀”,快速型心律失常多“阴虚”兼“热”,缓慢型心律失常多“阳虚”兼有“寒”,共同治法为“补气活血”,共同核心中药为甘草、丹参,在此基础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用具养阴清热、安神镇惊功效的药对及方剂;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用具温阳复脉、益气健脾功效的药对及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型心律失常 缓慢型心律失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面向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交互性研究与实现
14
作者 王敏 胡兆 +4 位作者 徐晓巍 郑思 李颖茵 姚焰 李姣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界面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方法/过程从交互设计角度,针对可解释性、时效性、可用性、相关性、尊重性和循证性6个维度,提出界面设计原...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界面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方法/过程从交互设计角度,针对可解释性、时效性、可用性、相关性、尊重性和循证性6个维度,提出界面设计原则。选取心律失常疾病决策支持作为临床场景,设计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交互界面原型,阐述界面功能、信息功能、交互功能设计与实现过程。结果/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界面设计原则可有效缓解6类问题,经论证具有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原型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可泛化性,可用于指导多种疾病辅助诊疗工具的交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交互界面 可解释性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殷云雁 周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996-1999,共4页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心肌血流阻塞后心肌灌注恢复引起的心律失常。虽然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心肌血流成功再通的重要标志物,但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预防这类并发症非常重要。
关键词 再灌注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综述
下载PDF
214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王一然 阿荣 +1 位作者 张迎军 阿拉腾宝力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9岁组(60例)、70~80岁组(82例)、> 80岁组(72例)。对比3组患者首发症状、起搏器植入病因、起搏器类型及随访电极参数。结果 所有入选者首发症状以黑蒙、晕厥为主(33.64%)。不同年龄组首发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乏力比例高于男性(P <0.05)。植入起搏器的病因依次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79例(36.92%)、房室传导阻滞(AVB)78例(36.44%)、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合并长间歇34例(15.89%)、双结病变23例(10.75%)。60~69岁组、70~80岁组病窦的占比均高于>80岁组(P <0.05),而>80岁组房颤合并长间歇占比高于其他两组(P <0.05)。老年女性病窦的占比高于男性,而男性Ⅱ度Ⅱ型AVB的占比高于女性(P <0.05)。起搏器植入类型以双腔为主体(185例,86.45%),>80岁组单腔起搏器植入数量高于70~80岁组(P <0.05);术后7、90 d各组患者电极阈值和阻抗较术中均下降(P <0.05),术后7 d与术后9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相同时间点各个电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短期随访,不同年龄的老年患者右心室中低位间隔固定电极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老年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致心律失常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张璇 崔广梅 +3 位作者 班洪芳 辛丹丹 王一冰 孙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37-41,共5页
目的:总结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并导致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收治的1例难治性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疗及随访过程,... 目的:总结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并导致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收治的1例难治性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疗及随访过程,并以“利妥昔单抗”“心律失常”“rituximab”“arrhythmia”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23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发病年龄3岁,肾病综合征病史3年,无心血管基础疾病。患儿初治激素耐药,他克莫司敏感但减至小剂量出现频复发及激素依赖,予利妥昔单抗每次100 mg,每周1次,应用第3次后患儿出现心律不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室上性早搏、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传。之后每月监测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至今随访8个月,较前无明显变化。文献复习显示应用利妥昔单抗出现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5%~8%,包括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动过缓等。在非肿瘤疾病中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个案报道8篇文献,加上本例共10例患者,(2例儿童,8例成人),6例无心血管疾病史,9例出现心电图改变,随访仅4例恢复。结论:随着利妥昔单抗应用范围的扩大,医师必须意识到该药有致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风险。建议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应对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肾病综合征 激素耐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对照研究
18
作者 汪艳丽 任甜甜 +5 位作者 刘金凤 关宣可 常兴 吴巧敏 刘志明 刘如秀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816-1821,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及病房的63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及病房的63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方,200 mL/次,2次/d;对照组予参松养心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侯积分、临床疗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心悸、胸闷、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等单项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心率、平均心率及最慢心率均升高(P<0.05,P<0.01);生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在临床疗效、常规心电图及心功能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肾虚血瘀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 肾虚血瘀证 动态心电图 心功能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刘海燕 高星晨 +1 位作者 李杨 韩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300例,根据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300例,根据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0.67%(62/300)。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吸烟史、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900)、高血压病(OR=2.180)、术后肺部感染(OR=2.410)、术后电解质紊乱(OR=1.717)、术后便秘(OR=1.499)是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术后肺部感染、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便秘是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老年 胸腔镜 心律失常 肺部感染 血压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探讨
20
作者 张宏 刘新 +1 位作者 宋越 高海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postoperativ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POVA)的发生率、风险预测因子以及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各类心脏外科...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postoperativ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POVA)的发生率、风险预测因子以及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各类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1226例,全因死亡率数据来自我院的数据库。构建Cox风险预测模型模型,以确定POVA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在调整不同的协变量后评价POVA对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结果:在1226例患者,29例(2.4%)发生POVA。单变量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较大(61.2±8.5)vs.(70.6±3.8)岁,较低的LVEF(61.1±9.2)%vs.(45.1±7.8)%,更多接受急诊心脏外科手术(1.6%vs.24.1%),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史(7.9%vs.24.1%),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1.1%vs.6.9%),出现术后卒中病史(0.4%vs.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年龄较大(OR:每1年增加1.08,P<0.001)、急诊手术(OR=19.38,95%CI:7.53~51.71,P<0.001)和存在严重COPD(OR=3.56,95%CI:1.54~8.86,P=0.002)与POVA发生呈现正向关联。在(2.0±0.1)年的随访中,POVA与显著增加的调整后长期死亡率(HR=7.95,95%CI:1.12~56.43,P=0.046)相关。结论:POVA与术后长期死亡率增加有关。年龄较大、严重的COPD、LVEF较低和急诊手术与POVA的风险较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