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6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流行病学及相关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瑾怡 张世忠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3-899,共7页
根据WH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他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研究是世界公共卫生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与此同时,根据2022年WHO发布的数据统计,中国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17%,... 根据WH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他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研究是世界公共卫生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与此同时,根据2022年WHO发布的数据统计,中国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17%,近20年,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增长了120倍,且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并存在一定的内在机制。本文旨在阐述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从而发现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心脏造成损伤,而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肌梗死可以通过介导脑部缺血性损伤和炎症反应来诱发不良情绪以及认知障碍。本文能够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提供更多预防思路,也为心理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双心学科的交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理疾病 情绪 焦虑症 抑郁症 自主神经系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家校合作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疾病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仲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是有效干预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案例出发,探讨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提出以构建并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为重点,加强并深化家校合作意识为关键,提升并巩固家校合作成效为目标,是助力高职学生心理疾病干... 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是有效干预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案例出发,探讨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提出以构建并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为重点,加强并深化家校合作意识为关键,提升并巩固家校合作成效为目标,是助力高职学生心理疾病干预的有效途径。以此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稳固的支撑系统,使学生在面对心理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疾病干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心理疾病 干预策略 辅导员
下载PDF
心理疾病门诊处方500例点评
3
作者 陈嘉怡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4期9-11,共3页
目的:对500例心理疾病门诊处方进行点评,以提高心理疾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23年1—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处方500张及其患者5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等构成情况,依据心理疾病药品规范、说明书相关要点和使... 目的:对500例心理疾病门诊处方进行点评,以提高心理疾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23年1—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处方500张及其患者5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等构成情况,依据心理疾病药品规范、说明书相关要点和使用等进行审核评价。结果:500例心理疾病门诊处方中,45~64岁患者占比较多(37.80%);女性患者占比最多(68.20%);疾病种类方面,焦虑症(焦虑障碍)占比最多(43.40%);≥3种药物处方占比最多(62.20%)。西药使用频率前三位分别为阿普唑仑、西酞普兰、奥沙西泮;中成药使用频率前三位分别为疏肝解郁胶囊、舒眠胶囊、乌灵胶囊。不合格处方类型及构成情况分析,不规范处方出现频率最高(33.63%),其次为超适应证处方(31.09%)。结论:针对心理疾病门诊开展处方点评发现,临床应对心理疾病制定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改进措施,进一步对心理门诊医师进行培训,尽可能避免其不规范行为,降低处方不合格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疾病 处方点评 药品说明 门诊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心理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马玉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65-0168,共4页
探讨对精神病病人焦虑、抑郁症状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精神科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探讨对精神病病人焦虑、抑郁症状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精神科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后 HAMA评分(HAMA评分为8.01±1.23), HAMD (HAMD)为7.15±1.35, HAMD (HAMA)评分为17.98±2.81, HAMD (16.98±2.69),均有显著性(P<0.001);生存质量得分(88.01±4.64)显著优于健康人(WHOQOL-100)(81.56±5.88), P<0.001;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为87.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使其精神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其焦虑、抑郁等症状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对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怀疑有病和觉得没病,可能都是心理疾病
5
作者 李远者 肖姝雲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10期11-13,共3页
在生活中,能见到两类对待疾病态度迥异的人群:一部分人总怀疑自己有病,一看到某种疾病的科普,就将其各种症状与自身情况一一对应,越看越确信自己就是生病了,恨不得每天往医院跑;一部分人看见“白大褂”就紧张,将自身出现的症状统统归结... 在生活中,能见到两类对待疾病态度迥异的人群:一部分人总怀疑自己有病,一看到某种疾病的科普,就将其各种症状与自身情况一一对应,越看越确信自己就是生病了,恨不得每天往医院跑;一部分人看见“白大褂”就紧张,将自身出现的症状统统归结于疲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疾病 一一对应 怀疑 有病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婧怡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68-0171,共4页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和机制,同时还研究了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心理疾病和纯西医治疗方法在治疗心理疾病时患者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耐受能力的区别。方法 招募了100名心理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接受中...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和机制,同时还研究了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心理疾病和纯西医治疗方法在治疗心理疾病时患者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耐受能力的区别。方法 招募了100名心理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接受传统西医治疗方式)。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处理,应用HAMA得分和HAMD评分来评价心理疾病的改善,应用SF-36得分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水平,并且通过副作用发生率来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耐受性。结果 HAMA和HAMD评定量表中对照组患者的得分要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01)对照组SF-36评定量表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评分(p<0.001)对照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117)。结论 和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那个减轻心理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疾病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治疗耐受性研究中两种治疗方式并没有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很好地融合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个性化治疗选择,在心理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理疾病 生活质量 治疗耐受性
下载PDF
心理疾病躯体化表现让多少人在医院“跑断腿”
7
作者 谭思静 夏瑾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2期8-9,共2页
凌晨3点,尤馨像往常一样,忙完手头工作准备躺下睡觉,突然间她感到脑袋嗡嗡作响,“好像高压锅快要爆炸似的,非常可怕。”尤馨强撑着坐起来拨打了120,可被拉去医院做了多项检查后,医生却告诉她身体一切正常。
关键词 心理疾病 高压锅 医院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心理疾病治疗期间家庭关护与陪伴策略
8
作者 张戎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7期64-67,共4页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压力增大,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心理疾病的出现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指出除了前期预防与预警外,心理危机爆发或心理疾病急性发作后休养与治疗期间的家庭关护与陪伴同样值得关注。家庭中的监护人和直接照料者应充...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压力增大,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心理疾病的出现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指出除了前期预防与预警外,心理危机爆发或心理疾病急性发作后休养与治疗期间的家庭关护与陪伴同样值得关注。家庭中的监护人和直接照料者应充分了解这一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具体困难,并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关护与陪伴策略,有助于在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同时,使其走入恢复和正常化的快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危机 心理疾病 家庭关护
下载PDF
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 被引量:53
9
作者 李强 高文珺 许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2-589,共8页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于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心理疾病污名的成因理论包括功能主义和生物文化两个派别,污名的发展模型解释了污名的形成过程,身份威胁模型对污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通过抗议、教育和接触可以有...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于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心理疾病污名的成因理论包括功能主义和生物文化两个派别,污名的发展模型解释了污名的形成过程,身份威胁模型对污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通过抗议、教育和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少污名。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应注重分析传统文化、心理疾病类型与污名的关系,探讨各种减少污名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名 心理疾病 污名的发展模型 身份威胁模型
下载PDF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来自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证据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晓刚 黄希庭 +1 位作者 陈瑞君 章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以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三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及其内隐效应。结果发现:(1)在认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倾向及其三者合并的4个SC-IATs中,被试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不相容任务;(2)总... 以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三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及其内隐效应。结果发现:(1)在认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倾向及其三者合并的4个SC-IATs中,被试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不相容任务;(2)总的SC-IAT和三个独立SC-IAT的内隐效应显著;(3)65.27%的被试的内隐效应值大于0,表现出对心理疾病患者负面的内隐态度;(4)研究采用的心理疾病内隐污名SC-IAT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研究表明,被试倾向于将心理疾病与消极词联结在一起,心理疾病污名的内隐效应显著;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包括自动化的负面认知、消极情感反应和歧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疾病 内隐污名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效应
下载PDF
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心理康复的一个高危因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岳童 王晓刚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48-1456,共9页
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是心理疾病患者内化公众的消极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形成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心理疾病自我污名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是心理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高危因子。自我污名可能是通过引发患者的消极认知、负面情感和... 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是心理疾病患者内化公众的消极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形成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心理疾病自我污名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是心理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高危因子。自我污名可能是通过引发患者的消极认知、负面情感和自我歧视行为来危及心理康复过程的。对自我污名的干预应针对患者和社会公众分别加以实施。未来可以从理论构建、测量工具和干预措施的改进,以及去污名与心理康复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自我污名本土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污名 心理疾病 心理康复
下载PDF
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检验 被引量:24
12
作者 涂德华 张理义 陶凤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检验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236例军人心理疾病患者及487名健康官兵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进行测评,对其中57名健康官兵同时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另50名健康军人在1周后使用本量表进行重测。... 目的:检验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236例军人心理疾病患者及487名健康官兵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进行测评,对其中57名健康官兵同时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另50名健康军人在1周后使用本量表进行重测。研究组患者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为金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分析本量表的信、效度及量表评估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820,分量表为0.354-0.812,P〈0.05或0.01;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68,分量表为0.359-0.789,P均〈0.01;量表各因子之间及与总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140-0.842(P〈0.01)。量表因子与SCL-90大部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心理疾病患者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量表的精神病性、抑郁、躁狂、神经症、人格偏移因子分评估与临床诊断一致率分别为69.1%,76.3%,81.4%,64.4%,81.8%。结论: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心理疾病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述评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晓刚 尹天子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是个体无法内省或精确识别的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痕迹,它潜在地调节着个体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观念和行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主要测量方法包括内隐联想测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启动任务和生理心理测量。当前该研究领域集... 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是个体无法内省或精确识别的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痕迹,它潜在地调节着个体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观念和行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主要测量方法包括内隐联想测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启动任务和生理心理测量。当前该研究领域集中在内隐污名的成分、公众内隐污名、自我内隐污名、去污名化评估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从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与结构、认知神经基础、测量整合和本土化等角度做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污名 外显污名 心理疾病 内隐联想测验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疾病污名在心理健康素养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瑞 李秋芳 +4 位作者 郭菲菲 林振波 张振香 刘腊梅 梅永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素养对老年高血压病人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以及心理疾病污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量表对郑州市461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素养对老年高血压病人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以及心理疾病污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量表对郑州市461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健康素养、心理疾病污名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得分分别为(8.26±4.52)分、(40.15±8.69)分和(74.94±12.42)分。心理健康素养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呈正相关,心理疾病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呈负相关(均P<0.01)。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疾病污名在心理健康素养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1.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可通过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降低心理疾病污名程度来改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疾病污名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学新生心理疾病态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李琴 徐畅 +1 位作者 王晓刚 兰文杰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52-55,共4页
为了解大学新生对心理疾病的态度,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选取了541名大学新生,采用心理疾病情绪问卷、刻板认知量表和社交距离问卷等测量工具,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疾病态度特点。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在心理疾病态度问卷上的得分... 为了解大学新生对心理疾病的态度,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选取了541名大学新生,采用心理疾病情绪问卷、刻板认知量表和社交距离问卷等测量工具,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疾病态度特点。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在心理疾病态度问卷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问卷理论中值;男生在心理疾病愤怒情绪问卷和社交距离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汉族大学新生在愤怒情绪问卷上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文科生在同情情绪问卷和依赖刻板印象上显著高于理科生;其余问卷或维度的问卷得分在性别、民族和学科类型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新生对心理疾病的态度是负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理疾病态度 心理疾病患者
下载PDF
国外心理疾病烙印影响研究概述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强 高文珺 许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5-907,共3页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指出"心理和行为障碍患者康复的最大阻碍就是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和与之相连的歧视"。作者对国外污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论述了心理疾病污名的概念、有关...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指出"心理和行为障碍患者康复的最大阻碍就是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和与之相连的歧视"。作者对国外污名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论述了心理疾病污名的概念、有关其影响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两方面论述了污名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影响以及消除污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名 心理疾病 修正标签理论 公众污名 自我污名
下载PDF
阅读疗法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宫梅玲 王连云 +3 位作者 丛中 刘云 李华娜 杨慧慧 《医学与社会》 2001年第5期54-54,56,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疾病 阅读疗法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心理疾病的家庭治疗与心理康复 被引量:29
18
作者 郭克锋 关菊香 白宪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40-341,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疾病患者家庭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及态度,实施家庭治疗与心理康复的关系。方法在常规心理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施加家庭治疗。从临床、心理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方面考察施加家庭治疗后的心理康复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心理疾病患者家庭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及态度,实施家庭治疗与心理康复的关系。方法在常规心理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施加家庭治疗。从临床、心理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方面考察施加家庭治疗后的心理康复效果。结果大多数家庭对患者及其所患疾病不够了解。通过家庭治疗后研究组在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及SCL-90好转程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治疗是心理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患者心理康复及重返社会,恢复家庭与社会功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疾病 家庭治疗 心理康复
下载PDF
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被引量:77
19
作者 尹文刚 林文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7期2514-2515,共2页
文章介绍了关于应激的现代理论,特别强调了认知在应激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且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探讨了与应激相关的临床病征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 心理应激 心理疾病 应激 认知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心理疾病污名影响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强 高文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主要指由与心理疾病有关的刻板印象引发的社会地位丧失和歧视。研究证实污名的存在会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污名问题由此引起世界卫生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污名影... 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在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主要指由与心理疾病有关的刻板印象引发的社会地位丧失和歧视。研究证实污名的存在会妨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污名问题由此引起世界卫生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污名影响的研究。标签理论和修正标签理论对污名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污名对心理疾病患者及相关人群的各种影响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抗议、教育和接触是减少污名的有效方法。未来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开展的心理疾病污名研究,应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分析污名的影响机制,并对应对污名策略的可行性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疾病污名 修正的标签理论 公众污名 自我污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