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代谢综合征与无症状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赵芳 杨蓉 +4 位作者 苏玉霞 顾静岚 黄颖 张毅 李伟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目的选取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上海北部社区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无症状心血管损害与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研究选择1958例无心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群,年龄66.5-73.1岁。MS的定义依据以下标... 目的选取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上海北部社区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无症状心血管损害与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研究选择1958例无心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群,年龄66.5-73.1岁。MS的定义依据以下标准:2005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第三次会议(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Ⅲ,NCE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Chinese Joint Committee for Developing Chinese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Adults,JCDCG)。无症状心血管损害指标包括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早期组织多普勒血流速度、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动脉斑块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评价无症状心血管损害与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M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NCEPⅢ(2005)、IDF、CDS和ICDCG诊断标准判别的MS患病率分别为46.4%,37.1%,21.6%和28.7%。(2)未校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MS均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和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均P<0.01)。(3)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和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和微量白蛋白尿与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MS的关联仍存在(均P<0.01)。结论在上海北部社区老年人群中,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MS与无症状心血管损害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无症状心血管损害 老年人
下载PDF
超声在高尿酸血症导致心血管损害中的应用观察
2
作者 覃乃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04-0107,共4页
探究超声在高尿酸血症导致心血管损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8例高尿酸血症导致心血管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且身体健康的108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先进行常规检查,... 探究超声在高尿酸血症导致心血管损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8例高尿酸血症导致心血管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且身体健康的108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先进行常规检查,后进行超声检查,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心脏结构、心脏指数、搏动指数及心脏超声指标。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超过一半有左心室肥厚问题,三成有室间隔增厚,近三成有二尖瓣反流。观察组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超声指标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检查对高尿酸血症导致心血管损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及早发现心血管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损害 心脏结构 左心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腹内脂肪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9
3
作者 田志强 陈静 +6 位作者 闫振成 倪银星 赵志钢 金婕 罗志丹 刘浩宇 祝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87-689,共3页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108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70例),高血压组(EH,22例),2型糖尿病组(T2DM,16例),计算三组腹内脂肪面积(VA)、腹壁脂肪面积(SA)及VA/SA,并分析它们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108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70例),高血压组(EH,22例),2型糖尿病组(T2DM,16例),计算三组腹内脂肪面积(VA)、腹壁脂肪面积(SA)及VA/SA,并分析它们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MS组患者较EH组和T2DM组VA显著增高(115·69±48·72cm2vs69·96±25·41cm2、55·96±29·75cm2,P均<0·01),VA≥80cm2组较VA<80cm2组LVM、LVMI均明显升高(186±70gvs155±44g,51±17g/m2vs44±13g/m2,P均<0·05),VA/SA≥0·75组较VA/SA<0·75组左、右侧IMT均明显增厚(0·90±0·41mmvs0·75±0·21mm,0·89±0·32mmvs0·77±0·21mm,P均<0·05),VA≥100cm2组心肌缺血率和缺血程度明显高于VA<100cm2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VA导致IMT增厚的OR值有显著意义。结论代谢综合征时腹内脂肪明显堆积,其堆积的程度与心血管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且腹内脂肪是心血管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脂肪组织 心血管损害
下载PDF
镉造成心血管损害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詹杰 周启星 魏树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66-470,共5页
镉是一种极易在人体内蓄积的有毒元素,长期的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损伤,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包括易造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肌病等。本文将镉在心血管损伤方面的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镉对心血管的... 镉是一种极易在人体内蓄积的有毒元素,长期的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损伤,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包括易造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肌病等。本文将镉在心血管损伤方面的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镉对心血管的氧化损伤,对心血管粘附因子的破坏,对心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破坏,以及对心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促进等,指出全面系统地研究镉对心血管损伤的毒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损害 毒理机制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吕婷婷 李羽 +3 位作者 殷振杰 王鑫博 刘洁 张岩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47-449,463,共4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V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RA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分为并发CVD的RA(并发CVD组)62例和未并发CVD的RA(单纯RA组)60例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V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RA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分为并发CVD的RA(并发CVD组)62例和未并发CVD的RA(单纯RA组)60例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并发CVD组中患者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CVD组中常见损害依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心脏超声异常以瓣膜返流(61%)最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并发CVD密切相关。结论 CVD为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且表现多样。DAS-28评分、CRP、TC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RA并发CV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心血管损害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以心血管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轻链沉积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继明 王颖婷 +1 位作者 徐军 缪东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3-784,共2页
轻链沉积病早期诊断困难,漏诊、误诊率高。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以心血管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轻链沉积病2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心血管损害 轻链沉积病 游离轻链
下载PDF
川崎病晚期心血管损害的超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向慧娟 邓又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324-1325,共2页
关键词 川崎病 晚期心血管损害 研究进展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婷 吴侗 +1 位作者 龙丽 周彬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损害的超声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住院RA患者168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有无心血管损害,分为心血管损害组(A组)62例和无心血管损害组(B组)106例,比较...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损害的超声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住院RA患者168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有无心血管损害,分为心血管损害组(A组)62例和无心血管损害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对A组血脂与炎性指标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32例、瓣膜损害37例、心包积液9例、房室增大14例、心肌运动异常13例、主动脉硬化17例。两组年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高密度脂蛋白(HDL-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ESR、CRP之间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449和-0.312,P<0.05),而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炎性指标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RA并发心血管损害比较常见,超声心动图在诊断RA心血管损害中有重要价值。HDL-C与ESR、CR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 关节炎 心血管损害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素改变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艳芬 李亚蕊 武仙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6-856,共1页
对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川崎病患儿进行ET-1检测,并同时结合心脏彩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进行分析,探讨ET-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改变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关键词 心血管损害 川崎病 血管内皮素 患儿 ET-1 肌钙蛋白I 心脏彩超 心肌酶谱
下载PDF
川崎病的心血管损害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宏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病理 诊断 防治 儿童
下载PDF
1∶2个体匹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陆雯俊 方利平 袁锁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1905-1907,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VD)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风湿科就诊的RA并发CVD患者42例,并筛选同期单纯RA患者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VD)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风湿科就诊的RA并发CVD患者42例,并筛选同期单纯RA患者84例作为对照,收集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组病程、饮酒、BMI、骨折、疾病活动性、LDL、Apo A、Plt、TG、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RA高度活动性(OR=7.543,P<0.001)、D-二聚体升高(OR=5.030,P=0.005)、TG升高(OR=2.524,P=0.032)以及发生骨折(OR=3.231,P=0.018)是RA并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高度活动性、D-二聚体升高、TG升高以及发生骨折与RA并发CV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损害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心血管损害1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爱莉 邓列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血管系统受损情况。方法 对 1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心血管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心血管系统各个部位均可受累 ,以心包炎最常见 ,心脏增大次之。末梢血管病变以雷诺现象多见。结论 心电图与彩...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血管系统受损情况。方法 对 1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心血管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心血管系统各个部位均可受累 ,以心包炎最常见 ,心脏增大次之。末梢血管病变以雷诺现象多见。结论 心电图与彩色B超检查发现心血管异常者较多见 ,除 7例外其余患者皆有多个器官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血管损害 临床分析 并发症 心电图 心包炎
下载PDF
川崎病的心血管损害的诊断误诊与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炎青 马文录 陈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心血管损害 治疗 川崎病 误诊 淋巴结肿大 多发 幼儿 自然 日本
下载PDF
川崎病儿童心血管损害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园海 项如莲 《医学综述》 2003年第7期420-422,共3页
关键词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儿童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合并心血管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丰雪琴 许世伟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7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总结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合并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支原体肺炎感染合并心血管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咳嗽(以干咳为主),伴发热32例,喘息、气急者12例,少量咳痰10例。从发... 目的:总结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合并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支原体肺炎感染合并心血管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咳嗽(以干咳为主),伴发热32例,喘息、气急者12例,少量咳痰10例。从发病至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时间为4~14天,平均7天。均静脉滴注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10~20 mg/(kg·d),好转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d)约7~14天;同时均予补充心脏能量合剂,包括1,6-二磷酸果糖、三磷酸腺苷、辅酶Q10、维生素C等治疗9~33天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肌酶谱检测恢复正常,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一般于感染后约1周出现心血管损害表现,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心电图有助于诊断,其中CK-MB最为特异性标志物;治疗以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辅以营养心肌药物,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肺炎 心血管损害 心肌酶谱
下载PDF
川崎病心血管损害及其长期追踪检查方法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小斐 于明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关键词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长期追踪 查方 后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损害 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6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心血管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建波 都鹏飞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2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住院患儿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为及早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住院患儿病理类型及合并心血管损害的临床表现。结果 6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住院患儿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为及早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住院患儿病理类型及合并心血管损害的临床表现。结果 6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中303例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急进性肾炎8例合并心血管损害8例(合并率100%),肾炎性肾病110例合并心血管损害70例(合并率63.64%),急性肾炎124例合并心血管损害76例(合并率61.29%)。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合并心血管损害的各种临床表现中,发生率依次为心率增快(35.82%),心电图ST-T改变(35.03%),血压升高(26.52%)等。6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者212例,其中154例合并心血管损害(72.64%);249例有氮质血症,其中176例合并心血管损害(70.68%);有水肿表现者393例,其中261例合并心血管损害(66.41%)。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急进性肾炎、肾炎性肾病、急性肾炎类型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合并心血管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率增快、心电图ST-T改变、血压升高、心脏杂音等;水肿、氮质血症、少尿或无尿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合并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心血管损害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心血管损害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随访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特长 于明华 +3 位作者 黄荷清 张丽 虢艳 李小英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1年第1期2-4,共3页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川崎病307例,发现冠状动脉病变118例,发生率38.4%,其中冠状动脉扩张98例,冠状动脉瘤20例,左冠状动脉发病率高于右冠状动脉,同时发现用CA/AO值来判断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更为准确.冠状动脉病变98%(116/118)发...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川崎病307例,发现冠状动脉病变118例,发生率38.4%,其中冠状动脉扩张98例,冠状动脉瘤20例,左冠状动脉发病率高于右冠状动脉,同时发现用CA/AO值来判断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更为准确.冠状动脉病变98%(116/118)发生于病程4周内,冠状动脉扩张多为一过性改变,冠状动脉瘤预后与瘤的大小有关.心包积液、瓣膜返流、心脏扩大等病变多与冠状动脉病变同时存在,多于恢复早期回复正常.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诊断川崎病心血管损害,并便于随访,对临床诊疗有很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心血管损害 诊断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心血管损害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琦 沙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2期4167-4169,共3页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最主要的危险是心脏并发症,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日本和美国,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科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病因,并可能成为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最主要的危险是心脏并发症,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日本和美国,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科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病因,并可能成为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笔者现将KD心血管损害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儿科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心血管损害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可征 郑玉云 王永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心血管损害 相关因素 心血管系统损害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疾病发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