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4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忧郁的解剖:《理想国》论僭主
1
作者 樊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理想国》将僭主刻画为一位忧郁症患者,这一事实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公元前5—4世纪的医学、哲学文献中,“忧郁”一词包含沮丧恐惧和兴奋狂躁的双重面向,与柏拉图对僭主生活的描绘相一致。《理想国》8、9两卷中对政体变迁的深入分析,... 《理想国》将僭主刻画为一位忧郁症患者,这一事实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公元前5—4世纪的医学、哲学文献中,“忧郁”一词包含沮丧恐惧和兴奋狂躁的双重面向,与柏拉图对僭主生活的描绘相一致。《理想国》8、9两卷中对政体变迁的深入分析,为理解僭主式人格的“忧郁”提供了钥匙。与通常的理解不同,寡头式、民主式和僭主式人格并非三种不同欲望分别统治灵魂的形态,而是灵魂中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结合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学说,上述崩溃是“限度”逐渐减少、“无限者”逐渐增加的过程。最佳政体包含最完美的几何比例或“限度”;随着“限度”的逐步减少,每一政体都比前一政体在更大程度上包含“无限者”。僭主式人格即灵魂中“限度”消失,落入纯粹的“无限者”状态。正是这一状态解释了僭主式人格的双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想国》 僭主 忧郁 无限者
下载PDF
约恩·福瑟《忧郁症Ⅰ》中的后现代表征
2
作者 李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在小说《忧郁症I》中展现了其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创作实践。作品以挪威画家拉斯·赫特维格的人生为创作来源,对传统意义上的文类、“叙事”、文本进行解构,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表征。福瑟在其...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在小说《忧郁症I》中展现了其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创作实践。作品以挪威画家拉斯·赫特维格的人生为创作来源,对传统意义上的文类、“叙事”、文本进行解构,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表征。福瑟在其中探讨了人作为个体与他人和世界进行对抗时的孤独与挣扎,体现了其“不可言说”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恩·福瑟 忧郁症I》 后现代主义 解构
下载PDF
从忧郁个体到伟大心灵: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的个体宗教观
3
作者 肖永虹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19,共25页
19世纪末,威廉·詹姆斯开启的个体宗教转向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公民宗教传统的重建。本文尝试从思想史的争讼出发,讨论詹姆斯的宗教功能论重构现代社会道德生活的独特方法及其与美国公民宗教传统的复杂关联。詹姆斯的个体宗教研究从忧... 19世纪末,威廉·詹姆斯开启的个体宗教转向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公民宗教传统的重建。本文尝试从思想史的争讼出发,讨论詹姆斯的宗教功能论重构现代社会道德生活的独特方法及其与美国公民宗教传统的复杂关联。詹姆斯的个体宗教研究从忧郁个体的问题入手,通过剖析作为一种生存体验的忧郁,在现代个体的心灵问题与救赎宗教传统之间建立了关联,并以重新诠释救赎经验来寻找能够解放狭隘人格的生命意蕴和情感力量。在詹姆斯看来,个体对人类普遍命运的具身化体认才是激活现代民主神圣性的机制。阐明这一重新创造的神圣性传统,不仅有助于我们在道德生活中检视现代忧郁个体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社会民主传统的新的动力学——在日常生活中关切同胞生活苦乐的道德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郁个体 神圣性 民主 实用主义 社会理论
下载PDF
西方艺术中的忧郁图像志——从古代到文艺复兴
4
作者 郭全照 《美术大观》 2024年第9期82-91,共10页
忧郁作为西方历史的一个核心文化观念,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传统,而它在艺术尤其在绘画中的再现颇成规模和系统,形成了复杂多元的图像志谱系。本文以从西方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为范围,在考察体液论、占星术、面相学、宗教、哲学等理念领域... 忧郁作为西方历史的一个核心文化观念,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传统,而它在艺术尤其在绘画中的再现颇成规模和系统,形成了复杂多元的图像志谱系。本文以从西方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为范围,在考察体液论、占星术、面相学、宗教、哲学等理念领域对于忧郁的思考的同时,顺序梳理了相关的诸多忧郁图像志谱系类型。通过对多幅代表性画作的描述和译解,重拾忧郁那未曾熄灭的“灵感之火”,启示当下困扰我们的抑郁阴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郁 体液 土星 图像志 艺术
下载PDF
“感观的魔咒”:德里克·马洪诗歌“忧郁”的生命符号机制
5
作者 孙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125,共13页
德里克·马洪的自然诗歌体现了自我创作的解构性,其“忧郁”情结的生发与主体的感知、建模系统有关。透过生命符号的书写发现,“忧郁”是诗人在自然环境互动过程中通过符号建模而进行自我生命符号内外编码的结果。生命时间感与幽暗... 德里克·马洪的自然诗歌体现了自我创作的解构性,其“忧郁”情结的生发与主体的感知、建模系统有关。透过生命符号的书写发现,“忧郁”是诗人在自然环境互动过程中通过符号建模而进行自我生命符号内外编码的结果。生命时间感与幽暗的周围环境奠定了马洪诗歌忧郁的基调,这也是马洪诗歌艺术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符号拥有其文化机制,从文化的象征史与资源看,人类独特文化心理模型使得“忧郁”没有脱离象征主义范畴,但马洪的诗歌在科学与文明的反思中又呈现出不同于浪漫主义挽歌的后现代主义生态诗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克·马洪 自然诗歌 忧郁 生命符号学文学批评 建模系统
下载PDF
历史的忧郁与消失的未来——《英格兰,英格兰》中的现代自性危机
6
作者 赖同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英格兰,英格兰》通过虚构第三个千年英格兰的未来,书写了英国被后帝国殖民忧郁所笼罩的民族心态,并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阶段的文化帝国主义下,地方性在面对“美国化”的全...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英格兰,英格兰》通过虚构第三个千年英格兰的未来,书写了英国被后帝国殖民忧郁所笼罩的民族心态,并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阶段的文化帝国主义下,地方性在面对“美国化”的全球化的脆弱性与后现代主义社会下个人追寻主体的同一性的困难。巴恩斯的书写是一种反思型怀旧,指向一种更为真实的未来,并在其中将对真实未来的希望寄托于人与人、人与生活之间的文化亲密性上,体现了其之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忧郁 反思型怀旧 文化帝国主义 自性危机
下载PDF
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腹侧纹状体功能连接改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梁光利 赵超齐 +3 位作者 刘婷婷 张柳怡 胡雨璇 乔娟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腹侧纹状体(VS)与全脑功能连接(FC)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9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伴忧郁特征抑郁症组(A组,24例)和不伴忧郁特征抑郁症组(B组,35例),同时招募与之相匹配的31名健康对照作为... 目的探讨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腹侧纹状体(VS)与全脑功能连接(FC)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9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伴忧郁特征抑郁症组(A组,24例)和不伴忧郁特征抑郁症组(B组,35例),同时招募与之相匹配的31名健康对照作为对照组。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PS)、愉快情绪体验量表(TEPS)评估患者的快感缺失严重程度,3.0T磁共振采集所有被试的静息态磁共振数据。以腹侧纹状体作为种子点,做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比较伴与不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腹侧纹状体功能连接的差异,提取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值与临床特征做相关分析。结果三组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DRS、HAMD-24、SHAPS评分均高于B组(P<0.001),TEPS总分及消费性评分低于B组(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左侧腹侧纹状体(VS)与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右背外侧额上回之间团块水平上提取的F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VS与右颞中回区域之间的提取的团块水平上F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左VS与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右背外侧额上回FC值增强(P<0.05)。A组SHAPS评分与左侧VS和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的FC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VS与左内侧和旁扣带回之间功能协调性的异常可能是伴忧郁特征抑郁症的神经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郁特征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腹侧纹状体
下载PDF
唐寅仕女画中的忧郁情结
8
作者 李东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
唐寅是一位全才式的画家,他不仅在山水、花鸟画方面成就斐然,还在仕女画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并对后世仕女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唐寅的仕女画为例,分析其中带有的忧郁情结,从中感受明代中期文人普遍的失落感与消极情绪,以及他们对... 唐寅是一位全才式的画家,他不仅在山水、花鸟画方面成就斐然,还在仕女画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并对后世仕女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唐寅的仕女画为例,分析其中带有的忧郁情结,从中感受明代中期文人普遍的失落感与消极情绪,以及他们对政治的不满和渴望隐退避世的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寅 仕女画 忧郁情结
下载PDF
重审哈姆雷特的“忧郁”——一个本雅明悲苦剧的视角
9
作者 陈影 秦文轩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59,72,共7页
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悲悼剧(Trauerspiel)的视角对哈姆雷特的“忧郁”重新进行审视,哈姆雷特的忧郁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表现,而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更大的不安定和失序的世界,体现了哈姆雷特对生与死、权... 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悲悼剧(Trauerspiel)的视角对哈姆雷特的“忧郁”重新进行审视,哈姆雷特的忧郁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表现,而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更大的不安定和失序的世界,体现了哈姆雷特对生与死、权力与道德、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敏锐观察。忧郁在哈姆雷特看来,指向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问题和矛盾,它引导人们面对无法回避的人类局限性和悲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哈姆雷特 忧郁 悲苦剧
下载PDF
悲观抑或忧郁?--青年叔本华《旅行日记》的哲学发生学解读
10
作者 卓洪峰 《德国哲学》 2024年第1期105-118,269,270,共16页
对叔本华早年《旅行日记》的流行解读认为,在旅途中的苦难见闻引发了他强烈的悲观情绪,因此《旅行日记》是其悲观主义思想的源头。然而,这种“悲观情绪论”的解读值得商榷。首先,旅行是对“世界之书”的阅读,这种直观世界的经验所带来... 对叔本华早年《旅行日记》的流行解读认为,在旅途中的苦难见闻引发了他强烈的悲观情绪,因此《旅行日记》是其悲观主义思想的源头。然而,这种“悲观情绪论”的解读值得商榷。首先,旅行是对“世界之书”的阅读,这种直观世界的经验所带来的是“持续的精神愉悦”,而非悲观情绪;其次,叔本华明确反对“悲观”,并自称“忧郁”,后者是由于旅行之后的其父自杀事件(1805年),而非旅途中的苦难见闻;最后,死亡问题所引发的“忧郁”并未发展为悲观心理主义的“抑郁”。相反,在青年叔本华对山巅体验的生存论阐释中,这种“忧郁”作为一种站立于山巅把人间视为泪谷的形而上学目光,呈现为一种具有哲学反思性的、内含希望维度的“天才的忧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叔本华 《旅行日记》 天才的忧郁 形而上学需求 直观世界
下载PDF
伴失眠症状的忧郁型抑郁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与抑郁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蒙培培 张云巧 +1 位作者 崔雅莲 王彦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伴失眠症状的忧郁型抑郁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与抑郁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忧郁型抑郁患者7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测算,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依据PSQI评分分为失眠组(PSQI评分>7分)50例、无失眠组(P... 目的观察伴失眠症状的忧郁型抑郁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与抑郁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忧郁型抑郁患者7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测算,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依据PSQI评分分为失眠组(PSQI评分>7分)50例、无失眠组(PSQI评分≤7分)20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采用64导ESI-128型事件相关电位(ERP)系统与E-prime 2.0软件检测两组患者的ERP各成分潜伏期,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失眠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与抑郁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失眠组PSQI评分12(10,15)分,无失眠组PSQI评分7(5,7)分,两组相比,P<0.05。失眠组HAMD17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体重因子评分、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高于无失眠组(P均<0.05)。失眠组患者的中线顶区(Pz)电极点N1潜伏期和中线前额(Fz)电极点N2潜伏期均高于无失眠组(P均<0.05)。失眠组患者的PSQI评分与HAMD17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睡眠障碍因子评分、Pz电极点N1潜伏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1、0.379、0.408、0.242,P均<0.05)。结论伴失眠症状的忧郁型抑郁患者睡眠质量评分越低,患者的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忧郁型抑郁 失眠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忧郁型与非忧郁型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对比研究
12
作者 储召松 王欣 +5 位作者 和梦鑫 金梦云 许秀峰 刘磊 王娜 沈宗霖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究忧郁型(MEL)与非忧郁型抑郁症(NMEL)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将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 目的:探究忧郁型(MEL)与非忧郁型抑郁症(NMEL)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将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118例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分为MEL组(60例)和NMEL组(5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ERPs检测,比较两组患者Fz、Cz、Pz位点N1、N2、P2、P3潜伏期和P3波幅的差异,并分析有差异ERPs指标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MEL组Fz点P3波幅明显低于NMEL组(t=-2.582,P=0.011)。MEL组和NMEL组Fz点P3波幅与患者病程、MADRS总分、HAMD-17总分以及各因子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患者认知资源投入和大脑活跃性较NMEL患者下降,Fz点P3波幅下降可能是MEL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忧郁型抑郁症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
下载PDF
忧郁论视域下康拉德小说的“阴影”书写
13
作者 周小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忧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病态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征哀悼疗愈的文化视角,它展现了主体拒绝替代物以维持原有客体依恋的文化形态,并以阴影的形式体现在主体的叙事当中。弗洛伊德提出的“哀悼与忧郁”心理认知机制在康拉德小说的“阴影”书... 忧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病态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征哀悼疗愈的文化视角,它展现了主体拒绝替代物以维持原有客体依恋的文化形态,并以阴影的形式体现在主体的叙事当中。弗洛伊德提出的“哀悼与忧郁”心理认知机制在康拉德小说的“阴影”书写中被付诸实践。康拉德以“坚决拒绝封闭”的哀悼方式展现了他对自己的母国波兰既回避又神往的复杂情感。一方面,“阴影”所指的怀旧视野展现了作者对原生家国失落过往的持续哀悼;另一方面,“阴影”能指的未来视野揭示了饱受战争与恐怖主义蹂躏的创伤世界,展现了人类对现代主义文明样态未来景象的认知通道,这与当代创伤文学中的反战与反恐主题形成了正向关切。在康拉德“阴影故事”的哀悼视野中,读者能够感知不断向前的时间与回视过往的叙事间永不停歇的反向运动,以及将历史与意义的忧郁结合起来的哀悼情怀,从而产生共情与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小说 “哀悼与忧郁 “阴影”书写 怀旧视野 未来视野
下载PDF
小续命汤合百合地黄汤治疗卒中后抑郁(PSD)忧郁伤神证的GC-MS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聪 孙晓莽 +3 位作者 王琛 霍松 常晓 马锐 《临床研究》 2023年第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忧郁伤神症患者给予小续命汤合百合地黄汤治疗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60例PSD忧郁伤神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忧郁伤神症患者给予小续命汤合百合地黄汤治疗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60例PSD忧郁伤神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小续命汤合百合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情绪、血清代谢组学及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胍基乙酸(GAA)表达强度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忧郁伤神症患者给予小续命汤合百合地黄汤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抑郁情绪,调节血清代谢组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忧郁伤神证 小续命汤 百合地黄汤 血清代谢组学
下载PDF
毕加索绘画中蓝色与忧郁表达之间的关联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心雨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27-29,共3页
“蓝色时期”是毕加索走向个人艺术道路与自我表达的第一个阶段性创作里程碑,这段时期的创作体现了毕加索惊人的创造才华,是情感与画面形式语言的高度融合,其灵感来源和悲观主义的隐喻性一直是被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毕加索“蓝色时期”... “蓝色时期”是毕加索走向个人艺术道路与自我表达的第一个阶段性创作里程碑,这段时期的创作体现了毕加索惊人的创造才华,是情感与画面形式语言的高度融合,其灵感来源和悲观主义的隐喻性一直是被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绘画不是单纯的情感表达,而是环境和个人心理投射的融合与创新。该文作者探讨蓝色与这段时期绘画中忧郁气质的关联,认为毕加索选择用蓝色作为整幅作品乃至这段时期作品的主基调,并非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加索 蓝色 忧郁 绘画
下载PDF
《朝圣者之路》的忧郁症书写
16
作者 伍月 周芸芳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7-59,共3页
《朝圣者之路》是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第二部小说,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桑给巴尔学生达乌德移民英国后的忧郁生活。移民后的达乌德陷入了自我否定、自我封闭、自我幻想的困境。其忧郁的根源是殖民主义留下的创伤感,家园和亲人... 《朝圣者之路》是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第二部小说,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桑给巴尔学生达乌德移民英国后的忧郁生活。移民后的达乌德陷入了自我否定、自我封闭、自我幻想的困境。其忧郁的根源是殖民主义留下的创伤感,家园和亲人丧失带来的流亡感,以及英国种族主义造成的幻灭感。达乌德忧郁症的治疗过程表明,忧郁症对缓解个体创伤有积极的生产作用。小说的整体故事也显示了在后殖民时代的英国,种族化移民重塑身份和重建家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朝圣者之路》 忧郁 殖民主义 种族主义
下载PDF
论特伦巴赫的忧郁症类型者理论
17
作者 徐献军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59,共4页
从特伦巴赫的忧郁症类型者理论出发,基于特伦巴赫的文本,对忧郁症(即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病前人格和发病情境进行探析。患者病前人格的典型特征是秩序感的固着,即强烈地保持秩序井然的倾向与极高的责任感。此外,梳理了忧郁症的两个病因要... 从特伦巴赫的忧郁症类型者理论出发,基于特伦巴赫的文本,对忧郁症(即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病前人格和发病情境进行探析。患者病前人格的典型特征是秩序感的固着,即强烈地保持秩序井然的倾向与极高的责任感。此外,梳理了忧郁症的两个病因要素,即封闭和剩磁。忧郁症类型者会将其实存封闭起来,并认为:如果跨越实存的边界,秩序就会受到威胁。剩磁是一种很接近“无意义感”的感觉,而它很容易使忧郁症类型者产生内疚感和罪责感。最后,阐明了在后规训社会中的绩效崇拜如何孕育抑郁症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 忧郁 抑郁症 封闭 剩磁 绩效崇拜
下载PDF
从《散文小诗》到《野草》——论翻译《巴黎的忧郁》对鲁迅散文诗创作的影响
18
作者 陈佳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8,共10页
本文在鲁迅参与翻译过《巴黎的忧郁》中八首散文诗的已知前提下,重新审视《野草》与周氏兄弟合作及失和的关系,以及它与《巴黎的忧郁》的互文关系。通过对两本散文诗集中的关联篇目进行对读比较,探究《野草》对《巴黎的忧郁》的具体借... 本文在鲁迅参与翻译过《巴黎的忧郁》中八首散文诗的已知前提下,重新审视《野草》与周氏兄弟合作及失和的关系,以及它与《巴黎的忧郁》的互文关系。通过对两本散文诗集中的关联篇目进行对读比较,探究《野草》对《巴黎的忧郁》的具体借鉴方式,如吸收散文诗理念、借鉴框架形式、人物及情境设置等,并考察《野草》的创造性转化,如改写、扩写等多种重写策略的运用与思想内涵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波德莱尔 《野草》 《巴黎的忧郁 散文诗
下载PDF
扎迪·史密斯《摇摆时光》中的黑人美学忧郁症
19
作者 焦子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摇摆时光》是英国族裔小说家扎迪·史密斯于2016年发表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第一次从拥有棕色皮肤且通篇并未提及姓名的“我”的视角出发,通过主人公自身复杂的成长经历,逐渐透露出“我”由于黑人性的丧失而深陷黑人美学忧郁症... 《摇摆时光》是英国族裔小说家扎迪·史密斯于2016年发表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第一次从拥有棕色皮肤且通篇并未提及姓名的“我”的视角出发,通过主人公自身复杂的成长经历,逐渐透露出“我”由于黑人性的丧失而深陷黑人美学忧郁症的现状,这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非洲自然特征,尤其是棕色皮肤产生的忧郁感,以及对以音乐、舞蹈为代表的非洲传统艺术形式的排斥,“我”也因此踏上了前往非洲大陆的寻根之旅。然而,小说中的这段旅途并没有让“我”找到归属感:当“我”选择离开英国,真正站在非洲大陆上,却只能感受到同时不被当地黑人与英国白人接受的残酷现状。最终,回到英国黑人社区的“我”重遇了同样拥有棕色皮肤,选择融入英国白人社会却惨遭失败的好朋友特蕾西,二人共同找到杂合性的文化身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英国族裔群体以“棕色性”为核心的杂合性黑人美学的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迪·史密斯 《摇摆时光》 黑人美学忧郁 杂合性黑人美学
下载PDF
中国汉族女性忧郁型与非忧郁型抑郁症患者临床特点与大五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甘照宇 钟智勇 +1 位作者 王继辉 张晋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5-618,共4页
目的比较忧郁型与非忧郁型抑郁症临床特点以及人格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51例处于缓解或部分缓解期的中国汉族女性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进行大五人格问卷(the Big Five Inventory,BFI)调查,然后对其中114例忧郁型抑郁症和37例非忧郁型患者的... 目的比较忧郁型与非忧郁型抑郁症临床特点以及人格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51例处于缓解或部分缓解期的中国汉族女性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进行大五人格问卷(the Big Five Inventory,BFI)调查,然后对其中114例忧郁型抑郁症和37例非忧郁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忧郁型组比较,忧郁型组总的症状数更多(OR=1.355,95%CI=1.166~0.1575,P<0.01),认知症状包括注意涣散(OR=6.115,95%CI=2.268~16.493,P<0.01)和犹豫不决(OR=4.167,95%CI=1.190~9.088,P<0.01)更多见,负性认知包括无价值感(OR=5.024,95%CI=2.296~11.069,P<0.01)、自卑感(OR=2.727,95%CI=1.243~5.984,P=0.012)更突出,伴发焦虑情绪的几率更大(OR=4.400,95%CI=1.688~11.470,P=0.002),出现自杀意念(OR=5.750,95%CI=2.420~13.655,P<0.01)以及自杀计划(OR=3.036,95%CI=1.281~1.194,P=0.012)的风险更高。忧郁型抑郁症在BFI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28.4±6.1)要明显高于非忧郁型抑郁症(25.3±6.0)(P<0.05),但在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责任感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对于中国汉族女性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而言,忧郁型抑郁症相对于非忧郁型抑郁症,病情更为严重,神经质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郁型抑郁症非 忧郁型抑郁症 人格特征 大五人格问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