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2
篇文章
<
1
2
…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砧”与中国古代捣衣诗及思妇诗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大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4-55,共2页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者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文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文学艺术...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者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文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文学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砧
捣衣诗
思妇
诗
“捣衣—
思妇
”诗
载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之何勿思——浅析《诗经》中征夫思妇的相思之情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世勤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诗经》中有关征夫思妇离别相思的诗歌反映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丰富了《诗经》中婚姻爱情诗歌的内容,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点:女性的依附意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
诗经
征夫
思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月夜》与思妇诗的“夺胎换骨”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怀东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杜甫生活在盛唐诗歌极盛之际,前人的经验是他必须学习并超越的对象。从元稹开始的杜甫研究就高度关注杜甫诗歌活动与诗史运动的关系,这正是杜诗"集大成"说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理解名作《月夜》诗特点的切入点。《月夜》诗的...
杜甫生活在盛唐诗歌极盛之际,前人的经验是他必须学习并超越的对象。从元稹开始的杜甫研究就高度关注杜甫诗歌活动与诗史运动的关系,这正是杜诗"集大成"说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理解名作《月夜》诗特点的切入点。《月夜》诗的基本体式是师承了传统代言体的思妇诗,又借鉴了闺怨诗甚至宫体诗的某些手法。不过,杜甫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表达的需要,他改造了思妇诗:他将寄内、赠内诗的规则和经验嵌入思妇诗,将思妇诗转化为自己独有的亲情诗,实现了继承与创造的完美统一,表现了自己源自深刻生活体验的巨大文化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夜》诗歌体式
思妇
诗
亲情诗
夺胎换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犁抗战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征夫-思妇”征戍抒情传统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起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8,共10页
孙犁抗战小说的鲜明个人风格,奠基于他同时重视“现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的高度理论自觉。这些作品以“战士思乡”“异地怀人”为审美主线,深度呼应了中国文学“征夫-思妇”母题的征戍抒情传统。其中“抗属家务事”叙述深...
孙犁抗战小说的鲜明个人风格,奠基于他同时重视“现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的高度理论自觉。这些作品以“战士思乡”“异地怀人”为审美主线,深度呼应了中国文学“征夫-思妇”母题的征戍抒情传统。其中“抗属家务事”叙述深刻而丰富地体现了“征夫-思妇”母题的古今意涵及其和合共生关系;“战地儿女情”叙述则以“拟亲属”伦理关系转换和“得胜回头”式跨时空怀想,表现出“拟征夫-思妇”的深层思维路向。“征夫-思妇”征戌抒情传统既有深厚的审美文化积淀,又有中国农业文明家庭结构形态和中华文明连续性特征的文明史基础,具有文明规律之“源”和文学传统之“流”有机融汇、合而为一的艺术优势,孙犁抗战小说的审美经典性就建立在这雄厚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战小说
征戍抒情传统
“征夫-
思妇
”母题
家庭结构
中华文明连续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主题探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宋瑞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0-71,共2页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虽说是以抒发男女相思之情为主,但其主题意蕴又远远超出了男女相思,在女主人公对岁月易逝、容颜易衰的哀怨与感伤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思妇
诗
生命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鸿雁传书》:一首白族民间“思妇”诗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建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3期21-24,共4页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予夫妻团圆的幸福结局;长诗因是白族人民古往今来的情感需求、情感宣泄而历久弥新。长诗说的是民风、民俗,唱的是民心、民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雁传书》
白族民间
“
思妇
”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诗
被引量:
3
7
作者
胡艳娜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5期8-9,共2页
在《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是二者共有的、重要的审美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思妇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类型、处境和心态上。从审美角度来看,《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较《诗经》中的更具审美意蕴,独具"真""悲"的特点。
关键词
《诗经》
《古诗十九首》
思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士大夫与思妇的对唱——《诗经·卷耳》新解
被引量:
1
8
作者
王永
《写作》
2008年第1期10-11,共2页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砸矣,我马瘩矣。我仆病矣,云何吁矣!
关键词
士大夫
诗经
对唱
思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闺怨诗”和“思妇诗”考辨
被引量:
1
9
作者
司海迪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4期70-72,共3页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怨诗
思妇
诗
考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中的思妇原型
被引量:
1
10
作者
马理叶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5期4-5,共2页
思妇原型源自《诗经》中的情爱诗,是当时社会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思想情感艺术的折光。因为从她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封建社会初期的周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很有代表性。所以说,她们具...
思妇原型源自《诗经》中的情爱诗,是当时社会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思想情感艺术的折光。因为从她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封建社会初期的周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很有代表性。所以说,她们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现实意义。《诗经》中的这些处于婚姻爱情家庭中的女性形象,既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女性一定程度上的再现与升华,同时又反映了时人对至情至爱的追求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妇
原型
《诗经》
爱情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煜思妇词探讨——兼论李煜的中期创作
11
作者
王力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0-116,共7页
思妇词是李煜生活中期的作品。它与早期的艳情词及后期的亡国词最大的区别在于 :后二者是以直接的方式去反映现实生活、抒发自我情感 ;而李煜中期的思妇词 ,却是以间接的方式———最具柔弱特征的思妇范型、最具凄美色彩的悲秋伤春母题 ...
思妇词是李煜生活中期的作品。它与早期的艳情词及后期的亡国词最大的区别在于 :后二者是以直接的方式去反映现实生活、抒发自我情感 ;而李煜中期的思妇词 ,却是以间接的方式———最具柔弱特征的思妇范型、最具凄美色彩的悲秋伤春母题 ,来表达他在家难国危时期那孱弱苍凉的心态 ;同时 ,李煜在思妇词中 ,通过凄苦哀愁惆怅无奈的情感抒发 ,与暮春残秋凄迷溟朦的景色描写相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无疑创造了一个与其艳情词及亡国词迥然异趣、“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妇
词
李煜
艳情词
南唐二主
《菩萨蛮》
临江仙
《十国春秋》
情感基调
李煜词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韦依娜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S1期250-251,255,共3页
《诗经》中塑造了一定数量的思妇形象,这类角色的出现及其心态表现,有着自己的特点。她们与后世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外在形态上呈现两种特征,前者质朴无华,后者流光异彩,可谓各具姿态,却同样的动人心弦。
关键词
《诗经》
思妇
形象:
思妇
心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中国古代思妇诗的文化特征
13
作者
孙董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9-61,67,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思妇诗是一个庞大的诗歌群落。这一方面是由于徭役征戍和科考宦游造成大量的夫妻分离,另一方面是由于文人与思妇有某种境遇同构关系,因而使文人大量创作思妇诗,使思妇诗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国文化人伦宗...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思妇诗是一个庞大的诗歌群落。这一方面是由于徭役征戍和科考宦游造成大量的夫妻分离,另一方面是由于文人与思妇有某种境遇同构关系,因而使文人大量创作思妇诗,使思妇诗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国文化人伦宗法和礼教本质的影响,思妇诗具有爱情的被动、追求理分之内的情感、乐群意识和文人与思妇双性同体的话语叙述等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妇
诗
文化特征
理分
乐群
境遇同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精神觉醒层次论
14
作者
覃素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5,共3页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形象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本文首先拟从人的精神觉醒层次理论去深入剖析她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不同时代女性不同的精神风貌。其次从周礼文化和汉末儒学式微视野...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形象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本文首先拟从人的精神觉醒层次理论去深入剖析她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不同时代女性不同的精神风貌。其次从周礼文化和汉末儒学式微视野分别探讨形成思妇精神觉醒不同层次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古诗十九首》
思妇
形象
精神觉醒层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宋词中“思妇”形象新变
15
作者
刘晓珍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3-157,共5页
历经李清照、辛弃疾、姜夔三大词人的不断创新之后,南宋词中的"思妇"形象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一是黍离之悲的融入,思妇心头不再是单纯的闺怨,而是把闺怨与感慨国事融为一体;二是"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以思妇写英雄...
历经李清照、辛弃疾、姜夔三大词人的不断创新之后,南宋词中的"思妇"形象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一是黍离之悲的融入,思妇心头不再是单纯的闺怨,而是把闺怨与感慨国事融为一体;二是"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以思妇写英雄,亦思妇亦豪杰,丰富了思妇形象的文化内涵;三是"以健笔写柔情",使得思妇形象在柔媚之外更增添了一种文人雅士的气节与风骨,显得更加耐人寻味。南宋词坛思妇形象的这种演变与国是日非的社会现实、词体复雅的思潮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词
思妇
黍离之悲
比兴寄托
健笔写柔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性自我价值之觉醒——《古诗十九首》和《诗经》思妇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
6
16
作者
李红霞
彭晓敏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S1期304-305,共2页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的思妇形象也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由于时代不同,《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思想也有不同展现。《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与《诗经》中的女性从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她们开...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的思妇形象也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由于时代不同,《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思想也有不同展现。《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与《诗经》中的女性从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她们开始注重自我生命价值,这也是女性审视自我生命价值的开始。主要从女性自身形象、女性表达方式等方面来阐释两个时代女性的不同,这对研究《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诗经》
思妇
形象
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思妇诗艺术成就及深远影响刍议
17
作者
何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7年第4期56-56,共1页
诗经中的思妇诗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得极为深刻,在表现手法上,也实现了很高的造诣,特别是思妇诗的开篇往往有着奇妙的构思和精巧的布局,在对于美的审视和体验的方式上也是非常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
关键词
诗经
思妇
诗
艺术成就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诗十九首》之女性形象——思妇的此岸形象与彼岸意义
被引量:
4
18
作者
余溢文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形象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形象包容了其中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女性,狭义的女性形象是其中出现最频繁的思妇(本文所指)。思妇“万千风情在一身”的姿态是读者无法抗拒而心怀倾慕的此岸性存在,她的表现意识和个体...
“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形象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形象包容了其中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女性,狭义的女性形象是其中出现最频繁的思妇(本文所指)。思妇“万千风情在一身”的姿态是读者无法抗拒而心怀倾慕的此岸性存在,她的表现意识和个体心灵效应是升华的体验性的彼岸意义。在此岸形象浮出水面并得以深化的同时,彼岸意义也随着思维的扩散趋向于异样的空间。思妇形象是对人生软弱心理的普遍概括,浸透着生命苍凉的悲感,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妇
形象
此岸形象
彼岸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
2
19
作者
贾香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38-40,共3页
女性的思妇身份是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强行规定,其中体现着男性主宰女性的意图。《诗经》时代的女子还较少礼教束缚,有着较大的活动自由,她们的生活空间也相对广阔,情感状态也多有波折,内心世界自然是立体多变的。同为思妇,她们并不同于...
女性的思妇身份是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强行规定,其中体现着男性主宰女性的意图。《诗经》时代的女子还较少礼教束缚,有着较大的活动自由,她们的生活空间也相对广阔,情感状态也多有波折,内心世界自然是立体多变的。同为思妇,她们并不同于后世女子,一味地围绕着丈夫缠绵悱恻,诌媚不已,她们有更广阔的情感寄托,也有自信的情感基础。因而,《诗经》中的思妇之“思”,其实应该是女人之“爱”,而不单纯是无主体人格的单相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思妇
文化含义
审美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诗十九首》思妇诗探析
被引量:
3
20
作者
张晓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10-112,共3页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古诗十九首》作为拟女性写作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为日后文人拟女性写作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思妇
诗
生命意识
游子心态
拟女性写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砧”与中国古代捣衣诗及思妇诗
被引量:
3
1
作者
朱大银
机构
兰州大学中文系 甘肃兰州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4-55,共2页
文摘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者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文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文学艺术价值。
关键词
砧
捣衣诗
思妇
诗
“捣衣—
思妇
”诗
载体
Keywords
hammering block
poems of clothes - beating
poems of lover - missing
carrier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之何勿思——浅析《诗经》中征夫思妇的相思之情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世勤
机构
菏泽学院中文系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文摘
《诗经》中有关征夫思妇离别相思的诗歌反映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丰富了《诗经》中婚姻爱情诗歌的内容,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点:女性的依附意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
诗经
征夫
思妇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月夜》与思妇诗的“夺胎换骨”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怀东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杜甫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其经典性研究”(AHSKY2019D118)阶段性成果。
文摘
杜甫生活在盛唐诗歌极盛之际,前人的经验是他必须学习并超越的对象。从元稹开始的杜甫研究就高度关注杜甫诗歌活动与诗史运动的关系,这正是杜诗"集大成"说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理解名作《月夜》诗特点的切入点。《月夜》诗的基本体式是师承了传统代言体的思妇诗,又借鉴了闺怨诗甚至宫体诗的某些手法。不过,杜甫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表达的需要,他改造了思妇诗:他将寄内、赠内诗的规则和经验嵌入思妇诗,将思妇诗转化为自己独有的亲情诗,实现了继承与创造的完美统一,表现了自己源自深刻生活体验的巨大文化创造力。
关键词
《月夜》诗歌体式
思妇
诗
亲情诗
夺胎换骨
Keywords
“Moon Night”
style of poems
lovesick women poetry
poems about family emotion
to originate fro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犁抗战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征夫-思妇”征戍抒情传统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起林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的科学话语建构研究”(20AZW016)。
文摘
孙犁抗战小说的鲜明个人风格,奠基于他同时重视“现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的高度理论自觉。这些作品以“战士思乡”“异地怀人”为审美主线,深度呼应了中国文学“征夫-思妇”母题的征戍抒情传统。其中“抗属家务事”叙述深刻而丰富地体现了“征夫-思妇”母题的古今意涵及其和合共生关系;“战地儿女情”叙述则以“拟亲属”伦理关系转换和“得胜回头”式跨时空怀想,表现出“拟征夫-思妇”的深层思维路向。“征夫-思妇”征戌抒情传统既有深厚的审美文化积淀,又有中国农业文明家庭结构形态和中华文明连续性特征的文明史基础,具有文明规律之“源”和文学传统之“流”有机融汇、合而为一的艺术优势,孙犁抗战小说的审美经典性就建立在这雄厚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孙犁
抗战小说
征戍抒情传统
“征夫-
思妇
”母题
家庭结构
中华文明连续性
Keywords
Sun Li
anti-Japanese war novels
garrison lyric tradition
the theme of“conscripted husband-lovesick wife”
family structure
continuit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主题探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宋瑞斌
机构
鸡西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0-71,共2页
文摘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虽说是以抒发男女相思之情为主,但其主题意蕴又远远超出了男女相思,在女主人公对岁月易逝、容颜易衰的哀怨与感伤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思妇
诗
生命价值
Keywords
Nineteen Pie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oems
poems longing for one's wife
values of lif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鸿雁传书》:一首白族民间“思妇”诗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建华
机构
大理学院文学院
出处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3期21-24,共4页
基金
大理学院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5X12)
文摘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予夫妻团圆的幸福结局;长诗因是白族人民古往今来的情感需求、情感宣泄而历久弥新。长诗说的是民风、民俗,唱的是民心、民魂。
关键词
《鸿雁传书》
白族民间
“
思妇
”诗
Keywords
Swan Goose-Passed Letters
Bai poople
"lovesick woman" poem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诗
被引量:
3
7
作者
胡艳娜
机构
河南开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5期8-9,共2页
文摘
在《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是二者共有的、重要的审美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思妇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类型、处境和心态上。从审美角度来看,《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较《诗经》中的更具审美意蕴,独具"真""悲"的特点。
关键词
《诗经》
《古诗十九首》
思妇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士大夫与思妇的对唱——《诗经·卷耳》新解
被引量:
1
8
作者
王永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讲师
出处
《写作》
2008年第1期10-11,共2页
文摘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砸矣,我马瘩矣。我仆病矣,云何吁矣!
关键词
士大夫
诗经
对唱
思妇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闺怨诗”和“思妇诗”考辨
被引量:
1
9
作者
司海迪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4期70-72,共3页
文摘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关键词
闺怨诗
思妇
诗
考辨
Keywords
boudoir-plaint poetry
lovesick woman poetry
exploration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中的思妇原型
被引量:
1
10
作者
马理叶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5期4-5,共2页
文摘
思妇原型源自《诗经》中的情爱诗,是当时社会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思想情感艺术的折光。因为从她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封建社会初期的周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很有代表性。所以说,她们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现实意义。《诗经》中的这些处于婚姻爱情家庭中的女性形象,既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女性一定程度上的再现与升华,同时又反映了时人对至情至爱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
思妇
原型
《诗经》
爱情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煜思妇词探讨——兼论李煜的中期创作
11
作者
王力坚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0-116,共7页
文摘
思妇词是李煜生活中期的作品。它与早期的艳情词及后期的亡国词最大的区别在于 :后二者是以直接的方式去反映现实生活、抒发自我情感 ;而李煜中期的思妇词 ,却是以间接的方式———最具柔弱特征的思妇范型、最具凄美色彩的悲秋伤春母题 ,来表达他在家难国危时期那孱弱苍凉的心态 ;同时 ,李煜在思妇词中 ,通过凄苦哀愁惆怅无奈的情感抒发 ,与暮春残秋凄迷溟朦的景色描写相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无疑创造了一个与其艳情词及亡国词迥然异趣、“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的美学境界。
关键词
思妇
词
李煜
艳情词
南唐二主
《菩萨蛮》
临江仙
《十国春秋》
情感基调
李煜词
文学创作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韦依娜
机构
广西工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出处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S1期250-251,255,共3页
文摘
《诗经》中塑造了一定数量的思妇形象,这类角色的出现及其心态表现,有着自己的特点。她们与后世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外在形态上呈现两种特征,前者质朴无华,后者流光异彩,可谓各具姿态,却同样的动人心弦。
关键词
《诗经》
思妇
形象:
思妇
心态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中国古代思妇诗的文化特征
13
作者
孙董霞
机构
甘肃联合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9-61,67,共4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思妇诗是一个庞大的诗歌群落。这一方面是由于徭役征戍和科考宦游造成大量的夫妻分离,另一方面是由于文人与思妇有某种境遇同构关系,因而使文人大量创作思妇诗,使思妇诗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国文化人伦宗法和礼教本质的影响,思妇诗具有爱情的被动、追求理分之内的情感、乐群意识和文人与思妇双性同体的话语叙述等文化特征。
关键词
思妇
诗
文化特征
理分
乐群
境遇同构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精神觉醒层次论
14
作者
覃素安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5,共3页
文摘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形象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本文首先拟从人的精神觉醒层次理论去深入剖析她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不同时代女性不同的精神风貌。其次从周礼文化和汉末儒学式微视野分别探讨形成思妇精神觉醒不同层次的渊源。
关键词
《诗经》
《古诗十九首》
思妇
形象
精神觉醒层次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宋词中“思妇”形象新变
15
作者
刘晓珍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
出处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3-157,共5页
文摘
历经李清照、辛弃疾、姜夔三大词人的不断创新之后,南宋词中的"思妇"形象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一是黍离之悲的融入,思妇心头不再是单纯的闺怨,而是把闺怨与感慨国事融为一体;二是"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以思妇写英雄,亦思妇亦豪杰,丰富了思妇形象的文化内涵;三是"以健笔写柔情",使得思妇形象在柔媚之外更增添了一种文人雅士的气节与风骨,显得更加耐人寻味。南宋词坛思妇形象的这种演变与国是日非的社会现实、词体复雅的思潮都密切相关。
关键词
南宋词
思妇
黍离之悲
比兴寄托
健笔写柔情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性自我价值之觉醒——《古诗十九首》和《诗经》思妇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
6
16
作者
李红霞
彭晓敏
机构
广西大学文学院
渤海大学中文系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S1期304-305,共2页
文摘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的思妇形象也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由于时代不同,《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思想也有不同展现。《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与《诗经》中的女性从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她们开始注重自我生命价值,这也是女性审视自我生命价值的开始。主要从女性自身形象、女性表达方式等方面来阐释两个时代女性的不同,这对研究《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诗经》
思妇
形象
比较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思妇诗艺术成就及深远影响刍议
17
作者
何花
机构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7年第4期56-56,共1页
文摘
诗经中的思妇诗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得极为深刻,在表现手法上,也实现了很高的造诣,特别是思妇诗的开篇往往有着奇妙的构思和精巧的布局,在对于美的审视和体验的方式上也是非常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
关键词
诗经
思妇
诗
艺术成就
影响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诗十九首》之女性形象——思妇的此岸形象与彼岸意义
被引量:
4
18
作者
余溢文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出处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文摘
“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形象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形象包容了其中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女性,狭义的女性形象是其中出现最频繁的思妇(本文所指)。思妇“万千风情在一身”的姿态是读者无法抗拒而心怀倾慕的此岸性存在,她的表现意识和个体心灵效应是升华的体验性的彼岸意义。在此岸形象浮出水面并得以深化的同时,彼岸意义也随着思维的扩散趋向于异样的空间。思妇形象是对人生软弱心理的普遍概括,浸透着生命苍凉的悲感,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
思妇
形象
此岸形象
彼岸意义
Keywords
image of yearning women
realistic existence
ideological meaning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
2
19
作者
贾香娟
机构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察管理系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38-40,共3页
文摘
女性的思妇身份是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强行规定,其中体现着男性主宰女性的意图。《诗经》时代的女子还较少礼教束缚,有着较大的活动自由,她们的生活空间也相对广阔,情感状态也多有波折,内心世界自然是立体多变的。同为思妇,她们并不同于后世女子,一味地围绕着丈夫缠绵悱恻,诌媚不已,她们有更广阔的情感寄托,也有自信的情感基础。因而,《诗经》中的思妇之“思”,其实应该是女人之“爱”,而不单纯是无主体人格的单相思。
关键词
诗经
思妇
文化含义
审美意义
Keywords
"The Book of Peoptry"
women of missing husbands
cultural connotation
aesthet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诗十九首》思妇诗探析
被引量:
3
20
作者
张晓芳
机构
黄淮学院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10-112,共3页
文摘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古诗十九首》作为拟女性写作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为日后文人拟女性写作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思妇
诗
生命意识
游子心态
拟女性写作
Keywords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Piteous Women Poems
Life Consciousness
Mentality of Wandering Men
Writings about Women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砧”与中国古代捣衣诗及思妇诗
朱大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如之何勿思——浅析《诗经》中征夫思妇的相思之情
杨世勤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月夜》与思妇诗的“夺胎换骨”
吴怀东
《杜甫研究学刊》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孙犁抗战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征夫-思妇”征戍抒情传统
刘起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主题探析
宋瑞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鸿雁传书》:一首白族民间“思妇”诗
王建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诗
胡艳娜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士大夫与思妇的对唱——《诗经·卷耳》新解
王永
《写作》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闺怨诗”和“思妇诗”考辨
司海迪
《淄博师专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诗经》中的思妇原型
马理叶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李煜思妇词探讨——兼论李煜的中期创作
王力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关于《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几点思考
韦依娜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简论中国古代思妇诗的文化特征
孙董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精神觉醒层次论
覃素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南宋词中“思妇”形象新变
刘晓珍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女性自我价值之觉醒——《古诗十九首》和《诗经》思妇形象之比较
李红霞
彭晓敏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诗经》思妇诗艺术成就及深远影响刍议
何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古诗十九首》之女性形象——思妇的此岸形象与彼岸意义
余溢文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定位分析
贾香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古诗十九首》思妇诗探析
张晓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