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炎症性心包综合征1例
1
作者 杜艳艳 曹勇 +3 位作者 胡玲爱 张志强 毕田田 房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66-368,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再灌注治疗在临床应用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炎症性心包综合征临床较常见,常出现误诊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后持续胸痛不缓解,且病程中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发热、炎症指标持... 近年来随着再灌注治疗在临床应用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炎症性心包综合征临床较常见,常出现误诊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后持续胸痛不缓解,且病程中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发热、炎症指标持续升高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旨在对其提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后 再灌注治疗 诊疗思路 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炎症 炎症指标 胸腔积液
下载PDF
“心衰Ⅰ号”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令谆 何安霞 +4 位作者 李婕 徐天 韩捷 湛武逸 陈建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等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等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按区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口服,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 R)-133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气短、乏力、心悸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各单项积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对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超声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LVID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治疗组患者LVIDs、SV、FS、LVEF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i R-133a、TGF-β1、CT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患者mi R-133a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皮肤黏膜淤青、黑便、肌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能有效改善A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考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mi 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室重构有关,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心衰Ⅰ号 心脏超声指标 miR-133a/TGF-β1/CTGF通路 心室重构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卢杏 张学平 +1 位作者 卢鹏飞 刘志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同时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同时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研究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 d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vs. 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血必净注射液 心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附壁血栓消退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杨秀秀 关杨 +3 位作者 王悦 孙玉青 李峥 曾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1-335,342,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的疗效。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的疗效。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病房患者中AMI后发生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患者118例,分别给予NOAC(NOAC组,65例)或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VKA组,53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如血栓尚未完全溶解,则在首次给药6个月后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NOAC组中,使用利伐沙班治疗者为46例,使用达比加群治疗者为19例,治疗3个月后血栓完全溶解率为70.8%。所有VKA组患者均使用华法林治疗,3个月后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7.9%,与NO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NOAC组的血栓完全溶解率为90.8%,VKA组的血栓完全溶解率为84.9%,两组血栓溶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AC可考虑作为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消退的治疗药物,且无须监测INR,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室壁瘤附壁血栓 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滕黎妮 张淑娟 彭悦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介入术后病情稳定之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分别在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应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价其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对比两组患者遵医嘱依从行为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信心、自我维持、自我护理相关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信心、自我维持、自我护理相关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后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遵医嘱行为,辅助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 药物治疗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勘误: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阿不都外力·艾力 孙惠萍 布阿米娜·买吐松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675-2676,共1页
由于作者投稿时设置错了通讯作者孙惠萍的姓名,发表在《临床医学进展》上2024年14卷2期第3535-3542页上的文章《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https://doi.org/10.12677/acm.2024.142495)出现通讯作者姓名错误的问题。现将... 由于作者投稿时设置错了通讯作者孙惠萍的姓名,发表在《临床医学进展》上2024年14卷2期第3535-3542页上的文章《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https://doi.org/10.12677/acm.2024.142495)出现通讯作者姓名错误的问题。现将勘误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急性心肌梗死后 勘误 作者姓名 临床医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机械并发症1例
7
作者 马如超 陈刚 +4 位作者 王炜 宋瑞霞 魏涛涛 冯英 林欣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4-24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间断胸痛3 d,加重12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闷痛、位于心前区,范围约手掌大小,余无不适,上述症状每次持续数min后自行缓解,当时未予以重视。于入院前12 h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间断胸痛3 d,加重12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闷痛、位于心前区,范围约手掌大小,余无不适,上述症状每次持续数min后自行缓解,当时未予以重视。于入院前12 h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程度加重,伴全身乏力,伴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县级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准备溶栓治疗时患者突发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及血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机械并发症
下载PDF
新型炎症标志物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会丽 张文琪 桑海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0期1247-1250,共4页
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mural thrombosis,LVT)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栓多形成于心尖部或梗死区域,特别是在大面积心肌梗死伴室壁瘤的情况下[1]。尽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 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mural thrombosis,LVT)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栓多形成于心尖部或梗死区域,特别是在大面积心肌梗死伴室壁瘤的情况下[1]。尽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代,LVT的发病率仍可达6.3%,在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高达1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大面积心肌 急性心肌 急性前壁心肌 心尖部 室壁瘤 左心室血栓 炎症标志物
下载PDF
急诊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韦有全 黄军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抢救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抢救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PCI联合常规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PCI联合ECM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意识状态、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2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生存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有着较高抢救成功率,改善脑功能,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脏骤停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10
作者 张叶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75-0078,共4页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研究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功能相...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研究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LVEF、LVEDD、LVESD)、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不同的心电图指标(心率、QTc、QTd)。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LVESD、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及QTd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可明显提高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时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指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贾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36-039,共4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成效展开研究。方法 在2023.1-2024.1中挑选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且存在心律失常问题的患者进行研究,循证护理、常规护理分别应用于30例患者中,即研究组、对照组,综合性比对临床效果...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成效展开研究。方法 在2023.1-2024.1中挑选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且存在心律失常问题的患者进行研究,循证护理、常规护理分别应用于30例患者中,即研究组、对照组,综合性比对临床效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心功能情况显著好转,差异较大(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改善程度显著较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诊治中应用的整体效果较好,不但可以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而且能够提升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吉换 何慕涵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必净联...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必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LVEF、 CO、 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清lncRNA LOXL1-AS1、miR-3614-5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马姣 刘萍 +3 位作者 李红梅 李翀 王璞 肖懿慧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19,30,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赖氨酰氧化酶样1-反义RNA1(LOXL1-AS1)、微小RNA(miR)-3614-5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急...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赖氨酰氧化酶样1-反义RNA1(LOXL1-AS1)、微小RNA(miR)-3614-5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非心律失常亚组(n=96)和心律失常亚组(n=52),另选取同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48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ncRNA LOXL1-AS1、miR-3614-5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lncRNA LOXL1-AS1、miR-3614-5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lncRNA LOXL1-AS1水平升高,miR-3614-5p水平降低(t/P=16.248/<0.001、8.397/<0.001);心律失常亚组病变血管支数、lncRNA LOXL1-AS1水平高于非心律失常亚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iR-3614-5p水平低于非心律失常亚组[χ^(2)(t)/P=14.315/<0.001、7.312/<0.001、3.706/<0.001、7.656/<0.001];Target Scan Human网站预测结果显示,lncRNA LOXL1-AS1与miR-3614-5p有结合位点,可能存在靶向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LOXL1-AS1高、病变血管支数多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miR-3614-5p、LVEF高是保护因素[OR(95%CI)=3.542(1.589~7.896)、1.527(1.081~2.156)、0.721(0.601~0.865)、0.789(0.664~0.938)];lncRNA LOXL1-AS1、miR-3614-5p及二者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AUC为0.820、0.890、0.932,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P=3.470/0.001、2.293/0.02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血清lncRNA LOXL1-AS1水平显著升高,miR-3614-5p水平显著降低,两者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长链非编码RNA 赖氨酰氧化酶样1-反义RNA1 微小RNA-3614-5p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ROC和DCA曲线分析NT-proBNP、hs-CRP、D-D、PCT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效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玉涛 崔宏海 陈炳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86-691,697,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效能。方法将该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效能。方法将该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NT-proBNP、hs-CRP、D-D、PCT水平。进一步将纳入研究的AM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并发心力衰竭组(31例)和未并发心力衰竭组(69例),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hs-CRP、D-D、PCT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分析血清NT-proBNP、hs-CRP、D-D、PCT对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hs-CRP、D-D、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BNP、hs-CRP、D-D、PCT水平均高于未并发心力衰竭组(P<0.05)。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变血管支数、血尿酸(S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T-proBNP、hs-CRP、D-D、PCT是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hs-CRP、D-D、PCT联合检测预测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95%CI:0.811~0.948),灵敏度为96.12%,特异度为91.28%,均高于单一检测的相应效能指标(P<0.05)。DCA分析显示,高风险阈值在0~0.99时,净收益率>0,具有临床意义,阈值在0~0.76时,血清NT-proBNP、hs-CRP、D-D、PCT联合检测的净受益率优于血清NT-proBNP、hs-CRP、D-D、PCT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hs-CRP、D-D、PCT可提高对AMI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效能,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变血管支数、SUA、LDL-C、NT-proBNP、hs-CRP、D-D、PCT均为AMI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降钙素原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及相关miRNA的变化
15
作者 曾青燚 李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3-1768,共6页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为2%~23%^([1,2]),而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发生新发房颤的风险增加了60%~77%^([3])。相关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房颤动相较于窦性心律患者死亡率增加40%^([4]),对于高危人群行预防...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为2%~23%^([1,2]),而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发生新发房颤的风险增加了60%~77%^([3])。相关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房颤动相较于窦性心律患者死亡率增加40%^([4]),对于高危人群行预防性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心房颤动的相关机制涉及心房细胞的电信号重塑;心房细胞的结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新发心房颤动 MIRNA 高龄 糖尿病
下载PDF
miR-126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卡迪尔亚·依布拉音 麦迪乃姆·阿卜力孜 +1 位作者 刘柯 穆叶赛·尼加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92-95,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尽管目前可通过药物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再通治疗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但无法逆转已大量死亡的心肌细胞,且血流再灌注会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损伤坏...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尽管目前可通过药物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再通治疗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但无法逆转已大量死亡的心肌细胞,且血流再灌注会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甚至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临床尚无确切防治措施,寻找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促进心肌细胞修复的治疗方法成为预后关键。近年来,在生物活性分子中,miRNA可调节机体细胞各种生物过程,如细胞凋亡、迁移、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在MIRI中的调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重视。miR-126是在内皮细胞特异表达的miRNA,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可参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微小RNA-126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变化率的影响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艳珍 崔继婷 +2 位作者 赵金芳 左晓霞 王汉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6期2995-3000,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治疗过程中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65例AMI后...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治疗过程中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65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均予以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治疗期间检测NT-proBNP,计算NT-proBNP变化率,根据出院12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交互作用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T-proBNP变化率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5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随访12个月,预后不良19例(29.23%),预后良好46例(70.7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率、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Killip心功能分级、NT-proBNP变化率为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1周内、治疗2周内NT-proBNP变化率与病人缺血性脑卒中/TIA、年龄、心率、Killip心功能分级均存在交互作用;绘制ROC曲线发现,治疗1周内、治疗2周内NT-proBNP变化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4,0.721,对病人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接受心脉隆注射液与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1周内、2周内NT-proBNP变化率可预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恢复情况,且NT-proBNP与心率、缺血性脑卒中/TIA、年龄等交互作用于病人预后恢复,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风险管理,以预防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心脉隆注射液 富马酸比索洛尔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18
作者 陈硕 李朋 +1 位作者 方梦 徐建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9-13,21,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新发心房颤动(NOA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MI后NOAF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OAF组,25例)和对照组(无NOAF,20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新发心房颤动(NOA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MI后NOAF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OAF组,25例)和对照组(无NOAF,20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等;收集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CRP与血清白蛋白的比值(CRA)等;收集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NOAF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OAF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比例、BNP、KILLIP分级、CRP、CRA、LA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NP(β=1.423,OR=4.148,95%CI:1.139~15.099)、KILLIP分级≥Ⅱ级(β=1.707,OR=5.515,95%CI:1.017~29.903)、CRP(β=2.096,OR=8.132,95%CI:1.541~42.895)、CRA(β=2.212,OR=9.136,95%CI:1.159~72.024)、LAED(β=2.472,OR=11.851,95%CI:2.571~54.619)是AMI后NOAF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BNP、KILLIP分级≥Ⅱ级、CRP、CRA、LAED是AMI后NOA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新发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茜 杜青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血清NT-pro、hs-CRP检测,判定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3个月,77例患...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血清NT-pro、hs-CRP检测,判定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3个月,77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7例(恶性心律失常组),占比22.1%。恶性心律失常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等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的血清NT-pro、hs-CRP含量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的24h动态心电图SDNN与24 hQTV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对比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0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高,且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多伴随有24 h动态心电图异常与血清NT-pro、hs-CRP含量增高,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恶性心律失常 24H动态心电图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晓宇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循证护理)各50例。对两组满意度、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循证护理)各50例。对两组满意度、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依从性、病症改善时间等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0%,且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依从性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病症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减少双方之间的矛盾,使患者的身体得到有效修养,为患者进入正常生活打下基础。而且对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缩短病症改善时间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循证护理 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