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认同、文化认同与审美认同——《故都的秋》“悲凉说”献疑
1
作者 徐磊 《中学语文》 2024年第8期94-95,共2页
郁达夫《故都的秋》点明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三个特征。历来赏析文章对“清”“静”特点的阐释比较清晰,而对“悲凉”的阐释多是从景物描写中去理解和概括,深层原因有待我们更深入探究。从“生命认同”“文化认同”“审美认同... 郁达夫《故都的秋》点明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三个特征。历来赏析文章对“清”“静”特点的阐释比较清晰,而对“悲凉”的阐释多是从景物描写中去理解和概括,深层原因有待我们更深入探究。从“生命认同”“文化认同”“审美认同”三个角度来探讨“悲凉”产生的原因,解答作者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凉 生命认同 文化认同 审美认同
下载PDF
探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凉气质
2
作者 赵晨曦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0期4-6,共3页
20世纪30年代末的中国上海,文坛出现了大量的女性文学作家,张爱玲就是其中之一。似乎源自潜意识中的悲剧色彩,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凄凉的人和凄凉的感情。尘世的喧嚣恼人,生活的琐屑卑微,生存的凄惨沉沦,不可理喻的命运流离,无一不将她作... 20世纪30年代末的中国上海,文坛出现了大量的女性文学作家,张爱玲就是其中之一。似乎源自潜意识中的悲剧色彩,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凄凉的人和凄凉的感情。尘世的喧嚣恼人,生活的琐屑卑微,生存的凄惨沉沦,不可理喻的命运流离,无一不将她作品中的人物笼罩,产生深深的苍凉之感。对于个体生命历程中的孤独、痛苦以及恐惧,作为一个敏感自省的现代人,张爱玲有着深刻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悲剧色彩 文学作家 生命历程 悲凉 沉沦 苍凉 凄凉
下载PDF
地久天长的悲凉--论《厚土》的生命意识书写
3
作者 钟海林 魏紫梦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9-104,共6页
李锐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拒绝合唱”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厚土》聚焦于吕梁山,从肉体与精神层面道出农民的生存困境,并进一步穿透历史,呈现出“历史”之外的人生。为了更好地敞开这样的人生,李锐提出回归口语之海,并进一步探索建立语... 李锐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拒绝合唱”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厚土》聚焦于吕梁山,从肉体与精神层面道出农民的生存困境,并进一步穿透历史,呈现出“历史”之外的人生。为了更好地敞开这样的人生,李锐提出回归口语之海,并进一步探索建立语言的主体性,以便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书写“本土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锐 《厚土》 悲凉
下载PDF
秋天,不止是悲凉
4
作者 干璐娜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3年第11期51-52,共2页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孤雁排云,寒虫泣露,良用凄切。可爱者:云剑长空,水澄远浦,一片冷轮,皎皎碧落间,令人爽然。南楼清啸,东篱畅饮,亦幽人行乐时也。银蟾皎洁,玉露凄清,四顾人寰,万里一碧。携一二良朋,斗酒淋漓,彩毫纵横,仰问嫦娥:“悔偷...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孤雁排云,寒虫泣露,良用凄切。可爱者:云剑长空,水澄远浦,一片冷轮,皎皎碧落间,令人爽然。南楼清啸,东篱畅饮,亦幽人行乐时也。银蟾皎洁,玉露凄清,四顾人寰,万里一碧。携一二良朋,斗酒淋漓,彩毫纵横,仰问嫦娥:“悔偷灵药否?”安得青鸾一只跨之,凭虚远游,直八万顷琉璃中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楼 嫦娥 远游 彩毫 悲凉 萧萧 孤雁
下载PDF
浅谈曹操《短歌行》悲凉与慷慨的交响
5
作者 汪钰林 《中学语文》 2023年第29期56-57,共2页
对曹操的《短歌行》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悲凉和慷慨交相呼应的情感特点。首先分析了诗中对人生短暂的忧虑和对乱世局势的观察,以及通过酒抒发内心的失望和无奈;其次剖析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和对贤人的欢迎态度;最后总结了悲凉与慷慨... 对曹操的《短歌行》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悲凉和慷慨交相呼应的情感特点。首先分析了诗中对人生短暂的忧虑和对乱世局势的观察,以及通过酒抒发内心的失望和无奈;其次剖析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和对贤人的欢迎态度;最后总结了悲凉与慷慨情感在诗中的交织凸显了诗歌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短歌行》 悲凉 慷慨 情感交响
下载PDF
“悲凉”对“豪壮”:魏晋风骨与盛唐风骨的差异
6
作者 焦怡然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10期147-149,共3页
“风骨”即指作品中体现出的情感的力量和作品中的主要题材和思维逻辑结构。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有感染力的精神力量。所谓“骨”,则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得刚健有力。盛唐风骨继承了魏晋风骨... “风骨”即指作品中体现出的情感的力量和作品中的主要题材和思维逻辑结构。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有感染力的精神力量。所谓“骨”,则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得刚健有力。盛唐风骨继承了魏晋风骨而发展,但由于魏晋战乱割据的社会背景和盛唐太平之音的社会背景之间的不同,导致这种继承既有通的一面也有变的一面。本文探讨了盛唐风骨与魏晋风骨的差异,即魏晋风骨多悲凉之音,而盛唐风骨以明朗为基调,充满豪迈壮大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风骨 盛唐风骨 悲凉 豪壮
下载PDF
《诗品》“悲凉”诗学观研究
7
作者 田雨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9期4-6,38,共4页
“悲凉”作为钟嵘《诗品》中的一个诗学观,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文人们在朝不保夕的命运悲剧中,超越了政治功利的维度转向对个体生命价值归属的思考之后,试图用艺术创作来重建自我,追寻自我独立人格的审美观念。“悲凉”在文学作... “悲凉”作为钟嵘《诗品》中的一个诗学观,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文人们在朝不保夕的命运悲剧中,超越了政治功利的维度转向对个体生命价值归属的思考之后,试图用艺术创作来重建自我,追寻自我独立人格的审美观念。“悲凉”在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怨”的真情流露,钟嵘以“怨”评诗,既体现了其重抒情的理论主张,也体现了其对魏晋人士那种独立人格的赞美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悲凉 “怨”情 《红楼梦》
下载PDF
温厚·悲凉·清澈——《额尔古纳河右岸》三人谈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丽军 房伟 +1 位作者 马兵 佟小杰 《艺术广角》 2009年第3期28-34,共7页
一、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阅读感受 张丽军:《额尔古纳河右岸》是2005年在《收获》第6期发表的作品。我发现对它的评论不是很多,有5.6篇。2008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茅盾文学奖”,再一次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先交流一下... 一、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阅读感受 张丽军:《额尔古纳河右岸》是2005年在《收获》第6期发表的作品。我发现对它的评论不是很多,有5.6篇。2008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茅盾文学奖”,再一次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先交流一下彼此的阅读感受。这部作品,我读起来有一种陌生感,它第一句话说,我和雨雪是老熟人了,这种叙述方法,在中国以往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很另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 “茅盾文学奖” 悲凉 阅读感受 《收获》 叙述方法 作品
下载PDF
喜极而亡中的悲凉——评析《一小时的故事》中的象征与讽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杰 高庆 张红梅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38,共1页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年)39岁时才开始写作,很快就崭露头角.获得成功,在其后短短的十年里.她驰骋文坛,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位很有建树的女作家。
关键词 《一小时的故事》 美国女作家 讽刺 象征 悲凉 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
下载PDF
回忆里的温情 人生路上的悲凉——细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忠坤 陈燕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14,共3页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经典代表作,对童年的温情和人生路的悲凉进行了深刻的展现,本文主要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作品的童年温情和人生路的悲凉进行了体悟。
关键词 童年 温情 人生路 悲凉 《呼兰河传》
下载PDF
由“悲凉”看建安风骨的北方文化审美属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1-15,共5页
历来研究建安文学者,多从时间性的时代和社会因素出发,本文则从空间性的地域因素出发,从“悲凉”入手,分别从地理物候、精神心态、忧患意识等三方面分析建安文学的北方文化审美属性。“悲凉”首先具有地域色彩,“速老”是一种精神... 历来研究建安文学者,多从时间性的时代和社会因素出发,本文则从空间性的地域因素出发,从“悲凉”入手,分别从地理物候、精神心态、忧患意识等三方面分析建安文学的北方文化审美属性。“悲凉”首先具有地域色彩,“速老”是一种精神心态上的悲凉,而忧患意识则是一种历史文化心理上深层的悲凉,三者相互交织。北方地域色彩是其底色。它像是只容纳刚健之美的容器,把速老心态和忧患意识都包容其内,使建安文学具有鲜明的北方文化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凉 地域审美 建安风骨 速老 忧患意识
下载PDF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悲凉底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强中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人解为闲逸、高雅之趣,这当然没错。不过,如果联系此诗的创作背景、陶渊明的其他写菊作品,以及前代及当时的习俗,我们就会发现,陶渊明钟爱菊花有着更为朴素的动机:他希望通过服食菊花,达到养生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人解为闲逸、高雅之趣,这当然没错。不过,如果联系此诗的创作背景、陶渊明的其他写菊作品,以及前代及当时的习俗,我们就会发现,陶渊明钟爱菊花有着更为朴素的动机:他希望通过服食菊花,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从而缓解时光流逝、生命衰老带来的精神苦闷。从这个意义上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似"悠然",其底蕴却是颇为悲凉的生命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菊花 养生延年 悲凉底蕴
下载PDF
对悲凉存在的深刻诘问——存在主义观照下的《大象席地而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发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113,共3页
导演胡波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深刻触及了当下人类生存的真实图景,激烈碰撞着观影人的心灵。基于存在主义的观照视域,可以发现影片充盈着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诘问、思考、探寻及敞开,呈现了"他人即地狱"的伦理(人际)关系,揭示... 导演胡波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深刻触及了当下人类生存的真实图景,激烈碰撞着观影人的心灵。基于存在主义的观照视域,可以发现影片充盈着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诘问、思考、探寻及敞开,呈现了"他人即地狱"的伦理(人际)关系,揭示了孤独、舍弃、绝望和别无选择的悲凉存在状态,并以"席地而坐的大象"的意象,对虚妄的生存本质进行了有意味的揭示,在严肃而充满意义的审视、批判中带给我们长久的思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席地而坐》 存在主义 “他人即地狱” 悲凉 虚妄
下载PDF
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悲凉心曲——论弋舟小说世界里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晓燕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弋舟是西部小说家里的“新八骏”之一,除了《春秋误》是借用了历史题材的躯壳来书写,其他所有的小说都在言说书写着当下和现实的故事。像福斯特所说的那样,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总是在纠缠着,“进行着两败俱伤的战斗”。
关键词 小说世界 人物形象 完美主义者 弋舟 悲凉 历史题材 小说家 福斯特
下载PDF
悲凉之好与淡雅“享虐”——也品《故都的秋》的“悲凉之味” 被引量:2
15
作者 汲安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重在写“秋味”。钱理群指出:秋味在开章第一段便被提出了,以后各段不断地重复(强调):“秋的味”,秋雨“下得有味”,文人写得“有味”,“秋的深味”,秋的“回味”……一气贯到底,确实让人“回...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重在写“秋味”。钱理群指出:秋味在开章第一段便被提出了,以后各段不断地重复(强调):“秋的味”,秋雨“下得有味”,文人写得“有味”,“秋的深味”,秋的“回味”……一气贯到底,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都的秋》 悲凉 淡雅 郁达夫 钱理群 名篇
下载PDF
“陈旧的玩物”:存在的悲凉与深切的呼唤——《祝福》重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吉鹏 周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鲁迅小说《祝福》称祥林嫂为"陈旧的玩物",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从祥林嫂的逃脱与绑架、幸福与不幸、生存与绝望的命运中,体现了一种生命存在的悲凉。鲁迅在对祥林嫂的惨剧叙述中洋溢着对人际温暖、女性觉醒、知识分子担当的... 鲁迅小说《祝福》称祥林嫂为"陈旧的玩物",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从祥林嫂的逃脱与绑架、幸福与不幸、生存与绝望的命运中,体现了一种生命存在的悲凉。鲁迅在对祥林嫂的惨剧叙述中洋溢着对人际温暖、女性觉醒、知识分子担当的深切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陈旧的玩物” 存在的悲凉 深切的呼唤
下载PDF
悲凉世界中的追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珊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9期64-65,共2页
在新旧跌宕之际,张爱玲用女性独有的视角勇敢地揭露人性的本真,无情地颠覆了"母亲"的形象,也不断追寻着女性命运的归宿和价值感。在华美与庸俗之间,张爱玲诉说着女性的传奇,审视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 母亲 悲凉
下载PDF
枫树悲凉意蕴成因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政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枫树意象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枫树的自然特征是它从物象上升为意象的客观条件;它浓重的悲凉意蕴来自上古神话中的原型;《楚辞.招魂》开辟了枫林吟咏的先河;唐人悲感的文化心态升华了枫树意象,并使它在唐诗中最终定型;枫树的气... 枫树意象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枫树的自然特征是它从物象上升为意象的客观条件;它浓重的悲凉意蕴来自上古神话中的原型;《楚辞.招魂》开辟了枫林吟咏的先河;唐人悲感的文化心态升华了枫树意象,并使它在唐诗中最终定型;枫树的气韵之美和意境之雄,扩大了悲秋作品的情感张力;唐人对《楚辞》的接受,使枫树意象与伤春情境形成了完美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 枫林吟咏 悲凉意蕴 意象定型 文人心态 悲秋伤春
下载PDF
建安风骨何处寻 慷慨悲凉《短歌行》——曹操《短歌行》赏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桂霞 张虹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7-18,共2页
曹操的《短歌行》慷慨悲凉,创造出了丰富深远的意境,解读此诗应把握住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创作传统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以真正进入诗人心灵世界。
关键词 建安风骨 曹操 慷慨悲凉 《短歌行》
下载PDF
浓郁的生命意识与悲凉的心态——古代文学中草意象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雷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5-18,共4页
古代文学中草意象是一个有深厚意蕴的审美创造物。它以《诗经》《楚辞》为源头,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更嬗积淀而成的。它见证着中国文学与社会的流变及文人士子的心态、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审美内涵... 古代文学中草意象是一个有深厚意蕴的审美创造物。它以《诗经》《楚辞》为源头,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更嬗积淀而成的。它见证着中国文学与社会的流变及文人士子的心态、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审美内涵。"草"意象的背后有诗人们浓浓的生命意识。借此也可以让我们一探古代文人士子们整体上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方式及他们无意识中深藏着的精神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意象 生命意识 悲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