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动”作为方法:游戏引擎电影的再赋能
1
作者 谢庆威 李文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8-74,共7页
“情动转向”作为学界近年来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为电影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论依据。从理论范式的转向、身体美学的文本分析以及情动劳动的文化批判三个角度进入游戏引擎电影研究,首先能够发掘其中显在的情感表达,探讨电影作为典型情... “情动转向”作为学界近年来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为电影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论依据。从理论范式的转向、身体美学的文本分析以及情动劳动的文化批判三个角度进入游戏引擎电影研究,首先能够发掘其中显在的情感表达,探讨电影作为典型情动艺术的表征,以及从情感领域进入游戏引擎电影的可行性。其次由情动产生的身体联结,窥见游戏引擎电影中虚拟身体与真实身体之间的罅隙,并投射出其中无法直达的观影感知。最后借由“情动劳动”的概念分析电影中所反映的文化症候,从跨学科的视野为理解游戏引擎电影的未来重新赋能的同时,也作为这一新方法论的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情动转向 游戏引擎电影 情动
下载PDF
情动理论与电影的纠缠 被引量:1
2
作者 聂欣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6,共10页
首先提出情动概念的是17世纪的斯宾诺莎,他区分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广延样态”和“思维样态”,即未被意识到的情感和已被意识到的观念。德勒兹将这一观念用于电影,提出了“情动—影像”的概念,并将其囿于电影镜头中“面容”的表达。面容... 首先提出情动概念的是17世纪的斯宾诺莎,他区分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广延样态”和“思维样态”,即未被意识到的情感和已被意识到的观念。德勒兹将这一观念用于电影,提出了“情动—影像”的概念,并将其囿于电影镜头中“面容”的表达。面容又被分为张力的面容和反射的面容,对应着斯宾诺莎两种不同的“样态”。从电影的角度,德勒兹把情动—影像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类型电影附加了“物”的特写;一般剧情电影对应人的面容;高度艺术化和实验性的作品则变成了“任意空间”的碎片。三个层次的两个端点便是面容的两分。今天,情动理论在电影研究中的使用,主要是对类型电影的分析,也有人综合德勒兹的“无器官身体”“生成”等理论,将其用作一般剧情电影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斯宾诺莎 德勒兹 类型电影
下载PDF
跨文化共感情动:中外科幻电影的生态价值及其符码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漪那 李兴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5,159,共10页
科幻电影以人类、技术、生态的广阔视角,触发了生态话题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同频振动,尤其是它以诉诸观众感官的“灾难美学”方式,引发了观众对生态创伤的共感情动。而超生物域个体的生态共伤情动,既具有生物普遍性,又具有文化特殊性,它提... 科幻电影以人类、技术、生态的广阔视角,触发了生态话题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同频振动,尤其是它以诉诸观众感官的“灾难美学”方式,引发了观众对生态创伤的共感情动。而超生物域个体的生态共伤情动,既具有生物普遍性,又具有文化特殊性,它提供了符号转码的可能性,促进了相异符号域之间的解域和再域,进而可以凝聚成与地球生物圈对应的整体符号域,因此也是生态文明互鉴、互释、互补、互融的具体联结方式。由此出发,科幻电影将生态境况与世界文化自然桥接,以根植于当地传统,贯穿中外文化眼界的笔触,创造性地书写存异而趋同的人类命运体的具象章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跨文化传播 生态共伤 共感式情动 符号转码
下载PDF
情动跃升:中国影视国际传播的转向与进路
4
作者 马龙 杨莉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122,共7页
数字技术重构了全球交往秩序和国际传播场域,时空结构、传播模态和影像业态也随之发生变革,影视为全球观者的情感互动和传播交往提供“在场”支持。时下影视国际传播的“情动因子”成为一个显性议题,立足影视国际传播的基本语境和情感... 数字技术重构了全球交往秩序和国际传播场域,时空结构、传播模态和影像业态也随之发生变革,影视为全球观者的情感互动和传播交往提供“在场”支持。时下影视国际传播的“情动因子”成为一个显性议题,立足影视国际传播的基本语境和情感传播的数字实践,将情动转向作为影视出海的柔化路径能够撬动国际传播中较少关注到的感官、具身和情感之间的谱系结构。对影视文化生产与国际传播实践中情动力量的跃升展开考察,从官能感知中的情感唤醒、具身认知中的情感重塑、情境美学中的情感卷入、文化符号中的情感联结四个层面探究情动跃升的逻辑理路和生成流变,进而提出情感书写、空间消费和公共表征的实践进路,情动叙事为当下影视国际传播路径的拓展提供创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情动 影视
下载PDF
何以情动:人工智能时代的物体间性逻辑与“人—物”认识论新进路
5
作者 林颖 谢杭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0,共12页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技术哲学“物体间性”的新思考,提供了从机体、认知、感受三个层面重新理解“人—物”关系的可能:机体层面,智能技术物通过聚合机制产生了拟仿人体感知、行动反馈以及自我演化的生机性,消弭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技术哲学“物体间性”的新思考,提供了从机体、认知、感受三个层面重新理解“人—物”关系的可能:机体层面,智能技术物通过聚合机制产生了拟仿人体感知、行动反馈以及自我演化的生机性,消弭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绝对边界;认知层面,智能技术物的生机性和物质活力使其成为人类的“伴侣物种”,改变了技术客体化的偏狭观念,形成了一种具有生成性、动态性的物质过程认识论;感受层面,跨越物种的“情动”使人与物的情感关系经过二阶分化不断适配彼此的尺度,最终延伸了交流的媒介化逻辑,生成“人—物”关系的内置连接。物体间性逻辑激活了“物活力”与存在秩序的张力,勾勒出“物”的能动性向度,推动了“人—物”关系的认识论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间性 “新唯物主义” 情动 伴侣物种
下载PDF
情动理论与跨文化叙事:新主流电影中“大国形象”的生产机制
6
作者 裴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3,共4页
新主流电影将影像的“情动机制”作为一种大国形象的“生产机制”,有效缓和了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隔阂。电影的影像作为大国形象的生产媒介,通过“身体的感触”影像、“结晶”影像与“仪式”影像的情动机制,对“大国形象”进行情动触发、... 新主流电影将影像的“情动机制”作为一种大国形象的“生产机制”,有效缓和了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隔阂。电影的影像作为大国形象的生产媒介,通过“身体的感触”影像、“结晶”影像与“仪式”影像的情动机制,对“大国形象”进行情动触发、情感召唤与情感指征。使得中国的“大国形象”双向融合了创作者与观众的情动,高度契合跨文化叙事的情感调用、情感流通与情感获取。情动影像是促进跨文化叙事的中介力,电影中的情感变化与文化融通成为一种潜在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跨文化叙事 大国形象 情动影像
下载PDF
《满江红》“局”与“义”之下的情动转向与精神跃升
7
作者 张华 李欣泽 《民族艺林》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电影《满江红》艺术性地创造并重构了南宋绍兴年间,岳飞逝世四年后的故事。在正义与邪恶两个阵营相抵牾之下,生动地塑造出被裹挟进这场巨大阴谋之中的小人物英雄群像。通过岳飞的“缺席”与精神的“在场”这一叙事策略,在风云变幻的局... 电影《满江红》艺术性地创造并重构了南宋绍兴年间,岳飞逝世四年后的故事。在正义与邪恶两个阵营相抵牾之下,生动地塑造出被裹挟进这场巨大阴谋之中的小人物英雄群像。通过岳飞的“缺席”与精神的“在场”这一叙事策略,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与变化莫测的人性碰撞中不断寻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在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的钩沉中书写出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情动转向 精神跃升
下载PDF
疾病的超载与循环:《我们一起摇太阳》的情动影像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6,共5页
《我们一起摇太阳》讲述了尿毒症患者凌敏和肿瘤患者吕途之间的爱情故事,阐明了从一种经验状态(健康)进入到另一种经验状态(疾病)的过程中身体所遭遇的变动以及由之生发的情动。疾病题材的电影倾向于描绘人物身体状态的改变以及随之引... 《我们一起摇太阳》讲述了尿毒症患者凌敏和肿瘤患者吕途之间的爱情故事,阐明了从一种经验状态(健康)进入到另一种经验状态(疾病)的过程中身体所遭遇的变动以及由之生发的情动。疾病题材的电影倾向于描绘人物身体状态的改变以及随之引发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在影片中,疾病被表征为超载与循环式的存在。它既颠覆着人物的日常生活,唤询出一个全新的主体,又把人物投入到循环不止的运动当中,以此歌颂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一起摇太阳》 韩延 情动 疾病书写
下载PDF
现实主义背景下的情动-影像描绘:《第二十条》的话语构成与美学范式 被引量:2
9
作者 纪元元 张仕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144,共4页
张艺谋导演的又一现实主义力作《第二十条》聚焦《刑法》第20条展开有关“正当防卫”的边界问题的讨论,用传统的三线并行的方式构建叙事场域,生产具有社会效力的“情动-影像”。德勒兹将“情动”的内涵释义为“存在之力”,这也是其有关... 张艺谋导演的又一现实主义力作《第二十条》聚焦《刑法》第20条展开有关“正当防卫”的边界问题的讨论,用传统的三线并行的方式构建叙事场域,生产具有社会效力的“情动-影像”。德勒兹将“情动”的内涵释义为“存在之力”,这也是其有关主体性生成的哲学谱系的重要概念之一,在“情动-影像”的理论构架下,影片注重对情感的实质状态的特写表达,通过积极的情感参与确认受众的主体性地位,达到影片的社会批判效果与宣教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现实主义 情动影像 感体验 美学范式
下载PDF
从前个体情动到社会性情绪——情动理论视角下的集体情感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林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3,共11页
在以情感转向为代表的情感研究浪潮中,有关集体情感的研究未能跟上个体情感研究的步伐。已有的集体情感研究,无论是个体主义还是涌现主义模型,都因其“原型情感能够完整传递”的假定而面对诸多理论困境。从情动理论出发,集体情感的形成... 在以情感转向为代表的情感研究浪潮中,有关集体情感的研究未能跟上个体情感研究的步伐。已有的集体情感研究,无论是个体主义还是涌现主义模型,都因其“原型情感能够完整传递”的假定而面对诸多理论困境。从情动理论出发,集体情感的形成可以被视为从前个体情动到社会性情绪的过程:经由情感流通、情感表达和情感教学等机制,特定刺激所带来的无定形情动状态被结构化为具体情绪范畴,从而为群体中的个体所共同理解并共享。但是,具有明确社会文化内涵的情绪范畴无法完全捕捉或包含流动的情动状态,而情动剩余物的存在则意味着集体情感并不是可以被任意操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 情动 感流通 感表达 感教学
下载PDF
元宇宙图书馆的空间生产、具身感知与情动体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揭其涛 黄三乐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9,共7页
文章以空间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基于元宇宙图书馆的空间性及其意义,从虚拟场景与具身性在场、情境构造与多样空间生产、可见性与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的社会化生产3个维度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实践... 文章以空间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基于元宇宙图书馆的空间性及其意义,从虚拟场景与具身性在场、情境构造与多样空间生产、可见性与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的社会化生产3个维度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实践,探究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中的视听具身、认知具身、想象具身等多重具身感知以及元宇宙图书馆空间生产中读者的情感凝聚、互动仪式和阅读升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图书馆 图书馆空间 空间生产 具身 感知 情动 体验
下载PDF
具身情动、能指狂欢与革命潜能——智能影像时代物化问题的哲学考析
12
作者 胡彦彦 蓝江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技术性影像既以一种具身式的情动体验赋能记忆传承,实现个体记忆的救赎,又在物化现实的禁锢中成为文化工业摆置记忆的工具,服务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再生产。数码影像的无限增殖使我们在能指的末日狂欢中,进一步丧失革命的主体性,世界... 技术性影像既以一种具身式的情动体验赋能记忆传承,实现个体记忆的救赎,又在物化现实的禁锢中成为文化工业摆置记忆的工具,服务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再生产。数码影像的无限增殖使我们在能指的末日狂欢中,进一步丧失革命的主体性,世界也进入了后历史时代。通过对辩证影像的截取,激发旧物中的革命潜能,以真实刺破能指幻象,实现技术作为遗忘之天命的逆转及历史的再生产,是突破物化现实的一条解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情动 能指 物化 记忆 他者
下载PDF
“情动的联结”:新主流科幻电影的现代性叙事与新主体性想象
13
作者 薛亚梅 陈功 《东南传播》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情动”(affect)一词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提出,德勒兹基于此提出了“情动”理论。作为一种情动媒介,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新主流科幻电影通过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符号意象、空间想象与现实镜像的叙事,在个体与... “情动”(affect)一词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提出,德勒兹基于此提出了“情动”理论。作为一种情动媒介,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新主流科幻电影通过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符号意象、空间想象与现实镜像的叙事,在个体与集体、东方和西方、现代和未来的张力结构之间,建构出一种关于个体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和身体主体性的多重想象,表达出中国对人类面临的现代性危机和未来存在方式的终极关怀与反思,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济世情怀,以此达到主旋律思想的传播和身份认同的维系。在此过程中,新主流科幻电影实现了多元主体间“情动”生成与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媒介 新主流科幻电影 现代性 主体性
下载PDF
“平台化”的生产与消费:短视频作为一种“情动”媒介
14
作者 林磊 阮亦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短视频不仅是一种供观看娱乐的内容,而且构建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与短视频的媒介特征与传播特性有关的传播学问题。技术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物,其... 短视频不仅是一种供观看娱乐的内容,而且构建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与短视频的媒介特征与传播特性有关的传播学问题。技术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物,其可供性与人的情动驱力在此互相交融,短视频的平台特性不断地触发“情动”的生产与消费,顺应了人的生命欲望,才使得其成为“后起新秀”,迅速地占领了平台经济的高地。但同时,人在其中的能动性并未消失,正是使用者自身的生命权力导向了平台化以这种形式和方向去发展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情动 媒介物 生命权力
下载PDF
情动理论视域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情感表现研究
15
作者 卢雅 张碧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8-234,共7页
目的为规避书籍设计研究中情感主体变化的矛盾,首次选取情动理论作为书籍情感化设计研究的理论工具,以期为书籍情感设计实践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基于斯宾诺莎、德勒兹、马苏米等人对情动(affect)的理解,从人、物、人与物的交互3个方面分... 目的为规避书籍设计研究中情感主体变化的矛盾,首次选取情动理论作为书籍情感化设计研究的理论工具,以期为书籍情感设计实践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基于斯宾诺莎、德勒兹、马苏米等人对情动(affect)的理解,从人、物、人与物的交互3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书籍的情感来源及其传递过程、书籍装帧设计中情感的表现方式以及设计的情感传达等内容。结论书籍中蕴含的情感是作者、编辑、设计师和读者等多个主体情感表达与传递的结果,设计师应从整体角度综合运用多种情感表现方式,突出情感的强度和变化,助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生情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理论 书籍艺术 装帧设计 感表现
下载PDF
文学情动机制的影视表达:论中国传记电影的诗性与哲思
16
作者 赵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3-56,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当代传记电影中得到了创造性的转化。其多种手法,如他传式叙事、闪回叙事、白描叙事等叙事手法,以及虚实结合、论赞等史传文学的手法融入传记电影之中,为纪传体电影注入了一抹诗性色彩。而传记作品的“评论”特点也...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当代传记电影中得到了创造性的转化。其多种手法,如他传式叙事、闪回叙事、白描叙事等叙事手法,以及虚实结合、论赞等史传文学的手法融入传记电影之中,为纪传体电影注入了一抹诗性色彩。而传记作品的“评论”特点也与导演的社会责任相结合,使传记电影呈现出哲理的思考。中国古代文学的情动机制在传记电影的演化下,得到了良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电影 诗性 哲思 情动机制
下载PDF
从“情动”到“动情”:人民电影的生产机制探究
17
作者 周安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0-23,共4页
“人民电影”作为民族电影的底色,着眼于大众丰富多样的情感和人生境遇,通过对现实的捕捉把握,走进生活的腹地触及真实,满怀情感去绽放自己的艺术想象,提炼对现实内蕴的领悟力,揭示和弘扬真善美。刘勰《文心雕龙》讲的“情动而辞发”,... “人民电影”作为民族电影的底色,着眼于大众丰富多样的情感和人生境遇,通过对现实的捕捉把握,走进生活的腹地触及真实,满怀情感去绽放自己的艺术想象,提炼对现实内蕴的领悟力,揭示和弘扬真善美。刘勰《文心雕龙》讲的“情动而辞发”,《毛诗序》所谓“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盖如是。在电影艺术创造中,情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特定的现实和情境刺激着创作者精神,使之产生诸如“希望”“疼痛”“爱”等情绪,激发其主体性的波动,引发其热情;另一方面情动理论以身体为线索,身体间的相互作用,能产生多样的情感,构成别开生面的故事。人民电影要有情动自觉,走进当代生活和现实空间,真切感受变革历史和劳动者的酸甜苦辣,满怀善意和真诚面对大众。情动不仅是立场和态度,也是创作路径和方法,脚踏实地去想人民之所想,自然不会雾里看花。电影人关注并强化从“情动”到“动情”的生产机制,将使人民电影以突出的情感力量,迈上更夺目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人民电影 生产机制
下载PDF
当“情动转向”遇上“智能浪潮”——智能文艺创作时代下的人文主体性反思
18
作者 李庆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93-99,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深刻影响着现代文艺创作的方式与格局。然而,这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引发了广泛争议,尤其是乔姆斯基等学者对其缺乏真正语言理解能力和创作意识的批评。这些反思反映了技术与人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深刻影响着现代文艺创作的方式与格局。然而,这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引发了广泛争议,尤其是乔姆斯基等学者对其缺乏真正语言理解能力和创作意识的批评。这些反思反映了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深刻对话,特别是对文艺创作者失去人文主体性的焦虑。情动理论提供了一种回归人本主义的路径,帮助我们以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一问题。在情动视角下,人类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文艺创作不只是技术性活动,更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个体与世界进行对话的重要方式。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建基于数据计算之上,局限于对明述知识的传达,无法真正理解和传递人类复杂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在智能文艺创作时代,保护和高扬人文主体性不仅关乎对创作自由和尊严的捍卫,更是对社会文化多样性和价值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ChatGPT 乔姆斯基 情动理论 人文主体性
下载PDF
从物的情动到符号的规训:《一双长丝袜》的主体性问题再探讨
19
作者 吴卓颖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25-35,共11页
学界既有的对《一双长丝袜》的解读主要形成了女性主义与消费主义两种不同的逻辑,得出了主体觉醒与主体消解两种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观点。这些解读简化了萨默斯太太与物的多重关系及过程,忽略了萨默斯太太消费活动的起始点,也就是与丝袜... 学界既有的对《一双长丝袜》的解读主要形成了女性主义与消费主义两种不同的逻辑,得出了主体觉醒与主体消解两种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观点。这些解读简化了萨默斯太太与物的多重关系及过程,忽略了萨默斯太太消费活动的起始点,也就是与丝袜的关系的复杂性:萨默斯太太触摸到丝袜时以身体直感的悸动为基础的情动,指向行动的、生成主体的可能性。但是在后续的审美消费和信息消费中,具体的物从与个体的占有式联系中脱身,情动被纳入表征,重构为商品世界中的审美的、感性的符号化经验,在气氛营造和具有区隔感的信息中指向消费的体验性快感,主体也在这种消费逻辑中被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双长丝袜 情动 主体性
下载PDF
论音乐审美经验与听觉情动关系之场景化探索
20
作者 张裕莘 《当代音乐》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审美经验的转化为审美主体提供了一种对音乐的历史理解与情感积累的途径,而音乐音响激发的听觉情动则显现了审美主体对音乐的即时反应。本文在研究音乐审美经验与听觉情动的关系基础上,试以场景化理论视角探讨音乐审...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审美经验的转化为审美主体提供了一种对音乐的历史理解与情感积累的途径,而音乐音响激发的听觉情动则显现了审美主体对音乐的即时反应。本文在研究音乐审美经验与听觉情动的关系基础上,试以场景化理论视角探讨音乐审美经验激活过程与听觉情动之间的互通,以及审美活动中人的情感能动性在审美经验构建中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经验 听觉情动 场景化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