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情爱观的变化与挑战 |
王宇航
程晓东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2
|
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
吕特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3
|
从冯梦龙的情爱观分析“三言”中商贾的婚恋态度 |
马跃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4
|
对女性情爱问题的经典性论说——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情爱观新探 |
庄春梅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3 |
4
|
|
5
|
论东坡与朝云的爱情基础──兼探东坡的情爱观 |
周云龙
|
《云梦学刊》
|
1995 |
2
|
|
6
|
晚明诗人宋懋澄的情爱观及其创作 |
朱丽霞
罗时进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7
|
人性相同,文心相通——以《聊斋志异》与《十日谈》情爱观之比较为中心 |
钟明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8
|
《红楼梦》中的情爱观与因果观探析 |
吴恺
|
《兰州学刊》
CSSCI
|
2012 |
0 |
|
9
|
从《色·戒》看张爱玲与李安的情爱观 |
吕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0
|
晚明文人的情爱观 |
夏咸淳
|
《天府新论》
|
1991 |
0 |
|
11
|
反叛与皈依——瞿佑与李昌祺情爱观之比较 |
王慧林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2
|
走向极致的绚烂——浅议徐克电影的女性群像与情爱观 |
肖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3
|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论李白、苏轼的婚姻及其情爱观 |
李芳
王友胜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4
|
从《诗经》爱情词语看先民的情爱观 |
王功龙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2
|
|
15
|
论《三言》的情爱观 |
阳超武
刘智跃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6
|
浅析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情爱观 |
蔡晓飞
|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
2011 |
1
|
|
17
|
传统女性的爱抚 当代女性的呼唤——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情爱观及创作心理成因 |
罗笑芳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5
|
|
18
|
从《蜗居》看新时期情爱观之流变 |
张旋
何健
|
《新闻世界》
|
2010 |
0 |
|
19
|
论马克思的“情爱观”及其现实意义——青年健康“情爱观”培养的路径 |
罗凯亮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0
|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情爱观 |
魏霞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