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8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巴氏杆菌病的感染因素与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孔祥芬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以病牛和带菌动物为传染源,感染牛群的消化道,引起大规模患病,是养牛业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病牛临床表现为发烧、肺炎、胃肠炎,剖检可见内脏大出血等,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发...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以病牛和带菌动物为传染源,感染牛群的消化道,引起大规模患病,是养牛业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病牛临床表现为发烧、肺炎、胃肠炎,剖检可见内脏大出血等,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发展。目前,疫苗接种是该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用市售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进行预防。治疗方面,可采用抗菌类西药或清热解毒类中药针对治疗,减少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推动养牛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病 感染因素 防治方法
下载PDF
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因素及CT和MRI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曾宪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416-1418,1443,共4页
目的:评定颅脑术后患病者颅内感染发生的因素以及CT与MRI诊断的价值。方法:取颅脑手术者500例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对术后颅内感染者开展CT、MRI检查,分析颅内感染发生的因素以及CT、MRI诊断的结果。结果:手术时间≥3h、二次手术... 目的:评定颅脑术后患病者颅内感染发生的因素以及CT与MRI诊断的价值。方法:取颅脑手术者500例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对术后颅内感染者开展CT、MRI检查,分析颅内感染发生的因素以及CT、MRI诊断的结果。结果:手术时间≥3h、二次手术、脑室外引流、术后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部位、糖尿病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MRI对颅内感染的阳性检出率较CT更高,P<0.05。结论:颅脑术后患病者颅内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应强化其MRI的诊断,更好指导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因素 CT MRI
下载PDF
泌尿系统结石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Th1/Th2细胞因子及感染因素分析
3
作者 赵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360-3363,共4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伴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78)与未感染组(n=262...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伴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78)与未感染组(n=262)。分析泌尿系统结石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感染因素。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h1/Th2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78例泌尿系统结石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外周血Th1与Th2细胞百分率、IFN-γ和IL-4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h1/Th2值、IFN-γ/IL-4值低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结石数量、结石直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肾积水、尿路梗阻人数高于未感染组(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肌酐水平(OR=3.607,95%CI:1.562~8.330)、尿路梗阻(OR=4.389,95%CI:1.660~11.602)、肾积水(OR=4.721,95%CI:1.814~12.286)、Th1/Th2(OR=5.202,95%CI:2.066~13.094)是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泌尿系统结石伴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伴尿路感染者存在Th1/Th2细胞平衡紊乱。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尿路梗阻、肾积水是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分布 泌尿系统结石 尿路感染 TH1/TH2细胞因子 感染因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
4
作者 宋传捷 柳晓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76-0079,共4页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并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55例),根据患者...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并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55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而将其分为非感染组(119例)、感染组(36例),对比两组病人性别、年龄、BMI指数、透析频率、透析年限、导致肾衰竭的原发病、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置管时间、手术环境因素、手术铺巾选择类型,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BMI指数、透析频率、透析年限、导致肾衰竭的原发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合并基础疾病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感染率高,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IL-6、PCT、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GB、NEUT%、HDL-C、LDL-C、TG与非感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对导管留置时间显示,导管留置年数越长,感染率越高,对比手术环境因素结果显示,透析间换药室与门诊手术室的对比,门诊手术室感染率低,对比手术铺巾选择结果显示,一次性无菌洞巾与手术常规铺巾,手术常规铺巾感染率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置管时间、手术环境因素、手术铺巾选择、合并基础疾病、ALB。结论 置管时间、手术环境因素、手术铺巾选择、合并基础疾病、ALB水平是造成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带涤纶套导管 相关性感染因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易感染因素分析及临床预防护理对策
5
作者 文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27-0130,共4页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易感染因素分析及临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与对...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易感染因素分析及临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模式能够降低患者在透析期间的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感染因素分析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因素分析及基因型分布
6
作者 王晓雨 张瑞敏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5...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51例宫颈癌患者中336例HPV感染,HPV感染率95.7%。HPV感染组与非HPV感染组性伴侣数、宫颈炎病史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伴侣数≥2个、有宫颈炎病史是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36例中,单一感染239例(71.1%),混合感染97例(28.9%),其中二重感染71例(21.1%)、多重感染26例(7.7%)。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HPV单一感染率有差异,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HPV混合感染率有差异,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的HPV总感染率有差异(均P<0.05)。239例HPV单一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感染高危HPV亚型233例(97.5%),感染率前3位依次是HPV16(45.8%)、HPV18(6.8%)、HPV58(4.8%)。结论:本次调查的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高,性伴侣数≥2个、有宫颈炎病史会增加患者HPV感染风险,且以单一感染为主,基因型前3位分别为高危HPV亚型16型、18型、58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感染风险因素
下载PDF
奥硝唑片联合新生化颗粒预防高危感染因素人工流产术后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宁俊红 陶莲英 蔡良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3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奥硝唑片联合新生化颗粒预防高危感因素人工流产术后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有高危感染因素人工流产患者100例,按照给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 目的:探讨并比较奥硝唑片联合新生化颗粒预防高危感因素人工流产术后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有高危感染因素人工流产患者100例,按照给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联合新生化颗粒,观察组给予奥硝唑片联合新生化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分泌物恶臭、宫体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阴道血流和宫腔残留物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观察组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分泌物恶臭、宫体压痛、发热的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升高(2.00%)少于对照组(10.00%,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阴道血流和宫腔残留物者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硝唑片联合新生化颗粒预防高危感染因素的人工流产术后效果优于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联合新生化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新生化颗粒 高危感染因素 人工流产术后 预防
下载PDF
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及相关感染因素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期34-35,90,共3页
目的:探究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导致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及相关感染因素。方法:将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收治时间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实施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分析患者日常ICU治疗中... 目的:探究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导致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及相关感染因素。方法:将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收治时间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实施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分析患者日常ICU治疗中导致的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病原菌共培养出20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株、革兰阳性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数和非多重耐药菌株数在留置胃管和有创机械通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结果可见,留置胃管、有创机械通气是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存在多种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耐药性高,其中留置胃管、有创机械通气是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需引起重视,规范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下呼吸道感染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感染因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分析
9
作者 修荟 周淑平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2期2221-222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4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感染情况统计与分组,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引发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4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感染情况统计与分组,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引发感染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患者中23例发生CRI,感染率为4.89%;共计检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株,革兰氏阴性菌9株。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合并糖尿病、插管位置、置管时间、导管类型、透析时间、穿刺次数、白蛋白水平是患者发生CRI的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导管类型、透析时间、白蛋白水平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I的概率较高,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置管情况的评估,针对影响因素进行防治措施地个性化制定,以使感染率降低,提升置管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临床特点 感染因素
下载PDF
I类手术切口感染特征及感染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陆靖 蒋例君 +3 位作者 但晓霞 甘露 罗尧尧 陈珊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和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71例进行Ⅰ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是否急诊、恶性肿瘤、术前感染、文化程度、生命指标、围术... 目的探讨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和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71例进行Ⅰ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是否急诊、恶性肿瘤、术前感染、文化程度、生命指标、围术期营养状况、手术时间等,记录患者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因素。结果3971例患者中,切口感染患者25例,切口感染率为0.63%。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其他,分别占44.00%,24.00%,12.00%,8.00%,8.00%,4.00%。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尿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存在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中心静脉插管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P<0.05)。结论患者存在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和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会增加院内感染风险,临床应用时必须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管理流程,预先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手术 切口感染 病原学特征 感染因素
下载PDF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术后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胡安建 谭启富 +2 位作者 张国秀 邬祖良 周金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了解颅脑外科手术医院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实验研究与回顾性病历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1996年4月~1997年4月跟踪调查分析了部分神经外和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原因。结果由于颅脑手术破坏了血脑... 目的了解颅脑外科手术医院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实验研究与回顾性病历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1996年4月~1997年4月跟踪调查分析了部分神经外和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原因。结果由于颅脑手术破坏了血脑屏障,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的术后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同期、同等手术环境条件下的心脏外科和骨科择期手术。结论因围手术期预防用抗生素选用半衰期较长的头孢三嗪类药物1g于术前30分钟静脉给药,其血药浓度足以维持完成手术所需时间,但脑脊液中的浓度仅为外周血药浓度的1/25,且个体差异较大;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与空气、台上无菌物品、术者手等方面无菌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医院 神经外科 手术后 感染因素 调查
下载PDF
2009-2013年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及围产儿感染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40
12
作者 肖雪 周燕媚 +1 位作者 孙雯 陈敦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本地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趋势及围产儿感染梅毒高危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住院的孕产妇及其妊娠合并梅毒围产儿进行多因素分析。统计指标包括孕妇年龄、孕产次、梅毒血清学结果、苄星青霉素... 目的研究本地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趋势及围产儿感染梅毒高危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住院的孕产妇及其妊娠合并梅毒围产儿进行多因素分析。统计指标包括孕妇年龄、孕产次、梅毒血清学结果、苄星青霉素治疗、居住地区、配偶梅毒血清学结果、分娩方式、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结果(1.1.2)。结果2009~2013年我院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平均发病率2.55‰,2009、2010年年发病率分别为3.08‰和3.13‰,与1994~2000年广州地区妊娠合并梅毒平均发病率1.51‰相比显著升高(P=0.0039)。经过规范抗梅毒治疗,孕产妇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率55.81%,配偶无感染梅毒的新生儿梅毒检测阳性率54.348%,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和配偶为梅毒患者组(P〈0.05)。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中,配偶系梅毒患者占82.14%,流动居民80.36%,多次孕产史78.57%。结论对本院21920例孕产妇调查显示,近5年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呈线性增长趋势,但是,近3年的发病率遏制在全国发病率2‰~5‰的下限。未接受抗梅毒治疗和配偶为梅毒患者系新生儿梅毒检测阳性的高危因素;流动居民、配偶系梅毒患者和多次孕产史是孕产妇感染梅毒的高危因素。改善围产期医疗条件将有效降低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建立孕产妇及配偶双方同时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医疗渠道将有效降低新生儿梅毒检测阳性率和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梅毒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梅毒 孕产妇 围产儿 苄星青霉素 感染因素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3
13
作者 葛利越 叶海瑛 李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960-1962,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感染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110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时间先后分组(P>0.05),其中后入院的小组应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置管与维护。结果改进护理措...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感染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110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时间先后分组(P>0.05),其中后入院的小组应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置管与维护。结果改进护理措施后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改进PICC在置管与维护过程中的环节护理,可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感染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58
14
作者 黎容清 江岱琪 +1 位作者 吕玉洁 郭振洁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为实施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留置PICC导管行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377例,疑有感染时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对发生感染患者的首次置管时间、导管置人部位、细胞免疫功能、贴膜过敏、... 目的探讨影响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为实施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留置PICC导管行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377例,疑有感染时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对发生感染患者的首次置管时间、导管置人部位、细胞免疫功能、贴膜过敏、浅静脉化疗史、单次化疗后时间、血栓形成7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导管感染39例,感染率为10.3%,其中,血流感染4例,局部感染35例,分别占10.3%和89.7%。送检导管标本、同侧及对侧肢体外周血液各5份,细菌培养阳性率为分别为100.0%、80.0%和0;导管感染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护PICC的护士需规范化培训,预防并及早处理并发症,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同期放化疗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5
作者 马俊 胡纨青 方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感染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赟 李娅 +1 位作者 孟梅霞 张莉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78-19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透析中心就诊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透析中心就诊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17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16.29%,感染患者以年龄>60岁和长期留置管为主;共分离出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61.04%,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8.96%;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5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耐药率均>5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临床应加强对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重视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感染因素 导管相关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9
17
作者 高瑞英 盖红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1-1041,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化疗患者 医院感染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口腔诊疗中感染因素及其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玉霞 李荡 +1 位作者 王国珍 刁艳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口腔诊疗 感染因素 措施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建青 袁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605-606,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因素,探讨有效防治感染的对策。方法:将75例实施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术的危重症患者根据导管留置时间分成3组:第1组(≤7天),第2组(8~14天),第3组(>14天)。根据导管类...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因素,探讨有效防治感染的对策。方法:将75例实施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术的危重症患者根据导管留置时间分成3组:第1组(≤7天),第2组(8~14天),第3组(>14天)。根据导管类型分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组及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组。分别观察其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第1组、第2组和第3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6%,17.20%和54.5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应用单腔、多腔中心静脉导管术后感染率分别12.1%及19.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起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的因素,以寄生于穿刺伤口局部皮肤的微生物沿导管向体内迁移所致的术后感染最多见。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其感染发生率相应增加;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以不超过7天为宜,需长期留置者,应及时更换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术 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因素
下载PDF
清洁间歇导尿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烟花 张晓萍 顾春红 《上海护理》 2011年第6期66-69,共4页
间歇导尿分为无菌性间歇导尿和清洁性间歇导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1971年Lapi—des将CIC应用于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CIC即指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 间歇导尿分为无菌性间歇导尿和清洁性间歇导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1971年Lapi—des将CIC应用于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CIC即指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许多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间歇导尿 感染 感染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