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适合度
1
作者 王艳霞 赵羽涵 +5 位作者 顾欣怡 付忠举 孙宇佳 吴成龙 吴伟怀 张亚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6,共9页
通过检测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了解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为该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22年采集分离自海南省的144株稻瘟病菌株对戊唑醇... 通过检测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了解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为该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22年采集分离自海南省的144株稻瘟病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根据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建立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选取敏感基线建立过程中测得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较低的敏感菌株15个,在连续选择压下进行抗药性驯化,对驯化出的菌株进行抗性水平划分,并测定抗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对戊唑醇与杀菌剂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以及适合度。结果表明,供试144株菌株的EC_(50)值在0.176 9~0.998 0μg/mL,其中最不敏感菌株的EC_(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5.64倍,EC_(50)平均值为(0.476 3±0.174 5)μg/mL。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分布,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476 3μg/mL。通过对15株敏感菌株进行药剂驯化共获得2株抗性菌株,其EC_(50)值分别为1.289 5μg/mL和1.868 4μg/mL,抗性倍数分别为5.38倍和6.65倍,均属低抗性水平。将上述2株抗性菌连续转接8代后,其始终保持低水平抗性。通过测定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对戊唑醇抗性菌株及亲本菌株的EC_(50)值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戊唑醇在对海南省稻瘟病菌的防治上与上述药剂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对戊唑醇抗性菌株的离体适合度进行测定发现,相比于亲本菌株,2株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降低,且孢子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此外,其对强酸和强碱环境更加敏感,致病力也大大减弱。因此,海南省稻瘟菌株对戊唑醇产生抗药性突变的频率较低,其抗性菌株的环境适合度显著下降,抗药性风险较低。此外,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与常用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可在生产上通过交互轮换使用或与多作用位点保护剂混合使用等策略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戊唑醇 敏感基线 抗药性 适合度
下载PDF
空心菜对戊唑醇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2
作者 柯娟娟 许甜甜 +4 位作者 马鑫 唐俊 吴祥为 花日茂 史陶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51-856,共6页
为了研究空心菜对戊唑醇吸收与富集作用,通过水培试验分析空心菜对水中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去除效率以及戊唑醇在空心菜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评价其对戊唑醇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能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在空心菜种植的培养液中的消解速率... 为了研究空心菜对戊唑醇吸收与富集作用,通过水培试验分析空心菜对水中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去除效率以及戊唑醇在空心菜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评价其对戊唑醇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能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在空心菜种植的培养液中的消解速率明显快于无空心菜种植的培养液。在3个不同初始处理浓度(1、10、100μg·L^(–1))戊唑醇培养液中,处理10 d后空白对照组去除率几乎为0%,而空心菜处理组的去除率均大于85%,3个浓度处理组戊唑醇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7、2.46和2.49 d。空心菜根和茎叶部位的富集行为具有较大差异,其生物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均为根部>茎叶部,且茎叶部分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明戊唑醇很难在空心菜植株中向上迁移,易被根部富集,可见空心菜具有较好的修复戊唑醇污染水体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戊唑醇环境污染植物修复以及农业生产中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菜 戊唑醇 吸收 富集 转移
下载PDF
防治橡胶树褐根病0.5%戊唑醇膏剂的研制
3
作者 田方 梁晓宇 +5 位作者 李坤林 周绍尧 曹志奇 李增平 王萌 张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7,共11页
由木层孔菌属有害层孔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引起的褐根病是我国橡胶树的主要根部病害之一。生产上常用挖隔离沟和灌根施药方式进行防治,但其耗费人力物力,防治成本高。为了寻求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填... 由木层孔菌属有害层孔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引起的褐根病是我国橡胶树的主要根部病害之一。生产上常用挖隔离沟和灌根施药方式进行防治,但其耗费人力物力,防治成本高。为了寻求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填料、增稠剂、渗透剂和保湿剂进行筛选,制备了一种防治橡胶树褐根病的膏剂。随后,通过对外观、附着性、黏度、pH值、稳定性、成膜性及固含量流失率等性能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了膏剂的最佳配方为:0.5%(质量分数,余同)戊唑醇、20%纳米硅藻土、2%羧甲基纤维素钠、6%乌迪尔树皮穿透剂、5%凡士林、5%棕榈油、5%乙二醇,余量为水。制备的膏剂为乳白色黏稠状,呈弱碱性,附着性强,黏度高,冷热储合格,成膜薄且有韧性,膜的固含量流失率为13.95%,耐雨水冲刷能力强。0.5%戊唑醇膏剂经过橡胶植株茎基部施药,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结合QuEChERs法检测橡胶根中戊唑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施药后24 h即可在植株根部检测到戊唑醇,96 h含量达到5.49 mg/kg,说明戊唑醇能穿透茎部树皮向下传导至根部。综上所述,膏剂剂型的研制为橡胶树褐根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褐根病 戊唑醇 膏剂 配方筛选 根部检测
下载PDF
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柑橘沙皮病的防治效果
4
作者 林接英 黄峰 +3 位作者 崔一平 凌金锋 郭斌 宋晓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8期143-147,共5页
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柑橘沙皮病防治药剂,对新型复配剂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在柑橘沙皮病防治中的效果及其适宜使用剂量进行探讨。通过2021—202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发现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柑橘沙皮病具有较好... 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柑橘沙皮病防治药剂,对新型复配剂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在柑橘沙皮病防治中的效果及其适宜使用剂量进行探讨。通过2021—202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发现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柑橘沙皮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21年施药处理3次后,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 mg/kg对柑橘叶片和果实沙皮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60%和77.97%,2022年施药处理3次后,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 mg/kg对柑橘叶片和果实沙皮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65%和76.37%,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0%吡唑萘菌胺可湿性粉剂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柑橘安全、高效,值得应用于柑橘沙皮病防治的示范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萘菌胺 戊唑醇 柑橘沙皮病 药剂防治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戊唑醇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5
作者 桂阔 周瑞 +6 位作者 惠托平 刘夷宁 张欣茹 李文奎 雷鹏 高艳清 马志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及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其形貌、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研究了戊唑醇在缓释颗粒中的释放行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测定了Teb@HMS缓释颗粒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和斑马鱼试验对Teb@HMS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载药粒子呈规整的中空介孔结构,对戊唑醇的载药率为52.02%,缓释时间长达400 h;Teb@HMS缓释颗粒降低了戊唑醇对非靶标生物水稻种子及斑马鱼的毒性,抑菌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原药;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第18天Teb@HMS针对水稻纹枯病的保护作用防效分别达61.79%和70.42%。该研究可为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缓释颗粒在农药减量化和植物病害绿色可持续防控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 戊唑醇 缓释颗粒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安全性评价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氟嘧菌酯和戊唑醇的残留量 被引量:2
6
作者 晏姣 梁骥 +6 位作者 蒋利 欧将 马婧 曾利红 宋强勇 陈力华 梁贵平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小麦中氟嘧菌酯、氟嘧菌酯Z体和戊唑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中氟嘧菌酯、氟嘧菌酯Z体和戊唑醇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HP-5ms色谱柱分离,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外标...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小麦中氟嘧菌酯、氟嘧菌酯Z体和戊唑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中氟嘧菌酯、氟嘧菌酯Z体和戊唑醇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HP-5ms色谱柱分离,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外标法-溶剂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表明:5~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氟嘧菌酯、氟嘧菌酯Z体和戊唑醇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呈现出良好线性关系;氟嘧菌酯、氟嘧菌酯Z体和戊唑醇在小麦籽粒、小麦秸秆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2 mg/kg。在添加浓度为0.02~10 mg/kg,氟嘧菌酯、氟嘧菌酯Z体和戊唑醇在小麦籽粒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2%~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1%~15.3%;氟嘧菌酯、氟嘧菌酯Z体和戊唑醇在小麦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4%~10.9%。该方法具有精密度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杂质干扰少等特点,符合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嘧菌酯 戊唑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小麦 残留
下载PDF
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的水稻种子发芽安全性试验简报
7
作者 张顾旭 陆爽 +1 位作者 武雯 王春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为科学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特以不同浓度的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作为浸种药剂,研究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或400倍液进行浸种时,水稻种... 为科学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特以不同浓度的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作为浸种药剂,研究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或400倍液进行浸种时,水稻种子可以安全发芽且发芽率较高;在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200倍液进行浸种时,水稻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在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100倍液进行浸种时,水稻种子大多无法出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 浸种 发芽率 安全性
下载PDF
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评估
8
作者 赵丽丽 李子钦 +7 位作者 史志丹 牟春雨 皇甫海燕 齐桂强 宋培玲 燕孟娇 皇甫九茹 杨永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为明确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9株核盘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通过紫外诱导结合药剂筛选获得2株抗药性菌株,开展了抗药性遗传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产菌核能力、致... 为明确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9株核盘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通过紫外诱导结合药剂筛选获得2株抗药性菌株,开展了抗药性遗传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产菌核能力、致病力、靶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量测定等研究。结果显示:119株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范围为0.0121~0.8907μg/mL,平均值为0.2403±0.1365μg/mL,呈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田间抗药性菌株;经室内诱导获得2株抗药性菌株19AH-5A、19AH-5C,对戊唑醇的EC50值分别是野生型敏感菌株的5.857和12.903倍;此外,抗药性菌株19AH-5C的生物学特性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而19AH-5A的致病力下降严重;2株抗药性菌株中戊唑醇靶标蛋白的编码基因CYP51的碱基序列与敏感菌株完全一致,未发现可引起氨基酸改变的碱基突变,但在戊唑醇培养条件下,抗药性菌株19AH-5C中靶基因CYP5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3.72倍。油菜核盘菌在戊唑醇选择压力下可产生抗药性菌株,根据119株核盘菌的敏感性基线以及抗性菌株的环境适合度研究结果判断,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存在中等抗药性风险,因此使用戊唑醇防治油菜菌核病时应持续开展病原菌抗药性水平监测,同时可将不同作用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田间抗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盘菌 戊唑醇 抗药性
下载PDF
20%烯肟·戊唑醇等几种农药防治水稻稻曲病试验
9
作者 王渊晨 陆强 沈东 《现代农机》 2024年第6期89-90,共2页
为明确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等几种农药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以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3个不同浓度用量和多种对照药剂开展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肟菌酯、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嘧菌酯二次施药后... 为明确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等几种农药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以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3个不同浓度用量和多种对照药剂开展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肟菌酯、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嘧菌酯二次施药后对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20%烯肟·戊唑醇的防治效果也较好,20%烯肟·戊唑醇750 g/hm2和975 g/hm2浓度用量间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高浓度用量1200 g/hm2防治效果和3个对照药剂防效相当。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15%井冈霉素·戊唑醇悬浮剂
10
作者 苏植 《农家致富》 2024年第9期42-43,共2页
15%井冈霉素·戊唑醇悬浮剂是用井冈霉素与戊唑醇混配而成,具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该产品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持效期较长,主要用于多种作物上防治主要的真菌病害,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与小麦赤霉病。使用方法:一是在水稻发病初... 15%井冈霉素·戊唑醇悬浮剂是用井冈霉素与戊唑醇混配而成,具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该产品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持效期较长,主要用于多种作物上防治主要的真菌病害,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与小麦赤霉病。使用方法:一是在水稻发病初期施药,视病情间隔7~10天再使用1次;在小麦扬花期开始施药,视病情间隔5~7天再次施药。二是采用二次稀释法,按照适宜剂量配药。三是注意在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下雨禁用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 小麦赤霉病 水稻纹枯病 扬花期 持效期 真菌病害 内吸作用 戊唑醇
下载PDF
不同浓度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恶苗病防效的影响初探
11
作者 徐柳 关洪丹 +3 位作者 张美英 许佳君 朱爱萍 黄蓓荣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9-120,共2页
为探明不同浓度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情况和恶苗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500倍液、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进行水稻种子浸... 为探明不同浓度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情况和恶苗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500倍液、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进行水稻种子浸种,在播种后测定了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并于秧苗期调查了恶苗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使用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800倍液和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浸种,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较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均在88%以上,且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32%戊唑醇·乙蒜素微乳剂 浸种 恶苗病 发芽率 防效
下载PDF
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12
作者 张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72-74,共3页
近年来,温室黄瓜白粉病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温室黄瓜生产。为验证吡唑萘菌胺与戊唑醇的复配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不同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有益生物无明显影响。复配药剂40%吡唑萘... 近年来,温室黄瓜白粉病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温室黄瓜生产。为验证吡唑萘菌胺与戊唑醇的复配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不同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有益生物无明显影响。复配药剂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好,第二次药后14 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超过75%,防效显著高于单剂药剂(1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植物源农药(0.5%大黄素甲醚水剂)。250 g/L吡萘胺·苯甲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次之,单剂药剂和植物源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差。建议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施药2次,每次间隔7~10 d,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安全性 防效
下载PDF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简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金龙 张顾旭 +3 位作者 陈时健 陆爽 武雯 王佳吉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为验证UPL公司生产的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及持效期等,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 为验证UPL公司生产的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及持效期等,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略优于当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剂,因此该药剂适合在水稻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对苹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敏 吴玉星 +1 位作者 李建成 马爱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5-77,共3页
为了丰富苹果炭疽病用药种类,加强药剂轮换,降低抗药性风险,2020~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43.3 mg/kg)、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450 mg/kg)和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为了丰富苹果炭疽病用药种类,加强药剂轮换,降低抗药性风险,2020~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43.3 mg/kg)、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450 mg/kg)和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1600 mg/kg)为药剂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CK),对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1500倍液和1000倍液(对应的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225、300和450 mg/kg)处理的苹果炭疽病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用量条件下,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效较好,其中1000倍液和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均超过90%,二者差异不显著;2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接近90%。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3种用量处理的防效均高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5%咪鲜胺水乳剂2种单剂处理。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的防效与防治苹果炭疽病常用药剂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效相当;而1000倍液和1500倍液的防效高于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各用量处理均未观察到药害发生,对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苹果炭疽病,有效成分用量225~300 mg/kg为宜,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咪鲜胺 苹果炭疽病 药效试验
下载PDF
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15
作者 陈宏州 王兵兵 +5 位作者 张新建 杨红福 徐超 缪康 张建华 朱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0期132-137,共6页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苯醚菌酯 戊唑醇 联合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培玲 金社林 +4 位作者 黄瑾 孙振宇 张勃 贾秋珍 李国权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8-642,共5页
旨在明确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采用播前种子包衣法,测定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旨在明确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采用播前种子包衣法,测定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苗期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防效,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P<0.05),达到88.35%以上.因此,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可在生产上作为小麦防治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戊唑醇 悬浮种衣剂 种子包衣 小麦条锈病 苗期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中的残留与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永熙 程海燕 +5 位作者 李栋 武杨柳 周春然 周翼璐 董勤勇 潘灿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4-192,共9页
为评估桃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残留的膳食风险,开展了8个典型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收获期2种农药残留物在桃中的最终残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HPLC-MS/MS),通过改进,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中残留的分... 为评估桃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残留的膳食风险,开展了8个典型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收获期2种农药残留物在桃中的最终残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HPLC-MS/MS),通过改进,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中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1~4.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进样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06)。添加水平为0.01~4.0 mg/kg时,桃中吡唑醚菌酯的回收率范围为88%~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18.7%,戊唑醇的回收率范围为96%~106%,RSD为0.8%~13.2%。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全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9~13.9 d和5.4~8.9 d;在桃全果中的残留中值(STMR)分别为0.037和0.053 mg/kg,最高残留值(HR)分别为0.16和0.24 mg/kg。距末次施药后28 d,桃中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残留量对风险商(RQ)的贡献率(RQc)分别为0.02%和0.03%,说明通过桃摄入的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对我国一般人群产生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较低。对于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ESTI)分别占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4%和2%,对于1~6岁儿童分别占2%和4%,短期膳食暴露风险亦处于可接受水平。基于本次规范残留试验结果,总体上可认为,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标签推荐的方式施用,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在桃树上使用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均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戊唑醇 残留 消解动态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新疆枣上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月凤 王静茹 +2 位作者 国立耘 赵思峰 朱小琼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2,共5页
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是新疆枣上危害严重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7株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抑制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EC_(50)平均值分别为(1.010±0.6... 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是新疆枣上危害严重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7株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抑制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EC_(50)平均值分别为(1.010±0.691)、(0.764±0.178)、(0.776±0.421)μg/mL。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EC_(50)频数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其平均EC_(50)值可以作为敏感基线。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戊唑醇与异菌脲、咪鲜胺及咪鲜胺与异菌脲对链格孢菌株的抑制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0.084、0.161。综上所述,3种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因此,生产中可以将3种杀菌剂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戊唑醇 异菌脲 咪鲜胺 敏感性 相关性
下载PDF
戊唑醇钴(Ⅱ)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洁 裴晓燕 马海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合成了一种钴(Ⅱ)配合物[CoL_(4)Cl_(2)],并研究了该类配合物的热化学性质。采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其在温度283.15~353.15 K范围内的摩尔比热容(C_(p,m)),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其摩尔比热容,并计算了该实验温度范围下的热力学数据... 合成了一种钴(Ⅱ)配合物[CoL_(4)Cl_(2)],并研究了该类配合物的热化学性质。采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其在温度283.15~353.15 K范围内的摩尔比热容(C_(p,m)),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其摩尔比热容,并计算了该实验温度范围下的热力学数据H_(T)-H_(298.15 K)和S_(T)-S_(298.15 K)。此外,采用DC08 Calvet微量热计在298.15 K下测定了[CoL_(4)Cl_(2)]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该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在298.15 K时,在DMF中的溶解焓为45.61±0.7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Ⅱ)配合物 戊唑醇 晶体结构 摩尔比热容 溶解焓
下载PDF
国内葡萄白粉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研究
20
作者 高琪 刘梅 +3 位作者 谭海芸 王琦 李兴红 张玮 《农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9-54,共6页
为明确国内葡萄白粉病菌(Erysiphe necator)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于对葡萄白粉病菌CYP51基因第495位点突变A495T的检测,分析国内5个省份分离获得的134株菌株对戊唑醇的抗药性,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 为明确国内葡萄白粉病菌(Erysiphe necator)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于对葡萄白粉病菌CYP51基因第495位点突变A495T的检测,分析国内5个省份分离获得的134株菌株对戊唑醇的抗药性,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分析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国内葡萄白粉病菌对戊唑醇已出现抗药性,抗性频率为35.07%,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孢子萌发法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EC_(50)范围为0.085~280.917μg/mL,均值为24.208μg/mL,不同地区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_(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2.5~3304。孢子萌发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间的检测结果趋势一致并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粉病菌 戊唑醇 抗药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孢子萌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