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北京戏剧改良与义务戏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常英 宋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3,共8页
清末北京义务戏深受戏剧改良运动影响,其演进过程呈现出多种新元素,不仅促进戏剧改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风俗改变。一方面,戏剧改良运动促进艺人与报人合作开演义务戏,推动义务戏在传统表演形式中增添许多近代元素,如戏剧内容革... 清末北京义务戏深受戏剧改良运动影响,其演进过程呈现出多种新元素,不仅促进戏剧改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风俗改变。一方面,戏剧改良运动促进艺人与报人合作开演义务戏,推动义务戏在传统表演形式中增添许多近代元素,如戏剧内容革新、舞台元素多样化和女性群体加入。另一方面,义务戏受到近代启蒙思想影响,热心助赈的新艺人成为义演主体,成为启蒙与宣教活动的实践者。同时,义务戏也促进社会风俗改良,艺人社会形象得以重塑,其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清末北京义务戏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北京地区 戏剧改良 义务戏
下载PDF
浅析冯叔鸾的戏剧改良观
2
作者 漆晓文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4期68-71,共4页
冯叔鸾是一名活跃于20世纪初期的编剧、剧评家与戏剧改良家,以笔名马二先生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众多文章,是上海“四大剧评家”之一,其学术成果一直颇受学界关注。戏剧改良是20世纪初期戏剧界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传统戏曲爱好者和剧... 冯叔鸾是一名活跃于20世纪初期的编剧、剧评家与戏剧改良家,以笔名马二先生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众多文章,是上海“四大剧评家”之一,其学术成果一直颇受学界关注。戏剧改良是20世纪初期戏剧界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传统戏曲爱好者和剧评人,冯叔鸾在个人著作中对戏曲的舞台美术、剧本、传统剧目提出了具体的改良见解,形成了既保守又进取的戏剧改良观。这种戏剧改良观的产生既受个人实践经历影响,又与时代文化环境紧密相关。其戏曲改良观对当代戏曲改良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叔鸾 戏剧改良 报刊剧评
下载PDF
晚清中国戏剧观念的转型与戏剧改良
3
作者 陶小军 《南大戏剧论丛》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晚清时期伴随着西学东渐与中外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国传统的戏剧观念逐步转型,传统旧剧受到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反思。尤其随着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形势的发展,戏剧的社会化、政治化功能日渐突显,戏剧成为推动政治变革、开启民智... 晚清时期伴随着西学东渐与中外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国传统的戏剧观念逐步转型,传统旧剧受到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反思。尤其随着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形势的发展,戏剧的社会化、政治化功能日渐突显,戏剧成为推动政治变革、开启民智、移风易俗的重要武器,深刻寄托着时代的政治诉求和社会需求,戏剧界进而掀起了一股戏剧改良的热潮。在此过程中,学生演剧、新式剧团演出活动的兴起,更进一步推动着中国近现代戏剧的变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剧东渐 戏剧改良
下载PDF
一个艰难终结的时代——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福海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75-80,共6页
中国现时期的戏剧仍属于近代性质,实现中国戏剧的现代性,是中国戏剧不可回避的道路。中国戏剧曾走过百余年的改良和变革的里程,在今天的审美环境中,戏剧理应摆脱非艺术因素的影响,回到自身,走向成熟,创造新的戏剧形态,发挥戏剧的审美功... 中国现时期的戏剧仍属于近代性质,实现中国戏剧的现代性,是中国戏剧不可回避的道路。中国戏剧曾走过百余年的改良和变革的里程,在今天的审美环境中,戏剧理应摆脱非艺术因素的影响,回到自身,走向成熟,创造新的戏剧形态,发挥戏剧的审美功能,实现人们今天的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运动 戏剧的现代性 古典戏剧 近代戏剧
下载PDF
《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戏剧改良
5
作者 杨迎平 黄忠来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关键词 《新青年》 戏剧改良 中国现代 《文学革命论》 文化革命 中国文学 中国戏剧 政治
下载PDF
论“国剧运动”对“五四”戏剧改良的反思与超越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祏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在“五四”戏剧改良中,《新青年》派对民族传统戏剧进行了全面地批判、否定,不顾国情机械移植西方戏剧,无视戏剧艺术本体特征,把戏剧变革政治化、工具化,导致了“问题剧”的风行泛滥。“五四”以后,“国剧运动”派对“五四”戏剧改良和... 在“五四”戏剧改良中,《新青年》派对民族传统戏剧进行了全面地批判、否定,不顾国情机械移植西方戏剧,无视戏剧艺术本体特征,把戏剧变革政治化、工具化,导致了“问题剧”的风行泛滥。“五四”以后,“国剧运动”派对“五四”戏剧改良和“问题剧”进行了审视、反思,开始了话剧民族化的理论思考,提出了民族传统戏剧有它独具的价值、戏剧要以自己的艺术去真切地表现社会人生、戏剧变革要立足国情去创建一种“由中国人用中国材料来演给中国人看的中国戏”,开辟了传统戏剧从民族的平台走向“中西合璧”的道路,揭开了探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戏剧艺术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 国剧运动 反思 超越 序幕
下载PDF
清末戏剧改良及其公益化趋向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家振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65-73,83,共10页
清代中期以后,民间演剧活动因带有诸多陋习而受到清政府的严格管控和限制。清末时期的戏剧改良运动改变了这一状况,在清政府管控放松的背景下,无论是演剧的性质还是演出的剧目,都开始呈现出爱国和公益的趋向,在移风易俗、开启民智、激... 清代中期以后,民间演剧活动因带有诸多陋习而受到清政府的严格管控和限制。清末时期的戏剧改良运动改变了这一状况,在清政府管控放松的背景下,无论是演剧的性质还是演出的剧目,都开始呈现出爱国和公益的趋向,在移风易俗、开启民智、激发民众国民意识和爱国感情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改良后的戏剧演艺活动不仅革除了以往的陋习和弊病,还形成了向慈善和公益发展的趋势,促成了20世纪以来戏剧的发展与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 戏曲改良 移风易俗 慈善公益
下载PDF
戲劇爲美文學之最上乘者--文學觀念與坪内逍遥的戲劇改良實踐
8
作者 孫笛廬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坪内逍遥的戲劇改良實踐與文論,體現了西方的文學觀念與現實主義思潮對戲劇改良的影響。而他與依田學海、民友派等人的論争本質上是東西文學觀念的衝突。將戲劇視爲文學之一種,意味着從主旨、結構、修辭手法等方面討論劇本的創作理論,... 坪内逍遥的戲劇改良實踐與文論,體現了西方的文學觀念與現實主義思潮對戲劇改良的影響。而他與依田學海、民友派等人的論争本質上是東西文學觀念的衝突。將戲劇視爲文學之一種,意味着從主旨、結構、修辭手法等方面討論劇本的創作理論,而忽略了戲劇這門綜合藝術在舞臺美術、演出調度、演員演技等方面的問題。坪内逍遥後期的文論中對這一點也進行了反思,開始關注戲劇的舞臺演出實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坪内逍遥 戲劇改良 戲劇觀念 文學
下载PDF
浅析民初易俗社的戏剧改良思想
9
作者 吴晨娜 《新西部》 2019年第25期74-78,共5页
易俗社是1912年在西安成立的秦腔表演艺术团体,以移风易俗、补助教育为宗旨。为了实现以戏剧开民智的目的,易俗社制定了剧本挑选和写作的标准,尤其在剧本写作上下了很多功夫,努力推陈出新。但出于选题、体裁、受众、创作者个人素质等限... 易俗社是1912年在西安成立的秦腔表演艺术团体,以移风易俗、补助教育为宗旨。为了实现以戏剧开民智的目的,易俗社制定了剧本挑选和写作的标准,尤其在剧本写作上下了很多功夫,努力推陈出新。但出于选题、体裁、受众、创作者个人素质等限制,易俗社虽然在秦腔表演艺术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创造了大量劝人向善的新剧本,但与戏剧救国的终极理想间仍相隔着一定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表演艺术 戏剧改良 终极理想 秦腔 移风易俗 剧本写作 新剧本
下载PDF
重评胡适的“戏剧改良”主张 ——兼谈当前戏曲革新
10
作者 李亦敏 《艺海》 2004年第2期46-47,共2页
近读易竹贤先生所著《胡适传》(修订本,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感触颇深。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大变动,西学大量涌进,出现了中西文化学术的碰撞与交融,胡适就是当时文化学术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存在是客观的历史现象... 近读易竹贤先生所著《胡适传》(修订本,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感触颇深。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大变动,西学大量涌进,出现了中西文化学术的碰撞与交融,胡适就是当时文化学术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存在是客观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1918年10月,胡适在《新青年》第5卷4号,组织了一批文学革命青年(包括傅斯年、欧阳予倩等人),发表了六篇关于戏剧改良的文章。那一期的《新青年》便成了“戏剧改良专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 戏曲改革 表演程式 戏剧理念 胡适 梅兰芳 戏曲艺术 新青年 文学革命 程式化
下载PDF
论《新青年》派“戏剧改良”运动
11
作者 范天阁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6-89,共4页
五四运动爆发前不久,《新青年》上演了一场"戏剧改良"运动,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新青年》为材料,再现《新青年》"戏剧改良"现场,从几则广告入手,分析这场运动的前期准备情况;再从几封信为切入点探... 五四运动爆发前不久,《新青年》上演了一场"戏剧改良"运动,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新青年》为材料,再现《新青年》"戏剧改良"现场,从几则广告入手,分析这场运动的前期准备情况;再从几封信为切入点探索《新青年》派戏剧改良背后深层的原因,或许能够在近距离考察的基础上深入对《新青年》派"戏剧改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新青年》派 戏剧改良
下载PDF
痛定思痛:中国戏剧改良运动的再次反思
12
作者 文硕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7,共2页
20世纪初“戏剧改良运动”的最大失误之处,不在于胡适和傅斯年那句糊涂透顶的“中国旧戏,形式虽存,作用已失”,也不在于中国传统戏剧反对派、改良派和守护派之间那场著名的论争,而在于那时候的戏剧改革家们没有用穿透力的前瞻逻辑思维,... 20世纪初“戏剧改良运动”的最大失误之处,不在于胡适和傅斯年那句糊涂透顶的“中国旧戏,形式虽存,作用已失”,也不在于中国传统戏剧反对派、改良派和守护派之间那场著名的论争,而在于那时候的戏剧改革家们没有用穿透力的前瞻逻辑思维,对中国传统音乐戏剧进行分门别类的剧种梳理与整合,导致舶来品思潮时不时地泛滥成灾。这种舶来品观,是对“戏剧改良运动”引发的戏剧现代化运动的最大误解与误导,负面影响至今犹存。100余年过去,当年的隐忧已经成为今天沉重的现实。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现代化 中国传统戏剧 戏剧改良运动 穿透力 中国传统音乐 傅斯年 舶来品 改良
原文传递
“研究戏剧应先从旧剧着手”——1931年上海伶界戏剧改良话语权的重申与实践
13
作者 姜岩 《戏曲研究》 2023年第4期273-290,共18页
1927年,余上沅在《国剧运动》的序言上宣告“国剧运动”的失败①;1929年,“无产阶级戏剧”口号打响,随后“左翼戏剧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进一步促成“红色戏剧”的星火燎原。剧坛上此起彼伏的“运动”折射出一个动荡的时代,而20世纪30... 1927年,余上沅在《国剧运动》的序言上宣告“国剧运动”的失败①;1929年,“无产阶级戏剧”口号打响,随后“左翼戏剧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进一步促成“红色戏剧”的星火燎原。剧坛上此起彼伏的“运动”折射出一个动荡的时代,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戏剧正是诸多“运动”的余绪,但是由于内生性力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运动 左翼戏剧运动 红色戏剧 戏剧改良 余上沅 星火燎原 话语权
原文传递
1930年代定县戏剧改良与乡村启蒙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诗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98,共6页
定县戏剧改良是晏阳初定县实验中文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教会用以治"愚"、"作育新民"的主要方式之一。熊佛西等人对剧本内容、演员与演出场地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增加互动、贴近民众的改革,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定县戏剧改良是晏阳初定县实验中文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教会用以治"愚"、"作育新民"的主要方式之一。熊佛西等人对剧本内容、演员与演出场地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增加互动、贴近民众的改革,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对乡村社会有一定的启蒙之功。但从长远看,这一实验并未育出多少"新民"来,离启蒙乡村、培育新民的初衷还很遥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县实验 戏剧改良 乡村启蒙
原文传递
从“真文学”到“真戏剧”——关于五四“戏剧改良”论争的再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罗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共11页
五四"戏剧改良"的论争可看作中国现代戏剧的首次"戏剧观"大讨论,重读那些文章,在历时性语境中理解这场争论的本质,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五四精神"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关系。从晚清到五四,戏剧改良一直是人们关... 五四"戏剧改良"的论争可看作中国现代戏剧的首次"戏剧观"大讨论,重读那些文章,在历时性语境中理解这场争论的本质,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五四精神"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关系。从晚清到五四,戏剧改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但其中的关键词,却从"新、旧"发展到"真、假",这意味着五四的新戏剧,已经超越表面的新奇而深入至"真"的本质探究。新青年派主张的"真戏剧"有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通过对旧剧"非人"化的批判,确立了戏剧的人学原则;引进易卜生式的写实形式,使现代话剧在发挥社会功能与宣扬启蒙思想上取得了成功。五四时代文学与戏剧的紧密关系,有其历史的成因,虽然今天的戏剧观念已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 文明戏 五四话剧 写实主义 启蒙思想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导论:1902—1919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福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3,62,共6页
发端并形成于晚清民初 (190 2— 1919)的戏剧改良思潮 ,以传统戏剧为对象、以戏剧改良相号召、以改造和重建本土戏剧为旨归 ,在中国建立了一种新的戏剧观念。由于这一思潮的外缘性 ,它与中国社会的近代性有着大体的相同性或一致性 ,从... 发端并形成于晚清民初 (190 2— 1919)的戏剧改良思潮 ,以传统戏剧为对象、以戏剧改良相号召、以改造和重建本土戏剧为旨归 ,在中国建立了一种新的戏剧观念。由于这一思潮的外缘性 ,它与中国社会的近代性有着大体的相同性或一致性 ,从而确立了自己的近代性质。这一思潮使得中国戏剧突破了民族的限界 ,进入了世界戏剧的发展潮流 ,开始向现代戏剧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戏剧改良运动 1902-1919年 古典戏剧 本土戏剧 五四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清季民国戏剧改良与妇女解放的互动关系考察——以河南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文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7,共8页
清季民初,戏剧改良运动兴起,其宗旨为移风易俗,妇女解放便是其中一项内容。清末,作为戏剧大省的河南开始允许妇女入园看戏,民国时期,女演员登台演戏日益增多,她们成名后积极义演赈灾、支持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通过对... 清季民初,戏剧改良运动兴起,其宗旨为移风易俗,妇女解放便是其中一项内容。清末,作为戏剧大省的河南开始允许妇女入园看戏,民国时期,女演员登台演戏日益增多,她们成名后积极义演赈灾、支持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通过对河南戏剧改良的梳理与考察可知:戏剧改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妇女解放,妇女解放也促进了戏剧的革新,戏剧改良与妇女解放互为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 妇女解放 互动 河南
原文传递
民初戏剧改良与通俗教育研究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谨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112,共11页
191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通俗教育研究会,下设戏曲股。戏曲股基于社会改良的立场推动戏剧改良,推出"改良戏剧议案"和"戏剧奖励章程"。戏曲股成立后的最初四年,从重视搜集演出脚本到注重剧院演出的调查,从重在讨论... 191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通俗教育研究会,下设戏曲股。戏曲股基于社会改良的立场推动戏剧改良,推出"改良戏剧议案"和"戏剧奖励章程"。戏曲股成立后的最初四年,从重视搜集演出脚本到注重剧院演出的调查,从重在讨论与颁布不良剧目的禁令,转到编写新戏和奖励新戏演出,理性和宽容是其主轴。其成员对戏剧活动的指导和参与,经历了一个对戏剧现状逐渐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围绕该会,尚有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比如对女伶的态度、与戏剧伶人团体的关系、如何看待话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改良 社会改良
原文传递
晚清戏剧改良思潮的形成及其演变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福海 《中华戏曲》 CSSCI 2009年第1期145-178,共34页
关键词 戏剧改良 晚清民初 演变史 思潮 近代戏剧 中国戏剧 戏剧思想 戏剧观念
原文传递
戏剧改良:新旧形式的互渗互改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9-85,共7页
本世纪初的戏剧改良是革命家和艺术家的联合运作,它体现了当时社会、艺术、革命、趣味的互动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汇。也具体表现为艺术上的戏曲不断西化的过程和话剧传入后不断中化的景观。
关键词 戏剧改良 戏曲西化 话剧中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