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刺到雅:宋代笔记中苏轼戏谑书写变迁
1
作者 司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5,共9页
宋代笔记中,苏轼戏谑书写早在北宋元祐年间便已成熟,又在不同时局中得到再解读,戏谑内涵在流传中不断重构。早期宋人笔记中,苏轼的戏谑之语讥刺意味过甚,以至俚俗,后来逐渐雅化,戏谑书写由直露讥刺向文字游戏转变,向思想政治性叙事转变... 宋代笔记中,苏轼戏谑书写早在北宋元祐年间便已成熟,又在不同时局中得到再解读,戏谑内涵在流传中不断重构。早期宋人笔记中,苏轼的戏谑之语讥刺意味过甚,以至俚俗,后来逐渐雅化,戏谑书写由直露讥刺向文字游戏转变,向思想政治性叙事转变,凸显其刚正之德。这种书写风格的转变既是宋学背景下叙事的严肃发展的结果,又受到南渡以来政治再评价的影响。苏轼戏谑书写经过宋人的反复阐释,其中所体现的文化信息已超越戏谑语言本身,更加契合受众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戏谑 雅化
下载PDF
儒家“戏谑”观:从接受到警惕
2
作者 叶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4,168,共9页
戏谑是一种以引起他人积极情绪反馈为目的且在大多数场合不具备道德属性或义理价值的交往型活动。宋以前儒家对戏谑行为大体持开放态度。以孔子、毛公、郑玄、孔颖达、韩愈为代表的儒者都肯定戏谑的合理性,尤其以郑玄“君子之德,有张有... 戏谑是一种以引起他人积极情绪反馈为目的且在大多数场合不具备道德属性或义理价值的交往型活动。宋以前儒家对戏谑行为大体持开放态度。以孔子、毛公、郑玄、孔颖达、韩愈为代表的儒者都肯定戏谑的合理性,尤其以郑玄“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矜庄而时戏谑”的表述最为经典。这与他们将戏谑视为一种具有调适功能的行为活动有关。宋明道学家则主要将其视作一种摇荡性情、妨碍德性生成的危险行为,戏谑与生命内在的冲动与欲望被紧密关联起来。宋明道学家对戏谑持警惕态度,与他们建立的以道德本体为根基、以道德生命为基本面向的生命学说体系密不可分。在这样的学说中,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被赋予义理价值,这就导致无道德或义理意义的戏谑行为被排斥在真实而庄严的道德生命之外。其中,刘宗周将“谑”“笑”视为导源于七情且必须对治的“显过”,可谓道德严肃主义之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谑 宋明道学 接受 道德严肃主义 儒家幽默文化
下载PDF
荒诞面具下的社会真相——论斯托帕德的《戏谑》对《认真的重要性》的模仿与超越
3
作者 周文妍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英国当代杰出的戏剧家汤姆·斯托帕德通过其作品《戏谑》对英国19世纪末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认真的重要性》进行了一次有效且富有新意的改写与重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戏剧作品《戏谑》,进而探讨斯托帕德如何成功地模... 英国当代杰出的戏剧家汤姆·斯托帕德通过其作品《戏谑》对英国19世纪末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认真的重要性》进行了一次有效且富有新意的改写与重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戏剧作品《戏谑》,进而探讨斯托帕德如何成功地模仿了王尔德的艺术风格。在此过程中,本文将分析两者之间的共通性,以及这些共通性如何促成两者之间的微妙共鸣,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有效的艺术模仿。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王尔德在英国戏剧史中的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同时也能够深化我们对英国戏剧史发展脉络的理解。此外,正如《戏谑》剧名所暗示,斯托帕德在戏仿王尔德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洞见和艺术创造力,从而在荒诞的表象之下揭示了被掩盖的社会真相和艺术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托帕德 王尔德 戏谑 《认真的重要性》
下载PDF
网络民粹主义 话语戏谑化表达的“抵抗”逻辑与“祛魅”应对
4
作者 杨婕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4期0058-0061,共4页
近年戏谑化表达成为网络民粹主义话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网络民粹主义话语戏谑化表达暗含“弱势 优势”偏见博取同情、构建“人民”和“他者”二元身份对立宣扬平民价值、借助群体极化实现泛道德化批判的“抵抗” 逻辑。网络民粹主义... 近年戏谑化表达成为网络民粹主义话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网络民粹主义话语戏谑化表达暗含“弱势 优势”偏见博取同情、构建“人民”和“他者”二元身份对立宣扬平民价值、借助群体极化实现泛道德化批判的“抵抗” 逻辑。网络民粹主义戏谑化表达的意图在于争夺网络话语事件控制权,扰乱网络话语正常秩序,严重时破坏网络话语生 态,误导网络舆论导向。积极营造主体间网络话语交流语境、强化网络话语场景布控、防范网络话语事件、健全网络话语 自治机制以达到对网络民粹主义戏谑化话语的有效疏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粹主义话语 戏谑化表达 应对 健全网络话语自治 营造话语交流语境 强化网络话语场景布控
下载PDF
黄庭坚戏谑诗风成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春艳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29-133,共5页
除了常见的奥峭奇崛,黄庭坚的诗歌中也不乏带着戏谑、调笑口吻的诗篇。这些诗歌的题目或小序中常带"戏"字,如"戏题"、"戏嘲"、"戏作"等等。还有一些虽题目不带"戏"字,但字里行间充... 除了常见的奥峭奇崛,黄庭坚的诗歌中也不乏带着戏谑、调笑口吻的诗篇。这些诗歌的题目或小序中常带"戏"字,如"戏题"、"戏嘲"、"戏作"等等。还有一些虽题目不带"戏"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戏谑,形成幽默、诙谐的风格。黄庭坚这种戏谑诗风的形成,和其求新求变的诗歌创作倾向,儒、佛、道合一的世界观及其坎坷的仕途所导致的避祸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戏谑 戏谑诗风 成因
下载PDF
反讽与戏谑——一个比较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汪正龙 王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4,共7页
反讽原本主要是一个与论辩有关的修辞学概念,浪漫主义兴起之后引入哲学思考并被推及美学领域,以图解决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的矛盾。20世纪上半叶,新批评将反讽视为诗歌结构的基本元素,反讽成为一个诗学原则。近来反讽日益与解构、后... 反讽原本主要是一个与论辩有关的修辞学概念,浪漫主义兴起之后引入哲学思考并被推及美学领域,以图解决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的矛盾。20世纪上半叶,新批评将反讽视为诗歌结构的基本元素,反讽成为一个诗学原则。近来反讽日益与解构、后现代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形而上学思潮相关联,被赋予民主、多元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学与美学中也有与反讽相类似的概念,如戏谑、俳谐、谐隐与滑稽,寓庄于谐、似是而非。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两者在社会功效、价值取向等方面仍然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戏谑 言意 悖反 否定
下载PDF
玻璃房中的婚恋价值碰撞——《中国式相亲》折射的青年戏谑亚文化剖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强 郝思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25,共5页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中国式相亲》中男女嘉宾的戏谑语言为分析对象,剖析其背后的婚恋价值观。通过对比子辈与父辈、子辈之间的婚恋观,发现当代青年在婚恋方面敢于表达自我,追求个性解放,呈现多元价值取向。而戏谑则是青年表达...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中国式相亲》中男女嘉宾的戏谑语言为分析对象,剖析其背后的婚恋价值观。通过对比子辈与父辈、子辈之间的婚恋观,发现当代青年在婚恋方面敢于表达自我,追求个性解放,呈现多元价值取向。而戏谑则是青年表达自我观点的方式,意在寻求身份认同和价值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相亲》 婚恋观 戏谑 亚文化
下载PDF
网络戏谑文化冲击下的政府治理模式转向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辰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1,共7页
不同于严肃的主流文化,流行于普通网民中的网络文化带有戏谑色彩。戏谑性的网络语言是网民大众表现当代中国"文化复调"的独特方式。隐藏的电子文本和娱乐化的语言蕴含了温和的变革目标;默会的戏谑符号隐晦指向了国家权力和道... 不同于严肃的主流文化,流行于普通网民中的网络文化带有戏谑色彩。戏谑性的网络语言是网民大众表现当代中国"文化复调"的独特方式。隐藏的电子文本和娱乐化的语言蕴含了温和的变革目标;默会的戏谑符号隐晦指向了国家权力和道德标准两条索引线。网络戏谑文化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现实影响力,为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时代,政府应当直面网络戏谑文化表现的文化复调和网络新精神,重新定位自身的治理角色,实现网络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互动型"角色重构,形成网民大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与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戏谑文化 政府治理 “互动型”角色
下载PDF
反命名和戏谑式命名——杨绛散文的反讽修辞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思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杨绛散文的反讽修辞对应着两个语境 :故事发生时的语境 ( 5 0年代初至 70年代初 )和故事写作时的语境 ( 80 - 90年代 )。她将“陪斗者”这一政治身份转化为叙述人的观察和言说视角 ,通过“反命名和戏谑式命名”的修辞方式 (表现为“我... 杨绛散文的反讽修辞对应着两个语境 :故事发生时的语境 ( 5 0年代初至 70年代初 )和故事写作时的语境 ( 80 - 90年代 )。她将“陪斗者”这一政治身份转化为叙述人的观察和言说视角 ,通过“反命名和戏谑式命名”的修辞方式 (表现为“我不是…”/“我是…”的语式 ) ,实现了对语境限制的反限制 ,构成了一种“互文本”的深层意义结构。其戏谑式命名的常用方式是“贬低陈述”。作为女性写作 ,杨绛选择反讽作为自己散文的基本修辞方式 ,既是时间的积累沉淀对她的话语启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散文 反讽 语境 反命名 戏谑式命名
下载PDF
边缘与戏谑:中国当代底层喜剧电影中的城市空间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涛 孙诗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在中国当代电影的谱系中,“底层喜剧电影”作为重要而特殊的子类型,塑造了多样化的底层形象。对于城市中的底层游民来说,其活动的空间在阶级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在电影中主要再现为城乡之间的转换、现代化城市空间的“震惊体验”、... 在中国当代电影的谱系中,“底层喜剧电影”作为重要而特殊的子类型,塑造了多样化的底层形象。对于城市中的底层游民来说,其活动的空间在阶级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在电影中主要再现为城乡之间的转换、现代化城市空间的“震惊体验”、底层特质的居住环境以及象征性的独特文化空间等几个方面。从手法上来说,纪实化的追求、数字特效的运用、类型片的糅合以及“戏谑化”的倾向等表现出新世纪底层喜剧在风格上的多元化特征。此外,当代底层喜剧存在一种从“游民”到“英雄”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底层 城市空间 游民 戏谑
下载PDF
“以文为戏”--试论明清小说评点文本的戏谑化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 周群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99-103,共5页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者对戏曲文化深入关照和体认的思想结晶,它为小说评点文本的"跨文化"书写赋予了颇具代表性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戏 小说评点 戏谑 叙事 文本
下载PDF
东北民俗文化的戏谑表达——以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创作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凤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32-133,共2页
文化思潮的冲击,使东北民俗文化从被边缘化转为质疑主流文化的媒介,为东北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存语境,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影视创作。东北农村题材剧目以影像为基点,在元叙事语境的解构和民俗的审丑与狂欢中戏谑表达东北民俗的伦理价值,... 文化思潮的冲击,使东北民俗文化从被边缘化转为质疑主流文化的媒介,为东北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存语境,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影视创作。东北农村题材剧目以影像为基点,在元叙事语境的解构和民俗的审丑与狂欢中戏谑表达东北民俗的伦理价值,探寻大众娱乐化过程中民俗由"俗"而"雅"的基准,提升影视创作的艺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俗 伦理价值 戏谑
下载PDF
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对主流话语体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莉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9-62,共4页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话语表达意愿空前高涨,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成为一种显著的民间话语表达方式,影响着当下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的特点表现为话题多元爆发、主体范围扩大、情绪传播强烈;产生的原...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话语表达意愿空前高涨,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成为一种显著的民间话语表达方式,影响着当下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的特点表现为话题多元爆发、主体范围扩大、情绪传播强烈;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为在新媒体技术的赋权之下人们以此方式消解权威、进行情感宣泄并实现社会代偿;主流话语体系的话语权力受到了冲击,须从主动设置议程抢占热点话题、建构传播语境引导网络舆论、呼唤理性传播、淡化情感渲染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戏谑化话语表达 主流话语体系
下载PDF
汉魏六朝调笑戏谑类俗赋 被引量:2
14
作者 伏俊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4,共5页
对汉魏六朝时期调笑戏谑类“俗赋”和相近作品进行了勾稽,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这类俗赋以论辩的形式展开,韵诵是其主要传播方式,文体上整齐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是这种传播方式的反映。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俗赋 调笑戏谑 讲诵
下载PDF
刍议戏谑式网评在公共事件中的集体情绪动员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志武 葛明驷 《西部学刊》 2013年第5期26-29,共4页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进入矛盾突出、公共事件频发的时期,民众具有典型的对不良社会现象讽刺和痛恨的不满情绪。戏谑式评论作为民间话语的一种形态,具有批判性、狂欢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公共事件发展过程中集体情绪动员的作用。在一些事...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进入矛盾突出、公共事件频发的时期,民众具有典型的对不良社会现象讽刺和痛恨的不满情绪。戏谑式评论作为民间话语的一种形态,具有批判性、狂欢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公共事件发展过程中集体情绪动员的作用。在一些事件中集体情绪动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动员的机制包含三个核心因素:1".动力引擎":舆论领袖充满理性、智慧的戏谑式语言;2."催化剂":政府与网民的互动不足而且没有效果;3.结构性诱因:网民失调的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情绪 动员 公共事件 戏谑 网络评论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迎亲仪式中群体性的戏谑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瞿明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运用拉德克利夫.布朗有关戏谑关系的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迎亲仪式中带有群体性戏谑特点的拦门礼和拦路礼作初步的研究。作者认为,迎亲仪式中群体性的戏谑关系是反映男女双方多种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的象征符号,它在姻亲之间或两个群... 本文运用拉德克利夫.布朗有关戏谑关系的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迎亲仪式中带有群体性戏谑特点的拦门礼和拦路礼作初步的研究。作者认为,迎亲仪式中群体性的戏谑关系是反映男女双方多种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的象征符号,它在姻亲之间或两个群体之间起到了加强沟通和进行初步认同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亲仪式 戏谑关系 拦门礼 拦路礼 文化心理
下载PDF
清谈戏谑之风与六朝俳谐文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诗海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0-74,共5页
关于清谈与文学的关系,学界关注较多的是玄学义理对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其实,从广泛的文化背景来说,清谈不等于玄谈,也不仅仅是学术探讨,它还包括了那些虽无关学理,却充满机智幽默的谈说辩论。清谈中的调笑戏谑之风,直接促成了... 关于清谈与文学的关系,学界关注较多的是玄学义理对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其实,从广泛的文化背景来说,清谈不等于玄谈,也不仅仅是学术探讨,它还包括了那些虽无关学理,却充满机智幽默的谈说辩论。清谈中的调笑戏谑之风,直接促成了六朝俳谐文学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谈 戏谑 俳谐文学
下载PDF
滑稽戏谑 开散曲新风——杜仁杰散曲说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献芳 《晋阳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杜仁杰是中国古代散曲史上首开风气的人物,他的散曲实现了由词到曲、由曲到套数的转变,首开由雅到俗的新风,明显体现了元初散曲向中期过渡的轨迹。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由中古到近古的变化中,其贡献是巨大的。
关键词 杜仁杰 散曲 滑稽戏谑
下载PDF
无思之谐:网络视频短片的戏谑化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桂亭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网络视频短片有一个从戏拟走向戏谑的过程。模仿、戏拟和戏谑有本质的差异。戏拟是滑稽的模仿,是对崇高的反讽;戏谑抽空了戏拟的内涵,成了无思之谐。在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幽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在快乐原则的诱导... 网络视频短片有一个从戏拟走向戏谑的过程。模仿、戏拟和戏谑有本质的差异。戏拟是滑稽的模仿,是对崇高的反讽;戏谑抽空了戏拟的内涵,成了无思之谐。在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幽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在快乐原则的诱导下,网络视频走向了戏谑;在泛喜剧化时代,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真正的喜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频 戏谑 戏拟
下载PDF
豫西“骂社火”:从艺术性戏谑到公共领域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长风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116-123,共8页
豫西乡村"骂社火"制度超越村落界线,形成一套村际监督、评价和批评的文化机制。本文将两个豫西多姓村置于公共领域的视野内加以探讨,认为相互辱骂或戏谑对方祖宗、摧毁祖宗牌位的举动是去祖宗化的象征行动,目的是营造一个不... 豫西乡村"骂社火"制度超越村落界线,形成一套村际监督、评价和批评的文化机制。本文将两个豫西多姓村置于公共领域的视野内加以探讨,认为相互辱骂或戏谑对方祖宗、摧毁祖宗牌位的举动是去祖宗化的象征行动,目的是营造一个不看大姓宗族脸色、多姓共生的公共领域,同时,村民用艺术形式辱骂和戏谑村中头面人物和腐败现象,发挥监督地方行政、表达政治意见、敦促公共行动的作用,以此反思和丰富人类学已有的戏谑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骂社火 戏谑 去祖宗化 公共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