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矫形术后早期躯体重心线(W-line)与近端交界区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9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矫形术后早期躯体重心线(W-line)与近端交界区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9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80例。均行单纯后路长节段(固定椎体≥4个)固定融合手术,术后随访至少满2年。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参数。在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将经外耳道口垂线定义为W-line,根据W-line不同位置分为A组、B组及C组。测量术后3个月时W-line到S1后上角水平距离(WSD)及W-line到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的水平距离(WHD),将W-line位置进行数值转化(the numeric value of W-line,N-W-line):N-W-line=WHD/WSD。W-line位于参考点前方数值为正,反之为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出N-W-line临界值。三组患者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非PJF生存时间。结果:ROC曲线分析得出术后3个月N-W-line临界值为±0.78[敏感度=75%,特异度=75.9%,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36,P=0.003]。A组32例,N-W-line>0.78;B组49例,-0.78≤N-W-line≤0.78;C组18例,N-W-line<-0.78。A组患者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最小(P<0.05),术后3个月矢状面平衡距(P<0.001)、T1骨盆角(P<0.001)及骨盆腰椎匹配度(P<0.001)均显著小于其他两组患者。但随访中,A、B及C组分别有12例、3例及1例患者出现PJF,A组患者PJF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12/32 vs 3/49 vs 1/18,P<0.001)。此外,A组患者非PJF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05,Log-rank检验)。B、C组患者W-line位置逐渐前移,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逐渐增大,但术后PJF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ASD患者矫形术后早期W-line位置可有效预测PJF发生。矫形手术后W-line偏后或过度偏前,术后随访中PJF发生率显著增加,矫形术后躯干呈轻度前屈为最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效果以及远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一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诊断为成人退行性脊柱...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效果以及远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一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诊断为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2)年龄超过50岁;(3)影像学满足冠状面Cobb角度〉20°,或者矢状面平衡(SVA)〉5cm;(4)后方腰椎固定融合在4个节段以上;(5)随访时间在12个月以上。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影像学参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和远端并发症等资料。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远端固定椎在L5的患者43例(L5组),固定在S1的患者22例(S1组),固定到髂骨的患者9例(髂骨组)。随访12~64个月,平均28.8个月,三组患者术后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CSVL)、矢状面平衡(SVA)、PI-LL、PT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ODI和SF-12 PCS)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远端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29.7%(22/74),保留L5/S1椎间盘患者远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L5/S1融合的患者(39.5% vs 16.1%),保留L5/S1椎间盘是远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保留L5/S1椎间盘发生远端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矫形术后早期躯体重心线(W-line)与近端交界区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9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80例。均行单纯后路长节段(固定椎体≥4个)固定融合手术,术后随访至少满2年。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参数。在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将经外耳道口垂线定义为W-line,根据W-line不同位置分为A组、B组及C组。测量术后3个月时W-line到S1后上角水平距离(WSD)及W-line到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的水平距离(WHD),将W-line位置进行数值转化(the numeric value of W-line,N-W-line):N-W-line=WHD/WSD。W-line位于参考点前方数值为正,反之为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出N-W-line临界值。三组患者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非PJF生存时间。结果:ROC曲线分析得出术后3个月N-W-line临界值为±0.78[敏感度=75%,特异度=75.9%,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36,P=0.003]。A组32例,N-W-line>0.78;B组49例,-0.78≤N-W-line≤0.78;C组18例,N-W-line<-0.78。A组患者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最小(P<0.05),术后3个月矢状面平衡距(P<0.001)、T1骨盆角(P<0.001)及骨盆腰椎匹配度(P<0.001)均显著小于其他两组患者。但随访中,A、B及C组分别有12例、3例及1例患者出现PJF,A组患者PJF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12/32 vs 3/49 vs 1/18,P<0.001)。此外,A组患者非PJF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05,Log-rank检验)。B、C组患者W-line位置逐渐前移,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逐渐增大,但术后PJF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ASD患者矫形术后早期W-line位置可有效预测PJF发生。矫形手术后W-line偏后或过度偏前,术后随访中PJF发生率显著增加,矫形术后躯干呈轻度前屈为最佳。
文摘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效果以及远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一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诊断为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2)年龄超过50岁;(3)影像学满足冠状面Cobb角度〉20°,或者矢状面平衡(SVA)〉5cm;(4)后方腰椎固定融合在4个节段以上;(5)随访时间在12个月以上。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影像学参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和远端并发症等资料。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远端固定椎在L5的患者43例(L5组),固定在S1的患者22例(S1组),固定到髂骨的患者9例(髂骨组)。随访12~64个月,平均28.8个月,三组患者术后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CSVL)、矢状面平衡(SVA)、PI-LL、PT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ODI和SF-12 PCS)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远端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29.7%(22/74),保留L5/S1椎间盘患者远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L5/S1融合的患者(39.5% vs 16.1%),保留L5/S1椎间盘是远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保留L5/S1椎间盘发生远端并发症的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