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北加里东期越城岭岩体和都庞岭西体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对比及对成岩成矿指示
1
作者 莫连 刘奕志 +5 位作者 方贵聪 白玉明 郑国峰 吴疆 唐世磊 吴旭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93,共19页
加里东期越城岭岩体和都庞岭西体同处于南岭西段W-Sn-Cu多金属成矿带,但二者成矿能力不同。越城岭岩体以铁质黑云母为主,形成于相对低温(平均531℃)和高压(平均277 MPa)环境,具有贫镁(MgO平均8.05%、X_(Mg)=0.39),富铁(FeOT平均22.4%、I... 加里东期越城岭岩体和都庞岭西体同处于南岭西段W-Sn-Cu多金属成矿带,但二者成矿能力不同。越城岭岩体以铁质黑云母为主,形成于相对低温(平均531℃)和高压(平均277 MPa)环境,具有贫镁(MgO平均8.05%、X_(Mg)=0.39),富铁(FeOT平均22.4%、I_(Fe)=0.61)、铝(Al_(2)O_(3)平均16.8%)等特征;都庞岭西体以镁质黑云母为主,形成于高温(平均687℃)和低压(平均194 MPa)环境,具有富镁(MgO平均11.9%、X_(Mg)=0.56),贫铁(FeOT平均17.0%、I_(Fe)=0.45)、铝(Al_(2)O_(3)平均15.5%)等特征。综合岩相学和前人全岩分析结果表明,越城岭岩体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壳变质泥岩的部分熔融,而都庞岭西体具有I-S过渡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岩浆可能主要来自壳幔混合源区岩浆岩的部分熔融。越城岭岩体具有变质泥岩源区岩浆岩属性、低氧逸度(log f_(O_(2))=-23.6)、富氟(F平均1.10%、IV(F)=1.62、IV(F/Cl)=6.00,log(f_(H_(2)O)/fHF)^(fluid)=4.78)、高铁指数(XFe=0.58)及高结晶分异程度(log(f_(H_(2)O)/f_(HCl))^(fluid)=5.10,log(fHF/f_(HCl))^(fluid)=0.10)等特征,指示其具有较好的钨及一定的铜成矿潜力;而都庞岭西体具有壳幔混合源区岩浆岩属性、较低的氧逸度(log f_(O_(2))=-17.3)、富氯(Cl平均0.04%,log(fHF/f_(HCl))^(fluid)=-0.36)、中等铁指数(XFe=0.41)及较低的结晶分异度(log(f_(H_(2)O)/f_(HCl))^(fluid)=4.41,log(fHF/f_(HCl))^(fluid)=-0.36)等特征,指示其局部可能有一定的铁成矿潜力。综合分析认为,岩石成因、源区性质以及成岩过程的物化条件是制约越城岭岩体和都庞岭西体不同类型金属成矿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矿物化学 氧逸度 成岩成矿 加里东期花岗岩 桂北
下载PDF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复式岩体黑云母特征及成岩成矿指示意义
2
作者 周杰虎 刘学龙 +8 位作者 周云满 赵成峰 陶兴雄 魏志毅 李守奎 曹振梁 李方兰 陆波德 刘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26,共24页
滇西北红牛-红山斑岩-矽卡岩型大型铜矿床位于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部,其成矿作用与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矿区内发育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以及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中。铜钼矿化在空... 滇西北红牛-红山斑岩-矽卡岩型大型铜矿床位于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部,其成矿作用与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矿区内发育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以及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中。铜钼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深部揭露的花岗斑岩发育弱黄铜矿化、辉钼矿化,而石英二长斑岩中发育较强的铜钼矿化,局部出现全岩矿化的特点,总体表现出浅部、接触带矿化程度高,向深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文章对复式岩体中的黑云母开展了EMPA及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旨在查明矿区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导致二者含矿差异性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种类型黑云母具有低Al,高Mg、Ti的特征,均属于镁质黑云母;黑云母成分显示红牛-红山燕山晚期复式岩体为具壳幔混源特征的I型花岗岩,属于高温、浅成-超浅成相、高氧逸度岩体。花岗斑岩结晶温度为737~751℃,压力为46~72 MPa,对应深度1.74~2.73 km,平均为2.17 km;石英二长斑岩结晶温度为722~754℃,压力为37~58 MPa,对应深度1.42~2.20 km,平均为1.91 km,氧逸度略高于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中黑云母的Ⅳ(F)值为0.91~1.06,Ⅳ(Cl)值为-4.67~-4.48,石英二长斑岩中黑云母Ⅳ(F)值为0.56~0.77,Ⅳ(Cl)值为-5.16~-4.81,与花岗斑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_(H2O)/f_(HF))_(fluid)值为1.31~1.47,与石英二长斑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_(H2O)/f_(HF))_(fluid)值为0.96~1.17,表明该复式岩体2种岩性均显示高F、Cl特征,石英二长斑岩流体中更富含HCl和HF。这些特征表明红牛-红山燕山晚期复式岩体具有同时发生Cu、Mo矿化的潜力,并且Cu、Mo元素更趋向于在石英二长斑岩中富集。较高的氧逸度和卤素含量可能是导致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含矿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元素地球化学 结晶温度 成岩成矿作用 红牛-红山铜矿 西南三江
下载PDF
滇东南薄竹山雷达站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与成岩成矿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兴志 任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2,共10页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其成分特征可以指示岩石成因和成矿环境。薄竹山雷达站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表明该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镁质黑云母,Ti温度计计算的黑云母结晶温度为665~756℃,结晶氧逸度介于-12~-16之间,其...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其成分特征可以指示岩石成因和成矿环境。薄竹山雷达站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表明该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镁质黑云母,Ti温度计计算的黑云母结晶温度为665~756℃,结晶氧逸度介于-12~-16之间,其固结压力为98.44~386.29 MPa,对应的形成深度为3.72~14.60 km,表明薄竹山雷达站花岗岩形成于中深成环境。w(Al_(2)O_(3))含量高以及原生白云母的出现表明该花岗岩可能属于S型花岗岩。黑云母中w(MgO)含量为7.52%~9.99%,镁质率(I_(Mg))为0.41~0.50,氧化系数为0.075~0.167,以及Mg/(Fe^(3+)+Fe^(2+)+Mg+Mn)值>0.38均指示雷达站花岗岩兼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雷达站花岗岩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中高温及低氧逸度的成岩环境有利于W、Sn矿床的形成,I型花岗岩的特点利于Cu、Pb、Zn、Ag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黑云母 Ti温度计 成岩成矿 滇东南 薄竹山花岗岩
下载PDF
滇东南老君山花岗(斑)岩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意义
4
作者 向样 任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3,共10页
黑云母作为花岗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其成分特征对研究岩石的形成环境和成矿潜力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滇东南老君山燕山期花岗(斑)岩中黑云母富Si、Al、Fe、K和F,相对贫Ti、Mg、Mn和Na。SiO2、Al2O3、FeOT、K2O和F含量分别为33.20%~37.67... 黑云母作为花岗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其成分特征对研究岩石的形成环境和成矿潜力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滇东南老君山燕山期花岗(斑)岩中黑云母富Si、Al、Fe、K和F,相对贫Ti、Mg、Mn和Na。SiO2、Al2O3、FeOT、K2O和F含量分别为33.20%~37.67%、18.83%~21.81%、22.53%~26.73%、7.89%~9.85%和0.63%~2.65%;TiO2、MgO、MnO和Na2O含量分别为1.63%~3.31%、1.63%~6.41%、0.21%~1.02%和0.02%~0.22%。其含铁指数Fe/(Fe+Mg)值较高,集中在0.68~0.89之间,大部分属于铁叶云母,少量为铁质云母。利用黑云母Ti饱和温度计和Al压力计估算的岩体结晶温度和压力分别为528~669℃和381~522 MPa。这些花岗(斑)岩的氧逸度相对较低(log?O2=-18.3~-15.5)。综上,黑云母具有较高的含铁指数和结晶温度,以及较低的氧逸度,均指示该岩体具有较好的W、Sn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矿物成分 成岩成矿 花岗岩 老君山
下载PDF
辽宁省重点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作用
5
作者 袁和 白银增 +2 位作者 耿树峰 洪秀伟 王登红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4期37-45,共9页
作为我国重要的产金省份,辽宁省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并伴有强烈的金成矿作用。根据金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将辽宁省划分出5个重点金矿集区,为深入了解各金矿集区内金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对金矿集区的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 作为我国重要的产金省份,辽宁省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并伴有强烈的金成矿作用。根据金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将辽宁省划分出5个重点金矿集区,为深入了解各金矿集区内金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对金矿集区的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各金矿集区的金成矿作用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时间集中于126~118 Ma、225~188 Ma;辽西金矿集区金矿石中的S属于地幔硫,而辽东金矿集区S来源于岩浆和变质岩地层,各矿集区矿石的Pb具有壳幔混合源特征,5个重点金矿集区的成矿物质源区组成为同一岩浆源区、不同岩浆演化阶段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为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有部分幔源物质参与。结合近年找矿进展,建立了辽宁省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可为下一步开展区域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集区 成岩成矿作用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辽宁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65
6
作者 周涛发 王世伟 +4 位作者 袁峰 范裕 张达玉 常印佛 Noel CWHIT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88,共18页
陆内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发现对斑岩成矿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陆内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发育多个重要的斑岩型矿床,如铜山口Cu-Mo矿床、鸡冠嘴Cu-Au矿床、白云山Cu矿、城门山Cu-Mo矿床、武山Cu-Mo矿... 陆内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发现对斑岩成矿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陆内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发育多个重要的斑岩型矿床,如铜山口Cu-Mo矿床、鸡冠嘴Cu-Au矿床、白云山Cu矿、城门山Cu-Mo矿床、武山Cu-Mo矿床、丰山洞Cu-Au矿床、丁家山Cu矿、洋鸡山Au矿、沙溪Cu-Au矿床、冬瓜山Cu-Au矿床、舒家店Cu矿床和安基山Cu矿床等。本文选取成矿带内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地层、构造、含矿斑岩、脉体特征和围岩蚀变)、成岩成矿年代、成矿岩体的岩石化学和成岩成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于燕山期陆内造山过程,成矿斑岩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149~105Ma之间,进一步可以分为早、中、晚三阶段:149~135Ma、133~125Ma和123~105Ma,三阶段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成矿带中的断隆区,早阶段(149~135Ma)和晚阶段(123~105Ma)多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中阶段(133~125Ma)矿化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化。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斑岩型矿床的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大部分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源自富集地幔的岩浆和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的产物,源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浆对成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混入使得混合岩浆富水、硫和金属(Cu、Au)等。进一步通过与岩浆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对比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斑岩型矿床一般不发育高级泥化岩帽(advanced argillic liithocaps)以及浅部的高-中硫矿化蚀变系统,含矿岩浆源区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与岩浆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成岩成矿作用 成岩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 陆内环境
下载PDF
北方造山带东北段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体系及其演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吕志成 段国正 +2 位作者 郝立波 李殿超 董广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本文讨论了北方造山带东北段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及其毗邻区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1)早中侏罗世张性“似裂谷环境”下所形成的中基性碱性火山岩、同熔性花岗岩及深源流体活动形成的稀土矿床和斑岩... 本文讨论了北方造山带东北段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及其毗邻区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1)早中侏罗世张性“似裂谷环境”下所形成的中基性碱性火山岩、同熔性花岗岩及深源流体活动形成的稀土矿床和斑岩性铜钼矿床; 2)晚侏罗世挤压─剪切环境下所形成的酸性火山岩、斑岩类及深源流体活动所形成的铅锌银矿床; 3)早白垩世张性环境下所形成的基性碱性火山岩及深源流体活动所形成的铀矿床、金银矿床及萤石矿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一体化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构 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体系 区域构造-流体-成岩成矿模型 控矿作用 造山带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黑龙江嘉荫连珠山金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任亮 孙景贵 +3 位作者 唐臣 门兰静 李怡欣 崔培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35-2449,共15页
连珠山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产于花岗岩内部断裂体系的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了限定其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背景,本文对其赋矿围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和绢云母40Ar/39Ar年代学的系统研究。定... 连珠山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产于花岗岩内部断裂体系的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了限定其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背景,本文对其赋矿围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和绢云母40Ar/39Ar年代学的系统研究。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243.7±1.3Ma,MSWD=0.77,n=12),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早古生代(474~438Ma)和中二叠世(267~261Ma)的岩浆混染,而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5.3±1.3Ma,MSWD=0.35,n=17);黄铁绢英岩化矿石中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94.2±2.0Ma,指示为早侏罗世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连珠山侵入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轻稀土元素富集,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且具有弱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结合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其成矿地质背景为兴蒙造山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转换期,或成矿发生在兴蒙造山期后的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时代 地球化学特征 成岩成矿背景 连珠山金矿床 黑龙江
下载PDF
我国重要矿产地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新数据 被引量:159
9
作者 王登红 陈郑辉 +12 位作者 陈毓川 唐菊兴 李建康 应立娟 王成辉 刘善宝 李立兴 秦燕 李华芹 屈文俊 王彦斌 陈文 张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30-1040,共11页
本文报道了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间,主要由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组负责完成的145处矿产地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数据400个。这批数据3/4以上尚未公开发表,在此集中发表,以便于大家使用。这批数据主要是采用目前最新的锆石U-Pb... 本文报道了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间,主要由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组负责完成的145处矿产地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数据400个。这批数据3/4以上尚未公开发表,在此集中发表,以便于大家使用。这批数据主要是采用目前最新的锆石U-Pb、辉钼矿Re-Os、云母Ar-Ar等方法测定的,所选择的矿产地一部分是新发现的重要矿床(如安徽东源大型钨矿),一部分是无可靠年龄数据的老矿床(如贵州紫木凼大型金矿),还有一部分是对成矿时代存在长期争议的(如云南麻栗坡钨矿),所获得的结果对于典型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依据,如西藏谢通门雄村铜金矿一批变化于177Ma与170Ma之间成岩、成矿年龄数据的获得,打破了以往冈底斯铜金矿主要形成于新生代的传统认识,对于揭示冈底斯成矿带成矿演化历史和指导找矿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 U-PB法 Re-Os法 AR-AR法 年代学 新数据 成矿规律
下载PDF
成岩成矿深度:主要影响因素与压力估算方法 被引量:57
10
作者 张德会 徐九华 +4 位作者 余心起 李健康 毛世德 王科强 李泳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成岩成矿深度是金属矿床成矿地质体的重要空间参数,受到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步讨论了成矿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岩浆因素和构造因素。内生矿床,特别是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与岩浆作用的深度有关,岩浆侵位深度限... 成岩成矿深度是金属矿床成矿地质体的重要空间参数,受到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步讨论了成矿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岩浆因素和构造因素。内生矿床,特别是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与岩浆作用的深度有关,岩浆侵位深度限定了矿床形成深度的下限,而岩浆上升和侵位过程中分异出的热液的深度直接决定了成矿深度。构造变形直接控制了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渗透率制约了流体的流动,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则直接与成矿深度相关联。还阐述了成岩成矿深度(压力)的估算方法,以流体包裹体温压计为主,结合其它矿物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并综合考虑成矿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等因素,才能获得合理和符合地质实际的成矿深度,为找矿勘查提供经得起检验的深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深度 影响因素 压力估算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赣南张天堂地区岩体型钨矿晚侏罗世成岩成矿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5
11
作者 丰成友 丰耀东 +5 位作者 许建祥 曾载淋 佘宏全 张德全 屈文俊 杜安道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42-650,共9页
摇篮寨钨矿是新近发现于赣南张天堂地区的代表性岩体型钨矿床。笔者对其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分别获得细粒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9±1.7)Ma(n=11,MSWD=3.3),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模... 摇篮寨钨矿是新近发现于赣南张天堂地区的代表性岩体型钨矿床。笔者对其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分别获得细粒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9±1.7)Ma(n=11,MSWD=3.3),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55.2±2.3)Ma~(156.5±2.1)Ma、等时线年龄为(155.8±2.8)Ma(n=4,MSWD=0.49)。结合区域最新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集中在150~160Ma),钨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类岩体成岩不存在明显时差(1~5Ma),本区的钨锡成矿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型钨矿 晚侏罗世成岩成矿 U—Pb Re—Os 锫石 辉钼矿 张天堂 赣南
下载PDF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7
12
作者 李华芹 路远发 +6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杨红梅 郭敬 谢才富 梅玉萍 马丽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21,共9页
通过对湖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南溪单元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芙蓉矿田白腊水矿区的10号矿脉中蚀变花岗岩型锡矿石、19号矿脉中矽卡岩型矿石矿物、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和ZK801钻孔(80~90m)的细粒花岗岩的Rb—Sr、Sm—Nd... 通过对湖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南溪单元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芙蓉矿田白腊水矿区的10号矿脉中蚀变花岗岩型锡矿石、19号矿脉中矽卡岩型矿石矿物、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和ZK801钻孔(80~90m)的细粒花岗岩的Rb—Sr、Sm—Nd和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南溪单元弱蚀变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46±10Ma(95%可信度)和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5±6Ma(95%可信度),蚀变矿化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5Ma(95%可信度),10号蚀变花岗岩型矿脉矿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7±5Ma(95%可信度),19号矽卡岩型矿脉的矿石-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33±15Ma(95%可信度);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46±5Ma(95%可信度);ZK801钻孔中细粒花岗岩全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0±7Ma(95%可信度)。上述精确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芙蓉超单元花岗岩侵位时间为燕山早期,而不是印支期。由此推测骑田岭芙蓉超单元花岗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它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处于强烈剪切挤压晚期,而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140~145Ma之间,其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白腊水矿区不同类型矿床年代学研究结果(133~141Ma)清楚地表明,其成矿作用的时间与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的岩浆活动时间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据此推断,骑田岭芙蓉锡矿是在晚侏罗世,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而与芙蓉花岗岩主体侵入岩浆活动无直接成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芙蓉锡矿田 锡矿 同位素年代学 成岩成矿时代 湖南省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火成岩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杜建国 戴圣潜 +2 位作者 莫宣学 邓晋福 许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再活化”的表现。燕山期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作用有关的矿种组合表征它也是深达地幔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实质上岩石圈尺度不连续为区内的重要控岩、控矿构造,而燕山期挤压加厚环境中形成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Cu,Au组合、橄榄安粗岩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Fe,S组合是岩浆成矿受壳幔相互作用和幔源物质贡献等因素控制的直接反映。同时,文中还利用了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幔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证了中-新生代岩石圈/软流圈发生了灾变事件,区内晚中生代属富集型地幔(EMⅡ),火成岩为富集型地幔(EMⅡ)与亏损地幔(DM)或下地壳(IC)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则成为亏损型地幔(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不连续 燕山期再活化 成岩岩石组合 成岩成矿背景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再论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成岩成矿时代 被引量:46
14
作者 李华芹 陈富文 +5 位作者 李锦轶 屈文俊 王登红 吴华 邓刚 梅玉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6-922,共7页
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的成岩成矿时代尚存在海西期和印支期之争。最新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区南部斜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35~245Ma,矿区东部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39Ma±8Ma,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 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的成岩成矿时代尚存在海西期和印支期之争。最新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区南部斜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35~245Ma,矿区东部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39Ma±8Ma,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29Ma±2Ma。结合笔者已报道的燕山期岩浆侵位与成矿的年代学证据,首次提出白山铼钼矿区具有印支期和燕山期2期成岩成矿作用,早期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早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白山铼钼矿区 成岩成矿时代
下载PDF
凤太泥盆纪拉分盆地中硅质铁白云岩-硅质岩特征及成岩成矿方式 被引量:39
15
作者 方维萱 刘方杰 +1 位作者 胡瑞忠 黄转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00-710,共11页
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总结秦岭凤太地区泥盆纪硅质铁白云岩 -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硅质岩类中 ,Si O2 >80 % ,(Fe O+Fe2 O3+Mg O ) <10 % ;硅质铁白云岩类中 ,Si O2 为 30 %~ 5 0 % ,(Fe O +Fe2 O3+Mg O)... 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总结秦岭凤太地区泥盆纪硅质铁白云岩 -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硅质岩类中 ,Si O2 >80 % ,(Fe O+Fe2 O3+Mg O ) <10 % ;硅质铁白云岩类中 ,Si O2 为 30 %~ 5 0 % ,(Fe O +Fe2 O3+Mg O)大于2 0 %。提出该类热水沉积岩由热水同生沉积作用、热水混合同生沉积作用、热水同生沉积交代作用、热水爆炸 -液压致裂作用及热水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铁白云岩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成岩成矿 泥盆纪
下载PDF
南岭中生代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29
16
作者 谭俊 魏俊浩 +2 位作者 李艳军 李闫华 鄢云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9-362,共14页
南岭是中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的特点,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统一的地质背景及构造应力场。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不同成岩阶段具有极为一致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暗示它们的定位和冷却都是在深部同源岩浆分... 南岭是中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的特点,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统一的地质背景及构造应力场。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不同成岩阶段具有极为一致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暗示它们的定位和冷却都是在深部同源岩浆分异事件中形成的;岩石和矿石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特征,反映成矿与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物质来源上具有一致性;矿石硫化物和岩石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近,显示成岩成矿物质有明显的亲缘关系。结合多数情况下矿脉切穿已固结岩体的地质事实,推测燕山中期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物质主体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燕山晚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与相关锡铀矿化空间上密切伴生,物质来源也具同源性。典型复式岩体同源岩浆不同阶段侵位及相匹配的成矿作用时差一般小于10.0Ma,集中在0~8.0Ma。结合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多次伸展活动的区域背景及矿床(田)地质特征,推测南岭地区的多阶段成岩成矿作用是脉动式构造演化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房的不同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PB同位素 同源岩浆 成岩成矿时差 岩石圈伸展 南岭
下载PDF
江西岩背斑岩锡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17
作者 梅玉萍 李华芹 +4 位作者 王登红 路远发 杨红梅 许建祥 张家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6-461,共6页
岩背锡矿地处南武夷山西坡江西会昌县境内。该矿以富含原生黄玉为特征,是本区至今发现的唯一大型独立锡矿床。笔者对矿区内含锡花岗斑岩和成矿作用早阶段形成的石英—黄玉—锡石—硫化物脉进行了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全岩和石英矿... 岩背锡矿地处南武夷山西坡江西会昌县境内。该矿以富含原生黄玉为特征,是本区至今发现的唯一大型独立锡矿床。笔者对矿区内含锡花岗斑岩和成矿作用早阶段形成的石英—黄玉—锡石—硫化物脉进行了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全岩和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8.1±3.3)Ma(2σ,MSWD=1.07,Ir=0.7163±0.0052)和(125.5±6.1)Ma(2σ,MSWD=1.5,Ir=0.7130±0.0050),表明岩背锡矿的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其成因与中生代火山期后高位侵入的花岗斑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背斑岩锡矿 成岩成矿时代 江西
下载PDF
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27
18
作者 东前 杜杨松 +3 位作者 曹毅 庞振山 宋林旭 郑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与矽卡岩铜矿在成因上密切相关,通过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的岩相学观察和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来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富镁贫铁低铝高钛,属镁质黑... 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与矽卡岩铜矿在成因上密切相关,通过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的岩相学观察和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来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富镁贫铁低铝高钛,属镁质黑云母。其AlⅥ为0.03~0.19,w(ΣFeO)/w(ΣFeO+MgO)为0.531~0.567,w(MgO)为12.80%~14.06%,指示武山花岗闪长斑岩属壳幔混源的I型花岗岩。黑云母结晶的温度为720℃~750℃,logfO2为-11.6^-12.5,压力为86 MPa^103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2.84 km^3.39 km,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温较浅环境,具有较大成矿潜力,有利于武山铜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花岗闪长斑岩 矿物化学 成岩成矿 江西武山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年代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祺 薛春纪 +6 位作者 赵晓波 冯博 邢浩 莫宣学 赵树铭 杨维忠 邢令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37,共27页
新疆西天山是"亚洲金腰带"在中国的重要延伸,成矿找矿潜力大。卡特巴阿苏是该区域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金储量87 t,平均金品位3.84 g/t。矿床形成于中天山北缘靠近那拉提北缘断裂的变形带中,金矿体主要受二长花岗岩体内沿密集... 新疆西天山是"亚洲金腰带"在中国的重要延伸,成矿找矿潜力大。卡特巴阿苏是该区域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金储量87 t,平均金品位3.84 g/t。矿床形成于中天山北缘靠近那拉提北缘断裂的变形带中,金矿体主要受二长花岗岩体内沿密集韧脆性断裂带分布的蚀变带控制,多呈大型透镜体/似板状体,中部为含金硫化物不规则细/网脉强硅化岩,边部对称出现含金硫化物浸染绢云母绿泥石蚀变岩,黄铁矿和黄铜矿是主要载金矿物,金在黄铁矿中为晶格金,在黄铜矿中为裂隙金或粒间金。卡特巴阿苏金成矿地质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法测得(346.3±3.3)Ma,为早石炭世成岩;矿石中载金黄铁矿Re-Os法测得(310.9±4.2)Ma,为晚石炭世成矿;成矿比成岩大约晚35Ma。金成矿关键控制因素是南天山洋关闭、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陆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流体作用。金成矿流体中高温(270~390℃)、中低盐度(7%~16%Na Cl eq.)、富CO2,δ18OH2O(V-SMOW)=1.6‰~6.4‰,δDH2O(V-SMOW)=-64‰^-107‰,为深部/变质成因流体;金矿石中黄铁矿(187Os/188Os)i平均为1.449±0.052,REE配分曲线及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129~18.773、207Pb/204Pb=15.459~15.554,208Pb/204Pb=37.707~38.123)与中天山地壳不同岩石建造单元具有明显相似或关联性,成矿物质来自中天山地壳;硫化物δ34S值(6.92‰~12.15‰)指示矿石硫源于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卡特巴阿苏金成矿受晚石炭世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陆块碰撞构造应力驱动,金矿床是中天山地壳岩石经受构造-蚀变的综合产物,属"碰撞造山型"金矿床。研究为在新疆西天山持续实现金矿找矿突破提供了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 矿床地质 S-Pb-O-H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成岩成矿时代 西天山
下载PDF
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岩序列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世伟 周涛发 +5 位作者 袁峰 范裕 俞沧海 葛岭虹 石诚 池月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9-994,共16页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粗斑闪长玢岩、黑云母石英闪长玢岩、中斑石英闪长玢岩、细斑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和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辉钼矿,分别利用Cameca、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矿床内主要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30.60±0.97Ma、129.30±1.00Ma、127.10±1.50Ma、129.46±0.97Ma和126.7±2.1Ma)以及成矿年龄(130.0±1.0Ma),并重新厘定了沙溪岩体从早到晚岩浆的侵位序列。通过区域对比,提出长江中下游存在两阶段斑岩型铜金矿化,沙溪矿床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第二阶段形成的斑岩型矿床,沙溪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既不同于庐枞盆地,也不同于断隆区第一阶段的斑岩矿床,而是受郯庐断裂和长江断裂动力学演化联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年代 沙溪矿床 斑岩型铜金矿床 两阶段斑岩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