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主题

期刊

作者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那阿钨矿床中石榴子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1
作者 吴明锴 张刚阳 +2 位作者 陈友良 陈曦 何忠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802,共16页
那阿钨矿床是藏东地区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发育多期次的石榴子石。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和交切关系,石榴子石由早到晚可划分为BR型(棕红色)、DB型(深棕色)及B型(棕色)石榴子石等3类。本文运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石榴子石进行成分分析... 那阿钨矿床是藏东地区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发育多期次的石榴子石。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和交切关系,石榴子石由早到晚可划分为BR型(棕红色)、DB型(深棕色)及B型(棕色)石榴子石等3类。本文运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石榴子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BR型、DB型及B型石榴子石端员组成分别为Gro_(72.63)And_(26.31)~Gro_(49.36)And_(18.21)、Gro_(52.58)And_(45.63)Spe_(31.99)~Gro_(14.12)And_(25.90)Spe_(5.61)、Gro_(41.69)And_(38.10)Spe_(38.79)~Gro_(15.74)And_(20.56)Spe_(22.23),均属钙铝-钙铁-锰铝榴石系列。3类石榴子石镜下均发育典型八边形和环带特征,具有高钙、低锰和低镁成分的特征,显示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BR型和DB型石榴子石钙铝榴石端员含量高,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B型石榴子石钙铁榴石端员含量增加,反映热液流体向氧化环境演化的趋势。3类石榴子石的∑REE与Fe^(3+)/(Fe^(3+)+Al)值呈弱负相关的关系,表明热液流体总体处于相对还原环境。3类石榴子石均表现出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和负Eu异常的特征,表明热液流体为相对中性的酸碱环境。3类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类质同象替代机制主要为[REE^(3+)]^(Ⅷ)+[Z^(3+)]^(Ⅳ)→[X^(2+)]^(Ⅷ)+[Si^(4+)]^(Ⅳ)及[REE~(^(3+))]^(Ⅷ)+[Y^(2+)]^(Ⅵ)→[X^(2+)]^(Ⅷ)+[Y^(3+)]^(Ⅵ)。不同金属类型矽卡岩矿床中石榴子石W、Sn含量对比显示,含W矿化的矿床中石榴子石W、Sn含量显著高于不含W矿化矿床,表明石榴子石矿物中的W、Sn含量对成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元素U和Eu能反映矿物生长的氧化还原条件,故石榴子石的W-U及W-δEu关系特征可用于指示区分不同类型的W矿化矽卡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钨矿 石榴子石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下载PDF
个旧老厂矿区锡石单矿物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与成矿意义浅析
2
作者 卢智 罗健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3期85-87,共3页
个旧锡矿是个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锡石-硫化物型矿床,有含锡白云岩矿床、细脉带(俗称网状矿)矿床、层间氧化矿床、矽卡岩硫化物矿床及变基性火山岩铜矿床、含锡花岗岩型矿床砂锡矿床,在各矿床中均有发现锡石,但对锡石的研究较少。本... 个旧锡矿是个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锡石-硫化物型矿床,有含锡白云岩矿床、细脉带(俗称网状矿)矿床、层间氧化矿床、矽卡岩硫化物矿床及变基性火山岩铜矿床、含锡花岗岩型矿床砂锡矿床,在各矿床中均有发现锡石,但对锡石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个旧老厂矿区分析不同矿床类型锡石中锡的置换机制、锡石颜色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确定锡矿床成矿年龄,研究锡石单矿物来区分不同类型锡石特征,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锡矿床不同类型锡石结晶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区分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个旧老厂矿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指导个旧矿区地质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特征化学组成 成矿年龄 成矿意义
下载PDF
南秦岭双元沟铜矿床成矿斑岩的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特征及成矿意义
3
作者 赵江林 唐利 +5 位作者 田浩浩 赵凤芸 盛渊明 曾涛 陈龙龙 张寿庭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7-879,共13页
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发育多个斑岩-夕卡岩型Cu-Mo矿床,其中双元沟斑岩型铜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选取双元沟矿床的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开展岩相学、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成分分析,揭示黑云... 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发育多个斑岩-夕卡岩型Cu-Mo矿床,其中双元沟斑岩型铜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选取双元沟矿床的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开展岩相学、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成分分析,揭示黑云母和角闪石的成分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双元沟石英闪长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主量成分特征相近,且具有富Mg,Al,Ti,K,F,Cl和贫Si,Na的特征。角闪石主微量元素差异较大,石英闪长斑岩中角闪石相对花岗闪长斑岩更富Si,Mg,而贫Al,Fe。两类岩体中的角闪石均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石英闪长斑岩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位于HM(Fe_(2)O_(3)-Fe_(3)O_(4))高氧化区。两类斑岩均富挥发分,且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更富水(平均为5.30%),指示花岗闪长斑岩更具成矿潜力,含水量是造成二者成矿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双元沟矿床 黑云母 角闪石 成矿指示意义
下载PDF
西藏甲玛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54
4
作者 秦志鹏 汪雄武 +3 位作者 多吉 唐晓倩 周云 彭惠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文章研究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侵位时序及岩浆-成矿作用。以实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中酸性侵入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初步厘定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时序,从早至晚依次为:花岗斑岩(15.31~16.27Ma)—石英闪长玢岩... 文章研究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侵位时序及岩浆-成矿作用。以实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中酸性侵入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初步厘定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时序,从早至晚依次为:花岗斑岩(15.31~16.27Ma)—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14.81Ma)—花岗闪长斑岩。以辉钼矿为例,甲玛矿床显示有3期成矿作用,各期成矿过程分别对应于花岗斑岩或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3期不同强度的岩浆作用过程。甲玛矿床的形成是3期岩浆-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成矿意义 甲玛 西藏
下载PDF
都龙锡锌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42
5
作者 廖震 刘玉平 +3 位作者 李朝阳 叶霖 刘世荣 郑文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9-176,共8页
都龙锡锌超大型矿床是中国第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其中的绿泥石化相当普遍,并与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在岩矿鉴定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绿泥石进行了微区化学成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绿泥石为富铁种属的假鳞绿泥石、鲕绿泥石、蠕绿泥... 都龙锡锌超大型矿床是中国第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其中的绿泥石化相当普遍,并与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在岩矿鉴定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绿泥石进行了微区化学成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绿泥石为富铁种属的假鳞绿泥石、鲕绿泥石、蠕绿泥石(铁绿泥石)及铁镁绿泥石,指示形成于还原环境;绿泥石为泥质岩或铁镁质岩受热液交代蚀变的产物,绿泥石结构的离子置换主要体现为Fe对Mg的置换,反映其形成与含铁建造有关;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31~304℃,平均为269℃,属于中-低温范围。绿泥石的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溶蚀-结晶、溶蚀-迁移-沉淀结晶2种。绿泥石可能与锡成矿同期形成,其与矿石矿物的生成关系表明,燕山期岩浆活动对都龙矿床的叠加改造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绿泥石 组成特征 形成环境 成矿意义 都龙锡锌矿床 滇东南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纪碳酸盐斜坡沉积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双应 孟庆任 +2 位作者 万秋 孔为伦 何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33-1744,共12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系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二叠系不仅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而且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等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赋矿层位之一,因此,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以及古地理意义重大。发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系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二叠系不仅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而且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等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赋矿层位之一,因此,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以及古地理意义重大。发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二叠系以往多被认为主要属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是较深水的陆棚沉积或者裂陷槽沉积。但进一步研究发现,二叠系的碳酸盐斜坡沉积相发育,它主要由砾屑石灰岩、泥晶粉屑灰岩、硅质岩和泥晶灰岩组成,斜坡主要发育于中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其次是吴家坪期和长兴期。碳酸盐斜坡主要沿安徽铜陵—东至—宿松一线以及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一线分布,其成因大致受江南断裂和长江断裂控制。同沉积断裂不仅控制着碳酸盐斜坡的发育和展布,同时也构筑了深水盆地、斜坡和浅水台地沉积体系,构成油气生、储、盖单元的组合,为二叠系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提供了成因解释。控制斜坡发育的断裂既可以是含矿热水溶液、海底热泉和火山的通道,同时斜坡带也可以成为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富集场所,因此,它对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层控和喷流成因提供了可选择的解释。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晚二叠世断裂发育,显示盆地的伸展特征,符合古特提斯洋东扩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斜坡 沉积相 成矿意义 二叠系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皖南侏罗-白垩纪两类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氧逸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鹏举 余心起 +3 位作者 邱骏挺 李红英 陈子微 韩亚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9-418,共20页
皖南地区北接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南临赣东北德兴铜、金矿集区,成矿潜力巨大。迄今已在区域内发现多个大中型W、Mo、Cu、Au矿床。本次研究选取多个可能与成矿有关的小型花岗岩体进行岩石成因、氧逸度高低及其成矿潜力分析。研究发... 皖南地区北接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南临赣东北德兴铜、金矿集区,成矿潜力巨大。迄今已在区域内发现多个大中型W、Mo、Cu、Au矿床。本次研究选取多个可能与成矿有关的小型花岗岩体进行岩石成因、氧逸度高低及其成矿潜力分析。研究发现:皖南侏罗-白垩纪发育两期花岗岩,早期花岗岩主要形成于160~140±5Ma,岩性多为花岗闪长岩等偏中性岩石,岩石成因与中晚侏罗世的板块俯冲挤压有关。晚期花岗岩主要形成于140±5~120Ma,岩性以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以及碱性花岗岩为主,岩石的成因与构造体制转换之后的伸展环境有关。利用锆石中稀土微量元素的含量计算出皖南及相邻地区早期(160~140±5Ma)花岗岩普遍具有比较高的Ce4+/Ce3+值,即岩浆具有高氧逸度;而晚期(140±5~120Ma)花岗岩的Ce4+/Ce3+值普遍偏低,指示了岩浆具有较低的氧逸度。通过对氧逸度与成矿关系的分析,认为皖南燕山早期发育的花岗质岩类具有良好的铜、金、钼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 花岗岩 氧逸度 成矿意义 皖南
下载PDF
云南马厂箐富碱斑岩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8
8
作者 郭晓东 侯增谦 +1 位作者 陈祥 王治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5-386,共12页
马厂箐复式岩体SiO2含量变化于61.56%~71.63%,平均67.30%(≥56%);Al2O3含量变化于13.38%~17.18%,平均15.44%(≥15%);K2O含量变化于3.36%~8.92%,平均5.35%;K2O+Na2O变化于7.75%~11.55%,平均9.08%;K2O/Na2O变化于0.65~4.00,平均1.49... 马厂箐复式岩体SiO2含量变化于61.56%~71.63%,平均67.30%(≥56%);Al2O3含量变化于13.38%~17.18%,平均15.44%(≥15%);K2O含量变化于3.36%~8.92%,平均5.35%;K2O+Na2O变化于7.75%~11.55%,平均9.08%;K2O/Na2O变化于0.65~4.00,平均1.49,明显具有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特征;MgO含量变化于0.40%~4.59%,平均1.11%,在R1-R2图解中处于造山晚期和同碰撞期岩浆岩的范围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相对亏损,Sr含量高(337×10-6~718×10-6),Y主要集中在6.2×10-6~15.8×10-6之间(≤18×10-6),Yb含量变化于0.20×10-6~1.63×10-6之间(≤1.9×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且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LREE/HREE变化于8.02~24.01,Sr/Y变化于40.5~57.4之间,平均48.2(>40),La/Yb变化于17.5~105.8之间,平均43.4(>20),Sc含量变化于2.5×10-6~7.9×10-6之间(<10×10-6);δEu变化于0.81~1.38之间,显示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马厂箐岩体属于C型埃达克岩中的钾质埃达克岩。马厂箐岩体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与同一成矿带上的玉龙斑岩体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环境的认识,对于该区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埃达克岩 马厂箐岩体 成矿意义 云南省
下载PDF
北秦岭二郎坪群重晶石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证据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胜斌 邢矿 +5 位作者 周洪瑞 燕长海 彭翼 赵吉梅 胡绍斌 任建光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9-207,共9页
北秦岭二郎坪群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重晶石岩和铜多金属矿床。重晶石岩贫Al2O3、TiO2组分含量;富集热液组分As、Sb、Ba、Ag和Hg;微量元素U/Th>1;低ΣREE(平均值27.78×10-6)、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具明... 北秦岭二郎坪群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重晶石岩和铜多金属矿床。重晶石岩贫Al2O3、TiO2组分含量;富集热液组分As、Sb、Ba、Ag和Hg;微量元素U/Th>1;低ΣREE(平均值27.78×10-6)、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具明显Eu正异常、Ce负异常及与大西洋TAG热液区热液沉积物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这些特征揭示研究区重晶石岩是热水沉积成因型。热水沉积重晶石岩与铜多金属矿床的紧密联系说明,研究区铜金属矿床是海底热液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岩 热水沉积 成矿意义 二郎坪群 北秦岭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鲕状矿石中鲕粒的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亚男 张莹华 +6 位作者 吴慧 丁晓英 凌文黎 雷志远 翁申富 马倩 杜远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70,共9页
铝土矿矿床中普遍含有不同比例的鲕状矿石,但目前对这些鲕粒的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相互关系的了解相对有限。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中典型鲕状矿石中鲕粒进行了微区原位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铝土矿矿床中普遍含有不同比例的鲕状矿石,但目前对这些鲕粒的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相互关系的了解相对有限。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中典型鲕状矿石中鲕粒进行了微区原位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并与共存基质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鲕粒的形成时间晚于基质,地表化学风化作用本身并不能导致铝土矿的形成;鲕粒的形成发生于强氧化和高酸度的环境,其成因被解释为在海进过程中在地层中一定的深度条件下形成了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矿物,随后的海退作用过程导致硫化物蚀变并形成强酸环境,使得成矿元素Al相对于杂质元素(Si、Fe)发生相对富集,且该过程具有多期次振荡重复的特点。铝土矿形成是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周期性海进-海退循环与长期的大陆古隆起区平坦海岸地形相互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 铝土矿 鲕粒 微区原位分析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下载PDF
西天山莱历斯高尔一带铜(钼)矿成矿斑岩体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东阳 张招崇 +1 位作者 艾羽 苏慧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6,共14页
莱历斯高尔一带斑岩体位于伊犁板块北部的别珍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中段。莱历斯高尔一带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有直线距离不足1km的莱历斯高尔钼矿和3571铜矿,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斑岩体的岩性为二长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通过较系... 莱历斯高尔一带斑岩体位于伊犁板块北部的别珍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中段。莱历斯高尔一带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有直线距离不足1km的莱历斯高尔钼矿和3571铜矿,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斑岩体的岩性为二长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通过较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发现,本区岩石类型属于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且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斑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温(740~790℃)、高fO2(10-9~10-11Pa)的环境。3571铜矿斑岩体压力估算范围为140~230MPa,而莱历斯高尔钼矿斑岩体压力估算范围为300~430MPa,显示3571铜矿斑岩体较莱历斯高尔钼矿斑岩体的侵位深度要浅。结合本区的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成果,推测3571铜矿斑岩体相当于莱历斯高尔钼矿的浅成相,其深部可能存在类似于莱历斯高尔的钼矿,具有钼矿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成岩成矿意义 莱历斯高尔 西天山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燕山期两类不同成矿花岗岩类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吕志成 段国正 +1 位作者 郝立波 李殿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0,共6页
大兴安岭中南段燕山期两类不同成矿花岗岩类岩体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质角闪石。角闪石的主化学成分表明本区燕山早期早阶段与铜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主要为壳幔型花岗岩 :而与 Sn多金属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可能为壳源成因。燕山期两个不同期... 大兴安岭中南段燕山期两类不同成矿花岗岩类岩体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质角闪石。角闪石的主化学成分表明本区燕山早期早阶段与铜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主要为壳幔型花岗岩 :而与 Sn多金属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可能为壳源成因。燕山期两个不同期次不同成矿系列的花岗岩中角闪石的化学成分明显不同 ,燕山早期早阶段与铜成矿有关的斜长花岗斑岩其角闪石相对以富镁、硅贫铁为特征 ,M*变化于 0 .2 4~ 0 .5 4之间 ,平均值为0 .37;燕山晚期早阶段与锡、铅、锌多金属矿化有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角闪石以富铁贫硅、镁为特征。角闪石的 M* 为 0 .10~ 0 .2 7,平均值为 0 .19。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及不同成矿岩体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是区分区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有效判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化学成分 成岩成矿意义 花岗岩 大兴安岭中南段
下载PDF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成矿岩体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阳珊 姜章平 +3 位作者 袁晓玲 王枫 张青 遇祯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54,共12页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成矿岩体主要包括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花岗斑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主要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斜长石为钠长石;钾长石以条纹长石为主;...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成矿岩体主要包括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花岗斑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主要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斜长石为钠长石;钾长石以条纹长石为主;黑云母属于镁质黑云母,富Mg、Al、K,贫Ca,MF值变化于0.65~0.72之间.黑云母化学成分显示本区岩体为Ⅰ型花岗岩,属于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类,其成岩物质具壳幔混合的特点.黑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结果显示,岩体固结温度约500~580℃,氧逸度变化范围是10^-14~10^-15.8,其含铁指数对寻找钼矿具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坪沟钼矿 成矿岩体 成岩成矿意义 矿物学特征 电子探针分析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碱交代型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运 胡宝群 +3 位作者 孙占学 李学礼 郭国林 饶明辉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81-289,共9页
邹家山铀矿床碱交代蚀变广泛发育,与铀成矿作用关系极为密切。笔者通过野外宏观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相学、电子探针分析、常量及微量元素化学分析等方法,初步查明该矿床碱交代型矿石的矿物交代蚀变顺序为钠交代、钾交代、硅质交代。碱性成... 邹家山铀矿床碱交代蚀变广泛发育,与铀成矿作用关系极为密切。笔者通过野外宏观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相学、电子探针分析、常量及微量元素化学分析等方法,初步查明该矿床碱交代型矿石的矿物交代蚀变顺序为钠交代、钾交代、硅质交代。碱性成矿热液先是富Na,而后富K,且两者成分相似,但富K热液更利于铀成矿。与正常碎斑熔岩相比,碱交代型矿石SiO2含量减少,K2O或Na2O、Al2O3、Fe2O3、MgO、P2O5、CaO和U、Th、Zr、Hf、Sm、Ti及REE含量明显增高。与钾交代型矿石相比,钠交代型矿石Rb和REE含量较少,稀土分异强。碱交代作用有利于副矿物蚀变并释放铀,有利于对地层中铀的萃取,有利于铀的稳定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家山 铀矿床 碱交代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下载PDF
西藏班戈地区化探数据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柯贤忠 谢淑云 +1 位作者 高顺宝 田立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分形理论为精细研究地质体的复杂性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已有研究表明元素含量在地球化学场中的分布具有分形或多重分形特征。应用元素"含量-面积"分形模型定量描述了西藏班戈地区8种微量元素的分形特征,其中W表现为低富集连... 分形理论为精细研究地质体的复杂性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已有研究表明元素含量在地球化学场中的分布具有分形或多重分形特征。应用元素"含量-面积"分形模型定量描述了西藏班戈地区8种微量元素的分形特征,其中W表现为低富集连续多重分形模式,其他7种元素表现为高浓集连续多重分形模式;应用"含量-面积"双对数分维数D值并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区内Au、Sn两元素有一定的成矿潜力;与矽卡岩有关的Cu-Mo-Pb-Zn-Ag等多金属均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其中Cu元素的成矿潜力最大、Mo、Pb、Ag等元素成矿潜力较好、Zn元素成矿潜力相对较差;区内W元素的成矿潜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多重分形 成矿意义 班戈地区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区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范森葵 黎修旦 +2 位作者 成永生 陈承珍 黄伟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835,共8页
位于丹池成矿带的大厂锡矿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和重要的锡矿产出地。大厂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脉岩,位于主要矿床的两侧,成群成带分布。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是在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之后同期或充填时间前后相差不... 位于丹池成矿带的大厂锡矿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和重要的锡矿产出地。大厂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脉岩,位于主要矿床的两侧,成群成带分布。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是在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之后同期或充填时间前后相差不大形成的。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均穿过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内包含围岩角砾和矿化。花岗斑岩的SiO2、Al2O3、CaO和MgO含量较高,K2O+Na2O含量较低。岩石的氧化度较低,暗示成岩部位较深,属相对还原的成岩环境,其侵位固结前经过充分的演化分异,对成矿有利;闪长玢岩具有碱、铝、钛、镁、铁含量都较高的特点,岩石的氧化度较高。脉岩来源于地壳的重熔;脉岩沿南北向断裂充填形成,侵入时间晚于成矿期;矿床分带特征与脉岩的成岩环境一致;脉岩中丰富的主成矿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变化趋势,表明其提供了成矿物质或者其所充填的断裂曾是矿液运移通道,在成矿后才被充填,脉岩本身也为成矿物质提供了来源;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可能是由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推测有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参与岩脉旁侧多金属矿床的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矿区 脉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与成矿意义
下载PDF
永平矿区层状矽卡岩的成因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廖宗廷 马婷婷 李玉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22-1326,共5页
永平铜矿区分布着大型的层状矽卡岩 ,顺层产出 .该层状矽卡矿规模很大 ,长超过 35 0 0m ,宽超过 2 5 0 0m ,成分较为简单 ,主要由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组成 ,不具接触交代矽卡岩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该矽卡岩不是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 永平铜矿区分布着大型的层状矽卡岩 ,顺层产出 .该层状矽卡矿规模很大 ,长超过 35 0 0m ,宽超过 2 5 0 0m ,成分较为简单 ,主要由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组成 ,不具接触交代矽卡岩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该矽卡岩不是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的产物 ,而是沉积 -火山沉积岩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 .层状矽卡岩与矿体在空间上共存 ,在时间上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发展演化 ,对矿床进一步富集起了明显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矽卡岩 水平矿区 钙铝榴石 钙铁榴石 沉积-火山沉积岩 热液改造 成矿原因 成矿意义
下载PDF
硅质岩的研究现状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60
18
作者 冯彩霞 刘家军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硅质岩以其独特的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 ,自 2 0世纪初期以来一直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其研究现状和成矿意义的分析 ,对于恢复成岩前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以及指导找矿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系统介绍了硅质岩... 硅质岩以其独特的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 ,自 2 0世纪初期以来一直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其研究现状和成矿意义的分析 ,对于恢复成岩前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以及指导找矿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系统介绍了硅质岩的研究现状 ,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成矿意义 地球化学特征 古地理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诸广棉花坑铀矿床花岗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飞 庞雅庆 +1 位作者 林锦荣 胡志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诸广棉花坑铀矿床围岩是中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本文通过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以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黑云母富铁贫镁,属于铁叶黑云... 诸广棉花坑铀矿床围岩是中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本文通过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以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黑云母富铁贫镁,属于铁叶黑云母,指示诸广花岗岩体为过铝质岩系,起源于地壳。黑云母结晶的温度为650~700℃,logfO2为-15^-16,压力为159~247M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5.2~7.2km。与非产铀花岗岩对比,本区岩浆具有相对较低的温度和氧逸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成岩成矿意义 花岗岩 诸广棉花坑铀矿床
下载PDF
南岭地区千里山复式岩体中补体与主体成因联系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斌 马星华 +1 位作者 王志强 王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11,共3页
南岭燕山期花岗岩多为复式岩体,由主体和不同期次的补体组成。大部分学者认为南岭花岗岩中的补体是主体经历分离结晶作用之后的残余岩浆。然而,近几年新的年代学和同位素数据表明,补体与主体的成因关系其实很复杂,许多补体可能不是主体... 南岭燕山期花岗岩多为复式岩体,由主体和不同期次的补体组成。大部分学者认为南岭花岗岩中的补体是主体经历分离结晶作用之后的残余岩浆。然而,近几年新的年代学和同位素数据表明,补体与主体的成因关系其实很复杂,许多补体可能不是主体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云母花岗岩 千里山 复式岩体 黑云母花岗岩 石英斑岩 南岭地区 分离结晶作用 成矿意义 补体 燕山期花岗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