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中晚期学术文化综合的类型与表现
1
作者 潘俊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5-139,共5页
战国中晚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结与综合成为历史的潮流,这种总结与综合表现出多种类型和形态:有同一学派内部不同分支思想的综合,有主于一家吸取它家思想成分的综合,有某专门领域学术思想的综合,有企图兼取百家构筑新思想体系的综合。此外... 战国中晚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结与综合成为历史的潮流,这种总结与综合表现出多种类型和形态:有同一学派内部不同分支思想的综合,有主于一家吸取它家思想成分的综合,有某专门领域学术思想的综合,有企图兼取百家构筑新思想体系的综合。此外,尚有超越于学派之上以政治实用主义的"王治"为主旨,兼摄诸子、融会百家的先秦杂家的综合等等。诸子百家各学派及其著作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综合类型和形态。这种总结与综合,一方面是对整个先秦时期文化思想学术成就的重新梳理,另一方面是在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历史形势下文化学术思想重新建构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中晚期 诸子百家 综合 类型
下载PDF
战国中晚期子家著作中的“亡国”义训
2
作者 刘晓东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在战国后期的子家著作中,“亡国”一词往往不是用以指陈灭国的事实,而是指称必亡的政治形势,进而也被视作与“王”、“霸”、“危”并立的一种国家类型。作为国家类型的“亡国”,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君主失制。战国诸子语文中“亡国”含义... 在战国后期的子家著作中,“亡国”一词往往不是用以指陈灭国的事实,而是指称必亡的政治形势,进而也被视作与“王”、“霸”、“危”并立的一种国家类型。作为国家类型的“亡国”,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君主失制。战国诸子语文中“亡国”含义的多重性表明,上古中国政治思想着眼于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在国际的竞争中生存。这与以城邦为视域的古典希腊政治哲学存在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中晚期 诸子 亡国 国家类型 政治思想
下载PDF
洛阳地区战国中晚期陶器墓的分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亮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3-104,共12页
本文讨论的洛阳地区指今洛阳市区及其附近,分布范围大致西跨涧河,东至遽河,南邻洛水,北抵邙山。该地区是周王朝的重要统治区域,西周时期成王在今涧河一带营建东都洛邑,后来周平王东迁,定都于此。战国时期周王室先后分出东周和西周两个小... 本文讨论的洛阳地区指今洛阳市区及其附近,分布范围大致西跨涧河,东至遽河,南邻洛水,北抵邙山。该地区是周王朝的重要统治区域,西周时期成王在今涧河一带营建东都洛邑,后来周平王东迁,定都于此。战国时期周王室先后分出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1],洛阳地区主要为周王室及东周、西周两国的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地区 陶器墓 战国中晚期 多元统计法
原文传递
广东广宁发现战国中晚期墓葬群
4
《艺术市场》 2005年第3期119-119,共1页
今年元月初,广东肇庆广宁县南街镇一公司扩建厂房施工中,在龙嘴岗山头再次发现战国时期的墓葬。
关键词 广东 广宁县 战国中晚期 墓葬群
原文传递
战国秦汉漆奁内盛物品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芳芳 《文物世界》 2013年第2期24-30,共7页
漆奁乃战国秦汉墓葬中常见出土漆器之一,主要承担着盛妆器之功能。漆奁起源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国,流行于汉代,汉以后日渐式微。从楚国的单层扁圆外形,发展到汉代最为常见的穹隆顶多子奁,这种形制的演变,除了漆器制胎技术提高的原因... 漆奁乃战国秦汉墓葬中常见出土漆器之一,主要承担着盛妆器之功能。漆奁起源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国,流行于汉代,汉以后日渐式微。从楚国的单层扁圆外形,发展到汉代最为常见的穹隆顶多子奁,这种形制的演变,除了漆器制胎技术提高的原因之外,也与从战国到汉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梳妆,所用的化妆品、化妆工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关”[1]。由于古代男女都蓄长发,故铜镜、梳、篦这类工具皆为男女通用,也是漆奁中最常见之物。从考古资料来看,战国时期的一些楚国男子就有化妆面部的习惯,而女子相对男性来说更加热衷于自身仪容的修饰,女子增艳的主要手段就是脸部化妆与头部梳妆。秦汉时期天下统一,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富庶,为人们的爱美之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本文立足考古出土资料,辅以文献记载来介绍漆奁内的常见物品并探析这些物品的功用。墓葬所出漆奁内部存放的物品主要分为面部化妆品、梳妆工具、发饰及其他一些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物品 考古资料 战国中晚期 化妆品 汉代人 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下载PDF
《N1》
6
作者 郭丰秋 曹芳玲 彧辰(摄影)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作品源自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实物素纱绵袍(N1),该袍平铺图表现为“个”字廓型,后领下凹,两袖斜向外收杀,袖口收紧。上衣部分以巧妙的剪裁拼合方式,使肩袖线倾斜,腰部收紧,反映楚人的“收省”意识;裳部以多片式拼接为显著特征,反映了... 作品源自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实物素纱绵袍(N1),该袍平铺图表现为“个”字廓型,后领下凹,两袖斜向外收杀,袖口收紧。上衣部分以巧妙的剪裁拼合方式,使肩袖线倾斜,腰部收紧,反映楚人的“收省”意识;裳部以多片式拼接为显著特征,反映了楚人对中原礼仪文化的吸纳和纺织技术水平。出土报告显示,袍里为灰白绢,领缘与袖缘为藕色绢,袍面腐朽,复原时以粉色绢代替,目的在于更好地凸显其结构的独特性。复原作品再现了战国中晚期楚国贵族女性着装风貌、礼仪文化和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文化 楚人 技术水平 战国中晚期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 复原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湖南益阳十字山墓群2018年度战国墓葬发掘简报
7
作者 何赞 +5 位作者 余晓福 向树青(绘图) 李文佳(绘图/制图) 罗希(绘图) 贾英杰(制图) 杨盯(摄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19,F0002,共10页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益阳市赫山区十字山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48座,其中38座墓葬年代大致为战国中晚期。从墓葬形制看均为竖穴土坑墓,且以小型墓为主。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器、铁器若...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益阳市赫山区十字山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48座,其中38座墓葬年代大致为战国中晚期。从墓葬形制看均为竖穴土坑墓,且以小型墓为主。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器、铁器若干。十字山墓群战国墓葬的发现为益阳地区战国时期墓葬形制、埋葬习俗等研究提供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山墓群 战国中晚期 楚墓
下载PDF
出土战国毛笔与侯马盟书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超 《中国书画》 2019年第4期4-7,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日益科学,资料亦陆续公布。战国中晚期至两汉间的毛笔出土,对研究战国至两汉时期交字书写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工具、材质及考古发现的壁画、陶俑等,结合文字书写特征,能够合理推测当时人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日益科学,资料亦陆续公布。战国中晚期至两汉间的毛笔出土,对研究战国至两汉时期交字书写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工具、材质及考古发现的壁画、陶俑等,结合文字书写特征,能够合理推测当时人们书写状态与笔法形成的相关因素。目前,有研究者通过出上战国毛笔对战国竹简的书行状态作以探讨。亦有台湾学者以台湾所藏居延汉简的简侧墨线为线索,探讨当时西汉简牍编联、书写姿势与习惯。出土资料的充分利用对正确客观解读书体笔法与真实书写状态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中晚期 侯马盟书 毛笔 出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书写特征 两汉时期 考古发现
下载PDF
关于甘肃马家塬出土战国车軎的保护修复
9
作者 赵涛 《文物世界》 2011年第6期71-73,共3页
2006以来,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在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马家塬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葬,清理出了大量的金、银、铜、错金银铁、包金铜、陶、骨、玛瑙、玻璃、锡质文物数千件。经过一番论证,专家认为这批墓葬当属战国时期。... 2006以来,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在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马家塬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葬,清理出了大量的金、银、铜、错金银铁、包金铜、陶、骨、玛瑙、玻璃、锡质文物数千件。经过一番论证,专家认为这批墓葬当属战国时期。也有学者进一步认为随葬品中包含有北方草原文化、西方文化、秦文化、西戎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这批文物的发现为研究战国中晚期甘肃东南部的文化特征以及秦和西戎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甘肃 保护修复 文物考古研究所 草原文化 战国中晚期 西方文化 文化因素
下载PDF
安徽阜阳储台墓地发现战国墓葬
10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2期91-91,共1页
2阜阳天章水岸国际二期项目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城区西北,南京路与河滨西路交叉口东南侧,该地块小地名曰"储台",经考古发掘证实,储台墓地为一处包含有战国中晚期至汉代时期墓葬的墓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阜阳市文物管理局对天章... 2阜阳天章水岸国际二期项目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城区西北,南京路与河滨西路交叉口东南侧,该地块小地名曰"储台",经考古发掘证实,储台墓地为一处包含有战国中晚期至汉代时期墓葬的墓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阜阳市文物管理局对天章水岸国际二期项目所占储台墓地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钻探与发掘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墓葬 阜阳市 安徽省 墓地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二期项目 考古发掘 战国中晚期
下载PDF
常德夕阳坡战国楚墓出土琴器辨疑(上)
11
作者 吴跃华 《乐器》 2022年第1期21-23,共3页
近读李守奎先生"先秦文献中的琴瑟与《周公之琴舞》的成文时代" 一文。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琴瑟统计表"中,"湖南沅水下游楚墓"一条的脚注里面,发现这么一句:M268出土一件琴,其形制特别,墓葬年代大约战国... 近读李守奎先生"先秦文献中的琴瑟与《周公之琴舞》的成文时代" 一文。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琴瑟统计表"中,"湖南沅水下游楚墓"一条的脚注里面,发现这么一句:M268出土一件琴,其形制特别,墓葬年代大约战国中晚期,参看《沅水下游楚墓》第694~695页、862页。因腐烂较严重,一些形制不明,是否是琴待考;。这张"形制特别"的疑似琴器1983年就已经出土,至今已三十多年,但无论是琴界还是考古界,均鲜少有人论及。据其所引《沅水下游楚墓》;介绍,沅水下游地区发现楚墓超过3000座。该书对其中的1400座楚墓进行了分类,并选取有代表性的172座墓葬做了详尽报告。出土琴器的墓葬为其中的常德市德山夕阳坡2号楚墓,位于常德棉纺厂,编号M268 (武棉83夕阳坡2号墓)。墓主人未详。出土两支纪事竹简,内有系事纪年,楚历纪月,干支纪日。李学勤先生考证,认为该简书著于公元前307年,当为战国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先生 春秋战国时期 楚墓 考古界 墓主人 《周公之琴舞》 先秦文献 战国中晚期
下载PDF
南阳遗址与“燕文公徙易”考
12
作者 徐昭峰 韩宇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1-136,共6页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代、地望、规格和燕文公徙易之“易”均相吻合,应即燕文公徙易之“易”。燕文公徙易的历史背景既有合纵的需要,也是构建对齐、赵、中山诸国军事防御体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遗址 战国中晚期 燕文公
下载PDF
论清华简《子产》中的笔画化现象——兼与《为吏之道》之比较
13
作者 朱友舟 兰琴 《中国书画》 2023年第6期4-7,共4页
清华简《子产》是战国中晚期的简膜墨迹,全篇共二十九支简,保存较好,只有几支一端折残,每简长约四十五厘米,宽约零点六厘米,有三道编绳。全篇可分为十个小段,前九段均以“此谓”作结,是一篇传述子产道德修养和施政成绩的论说。学术界对... 清华简《子产》是战国中晚期的简膜墨迹,全篇共二十九支简,保存较好,只有几支一端折残,每简长约四十五厘米,宽约零点六厘米,有三道编绳。全篇可分为十个小段,前九段均以“此谓”作结,是一篇传述子产道德修养和施政成绩的论说。学术界对《子产》进行了文字考释、文本释读,为我们对《子产》笔画化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文字学、文献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文字考释 子产 《为吏之道》 战国中晚期 文献学 文字学 笔画
下载PDF
陕西洛川月家庄秦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战伟 夏培朝 +2 位作者 冯丹 申保发(绘图) 王保平(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3,共11页
2020年3~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洛川县月家庄墓地发掘了363座战国中晚期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月家庄墓地的发掘丰富了陕北南部地区战国时期的考古内容,对探讨秦人对陕北的经略,秦与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关键词 洛川月家庄 秦墓 战国中晚期 “衙市”
下载PDF
战国中山王所迁肤施在陕北补证——兼论战国中期秦赵边界情况
15
作者 陈陶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对战国中山王所迁肤施的地望,学界尚有分歧。根据战国中晚期秦、赵、魏三国在今陕北地区疆域变迁情况并参照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可推定中山王所迁肤施就是秦汉时上郡的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南,赵国曾经占据这一地区约十五年。赵国能够在赵... 对战国中山王所迁肤施的地望,学界尚有分歧。根据战国中晚期秦、赵、魏三国在今陕北地区疆域变迁情况并参照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可推定中山王所迁肤施就是秦汉时上郡的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南,赵国曾经占据这一地区约十五年。赵国能够在赵武灵王末期占领今陕北,与本国战略和秦国形势密切相关。赵武灵王死后赵国战略重心逐渐转向东方,失去了西部大片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中晚期 肤施 秦赵边界
原文传递
由出土文献看儒墨战国时期的交融
16
作者 史大丰 《新华文摘》 2024年第6期168-168,共1页
史大丰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撰文指出,儒墨在战国时期并称显学,儒墨关系在战国时期呈现出三个阶段,战国初期和战国中晚期是儒墨交融时期,战国中期孟子辟墨,儒墨进行激烈的辩论和纷争,墨家“兼爱”对孟子的“内在超越”产... 史大丰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撰文指出,儒墨在战国时期并称显学,儒墨关系在战国时期呈现出三个阶段,战国初期和战国中晚期是儒墨交融时期,战国中期孟子辟墨,儒墨进行激烈的辩论和纷争,墨家“兼爱”对孟子的“内在超越”产生了影响,孟子也对“爱无差等”进行了归谬式攻击。墨子曾受业于儒术,墨家源于儒家。墨家所反对的,并不是儒家的全部,只是儒家繁的礼节、厚葬的奢华、沉面的音乐、保守的宿命。儒墨在区别的同时,也有更多的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出土文献 儒墨关系 师范大学学报 战国初期 内在超越 战国中晚期 战国中期
原文传递
长沙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出土三件铜器的保护修复
17
作者 唐小红 张大可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518-524,共7页
2015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各种破坏,这批铜器皆出现不同程度残缺、变形。基于研究和保管的需求,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 2015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各种破坏,这批铜器皆出现不同程度残缺、变形。基于研究和保管的需求,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出土的三件铜器进行保护修复处理,根据保护修复方案,首先进行必要的检测分析,再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和保存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除锈、拼接、粘接、矫形、补配、做色等保护处理,使修复后的铜器重新焕发光彩,最终达到了后期保存、研究及展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铜器 保护修复 战国中晚期
原文传递
“六诗”之制与“兴诗”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139,共6页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他文献对“六诗”各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六诗”诸义项产生的先后次序,发现“六诗”之中,风、赋、比、雅、颂的使用时间均早于“兴”。“兴也”最早见于战国帛书,“六诗”的称谓也仅见之于《周礼》,故“六诗”及“兴”诗概念的产生及应用大致应在战国中晚期,而《周礼》“大师”教授“六诗”的时间也应该在此稍前的一段时间。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诗之制 大师 战国中晚期
下载PDF
文物鉴赏
19
作者 连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战国中晚期高79.2厘米,口长25.6厘米,宽24厘米,腹径35厘米。2002年枣阳市九连墩2号墓出土。
关键词 文物鉴赏 战国中晚期 枣阳市 出土
下载PDF
西汉时期墓室壁画浅析
20
作者 席奇峰 杨鑫 王剑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6期35-42,48,共9页
西汉时期的墓室壁画继承了战国中晚期开始出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丧葬绘画中的部分内容与图像系统,在西汉早期即开创了墓室壁画这一全新的丧葬图像艺术形式。随着西汉各种社会条件的成熟和完善,到了西汉中晚期,以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京畿... 西汉时期的墓室壁画继承了战国中晚期开始出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丧葬绘画中的部分内容与图像系统,在西汉早期即开创了墓室壁画这一全新的丧葬图像艺术形式。随着西汉各种社会条件的成熟和完善,到了西汉中晚期,以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京畿地区成批地出现墓室壁画,使这一全新的丧葬图像艺术形式在内容、布局、图像体系、艺术风格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定型,直接推动了东汉时期这一丧葬绘画形式走向成熟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壁画 西汉时期 图像艺术 图像系统 西汉早期 战国中晚期 艺术风格 丧葬绘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