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钩逍遥散对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患者血浆ET-1、CGRP及NP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红霞 王庆全 +2 位作者 盛国强 邹广华 汪常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RD)的疗效,及对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RD)的疗效,及对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中药组给予菊钩逍遥散口服,联合组给予菊钩逍遥散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DHI评分、SAS评分和血浆中ET-1、CGRP及NPY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中药组的82.76%和对照组的66.67%(P<0.05)。3组治疗前DHI、SAS评分、ET-1、CGRP和NPY含量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3组治疗后DH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中药组、联合组的DH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中药组和联合组DHI、SAS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P>0.05)。3组治疗后ET-1、NPY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中药组、联合组ET-1、NPY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中药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且中药组、联合组CG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CGRP含量高于中药组(均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2例便秘,中药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联合组出现1例便秘,各组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菊钩逍遥散治疗RD疗效确切,能够缓解焦虑而改善残余头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中ET-1、CGRP及NPY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菊钩逍遥散 手法复位 残余头晕
下载PDF
熄风活血化湿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李锐朋 许佳平 杨志锋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目的:探究熄风活血化湿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18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BPPV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究熄风活血化湿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18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BPPV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熄风活血化湿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眩晕及呕吐的发作频次,比较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评分,出现眩晕、呕吐的发作频率,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降低(P<0.0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活血化湿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眩晕发生频率,改善负面情绪,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手法复位 熄风活血化湿汤 中医证候 负面情绪
下载PDF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红白舒筋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严文洁 伍峰 +1 位作者 冯旋 王文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红白舒筋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红白舒筋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红白舒筋散外敷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估2组的症状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瘀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白舒筋散外敷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症状消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红白舒筋散 骨折愈合 腕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疼痛及脊柱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李玲慧 王达 +5 位作者 刘治泽 王晓阳 谢榕 彭啸 王尚全 李光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82-87,共6页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研究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在2024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在PubMed、Cochran...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研究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在2024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inoMed文献服务系统、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参照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逐一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702例患者,其中手法复位联合PVP组857例,PVP组8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法复位联合PVP与单纯PVP组相比较,近期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0.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0.07,P=0.03)、远期VAS评分(MD=-0.78,95%CI:-1.09~0.47,P<0.00001)、近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MD=-3.99,95%CI:-4.91~-3.07,P<0.00001)、远期ODI评分(MD=-7.02,95%CI:-7.99~-6.05,P<0.00001)、椎体后凸Cobb角(Cobb′s angle,Cobb)(MD=-6.07,95%CI:-8.10~-4.03,P<0.00001)、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值比(odds ratio,OR)=0.33,95%CI:0.17~0.67,P=0.002)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VP在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脊柱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法复位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医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观察
5
作者 江小平 饶文斌 黄建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中药外敷
下载PDF
肢伤1号方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董大勇 徐波 +1 位作者 陈伟 杜薛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肢伤1号方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启东市中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手法复位组(n=53)和肢伤1号组(n=53)。手法复位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 目的:探讨肢伤1号方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启东市中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手法复位组(n=53)和肢伤1号组(n=53)。手法复位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肢伤1号组则在手法复位组基础上联合肢伤1号方加减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与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肢伤1号组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肢伤1号组腕关节旋前活动度[(88.45±5.20)°]、旋后活动度[(89.17±6.35)°]、背伸活动度[(51.34±5.13)°]、掌屈活动度[(51.22±6.92)°]、桡偏活动度[(15.31±3.53)°]均大于手法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肢伤1号组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水平[(4.27±0.71)μg/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126.44±17.27)ng/L]均高于手法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伤1号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低于手法复位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肢伤1号方加减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改善腕关节活动度与骨代谢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伤1号方 手法复位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活动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耳石症患者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运用倍他司汀联合Epley手法复位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欢 杨小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1期12-15,19,共5页
目的针对耳石症患者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探讨研究运用倍他司汀联合Epley手法复位的影响。方法整理2021年1月—2024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90例耳石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存在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并经眼球震颤试验、复杂前... 目的针对耳石症患者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探讨研究运用倍他司汀联合Epley手法复位的影响。方法整理2021年1月—2024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90例耳石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存在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并经眼球震颤试验、复杂前庭反射试验确诊,按随机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倍他司汀治疗)与观察组(倍他司汀联合Epley手法复位治疗),每组45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障碍和平衡能力评分、治疗后的前庭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眩晕障碍和平衡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障碍评分均下降、平衡能力评分均提升,但观察组眩晕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平衡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恶心、头痛、眩晕、平衡、视觉敏感6项前庭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耳石症患者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运用倍他司汀联合Epley手法复位可改善眩晕障碍,减轻前庭症状,提升平衡能力,取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眩晕障碍 前庭症状 倍他司汀 Epley手法复位 平衡能力 疗效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路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8
作者 袁莉红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8期0198-0200,共3页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路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路径管...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路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实施手法复位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路径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路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自制脊柱定位器加手法复位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达 王尚全 +3 位作者 李玲慧 陈明 冯泳铿 蔡明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61例OVCFs患者,随机分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手法复位组(治疗组)...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61例OVCFs患者,随机分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手法复位组(治疗组)和传统克氏针定位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61~87(73.61±7.1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5.24~28.89(23.90±3.20)kg·m-2;骨密度T值-4.90~-2.50(-3.43±0.75)SD;骨折至手术时间6.50(4.00,10.25)d;骨折压缩情况Genant分级,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7例。对照组31例,男7例,女24例;年龄61~89(73.63±8.77)岁;BMI为18.43~27.06(23.67±2.35)kg·m-2;骨密度T值-4.60~-2.50(-3.30±0.68)SD;骨折至手术时间6.00(3.00,8.00)d;Genant分级,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1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穿刺所需时间,并于术前及术后3 d和1个月观察并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评分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10±0.80)个月。治疗组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穿刺所需时间分别为5.00(4.00,6.00)次、(29.53±5.89)次、14.83(12.42,21.20)min,对照组分别为7.00(6.00,8.00)次、(34.58±5.33)次、22.19(17.33,27.01)min,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JOA及TUG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JOA及TUGT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术后3 d,治疗组JOA评分23.00(20.75,25.00)分,高于对照组20.00(19.00,23.00)分(P<0.05);术后3 d治疗组TUGT为6.26(5.86,6.57)s,优于对照组6.90(6.80,7.14)s(P<0.05)。术中治疗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结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下行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法复位的优化方案应用于OVCFs患者,能减少术中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在恢复术后患者短期腰椎功能、站立行走能力上,相较单纯克氏针定位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定位 手法复位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10
作者 何健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190)。对照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各项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法,其更有助于改善患儿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儿疼痛感,促进患儿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波 马宝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 目的: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在手法复位后2 d、1周、2周、4周、8周、12周及20周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后,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纳入487例,手法复位组491例。相比于单纯手法复位,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显著提升了背伸(P=0.024)、尺偏(P<0.001)、掌屈(P=0.003)活动度,降低了复位8周(P<0.001)、12周(P=0.022)、20周(P=0.002)时患者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但没有显著抑制随访期中患者的主观疼痛。结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可部分地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腕关节的活动度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套牵引 手法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研究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机器和手法复位疗效对比
12
作者 郑海峰 周琴双 +2 位作者 金兰兰 汪静波 宋晓晓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2期14-18,共5页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在不同年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力中心的临床上确诊为BPPV的患者300例...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在不同年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力中心的临床上确诊为BPPV的患者300例,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170例(18~59岁)和老年组130例(≥60岁),每组再根据患者采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型号/规格:SRM-IV)进行机器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比较各组复位有效率、复位次数、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持续时间等。结果青中年组中实验组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有效率、复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实验组的复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位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复位可明显提高老年BPPV患者的复位有效率,明显缩短青中年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年龄 手法复位 机器复位 残余症状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临床研究
13
作者 冯伟利 楚利涛 周洪保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1期15-19,23,共6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蒸对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血液流变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102例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蒸对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血液流变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102例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相关指标(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D-二聚体(D-dimer,D-D)]、骨折愈合相关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腕关节背伸、屈曲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EAI、WBV、HCT、D-D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FGF-2、IGF-1、TGF-β1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9%,与对照组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蒸能改善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这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骨干骨折 手法复位 中药熏蒸 血液流变学 骨折愈合
下载PDF
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
14
作者 卢肖慧 蒋海娇 +1 位作者 季永红 付亚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1组(51例)、对照2组(55例)。对照1组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实施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比较三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维度评分。结果三组治愈率[84.37%vs.81.82%vs.80.70%]、有效率[11.76%vs.10.91%vs.1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BPPV患者VSI、DHI各维度评分降低(P<0.01),BBS评分升高(P<0.01),三组VSI(23.19±3.88 vs.23.70±4.01 vs.23.46±3.92)、BBS评分(45.56±5.02 vs.45.14±4.98 vs.44.84±5.11)、DHI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状况,治疗颈部活动受限PC-BPP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后半规管 颈部活动受限 改良Epley手法复位 个体化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何沛聪 田晓娜 +1 位作者 胡容瑞 陈逊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6期160-166,共7页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SFH)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2000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手法复位治疗SFH研究文献,利用NoteExpress3.7.0软...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SFH)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2000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手法复位治疗SFH研究文献,利用NoteExpress3.7.0软件去重并管理文献,利用Excel2016对年度发文量进行统计,使用CiteSpace6.1.R6软件对机构、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突现、时间线分析。结果共纳入1534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纳入文献涉及645位作者,形成以乐劲涛、许益文、殷爱东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主要为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浙江省富阳中医骨伤科医院等。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手法复位、固定方式、临床疗效、儿童、小夹板固定等方面。突现关键词提示,SFH并发症、克氏针、中医正骨手法、切开复位可能是今后研究热点。结论手法复位治疗SFH研究目前处于瓶颈期。领域内尚未形成大规模、跨区域的学术合作。中医正骨手法、切开复位与新技术联合应用可能是今后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正骨 手法复位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夏麻止眩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46例
16
作者 林靖岚 陈丽芬 +3 位作者 李键邦 黄志豪 陈穗锋 蔡燕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探讨夏麻止眩方联合穴位贴敷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9例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剩46例(脱落3例)进行常... 目的探讨夏麻止眩方联合穴位贴敷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9例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剩46例(脱落3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剩4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夏麻止眩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的中医疗效及残余症状的发生情况。运用眩晕调查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dizziness questionnaire,UCLA-DQ)评估患者的眩晕病情程度。使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患者的生活影响程度。使用超声诊断仪评估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2个月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5.65%和80.43%,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头晕、漂浮感、走路不稳的发生数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频率、眩晕程度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眩晕频率、眩晕程度的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DHI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DHI各项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搏动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比对照组高,搏动指数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夏麻止眩方联合穴位贴敷可提高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减轻眩晕症状及程度,降低眩晕对生活影响程度,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麻止眩方 穴位贴敷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临床疗效 眩晕症状 生活影响程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2000-2022年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7
作者 胡容瑞 曾智君 关宏刚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梳理2000-2022年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0年1月1日-2022年11月27日收录的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中文... 目的梳理2000-2022年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0年1月1日-2022年11月27日收录的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中文期刊文献。应用CiteSpace6.1.R3软件对作者、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并分析关键词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896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来源期刊主要有《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医正骨》《新中医》等;发文较多的作者有丘中青、刘保健、严松鹤、董霞等;发文较多的机构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市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关键词可聚为11类,研究热点以手法复位及骨折固定术治疗DRF的临床疗效分析为主。结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DRF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研究集中在手法复位以及骨折固定术治疗DRF的临床疗效分析,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的Meta分析
18
作者 郝紫微 张洁 +2 位作者 蒋昕钰 李莎 吴毅英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疗效是否优于仅进行手法或仅进行咬合板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疗效是否优于仅进行手法或仅进行咬合板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并参考Cochrane手册评估文献质量,运用RevMan5.4软件分析结局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6个RCTs,患者共计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观察组进行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在降低疼痛评分[SMD=-0.34,95%CI(-0.54,-0.13),P=0.001]与改善最大张口度[SMD=0.51,95%CI(0.31,0.71),P<0.00001]方面疗效均比对照组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改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和最大张口度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手法复位或单独佩戴咬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手法复位 咬合板 疼痛 最大张口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骨伤复元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柳 朱军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期27-28,31,共3页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联合骨伤复原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试验组予以手法复位联合骨伤复元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联合骨伤复原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试验组予以手法复位联合骨伤复元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消退时间、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手法复位结合骨伤复元汤治疗,能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发生发生率,减轻疼痛感,更快恢复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骨伤复元汤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吴晓峰 杨梅 +3 位作者 王水斌 程帅 綦彬 黄永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2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4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耳石症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生成随机数,以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双数,n=40)和对照组(单数,n=40)。对照组予以手法...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4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耳石症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生成随机数,以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双数,n=40)和对照组(单数,n=40)。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联合手法复位治疗且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后眩晕障碍量表(DHI)、伯格平衡量表(BBS)、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以及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5.165,P=0.023)。治疗1周后,2组DHI评分、VSI指数低于治疗前,BB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χ^(2)=5.542,P=0.019)。结论耳石症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显著,眩晕症状显著改善,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手法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