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快速恢复脊柱稳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雪静 梅伟 +3 位作者 朱彦谕 包肖肖 张振辉 王庆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65-2870,共6页
背景:Ⅲ期Kümmell病的特点是椎体压缩程度高且伴有后壁缺损,患者多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临床上一些手术方式往往风险较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 背景:Ⅲ期Kümmell病的特点是椎体压缩程度高且伴有后壁缺损,患者多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临床上一些手术方式往往风险较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行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分级来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CT扫描评估植骨椎体的骨性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2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62-81岁,平均(69.7±4.8)岁;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5.1±8.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3.5 min(100-165 min)、285.3 mL(210-350 mL);②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③术后1周平均矫正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9.0±0.7)mm和(16.2±1.0)°,随访期内矫正的高度和角度分别丢失(5.1±0.3)mm和(8.0±0.4)°;④14例(54%)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为E级,CT扫描可见所有患者植骨椎体均实现良好的骨性愈合;⑤共7例(27%)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围术期发生坠积性肺炎,2例患者因浅表伤口组织液化延迟愈合,3例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内固定邻近节段椎体骨折;⑥提示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够快速恢复脊柱稳定,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有效且相对微创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Kümmell病 伤椎置钉 经椎弓根打压植骨 折愈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术与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白哲 王博强 +1 位作者 郭威 关和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头颈开窗打压植骨和髓芯减压打压植骨在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早中期ONFH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A... 目的对比分析头颈开窗打压植骨和髓芯减压打压植骨在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早中期ONFH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32例(42髋)采用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手术治疗,B组32例(44髋)使用髓芯减压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评分的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A组为76.1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随访24个月,B组股骨头恢复优良率为97.73%,A组为95.24%,差异有显著性(χ^2=4.147,P=0.042)。结论微创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ONFH创伤小,生理应激反应较轻,可显著提升骨骼生物力学性能和早中期ONFH保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微创髓芯减打压植骨 头颈开窗打压植骨 髋关节Harris评分
下载PDF
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6
3
作者 冯宾 钱文伟 +3 位作者 翁习生 王炜 赵丽娟 蒋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下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的方法对39例(4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分...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下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的方法对39例(4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分为Ⅰ期3髋、Ⅱa期16髋、Ⅱb期7髋、Ⅱc期11髋、Ⅲ期9髋。术后行髋关节平片检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中,激素相关病例22髋、酒精相关病例11髋、特发性13髋。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6个月(9~48个月),Harris评分术前(66±6.6)分,术后(80.2±9.7)分。不同病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不同分期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疗效,优7例、良23例、中4例、差12例。术后优良率65%。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术后优良率78%,Ⅱc期以后患者术后优良率52.6%。术后股骨头塌陷7例,有5例术前分期为Ⅱc期及以上。术后粗隆间骨折1例,术后感染1例,4例术后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余病例均未见明显进展。结论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早期患者术后可获得更高的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髓芯减 打压植骨 国际循环研究会分期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严重骨缺损 被引量:25
4
作者 黄德勇 周乙雄 +3 位作者 徐辉 张洪 殷建华 蒋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77岁)。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采用金属网将非包容性骨缺损转变为包容性骨缺损,然后采用7-10 mm的深低温冷冻骨颗粒,使用打压植骨技术恢复骨量,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使用骨水泥将聚乙烯臼杯固定于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拍摄术后3 d、3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时的双髋正位片,以泪滴为参照,观察聚乙烯臼杯位置的变化及骨水泥层透亮线的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8年(1-5年),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4分提高到术后81.3分,未发现臼杯松动病例。术后1例脱位,1例有坐骨神经受损症状。[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并结合应用金属网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恢复骨量,辅助髋臼安放在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打压植骨 翻修术 金属网
下载PDF
金属钛网联合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建宁 周利武 +3 位作者 郭亭 曾晓峰 吴苏稼 王与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介绍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的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重建。方法应用该技术治疗23例患者,髋臼缺损分型(AAOS分类)Ⅱ型9例,Ⅲ型14例,术前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38分(Harris评分),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 目的介绍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的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重建。方法应用该技术治疗23例患者,髋臼缺损分型(AAOS分类)Ⅱ型9例,Ⅲ型14例,术前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38分(Harris评分),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平均随访3.9年,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9分,无1例需再次翻修,有3例患者在X线片上出现透亮带。结论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在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时,操作简单方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髋臼缺损 打压植骨 翻修手术
下载PDF
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庆明 沈惠良 +1 位作者 曹立 王居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1-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03~2006年之间在本院行腰椎颗粒打压植骨融合的病人取得随访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6.2岁。[结果]术后无硬膜撕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例病人...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03~2006年之间在本院行腰椎颗粒打压植骨融合的病人取得随访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6.2岁。[结果]术后无硬膜撕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例病人术后出现下肢放射痛,3个月左右缓解。术后6个月时摄X线片13例愈合,12个月时16例愈合,其余2例在术后18个月时愈合。随访结果:本组病人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术后JOA评分24~29分,平均(27.4±1.9)分。术后改善率89.4%。[结论]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损伤小,融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患 椎间融合 打压植骨
下载PDF
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丛 陈根元 +3 位作者 杨成业 萧文耀 侯卫华 胡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中,对17例连续2个节段病变的患者采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术。T12~L1 4例,L1~L2 7例,L2...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中,对17例连续2个节段病变的患者采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术。T12~L1 4例,L1~L2 7例,L2~L3 6例。影像学检查均有椎旁小脓肿;术前后凸Cobb角22°~50°,平均31.2°;均伴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C级9例,D级8例。术前、术后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脊髓、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手术时间155.4±21.6min,出血量511.8±98.2ml,输血量164.7±157.9ml,住院时间14.7±1.0d。术后2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性刺激症状,1~2周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半年原切口皮下寒性脓肿形成并溃破,经换药治疗后痊愈。随访13~47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分别为13.0°±5.6°和14.8°±5.8°,矫正率和丢失率分别为58.3%、5.8%。术后4~7个月植骨均愈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及脱落,均无结核复发。末次随访时3例术前ASIA C级患者恢复至D级,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对连续2节段胸腰椎(T12~L3)结核患者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内固定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打压植骨 内固定 后路
下载PDF
经椎弓根打压植骨联合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庆德 梅伟 +4 位作者 张振辉 姜文涛 毛克政 李格 牛军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2-528,共7页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打压植骨联合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24例,其中男5例、女19例,年龄67.3±3.5岁(58~81岁),均采用经伤椎...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打压植骨联合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24例,其中男5例、女19例,年龄67.3±3.5岁(58~81岁),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联合后路长节段(伤椎上下各固定2个及以上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6例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均经椎弓根注射骨水泥以强化椎体)。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分别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进行临床结果 ,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X线和CT平扫评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植骨椎体骨性愈合情况,观察有无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6±1.8个月(15~62个月)。手术时间142.6±21.5min(110~180min)、术中出血量290.3±51.2ml(220~410ml)。术前VAS评分为7.2±1.8分,术后1周时为3.2±1.1分,末次随访时为2.9±0.7分;术前ODI评分为(83.5±3.8)%,术后1周为(32.6±2.6)%,末次随访时为(29.8±1.9)%,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度分别为28.1°±2.3°,6.3°±0.9°,7.6°±0.6°,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20.6±2.1mm较术前13.2±1.3mm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19.8±2.3)mm,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X线和CT影像结果显示伤椎椎体内骨填充充分,无裂隙样死腔,骨性愈合良好。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联合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够很好地矫正后凸,恢复椎体高度,是一种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经椎弓根打压植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健 张振山 +2 位作者 杨波 赵洪普 吴溢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7315-7318,共4页
背景:采用自体颗粒骨结合打压植骨技术,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可靠的融合率,但目前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 背景:采用自体颗粒骨结合打压植骨技术,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可靠的融合率,但目前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2009-07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下腰椎结核患者20例,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置入内固定后评价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椎体融合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1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椎间融合率约为90%。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置入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间高度均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脊柱结核 后路手术 自体颗粒 椎弓根 打压植骨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微创减压打压植骨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建华 鲍玉松 +2 位作者 刘鹏 李学举 张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63-63,65,共2页
关键词 微创 打压植骨 无菌坏死
下载PDF
应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结合冻干骨打压植骨进行髋关节翻修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勇刚 王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结合应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和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IBG)进行股骨翻修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作者在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在髋关节翻修中,有49例在股骨翻修中应用解剖型骨水泥柄结合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技... [目的]探讨结合应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和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IBG)进行股骨翻修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作者在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在髋关节翻修中,有49例在股骨翻修中应用解剖型骨水泥柄结合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其中有36例(73%)存在严重的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ⅢB或Ⅳ)。平均随访时间为35.3个月(26~52个月)。通过Harris评分和X线片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4.6分提高到最后评估时的平均88.3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8%。X线片未显示有明显的股骨假体下沉。1例出现术后感染,1例出现术后脱位,感染率及脱位率均为2%,3例出现了术中股骨骨折及股骨柄穿孔,其发生率为6.1%,但这些与假体及植骨材料选择无关。[结论]使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结合异体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对有严重骨缺损的股骨进行翻修是可行的,并且中短期的临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修 全髋置换 打压植骨 解剖型股假体 冻干 水泥
下载PDF
Cage椎弓根内固定联合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志宏 李健 +2 位作者 张平 杨波 赵洪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4825-4828,共4页
背景:自体骨移植结合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常运用于椎体融合,但单纯颗粒骨打压联合椎弓根钉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报道不多。目的:比较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内固定及Cage内固定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腰椎后路附件逐级破坏... 背景:自体骨移植结合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常运用于椎体融合,但单纯颗粒骨打压联合椎弓根钉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报道不多。目的:比较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内固定及Cage内固定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腰椎后路附件逐级破坏和椎间盘切除制作腰椎不稳模型。12具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打压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验组),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使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模拟人体对两组标本在正常、不稳、融合3个状态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各个活动的生物力学测试,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不同载荷下不稳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与结论:正常状态下,两组间L2~3节段各方向运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标本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与正常状态相比,两组不稳状态各方向运动范围亦明显增加(P<0.05);融合后对照组L2~3节段椎间各方向运动范围均较实验组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内固定与Cage内固定均能明显提高脊柱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且两组对于改善脊柱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颗粒 打压植骨 椎体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 被引量:15
13
作者 解京明 徐松 +1 位作者 王迎松 张颖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28例60岁以上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例L1骨折脱位患者和1例T12硬脊膜瘤患者行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观察手术前后症状、体征、X线片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28例60岁以上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例L1骨折脱位患者和1例T12硬脊膜瘤患者行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观察手术前后症状、体征、X线片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以及手术后CT检查椎体间植骨面积。结果 随访6~26个月。术前症状及体征均缓解,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均有明显恢复,脊柱融合率达96.1%。未发生植入骨的吸收、移位和沉陷。主要有手术中硬脊膜撕裂、神经根牵拉以及手术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是一种可行的椎体间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 微粒打压植骨 脊柱疾病
下载PDF
膝关节翻修胫骨侧骨缺损打压植骨术后初始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锋 娄思权 +1 位作者 张克 田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8期614-616,共3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翻修胫骨侧骨缺损采用两种假体打压植骨术后的初始稳定性。方法取5具尸体的胫骨10根,制造T3型(AORI分型)的包容性骨缺损,随机选择同一尸体的左右侧胫骨进行长短柄两种假体的打压植骨翻修,观察松质骨骨密度的变化,进行生... 目的研究膝关节翻修胫骨侧骨缺损采用两种假体打压植骨术后的初始稳定性。方法取5具尸体的胫骨10根,制造T3型(AORI分型)的包容性骨缺损,随机选择同一尸体的左右侧胫骨进行长短柄两种假体的打压植骨翻修,观察松质骨骨密度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长短柄假体在1000N循环载荷下的微动没有统计学差别,假体的微动与假体下方移植骨密度呈负线性相关。结论打压植骨技术可以用于胫骨侧严重骨缺损的治疗,在完整皮质骨支撑、骨水泥固定的前提下,长短柄两种假体都能够达到足够的初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翻修 缺损 打压植骨 异体
下载PDF
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聚醚醚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映波 付能高 +2 位作者 张伟 蒋成 蔚秡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比较分析腰椎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不稳治疗上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 目的:通过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比较分析腰椎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不稳治疗上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腰椎不稳症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8~79岁,平均54.2岁。随机分A、B两组,两组术前、术后随访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椎体活动度、椎体矢状面移位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在术前、术后临床缓解率、椎体活动度、椎体矢状面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在术后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在椎间隙高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EK组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79±1.48)mm到术后随访(11.18±0.78)mm,植骨组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84±1.54)mm到术后随访(9.90±0.88)mm,植骨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多。结论:两种方式均能有效的治疗腰椎不稳,在临床症状缓解率、椎体矢状面移位、椎体活动度、椎体融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EK同自体骨作为腰椎不稳椎间融合植骨材料,PEEK术后很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但费用贵。自体骨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多,但无免疫排斥,费用便宜。无论我们选择采用自体骨或者PEEK,都尽可能提高植骨量,都要选择合适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打压植骨 椎间融合 椎弓根钉系统
下载PDF
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陶伟伟 朱建非 +4 位作者 翟腊梅 张穹 丁杰 石朋文 吴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自体骨打压植骨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 目的分析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自体骨打压植骨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对照组(未使用打压植骨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6~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统计术后髋关节早期及末次随访时Hariis评分及VAS评分,复查X片观察髋臼下沉及松动情况并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在早期的Harris评分及Ⅵ峪评分无明显差别,而随访末期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打压植骨在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中有明确的效果,远期随访中的假体的稳定性明显增大,下沉溶解率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满意,其高保留骨量将逐渐成为今后关节置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打压植骨 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下载PDF
椎间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腰椎不稳定性疾病 被引量:10
17
作者 景元海 杨小玉 +4 位作者 赵丛然 郭明峰 李恒 汪群 王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93-1695,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打压植骨对腰椎节段不稳定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腰椎不稳定患者(其中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随访6~18个月。结果按JOA评分标椎术后18个月动态X线... 目的观察椎间打压植骨对腰椎节段不稳定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腰椎不稳定患者(其中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随访6~18个月。结果按JOA评分标椎术后18个月动态X线检查显示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5.3%。结论后路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打压植骨 腰椎不稳 钉棒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加入和未加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子荣 孙伟 +3 位作者 史振才 王佰亮 张启栋 郭万首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5期377-381,共5页
背景:已知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能促进骨愈合,但能否加速股骨头坏死打压植骨术的修复尚不知。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加入和未加入BMP2的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 背景:已知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能促进骨愈合,但能否加速股骨头坏死打压植骨术的修复尚不知。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加入和未加入BMP2的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42例(72髋)非创伤性ONFH手术患者获得随访,男19例,女23例;手术时年龄22~54岁,平均30.9岁。手术方法为经髋关节前路,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骨。第一组每例加入4mgrhBMP2,第二组未加。患髋按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按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临床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评定,影像学按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评定。结果:随访5~7.8年(平均6.1年)。优36髋,良12髋,尚可7髋。股骨头保存率76.4%,第一组为81.8%,第二组为71.8%(P=0.459)。ARCOⅡ期为90.3%,Ⅲa期为34.6%(P=0.0285);CJFH-C型及L1型为95.3%,L3型为29.6%(P=0.050)。结论:经股骨头颈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在选择合适的非创伤ONFH患者(ARCOⅡb,c期及CJFHC型和L1型)可获得优良的中期疗效。加入rhBMP2可提高手术疗效和骨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打压植骨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头颈开窗联合打压植骨微创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晓东 刘又文 +2 位作者 贾宇东 陈献韬 张颖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4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颈开窗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初步疗效。方法:采用Smith-Petersen切口的一部分作为入路,患肢外旋,在股骨头前内方头颈结合部开窗,根据坏死区域方向,刮除股骨头内坏死骨直至活骨,冲洗后打压植入自身髂骨粒,回植开窗... 目的:探讨头颈开窗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初步疗效。方法:采用Smith-Petersen切口的一部分作为入路,患肢外旋,在股骨头前内方头颈结合部开窗,根据坏死区域方向,刮除股骨头内坏死骨直至活骨,冲洗后打压植入自身髂骨粒,回植开窗时取下的锥形骨块。结果:经临床应用37例,41个髋关节,随访25~57个月,并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2.3%。结论:头颈开窗联合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操作微创,不破坏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创伤小。②将死骨彻底清除,植入自身成骨活性较好的骨质,成骨作用强。③对股骨头周围血管翳及炎性组织及时给予清理,有效地阻止其对股骨头进一步侵蚀。④打压植骨增加股骨头坏死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降低局部应力,有利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及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缺血性坏死 开窗 打压植骨 微创
下载PDF
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焦成 厉娜 +4 位作者 冯志杰 张吉龙 李宝明 马靖华 杨佐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分析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钻... 目的分析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血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7.23±7.65)、(83.84±6.69)、(86.71±6.15)分,均高于对照组[(72.91±8.12)、(79.31±6.25)、(83.22±6.33)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两组血浆S-100B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S-100B分别为(75.21±6.66)、(72.85±6.05)、(70.55±5.93)ng/mL,NSE水平分别为(15.41±3.96)、(13.73±3.31)、(12.35±2.87)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S-100B:(78.94±7.11)、(76.33±6.31)、(74.44±6.22)ng/mL;NSE:(17.19±4.13)、(15.86±3.97)、(14.03±3.61)ng/m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耐受。结论消炎止痛膏联合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松质骨打压植骨有利于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消炎止痛膏 钻孔减自体髂松质打压植骨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