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托妮·莫里森笔下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体困境和突围
1
作者 赵燕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5期56-59,共4页
本文从福柯的权力与身体的理论视角探讨莫里森笔下的美国非裔女性身体意象,通过剖析莫里森代表作《最蓝的眼睛》《秀拉》和《宠儿》里的黑人女性的身体困境,揭示美国黑人女性在遭受权力惩罚、规训、压制、弱化的同时,如何通过自己的身... 本文从福柯的权力与身体的理论视角探讨莫里森笔下的美国非裔女性身体意象,通过剖析莫里森代表作《最蓝的眼睛》《秀拉》和《宠儿》里的黑人女性的身体困境,揭示美国黑人女性在遭受权力惩罚、规训、压制、弱化的同时,如何通过自己的身体对权力进行消解、反抗甚至颠覆,并建构自我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美国黑人女性 福柯 权力 身体 主体性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2
作者 周燕 胡作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从而更清楚地解悟莫里森如何借死亡的书写来再现黑人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重构黑人民族记忆,明晓莫里森主张多元文化融合的思想以及赋予死亡的意义和情感指向,以期为研究与莫里森有相似政治际遇和生活经历的其他美国少数族裔小说家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死亡书写 死亡意象 生死观 多元文化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三部曲的不确定性叙事与政治书写
3
作者 邓以南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受接受美学和后现代叙事影响,莫里森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不确定性,即文本间有大量的“空白”和“未确定的位置”需要读者填补,以此深化文本的政治意图。选取莫里森创作成熟期的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天堂》,分别从宠儿形象、叙述... 受接受美学和后现代叙事影响,莫里森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不确定性,即文本间有大量的“空白”和“未确定的位置”需要读者填补,以此深化文本的政治意图。选取莫里森创作成熟期的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天堂》,分别从宠儿形象、叙述者身份、大炉灶铭言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莫里森不确定性叙事背后对种族、性别、阶级等政治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形式背后所反映的非裔美国人身份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不确定性 政治书写
下载PDF
从“他者”到“主体”——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
4
作者 董雪娟 李瑾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身为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以“他者”的视角展现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体现出她对种族问题与自我身份追寻的审慎思考,让读者跟随着她的脚步来还原历史。通过地理空间建构、心理空间建构和社区空间建构,莫里森表达了强烈的... 身为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以“他者”的视角展现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体现出她对种族问题与自我身份追寻的审慎思考,让读者跟随着她的脚步来还原历史。通过地理空间建构、心理空间建构和社区空间建构,莫里森表达了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及种族意识,并试图重塑“他者”的“主体”性。莫里森将“他者”与空间相结合,将自身的文学观与政治观融于对“他者”的空间建构当中,在少数族裔文学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他者 主体 空间建构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秀拉》中的黑人女性身份探寻
5
作者 王美霞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4-66,共3页
《秀拉》是非裔女作家莫里森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莫里森是一位政治意识浓厚的小说家,作品通过刻画黑人女性在性别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双重困境下与现实空间进行对抗、互动,从而指明建构自我身份的方向,表达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所面临... 《秀拉》是非裔女作家莫里森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莫里森是一位政治意识浓厚的小说家,作品通过刻画黑人女性在性别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双重困境下与现实空间进行对抗、互动,从而指明建构自我身份的方向,表达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基于此,通过阐释了黑人女性的身份危机,分析了黑人女性在社会生存中的“自我迷失”与“文化迷失”,分别从民族身份认同、女性身份建构及话语权等角度,剖析了《秀拉》中的黑人女性身份的探寻与建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秀拉》 黑人女性 身份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恩惠》的陌生化叙事策略
6
作者 霍丹阳 王钢 《戏剧之家》 2023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非裔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生致力于呈现美国黑人艰难的生存境遇,传播非裔美国人被遗忘的民族习俗和传说,意在修复黑人独特的种族文化及其传播的断层与痼疾。她的小说《恩惠》承袭她一贯的创作意志,采用陌生化的叙事策略,摒弃常... 非裔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生致力于呈现美国黑人艰难的生存境遇,传播非裔美国人被遗忘的民族习俗和传说,意在修复黑人独特的种族文化及其传播的断层与痼疾。她的小说《恩惠》承袭她一贯的创作意志,采用陌生化的叙事策略,摒弃常规的叙事手段,揭露奴隶制这一历史暴行带给黑人族群不可逆转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并以奇异的文字为媒介,引导黑人疗愈伤痛,反抗被异化的命运。本文从小说的叙述视角、叙事时空和叙事情节三个方面阐述《恩惠》的陌生化叙事策略及其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恩惠》 陌生化 叙事策略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恩惠》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
7
作者 王金明 徐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16期52-56,共5页
《恩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好书”之一。《恩惠》展现了17世纪后半期男性农场主雅各布及与其共住在农场的四位女性的生活。该书引起... 《恩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好书”之一。《恩惠》展现了17世纪后半期男性农场主雅各布及与其共住在农场的四位女性的生活。该书引起了读者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存的思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恩惠》,帮助读者理解莫里森关于建立男女关系更加平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惠》 托妮·莫里森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解读
8
作者 郭舒梅 濮志敏 《海外英语》 202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推出了小说《家》“Home”。小说讲述了黑人兄妹弗兰克和茜的生活创伤,最终回归黑人社区进行自我救赎的故事。借助加布里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时空体空间、精神空间和地志空间...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推出了小说《家》“Home”。小说讲述了黑人兄妹弗兰克和茜的生活创伤,最终回归黑人社区进行自我救赎的故事。借助加布里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时空体空间、精神空间和地志空间,以此展现美国社会中黑人群体的生活面貌以及进行自我救赎的路径,同时也反映出莫里森对非裔黑人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家》 空间 救赎 社区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孩子的愤怒》中的儿童精神生态研究
9
作者 刘锦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1-86,共6页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以其作品紧扣美国黑人历史,根植于黑人文化传统而著称。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孩子的愤怒》关注当代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同于以往小说的当下性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精神生态的角度着手...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以其作品紧扣美国黑人历史,根植于黑人文化传统而著称。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孩子的愤怒》关注当代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同于以往小说的当下性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精神生态的角度着手,聚焦莫里森小说中儿童的精神困境,分析种族歧视,亲情扭曲以及性暴力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旨在引起人们超越种族界线,关爱儿童,让他们远离现实社会的污染,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儿童 精神生态 肤色
下载PDF
从“他者”到反“他者”: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树林空间书写
10
作者 卢禹君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2期54-57,共4页
空间是人类一种相对稳定的知觉图示系统,空间是托妮·莫里森小说书写的重点之一。在莫里森的11部长篇小说中,树林空间被注入原始想象的力量,阐释了美国社会中黑人种族和黑人女性主体性的丧失、主体性的重建以及走向反“他者”的努... 空间是人类一种相对稳定的知觉图示系统,空间是托妮·莫里森小说书写的重点之一。在莫里森的11部长篇小说中,树林空间被注入原始想象的力量,阐释了美国社会中黑人种族和黑人女性主体性的丧失、主体性的重建以及走向反“他者”的努力。树林空间的书写反映出莫里森对黑人百年心态转变的深刻体察,旨在揭示黑人突破种族和两性关系中存在的主客对立的思想,寻求种族和两性和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树林空间 “他者” 反“他者”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方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翁德修 都岚岚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79-81,共3页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中对人物与地点的颇具匠心的命名方式不仅体现了非洲的民俗特点和文化传统,而且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作品主题、伸张正义和鞭挞邪恶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小说 命名方式 人物 非洲文化传统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名地名的象征意蕴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笑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22-125,共4页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宠儿》作为莫里森荣获诺贝尔儿文学奖的基石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极具争议和赞誉,地位特殊而影响巨大。作品中的人名、地名包含独特的象征意义,传达着多种背景...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宠儿》作为莫里森荣获诺贝尔儿文学奖的基石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极具争议和赞誉,地位特殊而影响巨大。作品中的人名、地名包含独特的象征意义,传达着多种背景文化信息,不仅深化和充实了作品的主题,也丰富和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在揭示托妮·莫里森集非洲黑人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女性主义等为一身的复杂的思想文化背景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作品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宠儿》 象征 人名地名
下载PDF
黑人民族意识的重建——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世界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欣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托妮·莫里森是个政治意识极强的黑人女作家。她强调作品必须具有政治意义,作品的力量必须在此。如果没有政治,就玷污了作品。因而,在进行小说创作时,莫里森自觉地将非洲裔美国黑人过去和现在的生存境遇融入了文本中,以期展现被殖... 托妮·莫里森是个政治意识极强的黑人女作家。她强调作品必须具有政治意义,作品的力量必须在此。如果没有政治,就玷污了作品。因而,在进行小说创作时,莫里森自觉地将非洲裔美国黑人过去和现在的生存境遇融入了文本中,以期展现被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扭曲、异化的黑人的生活。然而,莫里森并不满足于揭露社会制度的不公平、不公正,她还力图通过文学话语修正历史记忆,治愈黑人民族的心灵创伤,并呼吁黑人民众寻求失去的文化之根,重建民族意识。同时,身为一名女作家,莫里森又凭借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经历,把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历程和重构黑人民族意识的进程紧密相连,使之形成交互共进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民族 民族意识 托妮·莫里森 小说 民族文化 非洲 殖民主义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爱”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宏薇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2,共4页
"爱"在莫里森的小说中一以贯之。她的小说,强调黑人的自爱、互爱,更强调超越种族隔阂和文化疆域之爱。在莫里森的思想中,"爱"是解决种族、性别、文化冲突的途径,爱可以打破两性壁垒、种族隔阂和文化界域,达成两性... "爱"在莫里森的小说中一以贯之。她的小说,强调黑人的自爱、互爱,更强调超越种族隔阂和文化疆域之爱。在莫里森的思想中,"爱"是解决种族、性别、文化冲突的途径,爱可以打破两性壁垒、种族隔阂和文化界域,达成两性融合、种族平等和文化和谐。莫里森的小说以"爱"为主题,带有种族文化背景,实际是对种族冲突历史的文学解读和爱意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 主题 托妮·莫里森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笑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1987年她的《宠儿》自出版以来,一直倍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对《宠儿》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发现其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深度模... 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1987年她的《宠儿》自出版以来,一直倍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对《宠儿》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发现其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深度模式的削平;共时性;文本间性;文学中心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宠儿》 后现代主义特征 深度模式 共时性 文本间性 文学中心的转换
下载PDF
黑人文化诗学建构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文化诗学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卫强 孙志祥 李春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5-18,共4页
如何建构黑人文化诗学是众多美国黑人学者和作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小说《宠儿》则较全面地揭示了托妮·莫里森在发展黑人文化诗学方面所作的一次探索。莫里森认为,重建黑人民族文化应首先展现黑人眼中的社会现实,同时黑人应发展自己... 如何建构黑人文化诗学是众多美国黑人学者和作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小说《宠儿》则较全面地揭示了托妮·莫里森在发展黑人文化诗学方面所作的一次探索。莫里森认为,重建黑人民族文化应首先展现黑人眼中的社会现实,同时黑人应发展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及标准。以此种思想为指导,黑人势必重建出一种不同于主流话语的黑人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宠儿》 黑人回看 认知标准 文化诗学
下载PDF
小说《娇女》与美国文学、文化史的“对话”──兼论托妮·莫里森对重建美国黑奴文学的贡献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怀久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寥寥无几。《娇女》把种族压迫的主题从背景推向了前景,为重建美国黑奴文学作出了贡献。二是与美国文化史“对话”:蓄奴制文化的滞后性和渗透性,使种族歧视和压迫至今仍是困惑着美国政治文化的严重问题。《娇女》以开放性的艺术思维,让小说中的人物用自己的声音来展示“肤色的惩罚”所带来的“黑色的愤怒”,并让众多人物以各各不同的声音相互交锋,在争辩之中共同完成对于“美国人种”的“复杂命运”的理性思索,从而对美国文化提出道义的质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美国文学史 蓄奴制 美国小说 巴赫金 文化史 种族歧视 娇女 复调小说 主人公
下载PDF
给黑色的亚当命名——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黑人男权批判意识流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威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黑人女性视野中,回顾和梳理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笔下黑人男性形象,评说黑人男性价值,便是给黑色的亚当命名。黑人女性对黑人男权批判意识历经三次苦辛流变:失望后愤懑燃烧,沉默后灵魂独舞,博弈后两性交融。三次流变解构了不合理的... 在黑人女性视野中,回顾和梳理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笔下黑人男性形象,评说黑人男性价值,便是给黑色的亚当命名。黑人女性对黑人男权批判意识历经三次苦辛流变:失望后愤懑燃烧,沉默后灵魂独舞,博弈后两性交融。三次流变解构了不合理的黑人男权体系,提升了黑人女性自身的意识,使两性关系趋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批判意识 黑人男权 解构 两性融合
下载PDF
扭曲的生命,不屈的灵魂:论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暴力禁忌意象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小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17-22,54,共7页
暴力常常是文学作品中悲剧产生的主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美国文学有着表现暴力的传统,而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则频繁地表现了非裔美国人的反社会暴力行为。本文以分析莫里森的小说中描写的暴力现象为基础,指出莫里森试图... 暴力常常是文学作品中悲剧产生的主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美国文学有着表现暴力的传统,而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则频繁地表现了非裔美国人的反社会暴力行为。本文以分析莫里森的小说中描写的暴力现象为基础,指出莫里森试图通过展现暴力根源和人性的冲突来为非裔美国人寻找身份和政治权力的努力伸张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禁忌 意象 托妮·莫里森 悲剧性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哥特元素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意新 周海霞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6-209,共4页
美国当代小说家托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哥特元素,并以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展现了生活在充满种族偏见的美国社会中的黑人的境遇。文章运用哥特式分析方法解读莫里森小说中哥特元素在故事背景、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等方面的运用... 美国当代小说家托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哥特元素,并以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展现了生活在充满种族偏见的美国社会中的黑人的境遇。文章运用哥特式分析方法解读莫里森小说中哥特元素在故事背景、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等方面的运用,是分析莫里森作品的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哥特元素 背景、人物、情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