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托妮·莫里森笔下美国黑人女性的身体困境和突围 |
赵燕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2
|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
周燕
胡作友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托妮·莫里森三部曲的不确定性叙事与政治书写 |
邓以南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从“他者”到“主体”——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 |
董雪娟
李瑾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托妮·莫里森《秀拉》中的黑人女性身份探寻 |
王美霞
|
《普洱学院学报》
|
2023 |
0 |
|
6
|
论托妮·莫里森《恩惠》的陌生化叙事策略 |
霍丹阳
王钢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7
|
托妮·莫里森《恩惠》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 |
王金明
徐丹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3 |
0 |
|
8
|
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解读 |
郭舒梅
濮志敏
|
《海外英语》
|
2023 |
0 |
|
9
|
托妮·莫里森《孩子的愤怒》中的儿童精神生态研究 |
刘锦丽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0
|
从“他者”到反“他者”: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树林空间书写 |
卢禹君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11
|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方式 |
翁德修
都岚岚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6
|
|
12
|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名地名的象征意蕴 |
胡笑瑛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4
|
|
13
|
黑人民族意识的重建——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世界 |
蒋欣欣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8
|
|
14
|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爱” |
张宏薇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5
|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
胡笑瑛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1
|
|
16
|
黑人文化诗学建构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文化诗学的探索 |
毛卫强
孙志祥
李春青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6 |
1
|
|
17
|
小说《娇女》与美国文学、文化史的“对话”──兼论托妮·莫里森对重建美国黑奴文学的贡献 |
张怀久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
1998 |
9
|
|
18
|
给黑色的亚当命名——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黑人男权批判意识流变 |
曹威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9
|
扭曲的生命,不屈的灵魂:论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暴力禁忌意象及意义 |
朱小琳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8 |
5
|
|
20
|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哥特元素探析 |
林意新
周海霞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