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太平经》中“贤儒”的含义与文论的批评对象--兼与连登岗、刘湘兰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旻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81-86,共6页
刘湘兰先生把《太平经》中批评“邪伪文”“浮华文”的对象认定为“儒家文风”,值得商榷;连登岗先生指出“贤儒,指道教徒中贤能有道术的人”,论据不够充分。《太平经》中的“贤儒”泛指“贤能之人”,《太平经》文论的批评对象为道教文... 刘湘兰先生把《太平经》中批评“邪伪文”“浮华文”的对象认定为“儒家文风”,值得商榷;连登岗先生指出“贤儒,指道教徒中贤能有道术的人”,论据不够充分。《太平经》中的“贤儒”泛指“贤能之人”,《太平经》文论的批评对象为道教文书。对于《太平经》“贤儒”含义的正确把握,直接影响到对《太平经》中文论批评对象的理解,进而影响到对《太平经》文学思想的精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贤儒 文论 批评对象
下载PDF
媒介批评对象的负性心理抵抗透视
2
作者 若文 杨静 《今传媒》 2007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性心理 批评对象 社会心理学 媒介 接受对象 信息 意图 抵制
下载PDF
文学批评对象双向建构说
3
作者 黄颇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5-98,共4页
要解决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批评的本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文学的对象和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什么,因为一门科学的对象从本质上规定着该学科的性质.文学批评的对象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批评者评头品足的对象究竟是何物呢?是文学文本?是文本的作... 要解决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批评的本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文学的对象和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什么,因为一门科学的对象从本质上规定着该学科的性质.文学批评的对象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批评者评头品足的对象究竟是何物呢?是文学文本?是文本的作者?还是批评者自己?抑或是别的什么东西? 倾斜:文本崇拜主义批评观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是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的:文本是文学批评的对象.由于批评者实际上正是针对某文学文本或其他文学现象大发议论的;由于人们公认文学文本是社会生活在文本作者头脑中的形象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理论 批评对象 文学文本 文学作品 批评 双向建构 批评 文学接受 主观存在 主义批评
下载PDF
批评对象──一个旧命题的新阐释
4
作者 李遵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3-29,共7页
批评对象──一个旧命题的新阐释李遵进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带科学性的艺术认识和审美评价活动,必须明了自己的对象,否则很难得到预期的成效。因为“任何一门学间,如果不认为它处于相当隔离的状态,如果不将其它所有东西,用现象学的术... 批评对象──一个旧命题的新阐释李遵进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带科学性的艺术认识和审美评价活动,必须明了自己的对象,否则很难得到预期的成效。因为“任何一门学间,如果不认为它处于相当隔离的状态,如果不将其它所有东西,用现象学的术语说:“圈在括号里’,就绝不会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对象 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 新阐释 第一文本 艺术世界 第二文本 接受美学 批评 读者反应批评
下载PDF
莫让批评对象倒打一耙
5
作者 朱美 《采写编》 1998年第1期36-36,共1页
报纸、广播、电视从维护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经常发表一些批评报道,专门对某些单位或个人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披露,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它在发稿比例上虽然数量不多,但比其它报道的分量并不轻。同时,风险性较大,弄不好还会因某一情节失真。
关键词 批评对象 批评报道 张家口 人民利益 意见或建议 读者来信版 张北县 食品加工 风险性 新闻批评
下载PDF
文学身体批评:问题、对象与原则
6
作者 李占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1,共8页
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中国的文学身体批评实践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身体批评的理论思考却明显滞后。通过梳理便会发现,当代中国文学身体批评存在诸如“文化身体淹没感性身体”“欲望身体取代整全身体”“显形身体遮蔽隐形身体”等问题... 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中国的文学身体批评实践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身体批评的理论思考却明显滞后。通过梳理便会发现,当代中国文学身体批评存在诸如“文化身体淹没感性身体”“欲望身体取代整全身体”“显形身体遮蔽隐形身体”等问题。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对身体批评理论的建构性思考,明确身体批评的对象和原则。身体批评的对象宏观上包括“对象性身体”和“主体性身体”;身体批评应当遵循自体性、审美性、整身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批评 批评对象 批评原则
下载PDF
生态电影:当代中国生态批评对象的延伸与拓展 被引量:8
7
作者 于晓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9,共6页
生态电影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自然与人之关系,探索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表现独特生态审美的电影艺术。生态批评从美学、伦理学和媒介视角完成生态整体主义的电影重塑。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整体主义 批评对象 中国生态 深层生态学 中国电影创作 整体利益 狼图腾 程相占 三峡好人
原文传递
批评对象的重建:鲁迅文学风格的复杂性、统一性与历史性(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旭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3-239,共37页
风格在"形象""句子"和"话语"三个形态和范畴之后,"风格"作为一个具体的批评分析的对象,出现在鲁迅文学"现象学还原"的意向结构中。从这个角度看,在最一般的意义上,鲁迅文学所属的基... 风格在"形象""句子"和"话语"三个形态和范畴之后,"风格"作为一个具体的批评分析的对象,出现在鲁迅文学"现象学还原"的意向结构中。从这个角度看,在最一般的意义上,鲁迅文学所属的基本"风格"范畴是新文学的严肃文学创作(比如相对于晚清-五四时代的黑幕小说、鸳鸯蝴蝶派等流行样式);在次一级范畴里,则是欧化小说(同时受到欧洲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和现代日本文学"私小说"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鸳鸯蝴蝶派 五四时代 黑幕小说 严肃文学 私小说 写实主义 批评对象
原文传递
音乐批评的对象——“音乐批评学”探索之六 被引量:3
9
作者 明言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12,共8页
研究与考察音乐批评对象可以从“物化”文本和“动态”文本两个层面切入,通过对前者的解析,了解物化文本的属性、物化文本灵性空间的特质、物化文本“存在”的意义。在后者的考释中,探究“动态”文本的由来及其组成部分,引出了“动态”... 研究与考察音乐批评对象可以从“物化”文本和“动态”文本两个层面切入,通过对前者的解析,了解物化文本的属性、物化文本灵性空间的特质、物化文本“存在”的意义。在后者的考释中,探究“动态”文本的由来及其组成部分,引出了“动态”文本的扩大体———“范化文本”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对象 "物化"文本 "动态"文本
下载PDF
用心去和批评对象对话——我的批评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晓雷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共1页
文学批评自然是对所研究的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的一种阐释和评价,我认为其间的关键是要用心去和批评对象进行对话。
关键词 批评对象 对话 用心 批评 作家作品 文学现象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论批评报道对象的虚指化现象
11
作者 胡正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36-139,共4页
批评报道虚指化是指在批评报道中媒体或记者故意对批评对象的身份进行模糊处理,使其身份不可指认。这种传播方式在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一些积极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批评报道的杀伤力,有效地促进报道对象的转变,取得泛化社会... 批评报道虚指化是指在批评报道中媒体或记者故意对批评对象的身份进行模糊处理,使其身份不可指认。这种传播方式在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一些积极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批评报道的杀伤力,有效地促进报道对象的转变,取得泛化社会效果。但这种报道方式又同时具有一些消极功能,它容易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受众的知晓权受到侵害,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甚至伤及无辜。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形式,它的合理存在空间是批评对象为普通人物,且罪错轻微,或者批评对象为妇女或未成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批评对象 虚指化
下载PDF
对象、层面和方法:中国专业期刊媒介批评分析——以《新闻记者》“媒介批评”专栏2010—2019年文章为样本
12
作者 袁媛 汪莉 谌从全 《视听》 2019年第9期167-168,共2页
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法从媒介批评的对象、层次以及方法三个层面对中国专业期刊中的媒介批评文章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中国媒介批评发展中存在的分析对象和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等。
关键词 媒介批评 专业期刊 批评对象
下载PDF
从批评对象的角度看辽宁文学批评的发展空间
13
作者 刘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3-53,共1页
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批评标准、方法,围绕着批评对象而展开的分析、阐释、鉴别、判断的理性活动,它意在表达批评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观点立场。批评对象是批评主体表达自己意愿和取向的媒介,更是文学批评活动的中心要素。
关键词 辽宁文学 批评对象 发展空间
原文传递
采访批评对象的心战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轲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6-80,共2页
采访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时除了要善于察言观色、进行现场观察外,了解采访对象心理也相当重要。特别是批评报道的采访,犹如短兵相接,少不了斗智斗勇,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既要对记者... 采访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时除了要善于察言观色、进行现场观察外,了解采访对象心理也相当重要。特别是批评报道的采访,犹如短兵相接,少不了斗智斗勇,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既要对记者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节,又要采取相应方法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两方在采访过程中互相协调配合,提高采访工作效益,达到圆满的采访目的。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而这种活跃的程度又与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有的新闻同行把它称为“新闻座位”,按采访对象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局中人物、局外人物;素材提供人、素材佐证人;顺意人物、不顺意人物等。座位不尽相同,意愿不相同,会导致他们临访心理活跃程度,乃至接受采访的意愿。显然,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除了素材提供人和部分佐证人外,作为报道对象的采访对象,本身就是批评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对象 批评对象 批评报道 心战 采访工作 采访过程 新闻事件 心理状态 心理特点 询问方法
原文传递
批评:艺术审美的对象性建构——兼论新时期主观批评一弊
15
作者 谭好哲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0-82,共3页
大约从1984年起,中国文坛上赫然竖起了主观批评的旗帜。当时,随着文学方法论热潮的掀起,及随后继起的文艺观念更新和文化反思的推动,批评的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于是,在以社会学模式为中坚的各种客观批评形态之外,各种类型各种层... 大约从1984年起,中国文坛上赫然竖起了主观批评的旗帜。当时,随着文学方法论热潮的掀起,及随后继起的文艺观念更新和文化反思的推动,批评的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于是,在以社会学模式为中坚的各种客观批评形态之外,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主观批评纷纷登场了。“批评是创造”,“批评即否定”,“批评即选择”,“我所批评的就是我”,如此等等各不相同的批评主张以缭乱纷纭的声音给新时期文坛带来了新的冲击。应该说,主观批评的兴起有其合理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 批评主体 观念更新 批评对象 主体意识 文化反思 批评形态 内在动因 中国批评 文学观念
下载PDF
文学批评对象论
16
作者 郑涵 《学术月刊》 1987年第12期35-41,71,共8页
究竟什么是文学批评的对象呢?是作品还是作品的审美形态?是存在于批评之前的具有固定意义与价值的东西,还是在批评中生成与变动的东西?如果说文学批评的对象不是在先与固定的,而是在批评过程中生成与变动的,那么它又是怎样呈现的呢?它... 究竟什么是文学批评的对象呢?是作品还是作品的审美形态?是存在于批评之前的具有固定意义与价值的东西,还是在批评中生成与变动的东西?如果说文学批评的对象不是在先与固定的,而是在批评过程中生成与变动的,那么它又是怎样呈现的呢?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类文学批评的特色,在相当重要的程度上规定了批评理论的创建与更新,制约着批评的深度与广度。回首往昔,放眼当代,大致可见文学批评在两极震荡中发展的特征:外在的客观批评和主观的印象批评。前者常预先设定一套客观的理论范畴与观念,推演分割文学作品,或描叙与评价图解式地呈现在批评意识里的文学。这种文学批评仅是停留在对文学作品语言体的批评上,例如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就是缺乏丰富完整的感受,充满公式化与概念化的文学批评,与其说是反思文学的血肉之躯,还不如讲是在以作品表演与宣扬自己的理论。这种文学批评虽然是以严密而又合理的方法与观念从事批评,因而具有客观性,但是它只是揭示了文学的语言结构与简单化的意韵及形态。而这些相对于文学的真实存在而言,只是外在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 文学语言 意象世界 批评意识 批评对象 批评理论 审美形态 客体意识 存在形态
原文传递
文学批评的对象究竟是什么
17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6期49-49,共1页
王力平在《批评什么》(8月22日文论报)一文中指出,以往的批评理论所以会走向简单化、僵化乃至崩溃,就在于它始终没有真正找到批评的对象。当我们把文学的本质理解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时,批评也就会顺理成章地把社会生活的所谓“本质”当作... 王力平在《批评什么》(8月22日文论报)一文中指出,以往的批评理论所以会走向简单化、僵化乃至崩溃,就在于它始终没有真正找到批评的对象。当我们把文学的本质理解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时,批评也就会顺理成章地把社会生活的所谓“本质”当作自己的首要对象,从而走上非文学的批评歧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简单化 非文学 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批评对象 文论 反映时 王力 本质
下载PDF
论网络自媒体短视频评论区中批评话语的三大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6期45-49,共5页
网络自媒体短视频评论区的评论中存在一种批评性很强的话语类型,他们区别于普通评论,而这些批评话语具有三个特性:第一,从批评话语的发出者——批评主体来看,它具有隐蔽性。批评主体身份的双重“假面”构筑了其隐蔽性;第二,从批评话语... 网络自媒体短视频评论区的评论中存在一种批评性很强的话语类型,他们区别于普通评论,而这些批评话语具有三个特性:第一,从批评话语的发出者——批评主体来看,它具有隐蔽性。批评主体身份的双重“假面”构筑了其隐蔽性;第二,从批评话语的指涉对象——批评对象来看,它具有多重性。这些属性是批评活动最终的归旨和落脚点;第三,批评话语所利用的批评介质——标点符号和动画表情成为了重要的批评工具,被赋予了特殊的批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媒体 短视频评论区 批评话语 批评主体 批评对象 批评工具
下载PDF
最忌讳被批评对象使唤
19
作者 苏坚 《艺术市场》 2018年第3期154-154,共1页
一个人的言论质量,不在于“酒兴酒糊”,如果没有准确的问题意识、严谨的论证逻辑、过硬的求证依据,加上一颗坚不可摧的“独立的乃至独立到孤独的心”,洒不沾口也会言不由衷。
关键词 批评对象 忌讳 问题意识 论证逻辑 言论 严谨
原文传递
一种文学的唯物主义——周展安文学批评印象
20
作者 王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与许多当代学人相似,周展安的研究领域无法被规约为某个既有的学科,尤其是在排他性的意义上他已经发表并获得大量读者的论文广泛地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在所有这些论文内部,我们可以看到俯拾皆是的“跨学科”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展... 与许多当代学人相似,周展安的研究领域无法被规约为某个既有的学科,尤其是在排他性的意义上他已经发表并获得大量读者的论文广泛地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在所有这些论文内部,我们可以看到俯拾皆是的“跨学科”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展安针对多样的文本所做的批评工作,不仅展现了他在知识探求方面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展现了他的批评对象本身具有的“跨学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对象 文学批评 周展 当代学人 排他性 跨学科 唯物主义 不屈不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