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ZigBee技术的物品找寻系统中无线组网的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李志伟 《信息记录材料》 2023年第10期83-85,共3页
针对物件找寻系统中探测组网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组网方式。该设计使用了Z-Stack协议,通过分析对比,选取15、20、25、26信道作为本次通信组网的最佳信道。电路图分别设计了发射模块电路图和接收模块电路图,... 针对物件找寻系统中探测组网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组网方式。该设计使用了Z-Stack协议,通过分析对比,选取15、20、25、26信道作为本次通信组网的最佳信道。电路图分别设计了发射模块电路图和接收模块电路图,编码设计分为周期性广播、蜂鸣器初始化、协调器按键处理、发送和接收程序,以及液晶显示器(light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等6个部分。将ZigBee开发板等硬件设备物理连通后,在智能型自动重选路由(intelligent automatic rerouting,IAR)软件测试运行,分别实现了手动组网和自动组网两种方式,可对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距离进行灵活调整。设计效果表明了此种方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tack组网 ZibBee技术 无线组网 物品找寻
下载PDF
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锋亮 陈晓宇 刘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寻过程中,是否能实现学用匹配对其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高校毕业生的学用不匹配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大学教育培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功能就会受到毕业生、雇主和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这也将是国家和社会... 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寻过程中,是否能实现学用匹配对其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高校毕业生的学用不匹配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大学教育培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功能就会受到毕业生、雇主和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这也将是国家和社会在大学专业性教育方面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隐性浪费。通过借鉴、整合已有的工作找寻理论流派,利用北京大学课题组200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准备、努力程度与初始工作学用匹配情况之间的关系所作的经验研究发现,那些愿意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兴趣与所学专业匹配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有越多工作单位愿意接收的毕业生,越容易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同时,那些求职于越多工作单位而且求职费用花费更多的毕业生却未必能够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这些经验结果表明,在高校学生进入实际求职前,就应该开始帮助他们进行求职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找寻的准备 工作找寻成本 工作找寻努力程度 学用匹配
下载PDF
历史与时间之外的“找寻”: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对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精神分析解读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勇 李涛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太阳照常升起》中荒诞离奇的情节、错综变化的时空以及混乱的语言和视角使得这部电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之作,自然也不能以写实主义的艺术规范去要求或解读它。本文认为,正是这种混乱和错综恰恰与人之梦境的呈现有某种契合之处,从... 《太阳照常升起》中荒诞离奇的情节、错综变化的时空以及混乱的语言和视角使得这部电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之作,自然也不能以写实主义的艺术规范去要求或解读它。本文认为,正是这种混乱和错综恰恰与人之梦境的呈现有某种契合之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入手或许能提供不无启示的发现。本文通过对影片的解读发现,这是一个在历史和时间之外不懈"找寻"的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没有历史,身世模糊,自然就没有现实,这注定了他(她)们的缺失状态,他(她)只能不停地找寻,而当他(她)们一步步靠近找寻的对象时,却越来越意识到找寻本身的荒谬:他(她)们在历史之外找寻却被时间之流无情地吞噬,而在这种没有主体(自己)的年代("文革"前后的中国现实)中找寻主体(自己),恰如在时间和空间之外找寻"存在"一样,既荒诞可笑而又沉痛悲壮,死亡注定是他(她)们宿命的结局。这或许即影片名"太阳照常升起"所呈现出的矛盾而富于悖论的含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照常升起》 精神分析 主体 找寻 死亡叙述
下载PDF
霍尔顿的缺失与找寻 被引量:3
4
作者 邰蓓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43-247,共5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精神世界中的两位灵魂人物———兄弟艾里和童年女友琴的缺失寓示着霍尔顿的世界中理想的倾覆、精神的匮乏、纯真的湮灭及“听者”的缺席 ,这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的危机。而霍尔顿为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精神世界中的两位灵魂人物———兄弟艾里和童年女友琴的缺失寓示着霍尔顿的世界中理想的倾覆、精神的匮乏、纯真的湮灭及“听者”的缺席 ,这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的危机。而霍尔顿为了走出困境、找寻缺失的东西、确立自身的存在所进行的纽约之行最终彻底失败 ,这不仅是霍尔顿个人的悲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顿 缺失 困境 找寻 危机
下载PDF
游荡、找寻、认同:娄烨电影的身体空间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超 古若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3-65,共3页
第六代导演以特立独行的影像风格,展示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凸显了对作为个体的自我命运的反观和书写,并借由个体命运的书写实现对当下中国现实的烛照。娄烨同样以作者化的影像书写游弋于中国文化断代的焦灼与迷茫中,他用"不撒谎的摄... 第六代导演以特立独行的影像风格,展示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凸显了对作为个体的自我命运的反观和书写,并借由个体命运的书写实现对当下中国现实的烛照。娄烨同样以作者化的影像书写游弋于中国文化断代的焦灼与迷茫中,他用"不撒谎的摄影机"完成了对中国现实社会图景的描摹,并以显著的身体空间意识完成了对中国现实的深入反思,由游荡的身体空间到找寻的身体空间,再到认同的身体空间,从三个向度上递进式地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烨 身体空间 游荡 找寻 认同
下载PDF
评赵树勤《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爱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赵树勤 图书评价《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下载PDF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大学英语教育中人文价值的找寻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旭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71-74,共4页
面对大学英语课程中人文素质与语言能力培养出现“断裂”的现状,笔者在文中对这种人文价值缺失现象进行了理性反思和剖析,并就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实例分析,阐释了该课程如何发掘其丰富的“人文教化”资源,成为文化传承、人文教育、人格塑... 面对大学英语课程中人文素质与语言能力培养出现“断裂”的现状,笔者在文中对这种人文价值缺失现象进行了理性反思和剖析,并就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实例分析,阐释了该课程如何发掘其丰富的“人文教化”资源,成为文化传承、人文教育、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的理论依据及其对策,使大学英语课程在“意义”迷失的边缘尽快踏上漫漫的回归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人文价值 找寻
下载PDF
主体的困境与找寻——从《海角七号》到《艋舺》的台湾电影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汝虎 《电影评介》 2011年第6期30-32,共3页
作为近两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两部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与《艋舺》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与影像风格,象征当前台湾社会内在的主体混沌与自我认知的困境,亦表达了新一代台湾青年对主体的自我找寻与融合开放的意识形态倾向。
关键词 台湾电影 主体 找寻 《海角七号》 《艋舺》
下载PDF
永远的找寻——评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 被引量:4
9
作者 康宁 《现代视听》 2011年第7期53-55,共3页
本文对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影片的主题:回归、名字、爱、成长这几个要素及其蕴涵的思想分别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千与千寻 动画片 找寻
下载PDF
对纯真的找寻——试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星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年第11期58-59,77,共3页
用反映论的观点对美国作家J.D.赛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进行了分析。从找寻纯真的角度剖析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从学校逃离到社会而最后又不得不向社会妥协的心路历程。霍尔顿试图在学校,在纽约找寻真善美,结果他只有在... 用反映论的观点对美国作家J.D.赛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进行了分析。从找寻纯真的角度剖析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从学校逃离到社会而最后又不得不向社会妥协的心路历程。霍尔顿试图在学校,在纽约找寻真善美,结果他只有在儿童的世界中才找到了纯真。以美国当时的经济和意识形态正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的这一过程为背景,从而揭示了霍尔顿所代表的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顿 找寻 纯真
下载PDF
执着而及时的生命价值找寻——浅析电影《寻枪》和《可可西里》的生命价值找寻母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蓉 闵学良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7-90,共4页
本文立足于分析电影《寻枪》和《可可西里》的生命价值找寻母题的内涵及在影片中的表现,指出其当下意义主要在于两点:1.满足当代人内心积压的对形而上的追逐欲望。2.刺激当代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及存在意义。
关键词 生命价值找寻母题 孤独而执着 短暂而永恒 焦虑而悲壮 当下意义
下载PDF
西藏北羌塘盆地帚状旋扭构造体系及对油气找寻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远山 《四川地质学报》 2006年第2期70-75,共6页
以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和论述了该地区地层、构造组合及其空间展布规律,指出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多级复式褶曲及与其匹配的边界断裂所构成的三级构造单元,呈现帚状构造组合特征,进而提出北羌塘盆地为一大型帚状旋扭... 以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和论述了该地区地层、构造组合及其空间展布规律,指出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多级复式褶曲及与其匹配的边界断裂所构成的三级构造单元,呈现帚状构造组合特征,进而提出北羌塘盆地为一大型帚状旋扭构造体系。油气找寻的战略方向应在该体系向东南撤开的方向上,重点是多格错仁—赤布张错一带的广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构造单元 帚状构造组合 帚状旋扭构造体系 油气找寻 北羌塘盆地
下载PDF
刑事归责要素的找寻与确立
13
作者 邓崇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9,共6页
刑事归责要素配置范围的确定,应当紧紧围绕刑事归责的价值目标而展开。尽可能地配置类型丰富且内容详尽的归责要素,是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关键。在坚持中国刑法学体系下找寻刑事归责要素原则的前提下,刑事归责要素应在"与犯罪... 刑事归责要素配置范围的确定,应当紧紧围绕刑事归责的价值目标而展开。尽可能地配置类型丰富且内容详尽的归责要素,是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关键。在坚持中国刑法学体系下找寻刑事归责要素原则的前提下,刑事归责要素应在"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各种主客观事实"和"与犯罪行为无关而与犯罪人有关的各种主客观事实"两大范围内找寻与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归责 刑事归责要素 找寻 确立
下载PDF
找寻与迷失——论鲁迅小说儿童身体的话语形构
14
作者 胡志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9-25,共7页
在新旧中国交嬗之际,儿童的身体属性在特殊话语体系下发生改变。鲁迅基于人道主义与进化论的逻辑理路,提出了“幼者本位”的儿童观,重新估定儿童身体。鲁迅在“呐喊”中执着地找寻儿童身体,儿童被塑造成亟待拯救的受害者,作为反抗传统... 在新旧中国交嬗之际,儿童的身体属性在特殊话语体系下发生改变。鲁迅基于人道主义与进化论的逻辑理路,提出了“幼者本位”的儿童观,重新估定儿童身体。鲁迅在“呐喊”中执着地找寻儿童身体,儿童被塑造成亟待拯救的受害者,作为反抗传统的标靶。鲁迅在“彷徨”中迷失了儿童身体,把孩童禁锢于幽暗的文化传统,用犀利的笔锋挖掘出儿童身上潜隐的“劣根性”,以死亡、市侩或残忍的儿童面貌来见证这新旧交接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儿童 身体 找寻 迷失 话语形构
下载PDF
迷失与找寻——谈印度电影3 Idiots
15
作者 刘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105,共2页
印度电影3 Idiots融教育、娱乐、励志为一体,在幽默喜剧中蕴涵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影片把成长、友情、爱情、梦想、成功等诸多打动人心的基本元素完美结合,并谈及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教育体制与目的、拜物主义与人文精神、人才流失、贫... 印度电影3 Idiots融教育、娱乐、励志为一体,在幽默喜剧中蕴涵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影片把成长、友情、爱情、梦想、成功等诸多打动人心的基本元素完美结合,并谈及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教育体制与目的、拜物主义与人文精神、人才流失、贫富差距等。在追求对现实的真实呈现与深刻剖析中,带有浓郁理想主义色彩,在一系列迷失与找寻中,展示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Idiots 迷失 找寻 人生 人文精神 理想
下载PDF
爱、桃花、找寻与拒绝——王家卫电影主题探究
16
作者 葛瑞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21,共2页
电影导演王家卫可谓是当代影坛的一个异数,其作品独特的影像风格与表现手法令香港乃至世界影坛为之称奇。在他的电影作品中,爱情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而他所表现的爱情模式往往是多元化的。拒绝与找寻也是王家卫作品反复诉说的主题,也即... 电影导演王家卫可谓是当代影坛的一个异数,其作品独特的影像风格与表现手法令香港乃至世界影坛为之称奇。在他的电影作品中,爱情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而他所表现的爱情模式往往是多元化的。拒绝与找寻也是王家卫作品反复诉说的主题,也即是理想中的爱与现实中的爱无法完美对接的结果。本文单就其电影作品爱情主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及看法,并对某些作品中颇具玩味处作出自己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爱情 找寻与拒绝 桃花
下载PDF
简析电影《喜福会》中的找寻主题
17
作者 邰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6-127,共2页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曾被翻译成35种语言。1994年导演王颖将《喜福会》搬上了银幕后,有更多的人知道并喜爱上这部作品。电影版的《喜福会》逐一讲述了四位从旧中国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与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的故...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曾被翻译成35种语言。1994年导演王颖将《喜福会》搬上了银幕后,有更多的人知道并喜爱上这部作品。电影版的《喜福会》逐一讲述了四位从旧中国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与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的故事。"找寻"是这部电影中暗含的一个主题。本文从母亲、女儿和母女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电影中的"找寻"主题,进一步理解了母亲在旧中国的苦难经历,女儿面对不同文化的艰难选择以及母女冰释前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找寻主题 成长
下载PDF
割裂后的找寻——浅析西部地理与西部文学的关系
18
作者 税雪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25-26,共2页
地理和文化之间自古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的地理总是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本文试从地理和文学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入手,对西部地理与西部文学之间的割裂、这种割裂产生的原因、文学出现的新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西部地理 西部文学 割裂 找寻
下载PDF
《七月与安生》:关于女性的自我放逐与找寻
19
作者 王安然 陈文琳 《视听》 2017年第5期194-195,共2页
影片《七月与安生》自公映以来,票房口碑皆佳,斩获多项提名和奖项。作为青春题材的电影,该片不但紧扣"成长母题",而且以其细腻的"女性视角"和鲜明的"女性意识"引发热议。该片通过掌控全局的女性叙事者,... 影片《七月与安生》自公映以来,票房口碑皆佳,斩获多项提名和奖项。作为青春题材的电影,该片不但紧扣"成长母题",而且以其细腻的"女性视角"和鲜明的"女性意识"引发热议。该片通过掌控全局的女性叙事者,展现出独特鲜明的女性形象和浓墨重彩的女性关系,在女性曲折的成长经验中展现了一个关于自我放逐与找寻的故事。"成为谁""过什么生活"是贯穿电影始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止属于片中的七月和安生,还属于每一名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与安生》 放逐 找寻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灵魂家园:张承志的徘徊与找寻
20
作者 张钰 《文教资料》 2014年第31期57-58,共2页
张承志是一位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作家,从1978年开始写作到之后创作出《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著名作品,无论从其个人经历还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经历了多次的徘徊与找寻,有缺失时的不安,有找到时的欣喜,也有认清... 张承志是一位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作家,从1978年开始写作到之后创作出《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著名作品,无论从其个人经历还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经历了多次的徘徊与找寻,有缺失时的不安,有找到时的欣喜,也有认清那并非真正皈依的彷徨,及再次踏上找寻之路的坚忍。张承志从未放弃,一直带着崇高的理想、秉着清洁的精神,在为他的思想、为他的心灵,找寻一个栖身之所,找寻一个灵魂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找寻 黑骏马 北方的河 心灵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