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躯体症状的抑郁发作述情障碍表现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1
作者 周俊 罗海东 +2 位作者 丁虎 张婧 陈起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伴躯体症状的抑郁发作述情障碍表现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纳入抑郁发作伴有躯体症状病人97例,抑郁发作不伴有躯体症状病人97例,所有病人均予症状自评量表(SCL-90)、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表(HAMD-17)、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 目的:探讨伴躯体症状的抑郁发作述情障碍表现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纳入抑郁发作伴有躯体症状病人97例,抑郁发作不伴有躯体症状病人97例,所有病人均予症状自评量表(SCL-90)、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表(HAMD-17)、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以评估其心理状况,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两组SCL-90量表躯体化、焦虑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AS-20量表情感辨别困难、情感描述困难、外向性思维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因子与情感辨别困难、情感描述困难、TAS-20总分存在相关性(P<0.05);肝气郁结证病人TAS-20总分与其他4种证型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述情障碍与抑郁发作病人的躯体症状存在相关性;述情障碍可能是肝气郁结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情障碍 抑郁发作 躯体症状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改善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疗效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黄春晖 王进义 +2 位作者 房超青 陈韶光 林艺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在为期4周的治疗期间,研究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伪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1、2、3、4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MAD-24)评估临床疗效,使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NS-IV)、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并记录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总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第1、2周末的HMAD-2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早期优势(P<0.05)。然而,治疗4周后,两组在认知功能测试(如理解记忆、再认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尽管联合疗法在早期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长期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且安全性相当。结论与单纯仅使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高频rTMS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在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在治疗前期可较快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在治疗4周后对于提升临床疗效及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未能显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喹硫平 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
下载PDF
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涵 王雪 +4 位作者 王丹 王雯 金文青 姜玮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抑郁对照组(depression control,DC组)、伴自杀意念组(suicidal ideation,SI组)和伴自杀行为组(suicide attempt,SA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自杀意念量表(th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和精神分裂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61,P<0.001),事后比较发现SA组和SI组HAMD-17总分显著高于DC组。MCCB结果显示,DC组言语学习和记忆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DC组和SA组推理和问题解决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P=0.022,OR=1.067,95%CI:1.009~1.127)、认知障碍因子(P=0.001,OR=1.739,95%CI:1.238~2.443)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P=0.003,OR=0.100,95%CI:0.022~0.458)和社会认知(P=0.033,OR=0.953,95%CI:0.912~0.996)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认知功能缺陷是影响抑郁发作患者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认知功能 自杀意念 自杀行为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荣达 王玉文 +2 位作者 王泽民 龙森 何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0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分别采用鲁拉西酮、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0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分别采用鲁拉西酮、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促甲状腺激素(TSH)、PRL、雌二醇(E2)水平、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题(ITAQ)评分、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65%、81.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前后PANAS评分差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PRL、E2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前后TSH、PRL、E2水平差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ITAQ评分增高,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前后ITAQ评分差值较高(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用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好,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加血清PRL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鲁拉西酮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疗效 催乳素
下载PDF
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叶湘湘 方政华 +2 位作者 周志强 张婵娟 周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8-20,24,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180例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 目的观察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180例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患者采取丙戊酸镁持续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实验室指标[血清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vs.64.44%,χ^(2)=8.322,P=0.004)。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血清PRL、TSH、FT_(4)、FT_(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PRL、TSH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FT_(4)、FT_(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8周后,2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期间均发生不良反应,但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89%vs.12.22%,χ^(2)=0.530,P=0.467)。结论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可更好地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较小,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发作 富马酸喹硫平 丙戊酸镁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IgA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徐劲节 王媺媞 +3 位作者 王成睿 金文青 任艳萍 王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自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性抑郁发作患者威胁型和剥夺型儿童期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联性分析
7
作者 侯皓 罗丹 +3 位作者 康丽君 马思梦 刘忠纯 杨冰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9-354,共6页
目的基于逆境和精神病理维度模型(dimensional model of adversity and psychopathology,DMAP)探索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威胁型和剥夺型儿童期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联。方法收集970例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资料,根据简版儿童期创伤问卷(chi... 目的基于逆境和精神病理维度模型(dimensional model of adversity and psychopathology,DMAP)探索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威胁型和剥夺型儿童期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联。方法收集970例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资料,根据简版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评分将患者分为无创伤组(426例)、仅威胁组(86例)、仅剥夺组(210例)、混合组(248例),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attitudes scale,DAS)评估患者的认知歪曲情况,DAS得分大于所有受试者得分的上四分位数定义为高认知歪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威胁型和剥夺型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联。结果无创伤组、仅威胁组、仅剥夺组、混合组整体高认知歪曲者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19.25%vs.30.23%vs.20.00%vs.35.89%,P<0.001),且各维度高认知歪曲比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威胁型创伤与整体高认知歪曲呈正关联(OR=2.031,P<0.001),且威胁型创伤与DAS中脆弱性(OR=1.709,P<0.001)、吸引与排斥(OR=2.088,P<0.001)、完美化(OR=2.321,P<0.001)、强制性(OR=1.765,P=0.001)、寻求赞许(OR=1.837,P<0.001)、依赖性(OR=1.554,P=0.006)、自主性态度(OR=1.864,P<0.001)等7个维度高认知歪曲呈正关联,剥夺型创伤仅与认知哲学维度高认知歪曲呈正关联(OR=1.495,P=0.015)。结论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儿童期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紧密相关,威胁型创伤与整体及除认知哲学外的维度高认知歪曲正相关,而剥夺型创伤仅与认知哲学维度高认知歪曲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发作 抑郁情绪 儿童期创伤 功能失调性态度 认知歪曲 情感虐待 躯体虐待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赵昕 王雪 +4 位作者 袁晓菲 王巍巍 徐劲节 吴涵 姜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1924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情况,根据患者是...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1924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再入院将其分为再入院组和未再入院组。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1924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347例,再入院率为18.04%(347/1924);两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精神疾病家族史、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既往住院次数、病程、伴精神病性症状、心境稳定剂应用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既往住院次数多、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用一种心境稳定剂均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既往住院次数多、伴精神病性症状、单用一种心境稳定剂均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再入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抑郁发作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9
作者 渠婷婷 袁钦湄 +2 位作者 王晨南 杨峘 曹玉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将95例抑郁发作患者设为研究组,99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短时程(5 min)心率变异性检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研究组受试者抑郁状...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将95例抑郁发作患者设为研究组,99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短时程(5 min)心率变异性检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研究组受试者抑郁状况。比较两组受试者HRV指标的差异,包括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平衡指数(LF/HF)。对HAMD-17总分及各因子分与HRV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受试者SDNN、TP、LF及HF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F/HF虽升高但不显著(P>0.05)。研究组受试者HAMD-17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与SDNN、TP、LF均呈负相关(P<0.05),与HF、LF/HF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抑郁发作患者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下降,HRV可作为辅助识别抑郁发作的生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下载PDF
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的关系
10
作者 缪楹 徐晓津 +1 位作者 徐艳芩 房茂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9期501-504,517,共5页
目的:探究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160例抑郁发作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160例抑郁发作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进行调查,分析自杀意念与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的关系。结果:有无自杀意念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受教育年限、职业、婚姻、受虐待史、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杀意念强度与认知融合(OR=0.287,P<0.05)和经验性回避(OR=0.349,P<0.05)呈正相关。在认知融合方面,“中等到强烈”的“被动尝试自杀的愿望”与“无”和“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验性回避方面,“中等到强烈”的“主动尝试自杀的愿望”和“被动尝试自杀的愿望”与“无”和“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显示,受教育年限越短,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OR=0.781,95%CI 0.661~0.922,P=0.004),经验性回避越高,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OR=1.150,95%CI 1.055~1.255,P=0.002)。结论: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均与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意念强度呈正相关,经验性回避是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认知融合 经验性回避 抑郁发作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江婷婷 刘伟 刘会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32-634,共3页
目的评估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BPD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观察组(帕罗西汀+喹硫平)。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抑郁水平评定量... 目的评估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BPD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观察组(帕罗西汀+喹硫平)。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评分、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HAMD-17评分、CES-D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降低,IL-10、GQOLI-74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BPD抑郁发作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可以改善TNF-α、IL-1、IL-10水平,增强疗效,缓解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1例
12
作者 向伟 陈妍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病例报告了一例17岁女性患者,因“情绪欠佳、易烦躁5月+”来院治疗。患者5岁时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此次入院后,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为:①肝豆状核变性;②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给予心境稳定剂和抗抑郁药联合治... 本病例报告了一例17岁女性患者,因“情绪欠佳、易烦躁5月+”来院治疗。患者5岁时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此次入院后,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为:①肝豆状核变性;②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给予心境稳定剂和抗抑郁药联合治疗后病情好转。目前,鲜有关于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报道,诊断考虑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还是两者共病,存在争议。另外,在对患者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往往忽视躯体情况。本案例综合考虑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情况,对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提示精神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既要关注精神症状,也要密切重视患者既往躯体疾病病史,进行合理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下载PDF
病程对抑郁发作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周雨顺 陈贵海 +2 位作者 马子杰 厉雪艳 张海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病程对抑郁发作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障碍科)确诊的抑郁发作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程长短分为短病程(SD,≤2个月)组(n=33)和长病程(LD,≥24个月)组(n=... 目的:探讨病程对抑郁发作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障碍科)确诊的抑郁发作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程长短分为短病程(SD,≤2个月)组(n=33)和长病程(LD,≥24个月)组(n=22)。患者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的评估。结果:2组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期持续时间及其所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D组比较,LD组的REM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持续时间更短(P<0.05)、REM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减少(P<0.05)。结论:病程可显著干扰抑郁发作患者的REM睡眠结构,减少REM期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病程 睡眠结构 快速眼动睡眠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和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雪梅 李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3-18,共6页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抑郁发作和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DⅠ型抑郁发作患者59例设为BD组,MDD患者56例设为MDD组,健康人群6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汉密顿...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抑郁发作和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DⅠ型抑郁发作患者59例设为BD组,MDD患者56例设为MDD组,健康人群6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受试者的临床症状。采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定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分析BDⅠ型抑郁发作患者及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BD组患者复发次数多于MDD组,HAMD评分低于MDD组(P<0.05或0.01)。BD组和MDD组患者MCCB的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词语记忆、视觉学习与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认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BD组患者MCCB的信息处理速度低于MDD组(P<0.05)。年龄与BD组患者词语学习、视觉学习与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呈正相关(P<0.01);受教育年限、发病年龄、病程与BD组患者词语学习、视觉学习与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呈负相关(P<0.05或0.01)。职业与MDD组患者视觉学习与记忆能力呈正相关(P<0.05);体质量指数与MDD组患者信息处理速度、社会认知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可经过认知功能相关量表的评估,明确认知损伤领域及程度,尽早予以认知干预或相关辅助治疗,同时需要考虑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避免或消除不良影响,帮助患者病情稳定及预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重度抑郁障碍 认知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疗效及血清TSH、PRL、DA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刘晓燕 敖玲 +1 位作者 郭洋达 陈腊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129-13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PD)抑郁发作疗效,以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江西省精神病院治疗的BPD抑郁发作的120例青少年...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PD)抑郁发作疗效,以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江西省精神病院治疗的BPD抑郁发作的120例青少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60例。低剂量组给予采用低剂量的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高剂量组采用高剂量的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n=6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TSH、PRL、D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BR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剂量组的TSH、PRL、DA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TSH、PRL、D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对BPD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发作程度,且低剂量的喹硫平对血清TSH、PRL、DA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促甲状腺激素 丙戊酸镁 抑郁发作 催乳素 双相情感障碍 多巴胺
下载PDF
MECT治疗对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脑电波及HAMD评分的影响
16
作者 庄二阳 刘绪蓬 +1 位作者 陈旋 孟俊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1期3225-3228,323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治疗对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脑电波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东方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发作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治疗对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脑电波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东方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发作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MEC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前额脑电波功率、HAMD评分的差异;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前额脑电波功率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前额、右前额的脑电波功率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前额、右前额的α1波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δ、θ波功率以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前额、右前额的α1波功率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δ、θ波功率与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口干、恶心呕吐、厌食、视力模糊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与抗抑郁药物联用治疗重度抑郁发作效果确切,且治疗后脑电波功率与HAMD评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脑电波 脑电图
下载PDF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的关系
17
作者 马晓 张丽霞 +8 位作者 李猛 贾得焕 朱妍 李峥 王体宾 阎琳 朱俊敬 张岩滨 孔德荣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将64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5分的34例患者纳入攻击组,其他30例患者纳入非攻击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 目的探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将64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5分的34例患者纳入攻击组,其他30例患者纳入非攻击组,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T_(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并分析攻击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MO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T_(3)、TT_(4)、FT_(3)、FT_(4)、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组患者血清FT_(3)水平与MOAS总分及自身攻击分量表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血清TT_(3)、TT_(4)、FT_(4)、TSH水平与攻击组患者各MOAS分量表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伴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血清FT_(3)水平越高,其自身攻击行为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甲状腺激素水平 外显攻击行为 青少年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miR-381-3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何堂礼 周健 张露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318-3p(miR-381-3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BD抑郁发作患者(抑郁发作组)和BD躁狂发作患者(躁狂发作组)各140例,另招...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318-3p(miR-381-3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BD抑郁发作患者(抑郁发作组)和BD躁狂发作患者(躁狂发作组)各140例,另招募14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miR-381-3p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BD抑郁发作患者血清miR-381-3p表达水平。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三组受试者抑郁、躁狂和认知功能状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BD抑郁发作患者血清miR-381-3p表达水平与HAMD-17、YMRS及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抑郁发作组、躁狂发作组患者的血清miR-381-3p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抑郁发作组高于躁狂发作组(P<0.01)。病程≥3 a、发作次数≥5次、本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HAMD-17评分>24分的抑郁发作组患者血清miR-381-3p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病程<3 a、发作次数<5次、本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HAMD-17评分≤24分的患者(P<0.01)。抑郁发作组患者的HAMD-17评分高于躁狂发作组与健康组,YMRS评分低于躁狂发作组,MMSE评分低于躁狂发作组和健康组;躁狂发作组患者YMRS评分高于健康组,MMSE评分低于健康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抑郁发作组患者血清miR-381-3p表达水平与HAMD-17、YMR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miR-381-3p在BD抑郁发作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表达水平与患者抑郁程度呈正相关,且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miR-381-3p有望成为评估BD抑郁发作患者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微小核糖核酸-318-3p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碳酸锂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效果
19
作者 赵文旭 邢成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0期17-19,23,共4页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境障碍科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rTMS...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境障碍科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rTMS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碳酸锂、喹硫平治疗,联合rTMS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rTMS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规组的70.00%(χ^(2)=11.977,P=0.001)。治疗2个疗程后,2组NIHSS、SDS、PSQI评分降低,且联合rTMS组低于常规组(P<0.01)。联合rTMS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常规组的26.00%(χ^(2)=9.490,P=0.002)。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rTMS联合碳酸锂与喹硫平治疗可提升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缓解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经颅磁刺激 碳酸锂 喹硫平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深部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BDNF的影响
20
作者 潘婵媛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辅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 目的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辅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TMS治疗(18 Hz,120%rMT),对照组接受伪刺激,两组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两组抑郁状况,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估两组躁狂状况和自杀风险,同时检测血清BNDF水平,并对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HAMD-17评分快速降低,治疗后第2、4周末观察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SS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ND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BND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MS能快速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自杀风险,有效上调BNDF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经颅磁刺激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丙戊酸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