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姚金保 张平平 +5 位作者 任丽娟 杨学明 马鸿翔 姚国才 张鹏 周淼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2-458,共7页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抗倒指数。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显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宁麦8号具有较多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隐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控制抗倒指数遗传较多的显性基因。抗倒指数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基部第二节间粗、基部第一、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穗下节间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倒指数 加性-显性模型 茎秆特性
下载PDF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92
2
作者 李金才 尹钧 魏凤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2-666,共5页
于2 0 0 1- 2 0 0 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大小显著影响茎秆形态特征、植株C N比大小和茎秆抗倒指数,小麦茎秆形态特征与植株的抗倒性密切相关。其中,基... 于2 0 0 1- 2 0 0 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大小显著影响茎秆形态特征、植株C N比大小和茎秆抗倒指数,小麦茎秆形态特征与植株的抗倒性密切相关。其中,基部三节间的健壮程度与小麦抗倒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程度为第2节间>第1节间>第3节间。茎秆健壮程度对茎秆抗倒指数的影响为基部节间干物重>基部节间壁厚>基部节间长度>基部节间内径大小。明确了植株碳氮比大小是决定植株倒伏与否的内部生理因素之一和以茎秆抗倒指数(CLRI)作为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aestivum) 播种密度 形态特征 茎秆抗倒指数(CLRI)
下载PDF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8
3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2 位作者 王成雨 屈会娟 沈学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氮水平(202.5、270.0和337.5kghm-2)和不同基追比例的施肥试验,对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秆抗倒指数(CLRI,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氮水平(202.5、270.0和337.5kghm-2)和不同基追比例的施肥试验,对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及茎秆抗倒指数(CLRI,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显著影响小麦茎秆抗倒能力。基部节间长度和含氮量均随施氮水平和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节间充实度、机械强度则表现相反。而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和CLRI则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但随基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CLRI与基部节间粗度、壁厚、充实度及机械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基部节间长度和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CLRI可作为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运筹模式 性能 茎秆抗倒指数
下载PDF
大豆种质倒伏抗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蓉 王贤智 +5 位作者 张晓娟 沙爱华 吴学军 涂赣英 邱德珍 周新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4-489,共6页
取30份南方春大豆种质为材料,以测定植株茎秆性状和根系性状建立4类不同构成因子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程度与抗倒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与结荚期多因子抗倒指数[(根重×茎秆强度)/(株高×茎重×分枝数)×100... 取30份南方春大豆种质为材料,以测定植株茎秆性状和根系性状建立4类不同构成因子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程度与抗倒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与结荚期多因子抗倒指数[(根重×茎秆强度)/(株高×茎重×分枝数)×100]相关性最为密切。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的直接效应最大,而茎重则具有较大的负效应。以抗倒指数作为综合指标评价大豆种质根倒伏抗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质 抗倒指数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苎麻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曾维爱 谭济才 +3 位作者 崔国贤 罗中钦 肖红松 黄艳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577-2581,共5页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赤霉素、烯效唑和抑芽敏对苎麻茎秆抗倒伏性及其抗倒指数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Y=87.10-9.03X1+8.30X2-9.41X12-12.25X32。经模拟选优得出,当赤霉素取14.29mg·kg-1,烯效唑取20....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赤霉素、烯效唑和抑芽敏对苎麻茎秆抗倒伏性及其抗倒指数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Y=87.10-9.03X1+8.30X2-9.41X12-12.25X32。经模拟选优得出,当赤霉素取14.29mg·kg-1,烯效唑取20.00mg·kg-1,抑芽敏取357.00mg·kg-1时,抗倒指数达最大值103.23g·mm-1,这个方程可作为反馈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植物生长调节剂 伏性 抗倒指数
下载PDF
基于模型法的大豆抗倒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金生 蒲国锋 +2 位作者 马力 何雯瑾 吴俊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了创新大豆抗倒伏鉴定方法,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机械化生产中的抗倒伏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 为了创新大豆抗倒伏鉴定方法,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机械化生产中的抗倒伏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植株含水量为指标,设计6种多因子抗倒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大豆抗倒伏最佳鉴定时期及抗倒指数,并利用通径系数分析各指标对最佳抗倒指数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结荚期检测多因子抗倒指数1A[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100]为简单、快速鉴定大豆抗倒伏的最佳技术模型,抗倒指数1A为0.02以上的材料均表现出很强的抗倒伏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对大豆抗倒伏性贡献最大的因子为茎秆强度(r=0.831^(**)),而对大豆易倒伏贡献较大的因子为株高(r=-0.644^(**))和地上部鲜重(r=-0.627^(**))。无论从相关程度还是相对效果来看,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的影响作用都极为明显,正向直接效应最大(P1→y=0.652)。研究确立了快捷评价大豆抗倒伏性的技术模型:在大豆结荚期检测抗倒指数1A[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100]。抗材倒指数1A>0.02的材料抗倒伏能力较强,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影响作用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倒指数 评价技术
下载PDF
盐麦2号抗倒性的初步探讨
7
作者 陈健 陈和 +2 位作者 张明生 石岑 朱风台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2年第S1期16-18,共3页
作物的抗倒性是一个高产稳产品种的主要性状。一般而言,高杆品种植株抗例性不如矮杆品种强,但也有例外。盐麦2号是一个植株较高的大穗大粒型品种,具有“三抗”特点,本文就其“三抗”之一的抗倒性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大粒型 高产稳产 矮杆 能力 抗倒指数 茎杆 高杆 干物重 节间
下载PDF
不同春生叶龄期追氮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抗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添 王红光 +3 位作者 李东晓 李浩然 李瑞奇 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5-833,共9页
为明确兼顾冬小麦高产和抗倒伏的春季最佳追氮时期,设置品种、追氮期二因素裂区试验,其中,2015-2016年以山农16(SN16)和石新828(SX828)2个品种为主区,2016-2017年以藁优2018(GY2018)、科农2009(KN2009)和石4366(SH4366)3个品种为主区,... 为明确兼顾冬小麦高产和抗倒伏的春季最佳追氮时期,设置品种、追氮期二因素裂区试验,其中,2015-2016年以山农16(SN16)和石新828(SX828)2个品种为主区,2016-2017年以藁优2018(GY2018)、科农2009(KN2009)和石4366(SH4366)3个品种为主区,两年均以春3、4、5、6叶伸出时分别追施总施N量240kg·hm-2中的50%氮肥(分别用N3~N6表示)为副区。在关键生育时期调查群体总茎数,成熟期调查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拔节至孕穗期一般以N3或N4处理总茎数最多,开花至成熟期一般以N4处理的穗数最多,N5处理的成穗率最高;孕穗期至开花后24d,N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最大,N6处理的最小;大部分品种以N4处理的株高最高,不同叶龄期追氮处理的重心高度则因品种而异;N4处理小麦基部第2节间最长,节间充实度和机械强度最小,N3和N4处理的抗倒指数最低。抗倒指数和机械强度与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节间直径、茎壁厚度和充实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叶龄期追氮对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大部分小麦品种以N4处理的穗数最多,且施氮处理间的差异一般不显著。石新828和藁优2018各施氮处理千粒重的差异不显著,另外3个品种N4处理的千粒重高于其他处理。5个品种中除藁优2018以N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外,其他品种均以N4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且均与N5处理的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春4叶期追氮产量性状最优而倒伏风险最大;春5叶期追氮的籽粒产量与春4叶期追氮的差异不显著,但其抗倒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兼顾高产和抗倒伏,因此,春5叶期为河北平原春季最佳追氮时期。在灌水条件常成为限制因素的该地区小麦生产中,春4叶至春5叶期根据水源情况灌水和随水追施氮肥,都是比较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追氮时期 籽粒产量 茎秆形态特征 抗倒指数
下载PDF
考虑抗倒能力的砌体结构震害预测 被引量:5
9
作者 万卫 袁一凡 +1 位作者 薄景山 蔡晓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5,共7页
以往对砌体结构的抗震鉴定或震害预测方法没有考虑构造柱、圈梁等抗震措施对增强砌体结构抗倒能力的影响,使得在高烈度下的鉴定或震害预测结果多为倒塌,这与震害实际不符合。实际在高烈度区,有一些砌体结构并没有倒塌。本文按照杨玉成等... 以往对砌体结构的抗震鉴定或震害预测方法没有考虑构造柱、圈梁等抗震措施对增强砌体结构抗倒能力的影响,使得在高烈度下的鉴定或震害预测结果多为倒塌,这与震害实际不符合。实际在高烈度区,有一些砌体结构并没有倒塌。本文按照杨玉成等[1]提出的用抗倒增强系数修正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将抗倒增强系数的取值推广到不同工况;提出地震烈度为Ⅹ度时烈度影响系数为4.0;推演了杨玉成等提出的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表示的震害预测判别标准。按此法进行了24栋建筑的分析,震害预测结果显示考虑抗倒能力的方法适用于高烈度下的砌体结构震害预测,简单易用,符合震害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震害预测 增强系数 综合能力指数
下载PDF
砂质脱潮土区不同冬小麦品种(系)抗倒伏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玲 杨文平 +5 位作者 梅沛沛 焦爽 徐丽娜 张志勇 欧行奇 姚素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河南省砂质脱潮土区冬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方法】以河南省砂质脱潮土区种植的13个不同冬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浆中期冬小麦农艺性状、茎秆物质特性和力学特性与抗倒性能的关系,并对与小麦抗倒指数相关的9个性状... 【目的】研究河南省砂质脱潮土区冬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方法】以河南省砂质脱潮土区种植的13个不同冬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浆中期冬小麦农艺性状、茎秆物质特性和力学特性与抗倒性能的关系,并对与小麦抗倒指数相关的9个性状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灌浆中期的株高和重心高度不是冬小麦品种(系)倒伏的决定因素。不同冬小麦品种(系)的基部第二节间的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与第二节间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株高构成指数和基二/株高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茎粗、茎壁厚度和厚径比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中类群Ⅰ通过降低株高和优化基部第二节间来改善抗倒性能。类群Ⅱ通过基部第二节间特性优化来改善抗倒性能,类群Ⅲ通过降低株高和提高茎秆机械强度来降低倒伏。主成分分析得到的3个主成分因子对抗倒性状变异累计贡献率为83.72%。主成分因子Y1反映茎秆指标变异的48.11%,其中茎壁厚度、厚径比、机械强度是决定Y1的主要因素。【结论】抗倒指数是由多因素决定的综合性状,基二/株高、茎壁厚度、茎粗和厚径比可以作为评价抗倒伏指数的指标选项。就砂质脱潮土区提高小麦抗倒育种对策而言,除茎秆的机械强度外,注重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和茎壁厚度与茎粗的比例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系) 砂质土 茎秆特性 机械强度 抗倒指数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夏播红小豆抗倒伏能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乐政 华方静 +3 位作者 曹鹏鹏 高凤菊 王士岭 高祺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39-44,共6页
以红小豆品种中红7号(V1)、冀红15号(V2)为材料,设每公顷种植10. 0万株(d1)、12. 0万株(d2)、14. 0万株(d3)、16. 0万株(d4)、18. 0万株(d5)共5个处理,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下夏播红小豆抗倒伏性状、抗倒指数和... 以红小豆品种中红7号(V1)、冀红15号(V2)为材料,设每公顷种植10. 0万株(d1)、12. 0万株(d2)、14. 0万株(d3)、16. 0万株(d4)、18. 0万株(d5)共5个处理,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下夏播红小豆抗倒伏性状、抗倒指数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2个红小豆品种的株高逐渐增高,茎粗逐渐减小,分枝数、地上鲜重和根鲜重逐渐降低,品种间及密度间差异显著;抗倒伏指数V1在d4、d1密度下较高,V2在d1、d3密度下较高,V1显著大于V2;红小豆V1和V2的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加后逐渐降低,V1极显著大于V2,密度间差异极显著,均在每公顷种植14万~18万株间产量较高,16万株时最高,V1达2 785. 4 kg/hm^2,V2达2 514. 8 kg/hm^2。选用红小豆品种中红7号并以每公顷16万株种植,是实现夏播红小豆抗倒伏、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密度 伏能力 抗倒指数 产量
下载PDF
夏播绿豆抗倒性分析及机收品种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乐政 华方静 +4 位作者 曹鹏鹏 田艺心 高凤菊 任自超 王士岭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49-53,61,共6页
为明确夏播绿豆不同品种(系)的抗倒伏能力,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绿豆品种,以适宜鲁西北地区夏播种植的绿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利用成熟期绿豆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的测定值,建构起4类不同的抗倒指数。结果表明,实际倒伏程度与抗倒指数... 为明确夏播绿豆不同品种(系)的抗倒伏能力,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绿豆品种,以适宜鲁西北地区夏播种植的绿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利用成熟期绿豆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的测定值,建构起4类不同的抗倒指数。结果表明,实际倒伏程度与抗倒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与多因子抗倒指数[(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分枝数)×100]相关性最为密切,以此作为综合指标来评价材料的抗倒性发现,德绿0518和苏抗2号抗倒伏能力较强。进而采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机收绿豆品种的优劣进行多目标综合评判,显示:绿豆14、德绿0518、绿豆16和LPX08灰色综合评判值较高,田间表现抗倒性强或中等,产量及构成性状较好,适宜作为机收品种应用。该研究可为绿豆高产栽培、机械化收获和抗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品种 抗倒指数 机收 灰色综合评判
下载PDF
夏播红小豆抗倒伏性分析及机收品种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方静 王乐政 +3 位作者 曹鹏鹏 高凤菊 田艺心 王士岭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8-413,共6页
为明确鲁西北地区夏播红小豆的抗倒伏能力,以不同来源的18个红小豆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值,建立了4类不同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抗倒指数[(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分枝数)... 为明确鲁西北地区夏播红小豆的抗倒伏能力,以不同来源的18个红小豆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值,建立了4类不同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抗倒指数[(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分枝数)×100]与实际倒伏程度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746**),以其作为指标综合评价红小豆种质抗倒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果显示,HZ4306、ZH7和XD4具有较强的抗倒能力。采用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对参试红小豆品种(系)机收的优劣进行多目标综合评判,得出ZH7、HZ4306、SXP0043、XD4和HZ4307灰色综合评判值较高(0.736~0.764),即品种的综合性状较优良,适宜作为机收品种应用,该研究可为红小豆高产栽培、机械化收获和抗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机收品种 抗倒指数 灰色综合评判
下载PDF
夏播红小豆成熟期抗倒伏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华方静 曹鹏鹏 +3 位作者 张鲲 王乐政 高凤菊 王士岭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48-52,共5页
以不同来源的夏播红小豆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相关性状值,以其建立不同的抗倒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红小豆抗倒伏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多因子抗倒指数3,即(茎粗×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 以不同来源的夏播红小豆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相关性状值,以其建立不同的抗倒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红小豆抗倒伏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多因子抗倒指数3,即(茎粗×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鲜重×(1+分枝数)]是茎粗、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鲜重和分枝数的综合体现,与夏播红小豆成熟期的抗倒伏性联系最为密切,以其作为指标综合评价红小豆种质抗倒伏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红小豆成熟期的茎粗、根鲜重和茎秆强度的值越大,分枝数、株高和地上鲜重的值越小,则抗倒指数越大,即抗倒性越强,因此这些性状可作为评价夏播红小豆成熟期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可为夏播红小豆抗倒伏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伏性 抗倒指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肥密耦合提高玉米全生育期茎倒抗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孝虎 李银昌 +2 位作者 宋朝玉 王圣健 杨锦忠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2,共8页
为了探明肥密耦合对玉米茎倒抗性的影响,本试验设置3个施肥量[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78.0、112.5、57.0kg/hm^(2)(F1),132.0、139.5、90.0kg/hm^(2)(F2),186.0、168.0、124.5kg/hm^(2)(F3)]和3个密度(6.0万、7.5万、9.0万株/h... 为了探明肥密耦合对玉米茎倒抗性的影响,本试验设置3个施肥量[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78.0、112.5、57.0kg/hm^(2)(F1),132.0、139.5、90.0kg/hm^(2)(F2),186.0、168.0、124.5kg/hm^(2)(F3)]和3个密度(6.0万、7.5万、9.0万株/hm^(2))处理进行组合试验,采用遵循结构力学原理的抗茎倒指数作为茎倒抗性的评价指标,并分5个生育时期使用田间原位拉力仪测试茎秆抗弯折力。结果表明,同一密度不同施肥量处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为:6.0万株/hm^(2)密度下抗茎倒指数、弯折力矩和风合力矩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7.5万株/hm^(2)密度下F2处理抗茎倒指数及其组分在3个施肥量中平均表现最优;9.0万株/hm^(2)密度下各施肥量处理抗茎倒指数的变化在各生育时期之间有所不同,而弯折力矩和风合力矩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施肥量下,玉米抗茎倒指数、弯折力矩整体上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各生育时期表现基本一致;风合力矩则随密度变化的趋势略有不同。生育时期对抗茎倒指数及其组分的影响最大且远大于其它因素,其效应量分别为0.43、0.30、0.72。综合来看,增加密度的同时适当提高施肥水平才能使玉米植株既可保证产量又可获得更高的抗茎倒指数。本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施肥量 指数 全生育期
下载PDF
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丽娜 傅兆麟 +1 位作者 汪桐 刘计允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7期54-56,59,共4页
为探讨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以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与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的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倒伏率为100.0%,平均倒伏程度为54.1%,比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 为探讨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以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与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的10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倒伏率为100.0%,平均倒伏程度为54.1%,比10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平均高90.0、51.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相比,抗倒指数低0.015 6,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二节节间长度也比普通栽培小麦分别多1.9、5.8 cm,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部第一、二节节间粗度分别少0.84、0.73 mm,也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因而导致伴生栽培小麦抗倒能力显著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栽培小麦 抗倒指数 茎秆特性
下载PDF
苦荞品种抗倒性鉴定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月 向达兵 +3 位作者 黄后兵 范昱 韦爽 张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1,共7页
以20个苦荞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荞品种的抗倒性及其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品种的倒伏率差异可将参试材料分为5种抗倒类型,其中强抗型材料3个,高抗型和普抗型材料各6个,风险型材料3个,易倒型材料2个。相关性分析发现,苦荞倒伏率... 以20个苦荞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荞品种的抗倒性及其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品种的倒伏率差异可将参试材料分为5种抗倒类型,其中强抗型材料3个,高抗型和普抗型材料各6个,风险型材料3个,易倒型材料2个。相关性分析发现,苦荞倒伏率与基部第2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5,而与茎秆抗倒指数、子叶节干重、子叶节穿刺强度、第1节间和第2节间的机械强度、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453、-0.453、-0.509、-0.510、-0.529和-0.709。第2节间长度、茎秆抗倒指数、子叶节干重、子叶节穿刺强度、第1节间和第2节间的机械强度、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含量等可作为评价苦荞品种抗倒性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茎秆抗倒指数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