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名方小柴胡汤抗抑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管庆霞 刘宇萌 +4 位作者 李莹 杨寒 周小影 罗煜婷 邹淑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抑郁症发病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因其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方式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证的经典名方,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抑郁症发病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因其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方式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证的经典名方,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和解少阳且长于疏肝理气解郁,现代药理学研究也验证了其抗抑郁作用且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关于小柴胡汤抗抑郁的机制还尚未有定论,因此作者基于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和化学成分对近十年来现有小柴胡汤抗抑郁的研究进行综述,探究小柴胡汤抗抑郁的机制,发现小柴胡汤抗抑郁的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受体、HPA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且可能是协同作用的结果,为深入研究小柴胡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抗抑郁 综述
下载PDF
8种抗精神病药、13种抗抑郁药及9种活性代谢物在人血清中的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贺静 凌四海 +3 位作者 何山 周春燕 郭桂欣 李文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401-408,共8页
目的研究8种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帕利哌酮、氯氮平、氯丙嗪)、13种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安非他酮、度洛西汀、多虑平、氟伏沙明、氟西汀、氯米帕明、米氮平、帕罗西汀、曲唑酮、舍曲林、文拉法辛、... 目的研究8种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帕利哌酮、氯氮平、氯丙嗪)、13种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安非他酮、度洛西汀、多虑平、氟伏沙明、氟西汀、氯米帕明、米氮平、帕罗西汀、曲唑酮、舍曲林、文拉法辛、西酞普兰)及9种活性代谢物(脱氢阿立哌唑、脱烷基喹硫平、去甲氯氮平、去甲替林、羟安非他酮、去甲多虑平、去甲氟西汀、去甲氯米帕明、O-去甲文拉法辛)在人血清中的稳定性,为这些药物在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过程中的样本传输、检测、存储条件的确定以及质控血清、标准曲线校准血清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混合健康人血清为基质配制质控血清,进行稳定性考察,分别考察目标药物及活性代谢产物在室温(12 h、24 h、72 h)、2~8℃冷藏(2 d、5 d、7 d)、-80℃超低温(14个月)保存及3次反复冻融的稳定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被分析物的血清浓度。结果安非他酮在室温、2~8℃冷藏保存条件下质控血清测得浓度的负偏倚>40%,但在-80℃超低温保存14个月及3次反复冻融条件下测得浓度的偏倚均在±15%内。其他药物及代谢物在各考察条件下测得浓度的偏倚均在±15%内。但在室温条件下,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脱烷基喹硫平、度洛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去甲替林、阿米替林、氯丙嗪、氯米帕明及去甲氯米帕明测得浓度的负偏倚逐渐增加。结论在人血清基质中,安非他酮在室温和2~8℃冷藏的条件下不稳定。其余8种抗精神病药、12种抗抑郁药及9种活性代谢物在室温下可稳定72 h,但在室温下存放超24 h后,部分药物存在降解趋势,建议放入2~8℃的冰箱中保存,在此条件下可稳定至少7 d。本文所研究的所有药物及活性代谢物的质控血清可在-80℃冰箱中保存至少14个月,3次反复冻融不影响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 稳定性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CYP2D6、CYP2C19、CYP2B6、SLC6A4、HTR2A基因型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2023年CPIC指南解读
3
作者 周长凯 于红霞 +7 位作者 曹铭晨 史云燕 刘东华 纪洪艳 邢晓敏 王心怡 李静 荆凡波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95-503,共9页
2023年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实施联盟(CPIC)更新并扩展了2015年CYP2D6和CYP2C19基因型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指南,在涉及基因型与药物部分分别增加了CYP2B6、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5-羟色胺2A受体HTR2A以及5-羟色胺与去... 2023年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实施联盟(CPIC)更新并扩展了2015年CYP2D6和CYP2C19基因型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指南,在涉及基因型与药物部分分别增加了CYP2B6、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5-羟色胺2A受体HTR2A以及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类SSRIs活性的5-羟色胺(5-HT)调节剂相关内容,并更新了基于基因多态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应用建议。本文对该指南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个体化药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基因多态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抗抑郁 解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预防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震 秦华兰 +1 位作者 李倩 蒋兆雪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028-2035,共8页
慢性偏头痛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易与焦虑抑郁等共病,造成严重经济负担,需积极开展预防及治疗。本文概述了近5年来抗抑郁药物预防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现状,总结了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认为文拉法辛优于阿米替林,A型肉毒毒素可以作为... 慢性偏头痛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易与焦虑抑郁等共病,造成严重经济负担,需积极开展预防及治疗。本文概述了近5年来抗抑郁药物预防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现状,总结了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认为文拉法辛优于阿米替林,A型肉毒毒素可以作为潜在的预防治疗慢性偏头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抗抑郁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探讨抗抑郁药物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策略
5
作者 李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56-560,共5页
在临床上精神心理障碍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共病愈发常见,二者既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同时也互为因果,其中当以抑郁症研究最为广泛.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该通路的提出解释了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障... 在临床上精神心理障碍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共病愈发常见,二者既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同时也互为因果,其中当以抑郁症研究最为广泛.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该通路的提出解释了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原因,同时也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可能.其中,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抗抑郁药物在改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方面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 神经调节剂 功能性胃肠病 脑肠轴
下载PDF
基于已上市抗抑郁中药的经济学特点及优劣势分析探索中药创新药的研发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甘萍萍 李梁 刘书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已上市抗抑郁中药与化药的药物经济学差异和特点,探索中药在抑郁症领域的优缺点,提出抗抑郁中药新药的研发策略,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通过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C/E)评价我国7种一线抗抑郁化...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已上市抗抑郁中药与化药的药物经济学差异和特点,探索中药在抑郁症领域的优缺点,提出抗抑郁中药新药的研发策略,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通过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C/E)评价我国7种一线抗抑郁化药和4种抗抑郁中药的经济性。之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中药在抗抑郁领域的优劣势。最后,结合药物经济学评价及优劣势分析探索抗抑郁中药创新药的研发策略。结果 中药的C/E大多高于化药,在经济性方面,中药整体上不具备优势。为了加强中药的竞争力,首先需加强项目的调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再者需持续开展中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加强中医药的评价体系建设,另外建议在研发早期即开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论 中药在抗抑郁领域竞争力低于化药,但通过制定合理的研发策略,提高中药创新药的科技竞争力,并且通过药物经济学这一工具引导创新药研发,对提高中药创新药的市场竞争力将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 中药新药 药物经济学 研发策略
下载PDF
多组学整合策略在中药抗抑郁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尹丽 黄菊云 +3 位作者 卢成淑 蒋德旗 曾诗媛 王华坤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抑郁症具有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独特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多组学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抗抑郁效果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系统介绍了多组学的核心技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抑郁症具有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独特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多组学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抗抑郁效果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系统介绍了多组学的核心技术,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多组学整合技术在中药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思路、方法和进展,为推进多组学技术在中药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 作用机制 中药 抗抑郁 整合技术
下载PDF
银杏叶类中成药及有效成分抗抑郁作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桑子凡 李静 +3 位作者 史曌君 王琦瑄 鲍京京 蒋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80-384,共5页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抑郁症患者近1亿人,终身患病率为6.9%,由于其患病机制的复杂性,治疗效果的局限性,使得该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抑郁症患者近1亿人,终身患病率为6.9%,由于其患病机制的复杂性,治疗效果的局限性,使得该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心身健康的一种精神疾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心境障碍 精神疾病 抗抑郁作用 高复发率 自杀率 银杏叶 中成药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使用抗抑郁药物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行浩然 张曦 +1 位作者 张盈盈 鲍天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8-176,共9页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相较于成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较差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国际指南普遍推荐轻度青少年抑郁症优先考虑心理治疗,对于中重度患者,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是1种可行的选择,如何选择适合的抗抑郁药物仍然是待...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相较于成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较差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国际指南普遍推荐轻度青少年抑郁症优先考虑心理治疗,对于中重度患者,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是1种可行的选择,如何选择适合的抗抑郁药物仍然是待解决的难题。抗抑郁药物存在一系列副作用,包括睡眠障碍、锥体外系反应和消化道反应等,为了减轻这些副作用并提高临床疗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总结了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副作用,以及2013~2023年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指南,并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方案提出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 抗抑郁药物 药代动力学 疗效 副作用
下载PDF
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荣 李晓凤 +2 位作者 杨敏雪 郭艳浩 张亚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59-63,共5页
氯胺酮的发现,掀起了作用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MDAR)抗抑郁药的研究热潮。氯胺酮发挥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现有研究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如去抑制假说、突触可塑性假说等。谷氨酸(Glu)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 氯胺酮的发现,掀起了作用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MDAR)抗抑郁药的研究热潮。氯胺酮发挥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现有研究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如去抑制假说、突触可塑性假说等。谷氨酸(Glu)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递质与抑郁症有着密切联系,其中NMDAR在抑郁症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氯胺酮因具有致幻性和成瘾性而存在风险,限制了其应用。尽管如此,了解氯胺酮快速持续抗抑郁作用的治疗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对于研发相关药物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氯胺酮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谷氨酸 抗抑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楔前叶功能连接与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的相关性
11
作者 肖洪奇 袁敏兰 +2 位作者 朱鸿儒 曹源 邱昌建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3期205-211,共7页
背景 默认网络内楔前叶功能活动与抗抑郁药物的疗效有关。然而,楔前叶功能网络与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的关系仍不清楚。目的 探索抑郁障碍患者楔前叶功能连接(FC)与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的关系,以期寻找预测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的神经生物标... 背景 默认网络内楔前叶功能活动与抗抑郁药物的疗效有关。然而,楔前叶功能网络与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的关系仍不清楚。目的 探索抑郁障碍患者楔前叶功能连接(FC)与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的关系,以期寻找预测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的神经生物标志物。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47例抑郁障碍患者。采集患者基线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数据及临床信息。患者接受2周抗抑郁药物治疗,根据治疗2周时16项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评分减分率是否≥20%,将患者分为早期改善组(n=27)和未改善组(n=20)。以双侧楔前叶为种子点,计算楔前叶与全脑FC值,比较两组基线期楔前叶FC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FC值与QIDS-SR16评分及其减分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改善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前回的FC值、右侧楔前叶与右侧梭状回的FC值均高于未改善组(GRF校正,P<0.01)。抑郁障碍患者左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前回的FC值、右侧楔前叶与右侧梭状回的FC值与QIDS-SR16总评分减分率均呈正相关(r=0.475、0.297,P均<0.05)。结论 基线期较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与右侧梭状回的FC与较差的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有关,楔前叶FC可能是预测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抗抑郁药物治疗 早期疗效 楔前叶 功能连接
下载PDF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冬雨 章文欣 +6 位作者 翟晓静 陈丹丹 韩奕 季然 潘晓媛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2-1627,共6页
重性抑郁障碍又称临床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治愈率低,对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有研究提示,非选择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单次亚麻醉剂量治疗即可产生快速... 重性抑郁障碍又称临床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治愈率低,对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有研究提示,非选择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单次亚麻醉剂量治疗即可产生快速起效和持续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有效,明显缓解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研究显示,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单胺能系统、谷氨酸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该文将从以上几个系统分别总结氯胺酮抗抑郁的药理学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 抗抑郁 单胺能系统 谷氨酸能系统 多巴胺能系统
下载PDF
石菖蒲化学成分及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天英 杜丽坤 +2 位作者 鞠爱霞 乔延盈 徐雪娇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石菖蒲为临床常用芳香开窍药,因其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强大的药理作用而被广泛应用。石菖蒲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生物碱、醌及有机酸等多种成分。本文对石菖蒲的有效成分及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与归纳,以期为研究石... 石菖蒲为临床常用芳香开窍药,因其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强大的药理作用而被广泛应用。石菖蒲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生物碱、醌及有机酸等多种成分。本文对石菖蒲的有效成分及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与归纳,以期为研究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化学成分 抗抑郁
下载PDF
棘脑通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14
作者 黄雯 高雄 +3 位作者 夏辰希 段然 董婷霞 詹华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考察主成分为沙棘和花生壳提取物的棘脑通的抗抑郁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水平上,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棘脑通给药组(棘脑通低浓度组、棘脑通高浓度组)和氟西汀组。通过体... 目的:考察主成分为沙棘和花生壳提取物的棘脑通的抗抑郁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水平上,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棘脑通给药组(棘脑通低浓度组、棘脑通高浓度组)和氟西汀组。通过体重测试、糖水偏嗜实验和悬尾不动时间测试等行为学研究,考察棘脑通的抗抑郁作用。(2)细胞水平上,将不同浓度的棘脑通应用于PC12细胞、SH-SY5Y细胞、BV2细胞和RAW 264.7细胞,研究棘脑通对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的促进作用,保护神经细胞、诱导神经分化的作用,以及抗氧化、抗炎作用。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嗜率、体重显著降低,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棘脑通给药组小鼠糖水偏嗜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棘脑通给药组、氟西汀组小鼠体重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棘脑通低、高浓度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P<0.05),棘脑通给药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棘脑通与神经生长因子(5、50 ng/mL)协同使用时,PC12细胞分化程度、pNF200-Luc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显著提高。棘脑通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5 ng/mL)协同使用时,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提高。100~1 000μg/mL的棘脑通可显著降低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后,应用棘脑通可提高PC12细胞活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采用Erastin诱导SH-SY5Y细胞铁死亡后,应用棘脑通可提高SH-SY5Y细胞活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将脂多糖用于BV2、RAW 264.7细胞后,应用棘脑通可降低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水平、核因子κB转录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棘脑通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神经细胞,诱导神经微丝表达,增强神经营养因子样的作用;该药通过以上作用发挥抗抑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和花生壳提取物 棘脑通 抗抑郁
下载PDF
氯胺酮及其衍生物的抗抑郁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赖增燕 钱妍 +4 位作者 赵春景 邹品文 蒋为薇 龚雪 毛强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5期372-376,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快感缺失,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单胺类抗抑郁药物为主,但这类药物起效慢、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氯胺酮及其对映异构体具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快感缺失,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单胺类抗抑郁药物为主,但这类药物起效慢、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氯胺酮及其对映异构体具有快速而持久的抗抑郁作用,且艾司氯胺酮已经被国内外批准用于治疗成人难治性抑郁患者。同时,研究还发现氯胺酮的代谢物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机制的关键步骤,如S-去甲基氯胺酮、(2R,6R)-羟基去甲氯胺酮、(2S,6S)-羟基去甲氯胺酮等代谢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然而,氯胺酮及其衍生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不清。本文旨在总结氯胺酮及其衍生物(氯胺酮的对映异构体和活性代谢物)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为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氯胺酮 对映异构体 代谢物 快速抗抑郁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中12种抗抑郁药
16
作者 徐峰 宣宇 +5 位作者 卓晓聪 富利祥 陈峰 王斌杰 郭狄飞 余鹏飞 《中国司法鉴定》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中吗氯贝胺、安非他酮等12种抗抑郁药的分析方法。方法 血液样品经乙腈(含内标普罗地芬)沉淀蛋白后进样测定。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性(2.1 mm×100 mm,1.8μm)进行分离,以2 m...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中吗氯贝胺、安非他酮等12种抗抑郁药的分析方法。方法 血液样品经乙腈(含内标普罗地芬)沉淀蛋白后进样测定。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性(2.1 mm×100 mm,1.8μm)进行分离,以2 mmol/mL甲酸铵和0.1%甲酸的水溶液-2 mmol/mL甲酸铵和0.1%甲酸的乙腈溶液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12种抗抑郁药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5~0.2 ng/mL,定量限为0.5~1 ng/mL;在低、中、高不同添加浓度条件下,准确度为-7.1%~11.7%,日内精密度为0.1%~11.5%,日间精密度为1.9%~9.4%,提取回收率为85.7%~113.5%,基质效应为-18.2%~10.2%;各成分在不同添加水平和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为-9.30%~11.30%。综上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及法医毒物分析要求。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强、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同时检测人血中12种抗抑郁药,可适用于法医毒物检验鉴定,对非正常死亡案(事)件中死者死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抗抑郁 人血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抗抑郁药物与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事件信号分析
17
作者 时贯宏 王淇 +5 位作者 孙昊 陈雁杰 储紫雁 蒋傲 汤在祥 刘静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6期687-692,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与胎儿及新生儿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怀疑抗抑郁药的不良事件报告,并通过...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与胎儿及新生儿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怀疑抗抑郁药的不良事件报告,并通过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挖掘抗抑郁药与胎儿及新生儿之间的不良事件信号。结果共有14492例儿胎儿及新生儿异常的病例纳入研究,其中胎儿组5546例,新生儿组病例8946例。药物方面,分别有68.97%、56.35%的胎儿不良事件信号和新生儿不良事件信号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产生。不良事件方面,51.72%胎儿不良事件信号与羊水相关,20.99%的新生儿不良事件信号与呼吸系统异常相关。对产生的不良事件信号进行二次筛选后,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信号突出,且存在说明书未载明信号。结论抗抑郁药物的整体信号特征与现有的安全性资料基本一致,但通过分组分析仍然发现了如胎儿羊水异常、新生儿心脏方面等说明书未载明不良事件,临床使用时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胎儿及新生儿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比法 药物安全 不良事件 信号
下载PDF
柴胡-白芍单味、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化学成分及抗抑郁对比研究
18
作者 杨新雪 梁进京 董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2-1190,共9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柴胡-白芍单味、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变化,建立利血平拮抗急性抑郁模型探讨药对合煎与单煎合并的抗抑郁作用差异。采用COSMOSIL 5C 18-MS-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柴胡-白芍单味、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变化,建立利血平拮抗急性抑郁模型探讨药对合煎与单煎合并的抗抑郁作用差异。采用COSMOSIL 5C 18-MS-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双波长(210、230 nm)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及对相关组织进行HE、Nissl染色分析不同剂型对小鼠抑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的含量在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中低于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组、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组和传统汤剂组均能使小鼠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明显提高(P<0.05,P<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不同程度地升高,丙二醛显著降低(P<0.05,P<0.01)。HPLC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通过抑制炎症和缓解氧化应激,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较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改善抑郁症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白芍 配方颗粒 传统汤剂 主要成分 抗抑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指纹图谱的黄花菜抗抑郁指标成分筛选及提取工艺优化
19
作者 陈妙莹 李晓琦 陈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7-56,共10页
目的:预测并验证黄花菜抗抑郁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得到黄花菜干花蕾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黄花菜抗抑郁关键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关键信号通路;建立黄花菜HPLC指纹图谱,并对15批江苏宿迁产地黄花菜指纹图谱进行相似... 目的:预测并验证黄花菜抗抑郁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得到黄花菜干花蕾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黄花菜抗抑郁关键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关键信号通路;建立黄花菜HPLC指纹图谱,并对15批江苏宿迁产地黄花菜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指认共有峰及其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及分子对接结果确定黄花菜抗抑郁指标成分,并进行黄花菜干花蕾提取工艺正交试验优化。结果:通过拓扑分析筛选得到黄花菜中异丁香酚、芦丁、金丝桃苷等10个抗抑郁关键活性成分,通过PPI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预测得到SRC、TP53、HSP90AA1等10个关键靶点,通过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10个关键信号通路。建立了15批黄花菜HPLC指纹图谱,匹配得15个共有峰,指认得新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4个抗抑郁关键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上述成分与靶标对接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以抗抑郁关键成分总黄酮、新绿原酸、芦丁转移率及出膏率为指标,优化得黄花菜干花蕾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提取2次,提取时间1 h。该工艺下总黄酮转移率72.12%±0.61%,新绿原酸转移率68.11%±0.65%,芦丁转移率63.40%±1.59%,出膏率52.62%±0.15%。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的有机结合,筛选得黄花菜中可用于提取工艺研究的抗抑郁指标成分,且优化后的黄花菜干花蕾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黄花菜的抗抑郁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抗抑郁 网络药理学 指纹图谱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佳佳 卞庆来 +1 位作者 丁凤敏 陈家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19,共4页
抑郁症是目前高发的一种慢性和危及生命的精神疾病,逍遥散是其常用的治疗方剂,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已证实其有确切的抗抑郁效果,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也在广泛研究当中。从逍遥散抗抑郁的临床应用、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这两方面阐... 抑郁症是目前高发的一种慢性和危及生命的精神疾病,逍遥散是其常用的治疗方剂,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已证实其有确切的抗抑郁效果,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也在广泛研究当中。从逍遥散抗抑郁的临床应用、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这两方面阐述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逍遥散可用于多种类型抑郁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比如产后抑郁症、轻中度抑郁症、围绝经期抑郁症等等,逍遥散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调节细胞因子抑郁质免疫炎症反应、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水平、调节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 AMPA)受体水平改善神经可塑性,以及调节“微生物-肠-脑”轴等多种途径实现。通过对近10年有关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的总结和归纳分析,发现逍遥散抗抑郁的临床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其次,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机制研究太宽泛而不够深入,逍遥散对于每一条途径都有其调节作用,但能否影响多种途径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挖掘。故此,以期为逍遥散抗抑郁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思路,为逍遥散的研发提供更多方向和选择,充分展现中医药临床治疗的优势及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抗抑郁 作用机制 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