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内酰胺类及其复合制剂抗生素后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巧稚 王霆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60-163,共4页
1944年Bigger观察到抗生素移除后细菌延迟生长的现象,趔后始终未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1977年McDonald等。提出PAE是指细菌与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MI... 1944年Bigger观察到抗生素移除后细菌延迟生长的现象,趔后始终未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1977年McDonald等。提出PAE是指细菌与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抗生素短暂接触,清除药物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1992年Odenhoh—Tornqvist等提出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sub—MIC effect,PAS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β-内酰胺类 抗生素后效应/亚抑菌浓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1
2
作者 方翼 王睿 +4 位作者 刘皈阳 刘庆锋 陈迁 周亮 秦廷兵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0,共4页
应用AVANTAGF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了环丙沙星(CPLX)、氧氟沙星(OFLX)和氟罗沙星(FLRX)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大、对受试菌... 应用AVANTAGF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了环丙沙星(CPLX)、氧氟沙星(OFLX)和氟罗沙星(FLRX)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大、对受试菌的PAE逐渐延长.呈现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3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都较长.MIC均较小.显示了良好的杀菌效果:氯罗沙星对除金葡球菌之外的受试菌的PAE均比其它2药较长.PAE的存在提示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期.减少给药次数与剂量.仍能维持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
下载PDF
阿米卡星的临床药动学与体内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沂 王洪武 +4 位作者 王睿 聂舟山 鲍燕燕 方翼 裴雯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研究阿米卡星 (AMK)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药动学、体内抗生素后效应 (PAE)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中AMK的浓度 ;采用吸光度法测定AMK对 6株受试菌 (3株标准质控菌 ,3株临床分离菌 )的体内... 目的 :研究阿米卡星 (AMK)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药动学、体内抗生素后效应 (PAE)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中AMK的浓度 ;采用吸光度法测定AMK对 6株受试菌 (3株标准质控菌 ,3株临床分离菌 )的体内抗生素后效应。以 3P87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AMK在 7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的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及药 时曲线 (AUC)下面积分别 (3.10± 0 .6 1)h ,(4.18± 0 .84)L·h-1和 (10 0 .12± 2 5 .6 9) μg·h·ml-1。AMK对 6株受试菌具有明显的体内PAE ,给药后 12 .5h体内累加PAE值最大为 32h ,平均为 30h ;AUC与PAE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AMK的药动学及体内PAE研究表明 ,AMK 40 0mg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的给药方案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卡星 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后效应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司帕沙星与洛美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27
4
作者 方翼 王睿 +1 位作者 裴斐 秦庆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9期608-61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新氟喹诺酮药物司帕沙星( S P L X) 和洛美沙星( L M L X) 的抗生素后效应。方法:应用 A V A N T A G E 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抗生素后效应。结果: S P L X 和 L M L X 对 ...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新氟喹诺酮药物司帕沙星( S P L X) 和洛美沙星( L M L X) 的抗生素后效应。方法:应用 A V A N T A G E 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抗生素后效应。结果: S P L X 和 L M L X 对 G+ 球菌和 G- 杆菌均产生明显的后效应,并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大,对受试菌的后效应显著延长,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经t 检验, S P L X 对金葡菌和大肠杆菌的后效应较 L M L X 长,对绿脓杆菌的后效应较 L M L X 短,两药对粪肠球菌的后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 P L X 和 L M L X 均可产生明显的后效应,提示设计给药方案时均应考虑抗生素后效应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司帕沙星 洛美沙星 光密度法
下载PDF
三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庆锋 王睿 +2 位作者 方翼 陈迁 秦廷兵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44-546,共3页
目的:研究测定了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两种常见致病菌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PAE。结果: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各浓度组均呈现明显的... 目的:研究测定了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两种常见致病菌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PAE。结果: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各浓度组均呈现明显的PAE,对金葡菌的PAE要长于粪肠球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E明显延长。特别是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金葡菌,红霉素、阿齐霉素对粪肠球菌,其PAE与药物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2)。在亚MIC时,3种药物也都产生较长的PAE。结论:3种抗菌药物对金葡菌与粪肠球菌可产生显著的PAE效应,为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少临床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 抗生素后效应 金葡菌 粪肠球菌
下载PDF
环丙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和抗生素后亚MIC效应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淑芳 金虹 +2 位作者 张相林 刘红星 赵红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8-150,共3页
方法:采用稀释法消除抗生素,测定体外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白菌、绿脓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PAE、PASME。结果:环丙沙星在8、16MIC两个药物浓度下对肺炎克雷白菌的PAE为6.6±1.3h,7.2±1.5h;绿... 方法:采用稀释法消除抗生素,测定体外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白菌、绿脓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PAE、PASME。结果:环丙沙星在8、16MIC两个药物浓度下对肺炎克雷白菌的PAE为6.6±1.3h,7.2±1.5h;绿脓杆菌的临床分离菌株的PAE分别为:7.8±0.8h,8.5±0.6h。环丙沙星对绿脓杆菌的PAE稍长于对肺炎克雷白菌的P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亚MIC效应 抗生素后效应
下载PDF
14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志萍 王睿 +4 位作者 方翼 陈迁 刘皈阳 薛俊峰 刘庆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研究14 种抗菌药物对医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方法:采用AVANTAGE微生物分析仪的吸光度法测定PAE。结果:碳青霉烯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强,PAE较长;氟喹诺酮... 目的:研究14 种抗菌药物对医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方法:采用AVANTAGE微生物分析仪的吸光度法测定PAE。结果:碳青霉烯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强,PAE较长;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PAE很长,可达2 ~4 h,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氨基糖苷类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PAE,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磷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E则较短。结论: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较长,临床在设计给药方案时应重视PAE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后效应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岳松 王睿 +5 位作者 刘皈阳 方翼 陈迁 刘庆锋 周亮 纪树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 观察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GN)、奈替米星(NTL)和阿米卡星(AMK)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应用AVANTAG全能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用光密度测定法测定GN、NTL和AMK对4种共20株受试菌的PAE.结果 3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受试革兰... 目的 观察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GN)、奈替米星(NTL)和阿米卡星(AMK)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应用AVANTAG全能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用光密度测定法测定GN、NTL和AMK对4种共20株受试菌的PAE.结果 3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受试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明显的PAE,亚抑菌浓度(1/2MIC)时也存在PAE,PAE值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表现出强的浓度依赖性,不同菌株产生不同的PAE.结论 PAE的存在提示设计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给药方案时可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用药间歇,维持药物疗效,从而减轻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庆大霉素 奈替米星 阿米卡星 光密度法
下载PDF
奈替米星的体内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岳松 王睿 +2 位作者 纪树国 方翼 宋艳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16-718,共3页
目的 :测定奈替米星体内PAE ,并探讨奈替米星AUC与PAE的相关性。方法 :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检测病人血中奈替米星浓度并计算AUC ;用光密度法测定病人血中奈替米星对 9种受试菌的PAE。结果 :奈替米星对耐药菌PAE很短甚至没有 ,对标准菌... 目的 :测定奈替米星体内PAE ,并探讨奈替米星AUC与PAE的相关性。方法 :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检测病人血中奈替米星浓度并计算AUC ;用光密度法测定病人血中奈替米星对 9种受试菌的PAE。结果 :奈替米星对耐药菌PAE很短甚至没有 ,对标准菌及临床分离敏感菌产生较长的PAE ,12h体内累加PAE最大值达 36 .8h ,AUC与累加PAE相关良好。结论 :奈替米星对敏感菌可产生明显的体内PA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替米星 药-时曲线下面积 抗生素后效应 PAE
下载PDF
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俊峰 王忠效 +2 位作者 王睿 方翼 刘庆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比较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对 4种致病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PAE)。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的测定采用标准微量平板法 ,以光密度法测定 PAE。结果  MIC测定显示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氧氟沙星 ,格... 目的 比较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对 4种致病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PAE)。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的测定采用标准微量平板法 ,以光密度法测定 PAE。结果  MIC测定显示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氧氟沙星 ,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均有明显PAE,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长于氧氟沙星。结论 格帕沙星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和明显的 PAE,是一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格帕沙星 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药理
下载PDF
抗生素后效应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景苏 蔡长春 冯超英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期58-59,共2页
抗生素后效应 (PAE)的研究 ,给抗菌药物用药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PAE参数提供了更多药物、细菌与机体 3者之间作用关系的信息。提示药物在血清和组织浓度低于MIC时仍可抑制细菌生长 ,使药物的有效性得以延长。临床可根据各类... 抗生素后效应 (PAE)的研究 ,给抗菌药物用药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PAE参数提供了更多药物、细菌与机体 3者之间作用关系的信息。提示药物在血清和组织浓度低于MIC时仍可抑制细菌生长 ,使药物的有效性得以延长。临床可根据各类抗菌药PAE的长短 ,结合药动学参数 ,确定新的用药剂量、间隔时间和次数 ,优化给药方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医疗费用 ,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给药方案 合理应用
下载PDF
抗生素后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2
作者 傅得兴 谭玲 李琼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349-350,共2页
本文叙述了各种抗生素的后效应和影响抗生素后效应的因素及后效应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制订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睿 方翼 +1 位作者 陈迁 白艳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53-455,共3页
目的:研究18 种抗菌药物对条件致病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方法:粪肠球菌分离鉴定采用VITEK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测定应用微量平板稀释法;PAE采取光密度法。结果:大环内酯类与氟喹诺酮类对粪肠... 目的:研究18 种抗菌药物对条件致病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方法:粪肠球菌分离鉴定采用VITEK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测定应用微量平板稀释法;PAE采取光密度法。结果:大环内酯类与氟喹诺酮类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PAE也很长;受试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素类在浓度较高时才显示较长的PAE;氨基糖苷类的PAE 较长,但因粪肠球菌对其耐药,在达到MIC时已大大超过中毒剂量;头孢菌素类PAE很短。结论: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或青霉素类对粪肠球菌PAE较明显,在设计用药方案时应重视PAE的影响,适当延长给药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抗生素后效应 抗菌素 PAE
下载PDF
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月雄 韩志君 何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44-1145,1164,共3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后效应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综述。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PAE短暂甚至不出现,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都为药物浓度依赖性PAE,1日单次给药可较1日多次给药有更大的Cmax/MIC比值,产... 目的:探讨抗生素后效应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综述。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PAE短暂甚至不出现,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都为药物浓度依赖性PAE,1日单次给药可较1日多次给药有更大的Cmax/MIC比值,产生较长的PAE,氨基苷类所致耳、肾毒性也减少。结论:PAE可作为重要的药效学参数,以Cmax/MIC比值及PAE持续时间,改进给药方案,根据PAE时间的长短,结合药效学参数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次数,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
下载PDF
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向平 李电明 郭庭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9-371,共3页
抗生素后效应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介绍了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属药物的后效应及联合用... 抗生素后效应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介绍了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属药物的后效应及联合用药对抗生素后效应的影响,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联合用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抗生素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马季娜 雷振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常见感染致病菌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能产生0.6~3.2h的PAE,以金葡球菌标准株最长;随着... 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常见感染致病菌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能产生0.6~3.2h的PAE,以金葡球菌标准株最长;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接触时间延长,PAE延长,但有极限值,于10MIC~20MIC,接触2h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抗生素后效应 PAE
下载PDF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氏菌菌体大小及DNA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曼 王睿 +1 位作者 张永青 梁蓓蓓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8-422,共5页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氏菌 ATCC2 5 92 2菌体大小及 DNA含量变化 ,为探讨 PAE形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于加替沙星 (1、2、4 MIC)及环丙沙星 (1、2、4 MIC)体外 PAE期间不同时间点吸取培养物 ...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氏菌 ATCC2 5 92 2菌体大小及 DNA含量变化 ,为探讨 PAE形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于加替沙星 (1、2、4 MIC)及环丙沙星 (1、2、4 MIC)体外 PAE期间不同时间点吸取培养物 ,以荧光探针碘化丙啶进行染色 ,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大肠埃希氏菌 ATCC2 5 92 2菌体大小及 DNA含量变化。结果 加替沙星 (1、2、4 MIC)和环丙沙星 (1、2、4 MIC) PAE期间大肠埃希氏菌 ATCC2 5 92 2菌体显著增大 ,胞内 DNA含量明显增加 ,且呈剂量依赖性 ,当加替沙星 4 MIC与蛋白合成抑制剂氯霉素及 RNA合成抑制剂利福平联用时 (终浓度分别为 0 .0 2和 0 .16 mg/ L) ,这一变化被抑制。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仪辅以荧光探针碘化丙啶可检测加替沙星及环丙沙星 PAE期间细菌菌体大小和DNA含量变化 ,该方法快捷、简便、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环丙沙星 抗生素后效应 大肠埃希氏菌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研究概况 被引量:28
18
作者 梅开城 王睿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727-730,共4页
综述和分析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效应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即碳青霉烯类药物对G-及G+菌均有较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为临床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药物 抗生素后效应 发生机制 检测
下载PDF
异质性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敬华 刘励军 姚辉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2-535,562,共5页
目的检测万古霉素对异质性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h-VRSH)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探讨h-VRSH的存在对万古霉素体外杀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微... 目的检测万古霉素对异质性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h-VRSH)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探讨h-VRSH的存在对万古霉素体外杀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金葡菌标准菌株ATCC29213和h-VRSH(原代培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菌落平板计数法检测最低杀菌浓度(MBC)和PAE;分析万古霉素对h-VRSH耐药性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耐药性的稳定性。结果金葡菌ATCC29213的MIC和MBC分别为1和16μg/ml,h-VRSH(原代)的MIC和MBC分别为2和64μg/ml;两者PAE分别为0.9和2.4h。结论与敏感菌株不同,h-VRSH的PAE明显延长;原代培养MIC为2μg/ml的h-VRSH其MBC可达到64μg/ml,高于万古霉素有效血药浓度峰值(20~40μg/ml),提示单独使用万古霉素已经不能完全清除h-VRSH,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异质性耐药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耐药 溶血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抗生素后效应
下载PDF
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静 赵真玲 吴学晋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55-258,共4页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从微观角度讲,PAE是指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持续抑制细胞分裂,使生存数目减少.7...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从微观角度讲,PAE是指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持续抑制细胞分裂,使生存数目减少.70年代中期Mcdonald和Craig等提出了抗生素后效应这一理论.近年来,国内外对PAE的研究愈渐深入和广泛.PAE作为重要的药效学参数,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PAE的机制抗生素产生PAE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PAE PALE PA-SME EDP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