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冯浩 谯飞 +1 位作者 罗孝全 任海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IA)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01—2023-05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IA栓塞术的98例患者,按是否行TEG指导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66例...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IA)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01—2023-05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IA栓塞术的98例患者,按是否行TEG指导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66例,采用TEG指导下抗血小板治疗),比较2组并发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凝血功能、神经功能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率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P<0.05);观察组术后缺血率22.73%(15/66),略高于对照组的21.88%(7/32),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花生四烯酸途径抑制率、二磷酸腺苷途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G指导下抗血小板治疗在IA栓塞术后患者中应用可个性化指导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剂量调整,减少出血事件,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栓弹力图 栓塞术 抗血小板 术后出血 术后缺血
下载PDF
醋三棱配伍莪术前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佳 邓可众 +3 位作者 刘军标 龚晓慧 王安琪 熊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研究醋三棱配伍莪术前后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物质。方法 分别建立醋三棱、药对(醋三棱-醋莪术)醇提液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以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谱效关系研究。结果 建立10批... 目的 研究醋三棱配伍莪术前后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物质。方法 分别建立醋三棱、药对(醋三棱-醋莪术)醇提液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以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谱效关系研究。结果 建立10批次醋三棱醇提液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33个共有峰,指认其中21种化学成分,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的主要活性物质有6-羟基烟酸、5-羟甲基糠醛、3,4二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建立10批次醋三棱-醋莪术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38个共有峰,指认其中23种化学成分,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的主要活性物质包括原儿茶酸、3,4-二羟基苯乙酸、香草酸、丁香酸、苯甲酸、对香豆酸甲酯。进行单体成分活性验证,发现丁香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的作用较强。结论 醋三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发挥是多种酚酸及醛类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配伍前后的活性物质同中有异,可结合临床应用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更为全面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三棱 醋莪术 抗血小板聚集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相关基因多态性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的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六水 王飞 +2 位作者 周澳 杨青 刘宪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汉族NSTEMI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的方法对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3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型,研究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并分析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与1000 Genomes数据库中部分人群相关等位基因的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TT 97.20%、TC 2.80%、CC 0%,等位基因频率为T 98.60%、C 1.40%;PEAR1(rs12041331)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GG 42.06%、GA 44.86%、AA 13.08%,等位基因频率为G64.49%、A 35.51%;PTGS1(rs10306114)位点上基因型均为AA(100%),未见AG或GG型。结论: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突变少见,PTGS1(rs10306114)位点上未见突变,这2个多态性位点上均以野生型纯合子为主,而PEAR1(rs12041331)位点上突变多见。本研究中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相关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人群类似,也有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其他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下载PDF
围手术期维持抗血小板治疗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中的安全性评估
4
作者 王珩 徐向军 +3 位作者 刘兆飞 张海涛 毛鹏飞 聂锐志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4-728,共5页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维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的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围手术期...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维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的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围手术期维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n=37)、对照组(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并于术后1周再次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n=4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体积、手术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余尿量(BVR)及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体积、手术出血量及膀胱冲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BVR及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输血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无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IPSS、BVR及Qmax明显改善(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维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没有增加围手术期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阿哌沙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生存质量、心功能及miR-146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崔萍 郭晨贤 +3 位作者 单维新 王继伟 蒋超鹏 石桂良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78-1381,共4页
目的:探讨阿哌沙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生存质量、心功能及miR-14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华法林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n=46)和观察组(阿哌沙班... 目的:探讨阿哌沙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生存质量、心功能及miR-14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华法林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n=46)和观察组(阿哌沙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n=46),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心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及miR-146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30%vs.76.09%,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83.57±6.37)vs.(76.48±6.14),P<0.001],MLWHFQ评分低于对照组[(32.13±4.90)vs.(37.20±5.40),P<0.001];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55.38±6.92)vs.(51.23±6.74),P<0.05];观察组PT、TT及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MCP-1、CRP及miR-14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哌沙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的疗效确切,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可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哌沙班 双联抗血小板 冠心病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预后研究
6
作者 乔曼丽 马立萍 +1 位作者 苏崇弘 温雪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风险和获益。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 目的探讨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风险和获益。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有高血压但无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5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PCI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疗效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安全性终点为脑出血和主要出血。DAPT时间>12个月为延长DAPT,DAPT时间≤12个月为未延长DAPT。对影响终点事件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史(P=0.029)、急性心肌梗死(P=0.027)是高血压PCI患者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延长DAPT是其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351,P<0.001)。亚组分析中,延长DAPT增加既往高血压脑出血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风险比=6.650,P=0.036),但未降低MACCE风险(P=0.349)。延长DAPT未增加既往高血压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P=0.538),但能明显降低MACCE风险(风险比=0.356,P=0.044)。结论延长DAPT增加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DAPT需控制在12个月之内。延长DAPT在降低既往高血压PCI患者MACCE风险的同时,没有增加其主要出血的风险,建议适当延长DAPT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要出血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维生素C预防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非活动性出血
7
作者 王海霞 赵自冰 牛燕运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维生素C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非活动性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PCI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且具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维生素C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非活动性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PCI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且具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天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术后1个月消化道非活动性出血发生率、治疗前及术后3天应激反应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内消化道非活动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更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缩短,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PPI治疗能有效降低PCI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疗法患者的消化道非活动性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
下载PDF
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娟 张玉英 王记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究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目的:探究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个月后心脏康复和抗血小板效果情况。结果: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3、8.695、6.455,P<0.05)。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焦率(MPAR)、血将P2Y12反应单位(PR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3、8.661,P<0.05)。结论:基于二级预防理念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预防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效果,改善其心脏康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预防 预防管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 心脏康复 抗血小板
下载PDF
慢性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及其与CYP2C19、APOE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9
作者 赖腾芳 李近都 +2 位作者 梁烨 李世龙 李天资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24-28,共5页
慢性血管疾病(CVD)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规性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影响疗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 慢性血管疾病(CVD)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规性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影响疗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临床资料表明患者的某些基因突变与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2C19(CYP2C19)和载脂蛋白E(APOE)主要参与血小板活性和脂蛋白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其基因突变是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CYP2C19、APOE基因突变在CVD中的表征及其与抗血小板药物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管疾病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载脂蛋白 基因突变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及影响药物抵抗的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晓华 常亚 张树敏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并分析患者发生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的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200例。收集其治疗...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并分析患者发生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的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200例。收集其治疗7日后血栓弹力图测量结果。于服药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药物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2组AAi、ADPi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分析AAi、ADPi对ICVD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统计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药物抵抗组和非药物抵抗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VD患者药物抵抗的因素。结果 治疗有效组AAi和ADPi均高于治疗无效组(P<0.05);AAi和ADPi有利于预测I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其中二者联合检测评价ICVD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最高,AUC为0.94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5%、73.94%;200例患者中发生发生阿司匹林抵抗21例(10.50%)、氯吡格雷抵抗38例(19.00%)、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药抵抗12例(6.00%);药物抵抗组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多重用药>5种、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比例高于非药物抵抗组(P<0.05);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多重用药>5种、使用阿托伐他汀均为影响ICVD患者血小板药物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与I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密切相关,AAi和ADPi越高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越好;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多重用药>5种、使用阿托伐他汀均为影响ICVD患者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关注并控制上述指标,以提高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缺血性心血管病 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及血栓弹力图对中/低应答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研究
11
作者 张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对临床指导中/低应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意义。方法选取经基因多态性检测为阿司匹林中/低应答的ACS患者97例,根据TEG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组(TEG未达... 目的研究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对临床指导中/低应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意义。方法选取经基因多态性检测为阿司匹林中/低应答的ACS患者97例,根据TEG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组(TEG未达标且有缺血表现,59例)及阿司匹林中应答组(TEG达标且无缺血表现,38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阿司匹林低应答组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20例)、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18例)、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21例)。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服用吲哚布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服用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氯吡格雷。对比四组患者用药8 h、12 h以及7 d后的血小板抑制率(AA%)、血浆血栓素A_(2)(TXA_(2))水平、尿11-脱氢血栓烷B_(2)(11-dh-TXB_(2))水平以及再出血率。结果用药8 h、12 h、7 d后,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及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AA%分别为(63.35±4.17)%、(67.19±4.06)%、(72.35±4.01)%及(62.79±4.14)%、(66.98±4.01)%、(71.96±3.95)%,均高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55.36±4.06)%、(59.17±4.01)%、(63.69±3.72)%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55.19±4.04)%、(60.11±4.02)%、(61.1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A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 h、12 h、7 d后,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的尿11-dh-TXB_(2)分别为(621.23±87.23)、(577.26±81.29)、(521.35±82.36)pg/ml,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的尿11-dh-TXB_(2)分别为(623.14±82.26)、(570.36±80.25)、(523.36±80.36)pg/ml,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677.21±82.25)、(623.36±80.23)、(577.49±78.25)pg/ml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680.15±83.14)、(625.69±82.36)、(580.19±80.15)pg/ml;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的血浆TXA_(2)分别为(425.36±57.36)、(377.69±53.26)、(325.36±55.17)pg/ml,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的血浆TXA_(2)分别为(430.26±55.19)、(380.26±51.27)、(330.26±54.39)pg/ml,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487.26±55.34)、(420.26±51.26)、(359.36±52.31)pg/ml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490.26±51.36)、(422.17±50.89)、(363.36±51.64)pg/ml(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尿11-dh-TXB_(2)及血浆TXA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再出血率5.26%及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再出血率5.56%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35.00%,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再出血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多态性检测与TEG能够为临床中/低应答ACS患者选择安全高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检测 血栓弹力图 抗血小板方案 再出血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杨亚兵 郑菲 +3 位作者 杨建 刘子瑛 王文英 赵玉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7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PCI术后,对照...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PCI术后,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研究组患者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如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30%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DP抑制率<30%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比较2组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成形时间(K)、凝血指数(CI)、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描记图最大幅度(MA)、MA后30 min振幅减少百分率(LY30)及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ADP抑制率],随访1年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R、K、CI、Angle、MA、LY30及AA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DP抑制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1年,研究组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10.00%,χ^(2)=1.087,P=0.297);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8.00%,χ^(2)=4.188,P=0.041)。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指导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血栓弹力图 抗血小板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黄俊喜 卢春香 +1 位作者 张成钢 邹文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9期18-20,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程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程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治疗,随访5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年住院率较对照组低(6.67%vs.12.00%,P=0.038);年人均治疗费较对照组低[(9 146.35±200.63)元vs.(15 123.46±235.75)元,P <0.001];6 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较对照组远[(371.79±57.11)m vs.(323.98±51.11)m,P=0.01];5年全因死亡率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20.00%,P=0.739)。结论 对老年COPD患者全程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对病情有明显缓解作用,可降低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程管理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在脑血管病预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14
作者 杨文军 王丽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01-0004,共4页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探究脑血管疾病防治中抗血小板疗法的成效。方法 通过设立实验与对照两组,各50位病患,对比双方的临床反应。观察组年龄中位数58.5岁,包括20位男性和30位女性;对照组中位年龄59.2岁,含22位男性与28位女性。两组基本特征...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探究脑血管疾病防治中抗血小板疗法的成效。方法 通过设立实验与对照两组,各50位病患,对比双方的临床反应。观察组年龄中位数58.5岁,包括20位男性和30位女性;对照组中位年龄59.2岁,含22位男性与28位女性。两组基本特征相似。观察组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而对照组未接受此治疗。结果 本研究记录了双方在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频率,并对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数据显示,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对28%,心脏病发作8%对18%,中风6%对14%,血栓形成4%对10%。观察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减弱。结论 抗血小板疗法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展现了优越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并可能作为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尽管如此,更广泛的研究仍需进行以验证这些结论,并探讨疗法的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脑血管病预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醒脑开窍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再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6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血小板活性指标.结果:与常规组(77.50%)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更高(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黏附率均更低(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采用醒脑开窍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改善血小板活性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方 双联抗血小板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活性
下载PDF
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16
作者 郭蕊 郭晓岚 +3 位作者 王黎红 席小立 薛凯 陈蕊蕊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51-558,共8页
目的荟萃分析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ingle-antiplatelet therapy,SAPT)高出血风险或不耐受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 目的荟萃分析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ingle-antiplatelet therapy,SAPT)高出血风险或不耐受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进行文献检索,主题词检索时采用扩展检索组配全部副主题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交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名研究者协助判断。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纳入2012年1月1日~2023年4月1日对比LAAC术后DAPT与SAPT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研究观察终点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stroke,IS),大出血以及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DRT)。本研究共纳入18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共3637例患者,其中DAPT组2479例,DES组1158例。结果DAPT组IS发生率有低于SAPT组的趋势(2.5%vs.3.3%,OR:0.75,95%CI:0.40~1.42,P=0.380,I^(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PT组大出血发生率有高于SAPT组的趋势(5.4%vs.4.3%,OR:0.91,95%CI:0.46~1.79,P=0.790,I^(2)=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除异质性来源Vignali-2023研究后,高质量文献亚组,DAPT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SAPT组(6.5%vs.2.3%,OR:2.64,95%CI:1.23~5.68,P=0.010,I^(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与SAPT组DRT发生率相近(2.5%vs.2.7%,OR:0.68,95%CI:0.42~1.12,P=0.130,I^(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出血风险或无法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NVAF患者,LAAC术后DAPT与SAPT预防IS与DRT事件同样有效,SAPT大出血发生率低于DAP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缺血性脑卒中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单药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心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米延起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8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13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13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的1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并分析影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均高于对照组,服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胃溃疡检出率、胃黏膜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酐(C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Hp感染、合并胃溃疡、合并胃黏膜病变、Cr异常、CRP异常及服药时间长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OR=3.157、3.009、6.150、6.150、4.018、7.346、6.392、5.124、7.301、6.014,P<0.05)。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有吸烟史、饮酒史及消化道病史,合并胃溃疡、胃黏膜病变、Hp感染情况,则易增加出血危险性,临床需积极分析及应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疾病史,及时筛查并根除Hp,叮嘱戒烟戒酒,根据治疗情况合理控制服药时长,以此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神经功能影响
18
作者 尹义国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0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采取替罗非班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采取替罗非班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患者使用替罗非班与双联抗血小板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助于促进患者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提升神经功能,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双联抗血小板 血小板功能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AGREE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指南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鹏飞 王婷 +1 位作者 董亚琳 张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5-8,12,共5页
目的: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工具,对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及相... 目的: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工具,对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AGREEⅡ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并分析各指南推荐内容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0篇,其中7篇治疗指南,3篇专家建议与共识。AGREEⅡ各领域的平均得分,范围和目的为(82.5±8.7)%,参与人员为(67.5±15.3)%,制定的严谨性为(68.7±18.2)%,表达的清晰性为(89.3±4.0)%,应用性为(68.1±13.8)%,编辑的独立性为(54.8±12.3)%,总体评价为(65.7±12.3)%。组内相关系数及95%CI为0.89(0.72~0.92),说明研究员评分一致性较高。指南均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临床实践指南用药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药疗程为12个月。ACS患者非必要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指南评价
下载PDF
替罗非班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瑞清 董育卿 +2 位作者 李鹏程 李艳军 边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APCI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APCI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评估]、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和常规组总有效率(91.42%vs.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NIHSS评分为(4.52±1.67)分,低于常规组(6.28±1.78)分,ADL评分为(84.23±6.58分),高于常规组[(74.3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hs-CRP、IL-6水平分别为(11.03±3.68)mg/L、(60.73±13.42)ng/mL,均低于常规组[(13.55±4.12)mg/L、(78.48±14.5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57%vs.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替罗非班 双联抗血小板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