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坐标中的拉康精神分析学文论研究
1
作者 赵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200,共10页
精神分析学从内在精神切入、马克思主义从外部客观着手,它们分别给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认知架构、研究策略和问题意识。在文学艺术场域中,拉康一派在理论的历史性、意义的回溯性和批判的方向性三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某种... 精神分析学从内在精神切入、马克思主义从外部客观着手,它们分别给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认知架构、研究策略和问题意识。在文学艺术场域中,拉康一派在理论的历史性、意义的回溯性和批判的方向性三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某种跨越时空的理论对话。首先,拉康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共时性限制,使得精神分析学文论在理论上向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敞开了多种可能性;其次,通过意义回溯性理论,拉康为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文化批判提供了必要的理论铺垫;再次,通过精神分析伦理学,拉康对象征秩序摆出了严峻的批判姿态,并由此与强调批判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站到了一条阵线之中。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价值指向,拉康无力在批判与颠覆之后,提出一个建构性蓝图。这一缺憾为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新语境下进一步介入精神分析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期盼的理论预期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精神分析学文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拉康主体建构理论视域下《判决》中的人物形象
2
作者 张一盟 栗永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6-101,共6页
主体问题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拉康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在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三个领域中对主体问题作出阐述,认为主体是“分裂的主体”,即异化主体、无意识主体和欲望主体等。以此理念对卡夫... 主体问题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拉康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在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三个领域中对主体问题作出阐述,认为主体是“分裂的主体”,即异化主体、无意识主体和欲望主体等。以此理念对卡夫卡短篇小说《判决》中格奥尔格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得出一种不同于近代理性哲学的新主体观,即“生成的主体”,从而更好地理解主体的不定性和生成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主体建构 《判决》
下载PDF
分裂主体间的范式连接:拉康镜像、话语理论视角下的《长夜行》
3
作者 韩之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在国内阐释拉康的众多专著中,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镜像理论与话语理论割裂开来单独理解、应用。但事实上,镜像理论中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与话语理论中的第四种话语——癔症话语,两者间存在隐秘联系。通过对塞利纳代表作《长夜行》这一突显... 在国内阐释拉康的众多专著中,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镜像理论与话语理论割裂开来单独理解、应用。但事实上,镜像理论中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与话语理论中的第四种话语——癔症话语,两者间存在隐秘联系。通过对塞利纳代表作《长夜行》这一突显主体分裂的文学化癔症话语的拉康式解读,尤其是借助学界较少关注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为分析工具,本文尝试将镜像、话语两大理论范式进行连接和贯通,最终阐明二者之间的转化机制:在特定层面上,四种话语的转换矩阵实际即为光学模式翻转图的高度抽象、进化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分裂主体 镜像 四种话语 塞利纳 《长夜行》
下载PDF
聂塘卓玛拉康早期泥塑造像的调查研究
4
作者 拉巴郑堆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5,157,共11页
聂塘卓玛拉康现存大日如来(或释迦牟尼)、燃灯佛、弥勒佛构成的三佛配置八大菩萨及两金刚力士的组合造像,是11世纪拉萨河谷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不可移动文物。通过对聂塘卓玛拉康泥塑遗存的实地调查,结合考古、历史文献材料,全面考察造... 聂塘卓玛拉康现存大日如来(或释迦牟尼)、燃灯佛、弥勒佛构成的三佛配置八大菩萨及两金刚力士的组合造像,是11世纪拉萨河谷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不可移动文物。通过对聂塘卓玛拉康泥塑遗存的实地调查,结合考古、历史文献材料,全面考察造像组合关系、风格特征和身份识别等,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艺术风格、题材和技艺等问题。这对于完善后弘期早期西藏中部佛教造像艺术史的脉络,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塘卓玛拉康 泥塑造像 调查与研究
下载PDF
指向与寓意:拉康凝视理论视域下克苏鲁风格电影中的符号化隐喻
5
作者 党钰喆 闫敏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5期60-62,共3页
自弗洛伊德开辟精神分析学以来,各个艺术门类则开始了将凝视这一视觉概念通过精神分析学视角进行运用与解读的历程,而作为以视觉为核心的电影艺术也不例外。自1917年以来,由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创立并由后世其他作家... 自弗洛伊德开辟精神分析学以来,各个艺术门类则开始了将凝视这一视觉概念通过精神分析学视角进行运用与解读的历程,而作为以视觉为核心的电影艺术也不例外。自1917年以来,由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创立并由后世其他作家不断发展并且完善的克苏鲁神话及其衍生作品,对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电影领域也不例外。本文试从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凝视理论为依据,对克苏鲁风格电影中的符号化元素及其指向与寓意进行分析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苏鲁神话 拉康凝视理论 洛夫克夫特
下载PDF
拉康精神分析视角下海达·高布乐的心理性格解读
6
作者 赵星赫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3期68-72,共5页
《海达·高布乐》由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作,这部剧被奉为现实主义巨作。笔者在细读该作后,发现海达·高布乐在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海达·高布乐进行心理性格分析,以期启迪读者。
关键词 《海达·高布乐》 易卜生 拉康 精神分析理论
下载PDF
拉康视角下的孔子、刘勰之梦
7
作者 张琦灵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孔子梦周公,刘勰梦孔子,梦混合着意识与无意识的“真相”。拉康的“欲望-言语-他者”理论可对二者之梦加以观照:梦源于欲望在无意识中的显现,以语言结构为表达形式,具有小他者与大他者的双重对象。孔子之梦和刘勰之梦在文化意义上具有... 孔子梦周公,刘勰梦孔子,梦混合着意识与无意识的“真相”。拉康的“欲望-言语-他者”理论可对二者之梦加以观照:梦源于欲望在无意识中的显现,以语言结构为表达形式,具有小他者与大他者的双重对象。孔子之梦和刘勰之梦在文化意义上具有延续性,有着与时代背景相呼应的共同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欲望 言语 他者
下载PDF
《小丑》亚瑟本我人格生成的拉康式解读
8
作者 安晓林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8期0001-0003,共3页
《小丑》是一部讲述底层精神病人的电影,主人公的自我在主流社会的压制下走向消解,迎来全新小丑本我人格的生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这部电影,可以看到托德导演将拉康理论做了符号化处理,尤其以想象界和象征界为例,探索亚瑟成长过程中... 《小丑》是一部讲述底层精神病人的电影,主人公的自我在主流社会的压制下走向消解,迎来全新小丑本我人格的生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这部电影,可以看到托德导演将拉康理论做了符号化处理,尤其以想象界和象征界为例,探索亚瑟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与他的思想变化,深度探究亚瑟自我与本我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小丑本我人格的最终生成。本文以亚瑟小丑人格的形成为切入点,探讨拉康理论在这部电影当中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小丑》 镜像理论 想象界 象征界
下载PDF
欲望书写:《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拉康式解读
9
作者 朱雪婷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4期8-11,共4页
丹尼尔·凯斯的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自发表以来就备受关注,为当代科幻小说注入精神与心理分析的新力量。基于拉康的欲望理论,本文考察了主人公查理·高登在欲望驱动与支配下的成长经历,从他者欲望的理想投射、欲望对象... 丹尼尔·凯斯的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自发表以来就备受关注,为当代科幻小说注入精神与心理分析的新力量。基于拉康的欲望理论,本文考察了主人公查理·高登在欲望驱动与支配下的成长经历,从他者欲望的理想投射、欲望对象的多维转换、欲望缺失的现实困境三个方面溯源了高登的悲剧性人生。高登的一生都处于寻求他者认同的朝圣之中,面对多重的人生挑战,凯斯也赋予了人物高度的觉醒意识,给予读者新的阅读体验与哲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尼尔·凯斯 拉康 欲望理论 他者
下载PDF
论无意识的无时间性——对弗洛伊德和拉康无意识理论的解读
10
作者 谢宇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9期80-82,共3页
无意识作为与意识相对的另一个场所具有与意识完全不同的性质。无意识与意识的一个区别就是意识是时间性的,而无意识是无时间性的。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无意识的无时间性,但却并未加以说明。拉康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进行了语言学改造... 无意识作为与意识相对的另一个场所具有与意识完全不同的性质。无意识与意识的一个区别就是意识是时间性的,而无意识是无时间性的。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无意识的无时间性,但却并未加以说明。拉康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进行了语言学改造,并揭示出了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被结构的。无意识的语言结构正是无意识是无时间性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拉康 无意识 时间
下载PDF
拉康镜像视域下《序曲》中的孩童
11
作者 刘帆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29-32,共4页
基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与三界理论,本文从想象界、象征界的视角探究著名小说《序曲》中一个中产家庭的孩童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重重挑战,力图挖掘曼斯菲尔德对20世纪初深受父权规训的中产家庭孩童们的主... 基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与三界理论,本文从想象界、象征界的视角探究著名小说《序曲》中一个中产家庭的孩童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重重挑战,力图挖掘曼斯菲尔德对20世纪初深受父权规训的中产家庭孩童们的主体建构和困境的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镜像阶段 三界理论
下载PDF
拉康镜像理论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塔拉的自我重构过程
12
作者 刘静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5期433-438,共6页
文章运用拉康镜像理论,剖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女主角塔拉在父亲吉恩、兄长肖恩等个体小他者和男权社会大他者注视下,自我身份的重构过程。在前镜像时期,塔拉形成了虚假的自我认同,构建了一个排斥学校、严守着装规范、坚决避免正... 文章运用拉康镜像理论,剖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女主角塔拉在父亲吉恩、兄长肖恩等个体小他者和男权社会大他者注视下,自我身份的重构过程。在前镜像时期,塔拉形成了虚假的自我认同,构建了一个排斥学校、严守着装规范、坚决避免正规就医的伪自我。镜像时期时,塔拉虽然通过教育自我意识有部分觉醒,但是她又迷恋于父权社会构建下的理想我,在解放自我和固守传统之间不断挣扎。而在后镜像时期,塔拉通过修正记忆、直面现实,挣脱了原生家庭留下的心灵桎梏与束缚,完成了自我重构。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can’s mirror-imag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lf-identity r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heroine Tara in Educated: A Memoir under the gaze of the individual little other such as her father Gene and her brother Sean as well as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that is, the big other. During the pre-mirror period, Tara developed a false self-identity, constructing a persona that shunned school, strictly adhered to dress codes, and resolutely avoided formal medical treatment. During the mirror period, although Tara had partially awakened her self-consciousness through education, she was obsessed with the ideal self constructed by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struggled constantly between self-liberation and adherence to tradition. In the post-mirror period, Tara completed her self-reconstruction by correcting her memory and facing reality, and thus broke free from the spiritual shackles left by the original fam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斯特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拉康镜像理论 他者 自我重构
下载PDF
拉康的主体理论及其现实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艺蕾 孙志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5,共6页
拉康通过镜像理论和小他者理论揭示了儿童自我意象的虚假性,通过结构语言学和大他者理论揭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空无性。拉康与近代哲学一样都把主体限定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但拉康却解构了这个主体。拉康对主体虚无性的解析具有与佛学相... 拉康通过镜像理论和小他者理论揭示了儿童自我意象的虚假性,通过结构语言学和大他者理论揭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空无性。拉康与近代哲学一样都把主体限定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但拉康却解构了这个主体。拉康对主体虚无性的解析具有与佛学相似的效果,都设定了具有本体意蕴的实在界的存在,认为实在界是经验、理性或象征无法达到的。佛学认为通过修行人们可以实现对生命本体界的回归,拉康对此则无有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他者 主体 无意识 佛学
下载PDF
认知“镜像”与教育管理——拉康镜像理论解读及启示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安琪 楚江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9,共4页
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理论不仅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当代心理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同时也对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镜像理论指出,婴儿把镜中的影像内化为"自我",之后,逐渐与镜中影像、... 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理论不仅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当代心理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同时也对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镜像理论指出,婴儿把镜中的影像内化为"自我",之后,逐渐与镜中影像、周围人的面容、表情等这些"小他者"相认同,最终,婴儿的主体不断地认同于它周围的整个语言符号系统"大他者"。这一理论对学校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不仅不同群体的认知"镜像"影响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而且学校培养目标作为"他者"在内化为学生"自我"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异化问题,此外,教师评价也应着眼于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镜像理论 认知镜像 教育管理
下载PDF
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 被引量:192
15
作者 刘文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4-27,共4页
拉康认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即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而实现。镜像阶段是一个自欺的瞬间,是一个由虚幻影像引起的迷恋过程,是想像性思维方式的起点。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宰;人们苦苦寻... 拉康认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即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而实现。镜像阶段是一个自欺的瞬间,是一个由虚幻影像引起的迷恋过程,是想像性思维方式的起点。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宰;人们苦苦寻找自我,而当找到它时,它却外在于我们,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被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所决定,永久地被限定在与自己异化的境地。镜像阶段的想像性认同与人类知识同构,具有相似性。最后,笛卡儿式的主体不再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相反,该主体要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镜像 自我 异化 误认
下载PDF
从关帝庙到格萨尔拉康——信仰对象转换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虎生 安玉琴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7,共9页
关键词 关帝庙 大将 将军 清朝 布达 乾隆 格萨尔 十七年 拉康 形似
下载PDF
父亲是一种隐喻——试析拉康的“父亲之名”在杜拉斯作品中的能指作用 被引量:39
17
作者 范荣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104,共8页
父亲的形象在杜拉斯的作品中很少出现,似乎是缺失的。而杜拉斯文本中的“父亲”问题亦很少受到批评界的关注。本文试以拉康关于父亲的理论解读其作品,证明杜拉斯作品中父亲的缺失与死亡是象征性的。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中,父亲的作用... 父亲的形象在杜拉斯的作品中很少出现,似乎是缺失的。而杜拉斯文本中的“父亲”问题亦很少受到批评界的关注。本文试以拉康关于父亲的理论解读其作品,证明杜拉斯作品中父亲的缺失与死亡是象征性的。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中,父亲的作用与地位并不是“真实的父亲”所自然具有。在父亲—母亲—孩子三角关系结构中,父亲的位置往往由“父亲之名”来替代,这一能指可以通过情人、儿子、母亲的话语,甚至某些物体来体现。因此,“父亲之名”的能指并不与“父亲”这个人物有必然的联系,也不固定指向某人或某物。“父亲之名”体现的是父亲的“菲勒斯”作用,即他在法律与经济方面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父亲之名 能指
下载PDF
拉康符号学视域下换喻与隐喻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霍红 张绪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换喻与隐喻是传统修辞学中的常见修辞手段,现代认知语言学将换喻只看作是隐喻的一个分支,而符号学的研究发现换喻与隐喻不仅是语言运作产生的修辞效果,而且是内在于语言的两种基本的语言运作机制。拉康从索绪尔传统下的符号学出发,结合... 换喻与隐喻是传统修辞学中的常见修辞手段,现代认知语言学将换喻只看作是隐喻的一个分支,而符号学的研究发现换喻与隐喻不仅是语言运作产生的修辞效果,而且是内在于语言的两种基本的语言运作机制。拉康从索绪尔传统下的符号学出发,结合雅各布森的理论,发现换喻的主要特征是连结,隐喻的主要特征是代替,因此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换喻,也是一种隐喻。换喻为隐喻意义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意指语境,是意义产生的必要条件;而隐喻则是意义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喻 隐喻 拉康 符号学 连结 代替
下载PDF
能指链:我在我不思之处——拉康哲学映象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1,共7页
能指说是拉康哲学中最重要的核心理论观点之一。本文主要解读了拉康颠倒索绪尔所指 -能指观后提出的能指至上论 ,其中 ,尤以漂浮的能指转换构成的能指链功能结构为最。“我思”的个人主体正是在能指链的转喻和隐喻中沦落为腹内空无的稻... 能指说是拉康哲学中最重要的核心理论观点之一。本文主要解读了拉康颠倒索绪尔所指 -能指观后提出的能指至上论 ,其中 ,尤以漂浮的能指转换构成的能指链功能结构为最。“我思”的个人主体正是在能指链的转喻和隐喻中沦落为腹内空无的稻草人。我不会成为我自己就是真相。这是一种绝对的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哲学 所指 能指链 他处 转喻 隐喻
下载PDF
拉康欲望理论阐释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玲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2,共5页
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欲望理论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现象与本体的二元对立上,也体现在欲望的表达方式上。需要(need)和要求(demand)属于现象层面,欲望(desire)属于本体层面。隐喻和换喻是欲望表达的最常见方式,客体小... 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欲望理论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现象与本体的二元对立上,也体现在欲望的表达方式上。需要(need)和要求(demand)属于现象层面,欲望(desire)属于本体层面。隐喻和换喻是欲望表达的最常见方式,客体小a是欲望表达的实质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欲望理论 隐喻 换喻 客体小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