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极拉普捷夫海春季冰藻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剑锋 王桂忠 +2 位作者 李少菁 Tushling K 郑淑娴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1999年春季采集于北极拉普捷夫海东南部的冰藻和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和对比。藻种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羽纹硅藻为主。优势种集中,主要包括海洋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oceanica)... 对1999年春季采集于北极拉普捷夫海东南部的冰藻和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和对比。藻种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羽纹硅藻为主。优势种集中,主要包括海洋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oceanica)、圆柱拟脆杆藻(F.cylindrus)、寒冷菱形藻(Nitzschiafrigida)、普罗马勒菱形藻(N. promare)、带纹曲壳藻(Ach nanthestaeniata)、新寒冷菱形藻(Nitzschianeofrigida)、大洋舟形藻(Naviculapelagica)、范氏舟形藻(N. vanhoeffenii)、北极直链藻(Melosiraarctica)、北方舟形藻(N. septentrionalis)、新月细柱藻(Clindrothecaclosterium)和绿藻门的塔形藻(Pyramimonassp. )。微藻主要集中在冰底10cm,丰度为14. 6—1562. 2×104 cells·L-1,平均为639. 0×104 cells·L-1;生物量为7. 89—2093. 5μgC·L-1,平均为886. 9μgC·L-1,总体上比次冰底高1个数量级,比冰下表层水柱高2个数量级。冰底20cm冰柱的累计丰度和生物量平均分别为冰下20m水柱累计量的7. 7和12. 2倍,显示冰藻在春季海冰融化前在近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各站位冰底和冰下表层水柱藻类群落的相似性普遍不高,但整个调查海域冰底和冰下水柱优势种极为相似,春季期间冰藻对冰下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明显。由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拉普捷夫海 春季 冰藻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量 丰度统计
下载PDF
北极拉普捷夫海海冰多年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姚文峻 赵进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8-225,共8页
拉普捷夫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和冰源地,对北冰洋的海冰变化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AMSR-E海冰密集度数据以及NECP-DOE的风场、温度场数据,结果表明拉普捷夫海海冰在2002—2011年经历了如下过程:重冰年(2002—2004)—过渡性质年份(2005—20... 拉普捷夫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和冰源地,对北冰洋的海冰变化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AMSR-E海冰密集度数据以及NECP-DOE的风场、温度场数据,结果表明拉普捷夫海海冰在2002—2011年经历了如下过程:重冰年(2002—2004)—过渡性质年份(2005—2006)—轻冰年(2007、2009—2011),即冰情由重向轻转变。研究结果也表明拉普捷夫海的冰情轻重与融冰期长短有较好的相关性,融冰期持续时间越短,冰情越重。4个参数,包括海冰距平指数、最小海冰覆盖率、积温、风驱动指数描述了拉普捷夫海的海冰多年变化过程。海冰距平指数是时间(3—11月)平均下的海冰覆盖率距平值,定量给出了各年冰情的轻重;最小海冰覆盖率是夏季海冰的极限情况,变化范围在0.45%—48.73%,发生时间为8月底至10月上旬。积温是上一个冬季气温积累对当年冰情的影响,结果表明积温是影响当年冰情轻重的主要因素。2008年的上一个冬季经历了异常低温,造成当年的异常重冰年。风驱动指数给出了风场对海冰覆盖率变化的短期影响,与同时期其他年份相比,2006年4月、2007年9月均出现了异常强北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2006年融冰开始时间延后、2007年夏季最小海冰覆盖率的明显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拉普捷夫海 海冰覆盖率 多年变化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北极拉普捷夫海夏、秋季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来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夏逸 胡利民 +5 位作者 黄元辉 白亚之 叶君 范迪 孟宪伟 石学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70,共13页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陆架边缘海碳的源汇过程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气候环境效应日益显著。拉普捷夫海作为北冰洋典型的陆架边缘海,在大河、海冰、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海岸侵蚀的影响下,该区沉积有机碳的来源、输运和埋藏等过程独具...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陆架边缘海碳的源汇过程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气候环境效应日益显著。拉普捷夫海作为北冰洋典型的陆架边缘海,在大河、海冰、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海岸侵蚀的影响下,该区沉积有机碳的来源、输运和埋藏等过程独具特色。本文基于2018年中俄第二次北极联合科考获得的悬浮颗粒物样品和水文资料,研究了夏末秋初拉普捷夫海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颗粒有机碳(POC)的浓度位于35.27~1 185.58μg/L之间,平均为172.65μg/L。受河流输入、海岸侵蚀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表层POC浓度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趋势;底层POC浓度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再悬浮作用,高浓度POC出现在勒拿河三角洲的东部区域。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与POC浓度总体呈显著正相关,显示出其对POC空间分布的直接影响,且两者在底层中的相关性要高于表层,表明不同层位的POC可能存在来源差异。研究区POC的δ^(13)C值处于-31.03‰~-25.79‰之间,表层δ^(13)C值较底层明显偏负,且部分站位的δ^(13)C值甚至低于周边陆源有机碳的端元,这反映了可能除陆源输入的贡献外,近海浮游植物直接利用大量陆源有机质降解产生的溶解无机碳的过程也对该区域POC的供应和来源解析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拉普捷夫海 颗粒有机碳 总悬浮颗粒物 来源 陆源输入
下载PDF
北极拉普捷夫海沉积物痕量金属赋存形态及富集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粟华强 王小静 +1 位作者 任艺君 刘焱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72,共12页
痕量金属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各种海洋生物、化学和地质过程,对于认识海洋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北极拉普捷夫海陆架–陆坡断面的4个沉积物短柱,开展了痕量金属元素(Mo、U、V、Cu、Co、Ni)总量及其赋... 痕量金属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各种海洋生物、化学和地质过程,对于认识海洋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北极拉普捷夫海陆架–陆坡断面的4个沉积物短柱,开展了痕量金属元素(Mo、U、V、Cu、Co、Ni)总量及其赋存形态研究,同时结合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含量等相关参数,探讨了拉普捷夫海沉积物中痕量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对金属元素进行了化学形态分析,分离出弱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4种金属相态,结合研究区物质供应、河流输入、洋流状况等特点,尝试建立了痕量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富集埋藏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痕量金属总量表现出陆坡区高于陆架区的特点,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痕量金属在沉积物中的积累主要受铁锰氧化物的清除作用和陆源河流输入的影响。痕量金属形态提取结果表明,金属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可提取态中可还原态占比最高且其含量由陆架向陆坡增加。痕量金属由陆架向海盆的迁移、富集概括为受铁锰氧化物控制的“shelf-to-basin shuttling”机制,同时受到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金属 赋存形态 铁锰氧化物 拉普捷夫海
下载PDF
俄罗斯北极东部拉普捷夫海大陆架的构造及地质
5
作者 Sergei S.Drachev Leonid A.Savostin +4 位作者 Victor G.Groshev 周娇(翻译) 吴峧岐(校对) 万玲(校对) 范广慧(校对) 《海洋地质》 2017年第F12期104-127,共24页
拉普捷夫海对于研究大陆初始张裂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位于加克尔扩张脊南端,这样的构造位置特征是大陆边缘/扩张脊汇聚的结果导致的。现今对拉普捷夫海陆架地质的理解是基于俄罗斯多道地震反射数据和陆地地质学的推断。地质与板块... 拉普捷夫海对于研究大陆初始张裂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位于加克尔扩张脊南端,这样的构造位置特征是大陆边缘/扩张脊汇聚的结果导致的。现今对拉普捷夫海陆架地质的理解是基于俄罗斯多道地震反射数据和陆地地质学的推断。地质与板块运动学数据常用来约束对地震反射数据的解释。拉普捷夫海裂谷体系由几个深下切裂谷和基底的高位区块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西拉普捷夫海和南拉普捷夫海裂谷盆地、Ust’Lena裂谷、东拉普捷夫海和斯托尔博沃伊地垒、Bel’kov-Svyatoi Nos和Anisin裂谷。陆架的中部和东部其重力场具有很大的差异,从裂谷上的60mGal到地垒上的50mGal。拉普捷夫海裂谷包含五个地震层序单元,它们以清晰的区域反射面为界,在它们下面为非均质的褶皱基底。这些层序单元的年龄为晚自垩世至全新世,反映了扩张脊/大陆边缘相互作用的不同阶段。与裂谷相关的沉积物总厚度估计在4km和8—10km之间,而在隆起之上的沉积盖层的厚度明显要薄些,一般不超过1~2km。从南拉普捷夫海盆约10km处到Bel’kov-Svyatoi Nos裂谷的4~5km处,沉积区总厚度呈向东减小的趋势,整个裂谷构造的单一性可能表明同一个方向上裂谷的再次发育。整个裂谷系统被最上部的地震单元覆盖,这可能反映出自约2Ma年来北美/欧亚板块最后一次重组期间裂谷作用开始减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普捷夫海 欧亚海盆 地堑 地垒 正断层 地震层序 沉积盆地 伸展构造
下载PDF
杂谈俄罗斯的洋、海、海湾 被引量:2
6
作者 廉照春 《俄语学习》 1999年第5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俄罗斯 狭长海湾 北冰洋 拉普捷夫海 楚克奇海 鄂霍次克海 东西伯利亚 杂谈 苏伊士运河 喀拉海
下载PDF
2014年夏季北极东北航道冰情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新情 程晓 +2 位作者 惠凤鸣 翟梦茜 张媛媛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7-94,共8页
使用2003—2014年6—9月份的AMSR-E和AMSR-2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了北极海冰范围,并获得海冰空间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2014年北极夏季海冰范围在数值上与2003—2013年的多年平均值很接近,在空间分布上与多年中值范围相比主要表现为两个... 使用2003—2014年6—9月份的AMSR-E和AMSR-2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了北极海冰范围,并获得海冰空间分布图。通过分析得出,2014年北极夏季海冰范围在数值上与2003—2013年的多年平均值很接近,在空间分布上与多年中值范围相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不同:(1)2014年夏季拉普捷夫海及其以北海域海冰明显少于多年中值范围,9月份冰区最北边界超过了85°N;(2)巴伦支海北部斯瓦尔巴群岛至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区域海冰范围明显多于多年中值范围,而且海冰范围在8月份不减反增,冰区边界较7月份往南扩张了约0.8个纬度。2014年夏季在拉普捷夫海以南风为主,而在巴伦支海以北风为主。南风将俄罗斯大陆上温暖的空气吹向高纬地区,造成高纬地区温度偏高,促进拉普捷夫海海冰融化,并使海冰往北退缩。北风将北冰洋上的冷空气吹向低纬地区,造成巴伦支海的气温偏低,不利于海冰的融化,同时北风使海冰往南漂移扩散,造成巴伦支海北部海冰范围在2014年偏多。2014年北地群岛航线开通时间范围大约在8月上旬到10月上旬,时长约两个月。新西伯利亚群岛及附近海域的开通时间稍早于北地群岛,但关闭时间比北地群岛晚,所以2014年东北航道全线开通的时间主要受制于北地群岛附近海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范围 拉普捷夫海 巴伦支海 东北航道
下载PDF
西伯利亚极地海域第四纪以来古海洋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贾福福 沙龙滨 +1 位作者 李冬玲 刘焱光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63,共14页
北极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对全球大气、海洋环流等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北极冰盖的反复变化和海平面的波动不仅影响着白令海峡的关闭与开启、水团交换和洋流系统的变化,同时还影响着北冰... 北极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对全球大气、海洋环流等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北极冰盖的反复变化和海平面的波动不仅影响着白令海峡的关闭与开启、水团交换和洋流系统的变化,同时还影响着北冰洋边缘海陆架的暴露与淹没。西伯利亚极地海域,包括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拉普捷夫海,作为环北冰洋最为宽阔的浅水陆架区,其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经历了海洋环境的重大变化。利用北冰洋主要边缘海——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拉普捷夫海所开展的第四纪以来古海洋环境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分析上述三个海域多指标重建的古海洋环境演变与古气候记录,全面系统地了解第四纪以来西伯利亚极地海域的古海洋环境演变历史,发现古洋流、古海平面、古海水温盐度等古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除在根本上要受地球轨道参数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太阳入射辐射量的变化和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外,还受到各种正负反馈机制和放大效应引起的北极冰盖扩张和退缩、冰川地壳均衡补偿、入海径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为今后北极古海洋古气候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海 东西伯利亚海 拉普捷夫海 第四纪古海洋环境
下载PDF
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建军 张剑明 +2 位作者 赵新宇 廖玉芳 范嘉智 《干旱气象》 2021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英国哈德莱中心海冰密集度资料,通过相关、合成等统计方法分析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发现拉普捷夫海以北及东西伯利亚海以东海区的海冰密集度变化可作为预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前兆信号。当拉普捷... 利用英国哈德莱中心海冰密集度资料,通过相关、合成等统计方法分析秋季北极海冰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发现拉普捷夫海以北及东西伯利亚海以东海区的海冰密集度变化可作为预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的前兆信号。当拉普捷夫海以北及东西伯利亚海以东海区海冰密集度偏高时,欧亚中高纬中部地区2 m气温经向梯度增大,乌拉尔山地区阻塞偏弱,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长江中下游冬季气温偏高,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密集度 长江中下游 冬季气温 拉普捷夫海 东西伯利亚海
下载PDF
极地甲板运输船或迎风而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光伟 《广东造船》 2017年第1期88-89,共2页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北极地区发生了快速增暖现象,海冰正在加速融化,北冰洋极地航线得以持续发展,并逐步成为正常的商业航运的一部分。最新预测,北冰洋10年内将出现夏季无冰年,打通连接欧洲、北美东部和东亚地区的海上航运新通道已是指日...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北极地区发生了快速增暖现象,海冰正在加速融化,北冰洋极地航线得以持续发展,并逐步成为正常的商业航运的一部分。最新预测,北冰洋10年内将出现夏季无冰年,打通连接欧洲、北美东部和东亚地区的海上航运新通道已是指日可望,而北冰洋作为一个地理名词,也必将成为曾经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东西伯利亚海 广船国际 拉普捷夫海 斜坡盆地 西北航道 气候变化 造船工业 北极海 常规石油
下载PDF
抽象板凳,讲述一个海象家族的故事
11
《工业设计》 2016年第6期44-45,共2页
这是意大利NIMIO-LAB实验工作室设计的一款成人与儿童都能坐的大海象家族系列板凳。和设计师Ian Paschal的夜灯板凳相比,NIMIO的板凳颇具海洋生物的抽象形状,十分有趣。NIMIO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木质建筑家具设计工作室,所有产品... 这是意大利NIMIO-LAB实验工作室设计的一款成人与儿童都能坐的大海象家族系列板凳。和设计师Ian Paschal的夜灯板凳相比,NIMIO的板凳颇具海洋生物的抽象形状,十分有趣。NIMIO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木质建筑家具设计工作室,所有产品都是在马德里的一个小车间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系列 设计工作室 夜灯 薄荷绿 拉普捷夫海 深黄色 社会互动 多面性
下载PDF
谈谈前苏联境内的一些河、海的名称
12
作者 王冬竹 《俄语学习》 1994年第5期41-42,共2页
谈谈前苏联境内的一些河、海的名称王冬竹前苏联地域广阔。境内河道纵横、周边沿海众多。熟悉它们的名称及其由来,对了解和熟悉俄罗斯人民的国情、民俗文化,都有很大益处。一、河流的名称在前苏联境内有4000多条长度在100公里... 谈谈前苏联境内的一些河、海的名称王冬竹前苏联地域广阔。境内河道纵横、周边沿海众多。熟悉它们的名称及其由来,对了解和熟悉俄罗斯人民的国情、民俗文化,都有很大益处。一、河流的名称在前苏联境内有4000多条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其中有260条是长度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竹 境内河道 俄罗斯人民 亚佐夫 维亚济马 同根词 鞑靼语 拉普捷夫海 东西伯利亚海 十六世纪
下载PDF
俄罗斯北极陆架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概述
13
作者 S.S.DRACHEV N.A.MALYSHEV A.M.NIKISHIN 《海洋地质》 2015年第1期46-78,共33页
俄罗斯北极陆架,包括东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西楚科奇海,构成欧亚北极陆缘海的主体。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大片区域拥有超过40个时代不同、成因类型不一的沉积盆地,具有大量的待发现油气资源。对该区构造与油... 俄罗斯北极陆架,包括东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西楚科奇海,构成欧亚北极陆缘海的主体。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大片区域拥有超过40个时代不同、成因类型不一的沉积盆地,具有大量的待发现油气资源。对该区构造与油气地质产生重要影响的构造事件,包括加里东碰撞造山及随后晚泥盆世一早石炭世的裂谷作用、晚古生代波罗的一西伯利亚碰撞及乌拉尔造山作用、三叠纪一早侏罗世的裂谷作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加拿大海盆张开及伴随的南阿纽伊洋(South Anyui Ocean)的关闭、晚中生代上扬斯克一布鲁克斯造山作用及新生代欧亚海盆的张开。沉积盆地主要形成于裂谷期及裂后阶段,并受到后期构造反转的改造。利用区域地震测线与钻孔对比、无探井区与附近陆地地质对比以及北极区大量的重磁与水深资料,对俄罗斯北极陆架的区域地质构造要素、沉积盆地形成时代、岩石地层及其可能的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要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北极区 巴伦支海 喀拉海 拉普捷夫海 东西伯利亚海 楚科奇海 沉积盆地 裂谷 油气潜力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Reversal of monthly East Asian winter air temperature in 2020/21 and its predictability 被引量:2
14
作者 Hongqing Yang Ke F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In this study,the reversal of monthly East Asian winter air temperature(EAWT) in 2020/21 and its predic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The reversal of monthly EAWT in 2020/21 was characterized by colder temperatures in ear... In this study,the reversal of monthly East Asian winter air temperature(EAWT) in 2020/21 and its predic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The reversal of monthly EAWT in 2020/21 was characterized by colder temperatures in early winter(December 2020 to mid-January 2021) and warmer temperatures in late winter(mid-January to February 2021).Results show that the reversal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Siberian high(SH) also occurred between early and late winter in 2020/21.In early winter,as the Barents-Laptev sea ice in the previous September(i.e., in2020) reached a minimum for the period 1981-2020,the SH was strengthaned via a reduction of the meridional gradient between the Arctic and East Asia.In late winter,as a 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 occurred on 5 January 2021,th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weakened,with the weakest center shifting to North America in January.Subsequently,the negative Arctic Oscillation-like structure shifted towards North America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which weakened the SH in late winter.Furthermore,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reversal in EAWT in 2020/21 was validated based on monthly and daily predictions from NCEP-CFSv2(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 Prediction-Climate Forecast System,version 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was unable to reproduce the monthly reversal of EAWT.However,it was able to forecast the reversal date(18 January 2021)of EAWT at lead times of 1-20 days on the daily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hly reversal East Asia Winter air temperature Barents-Laptev sea ic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Siberian high PREDICTABILITY
下载PDF
Responses of Arctic sea ice to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被引量:3
15
作者 Jiankai Zhang Wenshou Tian +9 位作者 John A.Pyle James Keeble Nathan Luke Abraham Martyn P.Chipperfield Fei Xie Qinghua Yang Longjiang Mu Hong-Li Ren Lin Wang Mian X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1期1182-1190,共9页
The Arctic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extreme springtime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event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particularly in 1997,2011 and 2020.However,the impact of this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on the ... The Arctic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extreme springtime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event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particularly in 1997,2011 and 2020.However,the impact of this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on the climate system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Here we show that the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causes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he sea ice concentration(SIC)and the sea ice thickness(SIT)over the Kara Sea,Laptev Sea and East Siberian Sea from spring to summer.This is partially caused by enhanced ice transport from Barents-Kara Sea and East Siberian Sea to the Fram Strait,which is induced by a strengthened and longer lived polar vortex associated with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Additionally,cloud longwave radiation and surface albedo feedbacks enhance the melting of Arctic sea ice,particularly along the coa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stratosphere-troposphere interactions in order to accurately predict Arctic sea ice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臭氧 东西伯利亚海 北极海冰 地表反照率 喀拉海 长波辐射 拉普捷夫海 海冰密集度
原文传递
岛屿消失之谜
16
作者 林仪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3年第6期55-55,共1页
19世纪初,有人在进行极地探险时,在西伯利亚北面的拉普捷夫海发现一个小岛。岛上生长着稀疏的耐寒植物,也居住着一些候鸟。许多年以后,当另一支探险考察队来到拉普捷夫海域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标在地图上的那个海岛了。
关键词 极地 拉普捷夫海 世纪初 耐寒植物 西伯利亚 岛屿 探险 海岛 地图 消失
原文传递
中远“永盛”轮再航北极
17
《航海技术》 2015年第4期8-8,共1页
2015年7月8日上午,中远集团"永盛"轮"再航北极、双向通行"启航仪式在辽宁省大连港大连湾杂货码头公司9号泊区隆重举行。这是继2013年8月后,中远船舶再次在大连港启航穿越北极,并升级为往返双向通行,为极区商业航行积累更多经验,以... 2015年7月8日上午,中远集团"永盛"轮"再航北极、双向通行"启航仪式在辽宁省大连港大连湾杂货码头公司9号泊区隆重举行。这是继2013年8月后,中远船舶再次在大连港启航穿越北极,并升级为往返双向通行,为极区商业航行积累更多经验,以促进全球绿色环保航运的发展。国务院驻中远集团监事会主席杜渊泉,交通运输部、辽宁省、中远集团、大连市政府、大连港集团以及口岸相关单位、中远航运领导出席仪式,再次为"永盛轮"送行,预祝再航北极之旅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港集团 中远航运 杂货码头 监事会主席 杜渊 东西伯利亚海 大连湾 拉普捷夫海 多用途船 航海界
原文传递
俄罗斯北极海陆架构造史和石油地质研究:综述
18
作者 S.S.DRACHEV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2011年第5期1-38,共38页
东巴伦支、喀拉、拉普捷夫、东西伯利亚、西楚科奇海诸海域,覆盖了俄罗斯北极海欧亚北极陆架的大部分区域。最新研究显示,在这一广袤的地区,分布着40多个年代、成因不同的沉积盆地,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待发现油气资源。控制这些盆地构... 东巴伦支、喀拉、拉普捷夫、东西伯利亚、西楚科奇海诸海域,覆盖了俄罗斯北极海欧亚北极陆架的大部分区域。最新研究显示,在这一广袤的地区,分布着40多个年代、成因不同的沉积盆地,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待发现油气资源。控制这些盆地构造和石油地质条件的重要构造事件包括加里东碰撞造山运动及其后的一系列构造活动: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的裂谷作用、晚古生代波罗的一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碰撞和乌拉尔造山运动、三叠纪和早侏罗世裂谷作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加拿大盆地张开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南阿纽伊大洋闭合、晚中生代上扬斯克-布鲁克造山运动、新生代欧亚大洋盆地张开等。这些沉积盆地大多是在裂谷和后裂谷背景下形成和演化的,后来经历了一系列构造倒转的改造。本研究利用了多种资料,如经钻井资料标定的区域地震资料、经陆上地质资料标定的未钻探地区的区域地震资料、北极全区最新的地磁、测深、重力网格图等,提供了较先前更为可信的俄罗斯北极海陆架区域构造要素的特征描述,并对盆地形成时间、构造样式、岩性地层以及未勘探地区可能存在的油气系统、油气区带等作了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北极区 巴伦支海 喀拉海 拉普捷夫海 东西伯利亚海 楚科奇海 沉积盆地 裂谷 油气潜力 含油气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